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莫明其妙的“985工程” -- 冷冰儿
用管理农村的一套管理科研体系
看看现在的经费分配体系和激励体系,就是联产承包制的翻版
又是一个大卫星,不必介意。
我毕业学校的年轻老师,大多都是每周7天,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需要科研,到处拉项目,上课,做学生工作,做党务工作。收入赶不上本系的本科生毕业生起薪,有的干了三年讲师实在没办法只好跳走了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来就是采取精英体制,理由就是集中精力财力办好若干所大学。从民国到现在,几乎一脉相承,而且越来越“等级化”。
听导师说,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就把国立大学分成三六九等的,一等的就北大、清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四所,我专门问浙大如何,他说只能算一等半。他当年想考北大,因为淮海战役南北交通中断,北大清华当年没能南下招生,他是温州人,结果只能去了交大。第二年春,北大又专门派人到上海补招,经过简单面试,他转学进了北大。
从五十年代起,“重点大学”就是新“等级”中的塔尖大学。最新的划分是一九七八年,划了八十八所重点大学。以后世事变迁,大学的恢复、新组建、分拆合并等等,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需要不断调整。但是,这又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不好办。于是就用变相的办法,八十年代末,增加了一批“第一批录取”大学,与原来的重点大学享受同样的“第一批”选择考生的资格。
无论重点大学还是第一批录取大学,基本都是部属大学,地方大学占的比例极少。还有很多省没有一所重点大学,例如河北、河南、江西、广西、宁夏、青海、贵州等,开人代会时,教育部招来不少批评,也不利于发挥地方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于是就又有了“二一一”,以这个名义对大学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二一一成了新的重点大学的概念。“二一一”大学,除了清华、北大由教育部全额拨款,中国科大和几所国防科工委所属大学由部委直接拨款外,其他“二一一”大学几乎都是中央和地方“共建”拨款的,例如复旦、南开、南大、武大等等都是。但是“二一一”原定一百所,后来地方政府积极性空前,人家愿意投钱办教育也不好打击,所以后续一直有学校加入。在三代指示“办世界一流”大学后,面对国家增加的投入,这块蛋糕又需要寻找新的切割方法,教育部以“九八五”为名堂,把切蛋糕的“刀”亮了出来。
最初的要求,就是与国际“接轨”,要求“九八五”大学的学科要全,要有文理工医商法等若干College,才能够得上“九八五”University。于是迎来了大学合并狂潮,最猛的就是合并了五所大学组建的新吉林大学,其间又闹出了很多恩恩怨怨,南开与天津大学、武大与同济医学院等等。
所以说,什么九八五、五八九,都是分蛋糕惹的事。目前的结果,九八五学校在行政拨款、申请科研经费、学生就业、出国指标等方面,处于优先地位,列于第一方阵,二一一则排第二,但二一一还要分出身,如果是穷省的地方大学,除了招生、就业分配有点好处,国家拨款也是很少的,如果是富省就另当别论了,挖若干院士过来,省里自己出钱到教育部搞几个国家级基地、重点实验室的名头,日子过得比国立大学还舒坦。
离开学校久了,只是外人观山的以点感受。
不过博洋还没见!见到你是西西河最好的消息!
呱唧呱唧!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确实如此,南开一直想合并天大,天大死活不同意,其实我觉得如果一定要合并,这两个学校合并最合适,一是两个学校紧邻,推倒围墙就行,二是学科互补性强,南开文理强,天大工科强。可惜了
南开和天大是有点谁也瞧不上谁,无论哪一个吃掉另一个都要消化不良。
而这些985、211真如漏斗子所言,就是分配利益的工具。而且这个分配不公平,带有较为浓厚的迎上色彩。
我想这也是教育部不招人待见的原因。
天大前身是北洋(虽然好多老北洋不承认)。。。,不可能容忍被南开吞并
据说当年反对合并的一大理由就是,两个学校,一个是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一个是最早的公立大学,合并了以后中国教育史都不好写.
这也算理由?
把浙农大, 浙医大, 杭大都合在一起就成中国一流了,有那么简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