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莫明其妙的“985工程” -- 冷冰儿
新浙大合并意味着1953年院系调整时老浙大那些被拆开来分到各处的院系统统回归本阵了
既是继承 也是发展
至于其他那些莫名其妙的拉郎配 把毫不相干的学校硬凑在一起 就比较脑残了
杭大,浙医大和农大是哪来的?最早提合并的还是农大的老院士。
但是关于下面这段不太赞同。
大学首先是教育研究机构,承载的是教育和研究的功能。也许你眼里只有哈佛耶鲁剑桥牛津,在我眼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确是世界一流大学之一,他在一些领域里面的贡献和领先地位即使是你严重的那些有思想和理念的学校也是一样要尊重的。
关于北大多说一点,在许多人眼里,蔡元培先生时代的北大是理想的家园,我自己也甚是心向往之。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即使放到今天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北大的历史何尝不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微反映呢?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面,空谈“思想”与“理念”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把学科建设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些土得掉渣儿的标准反而是我欣赏的,当然实施得如何是另外一回事了。而现在的大学确实有些浮躁了。
天大一直想改北洋,但是北洋老校友是坚决反对之,要不211工程那会儿早就改了,据说是觉得现在天大比较丢人的缘故(俺也是听说,不负责任滴)
说句冒昧的话,南开恐怕资格还不够。
外人或许不清楚,但至少天津人也都该明白这两个学校都是一个水准,反倒是天大钱大势大,处处吃压颇有些破落之象的南开,南开的校区都已经被天大吃得只剩那么一小块了,还能成天想合并天大?所以,即使这两个最终合并了,那也谈不上谁吃了谁,只是两家聪明点儿合伙从国家捞钱而已,再怎么也不可能谈得上是南开“合并”了天大啊。
据个人所看,南开天大,两家谁都不愿意合并的,两家要真合并了,两套领导班子变一套,上面的那些大爷们怎么安排再就业啊?
以及浙江大学的历史,是如何分分合合。。
天大比南开有钱,大家都知道,南开搞的是基础学科,天大搞的是工科,很正常嘛;至于日后有哪个学校的领导当一把手,这也不是咱们穷学生关心的。在一般人眼里,所谓谁合并谁,看的是最后保留谁的校名。不知道天大再牛,有没有底气保证合并后的大学叫天津大学,反正这一点南开的师生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这些事在南开都快成笑话了,据说上面发话,说无论如何周总理母校的名字是一定要保留的,于是乎,各种版本涌现出来,比如天津南开大学什么的。最有意思的是天大的人对此很不满,说以后的名字干脆叫南霸天吧。
在合并炒得最热的时候,天津一家报纸报道新闻时把两个学校的照片用错了。南开大学没当回事,天津大学不依不饶非得要人家报纸道歉,这么敏感,至于吗?还不是自己底气不足。
他们的校长是教育部前副部长
我的一位长辈是老浙大的,曾跟着竺可桢去贵州。提到五十年代浙大拆分时的场景,当场落泪。这些人对于浙大的感情,经过浙大多次起伏动荡的考验,可谓患难之情。他去世前浙大合并刚启动,只来得及在校友倡议书上签名,可惜没看到合并那天。
浙大即使合并之后也还远不及老浙大的辉煌。当时浙大最强大的理学院(包括苏步青,谈家桢等)基本上都去了复旦,合并时也不可能回来。90年代浙大崛起时有人说浙大象爆发户,其实如果没有行政干预,以老浙大的余荫,浙大坐6望3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
当时浙大唯二的两个学部委员之一。
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缺少突破吧。学计算机,现在优先考虑的是加州和MIT。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四大名校,中央,北大,清华,浙大;或者五大名校,再加一个武大;或者七大名校,再加南开和协和,这两个是私立。这些学校是中国的第一集团。不过浙大特立独行,不为国民党所喜倒是真的。国民党去台湾前,浙大的名教授基本上都留下来了。
民国时 因为北京不断发生政治更迭,政治学术中心实际上已经转移到南方去了。
南京逐渐成为中国的学术中心。中央大学成为大量的海归知识分子的就业首选。
然而30年代蒋介石强行规定,在南京当教员必须入国民党党籍,不然就限期走人。
当时全国上下没人敢顶着干。只有浙大雪中送炭,把所有被扫地出门的教员全部聘任。
自古从来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啊
大学校际坑为各大论坛之大忌, 更何况攻击的还是铁手之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