主题:【报告心得】关于方军老师,---俺的一些小意见。 -- 史文恭
我谁都不压,小人物嘛,微微渺渺,我就是选个边,如果你把中线画在右边界,我就只能选左边啊,如果你把中线画在左边界,我就只好选右边,没法子,你的中线太极端啊。我发帖说明一下自己的发言准则,没有提前称称自己斤两,兄台觉得这样做不对,是吗?
中线者,是非曲直也,实非我所能画,自在人心吧。我倒是相信,事情自有是非曲直,你压与不压,无非青蝇豪端而已。只是兄台这么大的口气,还高高挂在上面,在下忍不住来问问——西西河难道变西西秤了?
你我是何等人,西西河是啥,旁人自有眼光,咱俩搞口实之争,就无聊了,就此打住吧,都是浮云。
而且看您这意思,方军兄是秤杆,您这秤砣是看风向的喽
如果他不在牢里,镇反时很可能就被处决了。
留下办训练班也好,进监狱也好,实际上也是土共有意识所为:在他们根本立场和感情没有转变之前,回到家乡就很可能站在土地改革的对立面而被土改大潮所淹没——介个事情高戈里老哥很有研究。
其实俺觉得从说清楚仵德厚是因为背叛长官,破坏太原起义这个原因而被判刑十年这一点,---我们大可发一篇文章说明,就足以了。
至于方军老师是否就是为了故意包庇仵德厚,而不说清楚,俺觉得似乎我们要退一步看比较好。--因为俺觉得好像可以有其他因素在内的。
总之,用善意的看法,和一位不是只写了一个仵德厚,而是几十名老兵,抗战经历者,乃至主动在日本采访鬼子的记录者探讨史实,会更好地解决问题。反之,若我们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对方就是故意借物抒情的话,反而把沟通的空间变得过于狭小了。
还是那句话,俺完全理解您的初衷,但假如可以建议的话,俺要说,心平气和地指出问题所在,或许要比给对方一个道德判断会更好些。---
关于破坏太原起义,戴炳南、仵德厚两人谁的责任更大,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黄樵松向戴炳南交底后,戴心存疑虑、一时下不了决心,而正是仵德厚,最终劝说戴炳南去告密。最后,因为戴炳南职务更高、而且是他亲自去告的密,太原解放、戴仵二人都被生擒,戴成了破坏起义的首犯、死刑,仵则只被判了十年徒刑。换句话说,如果这个说法成立、并且在当时被认可,仵德厚恐怕也难逃死刑。
如此的烂。。。谢谢双石兄!
需要注意一点,俺特地把方军2005年关于仵德厚的文章举例的原因就在于,在这篇文章里,俺没有看到方军老师借物抒情,也没有看到他刻意对仵德厚的晚年进行煽情。此其一也。
二则,再具体到一个细节就是方军写仵德厚的时候,不是给仵德厚写传记,而是写仵的抗战生涯。---既然,他没有可以渲染仵德厚晚年如何凄凉,那么,他在文章里没有直指仵德厚如何破坏太原起义,也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说,仵德厚和他的家庭,已经为了他的这桩罪行受到了漫长的惩罚。
因此,再一次地强调,史实是一回事,但具体到一个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对一个曾经的抗日英雄,一个已经受过长期惩罚的内战罪犯,一个已是九十多高龄如风中残烛的老人,----我们是否应该在一部写抗战老兵的书里,特地提到他的至为惨痛的旧伤疤?-----在此,俺不准备分别,什么是对的,或错的。----俺觉得至少,在Judge之前,我们可以想想,假如俺是采访者,应该如何处理呢?
打人不打脸,此文非我所愿。
但既然史兄实在要较真,那么我们就来较这个真。看看方军先生当初在《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一文中,在对仵德厚在太原一战中“出卖兄长上司致死,并致使国共双方多增加上万伤亡”的这一事实避而不讲的这一前提下,他都在文内渲染了些怎样的情绪?
通过重新读这篇文章,也能说明,为何在他渲染这些情绪的时候,对历史公正,基于历史事实,是第一位的,是必要的,是行文的首要的道德。而可惜他都没有能做到。而且偏偏不是他对史实不明,而是他走了春秋笔法。
这一段,说明了仵德厚在太原其时的作为了吗?还是因为他纯粹是因为是个普通国民党军官,或者一个抗日英雄,TG的军队就天天打他耳光?解放军这是一只怎样的军队?我看跟还乡团的本质也差不多了吧!
“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的确,这个对比很强烈啊。就是因为参加了国军,TG关了他坐牢,放了之后还让他挨饿,一分钱领不到。人家可是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人啊。
的确,国军的少将师长,被TG虐待了不是?连“北京站”的馒头饭馆,都懂得甄别抗过日的国军战士歧视/残害人家,让少将副师长娘仨饿肚子,这是TMD什么狗屁社会啊!史教头,我们逃亡吧。
这个还能说什么。无怪乎观望者都觉得,仵德厚就是因为参加了国军,就是因为抗日而遭到TG报复了。
你看,一个老战士,一个老兵,就因为站错了队,就被TG惩罚了那么久,实在是惨啊!
不错啊,仵德厚成了所有的抗过日的国军将士的代表了。TG如同忽略所有这些当年国军将士一样忽略了他!把TG对他的处理方式,都渲染成TG对抗过日的国军将士的态度了,这个算厚道?
没有把仵德厚的功绩与过错分清楚的人,或者没有表述清楚的人,恰恰是作者本人吧?
关键在于,仵德厚自己为何被关了多年,他本人都是明白的;而TG这些年来把他改造成新人后,怎样无差别地对待他,他自己都是非常明白的——
那前面的那些描述,能说作者客观?TG真的歧视他们家人了?从1976年到1986年,一分钱都不能给的坏分子,另则却又让仵德厚老汉当了厂长。TG一定是精神分裂了吧?
我尊重并感激仵德厚在抗战中为我们这个国家曾经做出过的贡献。但是用这样的春秋笔法,真的就是尊重了抗战过的英雄?
那么,谁真的尊重了仵德厚?是用这样的方式吗?
是谁回避了历史呢?
那么,谁真的尊重了历史?是用这样的方式吗?
好了,现在回到史兄您的那个问题——
“假如俺是采访者,应该如何处理呢?”
您难道觉得这样的处理可以接受?
基本的事实,俺想河里面群策群力,都已经厘清了。。剩下的,应该都是情绪了吧。。
其实您或许可以看到的,所有您的引文都是方军的文字,假如您认为方军本人的文字就已经“自相矛盾”的话,是否可以退一步想,---我们有没有把方军“扁平化”呢?
顺便说明一点的是,比如“仵老汉从1976年释放到1986年没领到一分钱。”和“1977年到1986年他在公社砖厂烧砖,成了劳动能手,升任厂长,并使砖厂扭亏为盈。”并不是矛盾的。前者是指仵德厚没有从“民政部门?”等官方机构领到钱,而后者是指仵德厚,因为“劳动能手”而升任厂长。----那么,这个厂长是否是TG封给仵德厚的,是值得商讨的。
秋末兄,这件事儿,俺其实不在较真,而是想提醒大家,对于方军老师,并不是只有一个简单,一条路看到黑的评价的,而是应该用多个角度看待他处理仵德厚的用心和原因所在。----同样的,俺也不是在争论对与错,而是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区间,---在这种情况下,预先设定一个“道德性”的判断,并努力地证明之,会忽略了很多其他可能性的。所以不妨从容一些。审视一下,到底我们的目的是在澄清事实,还是在批评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