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时评]我们在怀念朱镕基什么? -- 黑暗森林

共:💬405 🌺1057 🌵2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东北三省国资流失

调查:东北三省国资流失

--------------------------------------------------------------------------------

作者:高广志 鲍盛华

  中侦网讯:东北辽吉黑三省数以千亿元国有资产的难以流动,正造成更大的流失,就像一根冰棍儿,最后化得可能只剩下杆了,也无人过问。这种现象已引起各方关注。

  虽然一些国有及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脱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据账面统计,地方国企的亏损面仍在40%左右,而且负债额和负债率继续增加。辽宁省国企资产负债额2002年比2001年增加172亿元,负债率增加1.34个百分点;2002年亏损额比2001年增加5.5亿元,亏损面增加2.3个百分点。2001年末黑龙江省地方国有企业净值358.4亿元,比上一年减少116.2亿元。

  从账外看,国有资产的流失远不止这些。黑龙江省一位叫孙首泉的民营企业家收购一家国企清点资产时,意外地发现该国企有像原料采购的高价买进、产品销售未回款等上千万元的暗亏账。他感叹道,真没想到,有的国企账外流失还有这么多!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对近几年上报所有者权益150亿元的164户国企进行的检查表明:100%累计亏损,明亏、潜亏及不良资产总计158亿元;其中42户国企上报资产负债率100%不实。全省地方国企仅历年经营性亏损挂账就达383.3亿元,超过了358.4亿元国有资产净值,实际上地方国有资产已经是银行等债权人的资产了。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监管专员王保权说:“银行对这些国企有的能收回点利息,有的本利全无,债权的损失实际就是国有资产的损失。”

  据辽吉黑三省经贸委负责同志介绍,有的国企机器一开,煤、电、水等费用进去了,可职工工资、贷款利息和税后利润几乎一样也干不出来,只好冲减净资产维持职工生存;有的通过贷款支付职工工资和银行利息,有的设备、厂房等逐渐贬值,账面统计实际成了“虚拟资产”了;有的企业利润率只有1%至3%,与5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还低。黑龙江省省长助理胡祥鼎说,现在部分国企的好转实际上是由资源垄断、价格及国家给予的贷款等各种政策带来的。

  记者调查发现,基层之所以不愿意碰国有资产而宁可让它化掉,是因为弄不好可能造成流失和引发职工上访,行政管理层、厂长和职工利益会受到损害,巨额改革成本无人支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等专家认为,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必须让国有资产从不适合的领域“退”出来,以实现真正的保值增值。

来源:新华社哈尔滨2月20日

家园 沈阳:被贫困撕裂的繁荣 心情沉重

--------------------------------------------------------------------------------

: [转帖]沈阳:被贫困撕裂的繁荣 心情沉重!!!

----------------------------------------------------------------------

一个关于现代都市穷人的悲惨故事曾经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过了很多年平淡和珍贵的日子。1994年前后,夫妻先后遭遇下岗。妻子耐不住清贫的日子和没有亮色的未来,跟着一个有钱男人走了,留下一双儿女尚未成人。失意的男人在激烈的就业市场屡屡碰壁后,精神越发脆弱,生存的艰难压迫得他抬不起头来。

偏偏不谙世事的孩子嘴馋邻居家的肉香,缠着爸爸要吃肉。男人掏出家中仅剩的5块钱,咬牙买下了一斤猪肉。当久违的肉香让孩子们欢呼雀跃时,绝望的父亲在里面撒下了耗子药……

下岗、失业,这些伴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而来的特有现象,如骤然降临的寒流,突袭城市最庞大的平民阶层。贫困,象一只猝不及防的黑手,撕裂了涂抹在城市表层的繁荣。

在沈阳,这座曾经是中国最大最辉煌的工业城市,就流传着类似的民间文本。它是如此尖锐、鲜明地切入这座城市繁荣下的内核,让人直视其无法躲闪的现实。城市贫困,这个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的命题,这个关乎一个群体命运和生存出路的命题,让我在洞察一座城市历史性的转型阵痛之余,对于那些沦为弱势的底层人群怀有强烈的人文忧思:他们现在怎样生存?他们又将怎样生存?

工人村:颓败的城中之城

到过沈阳的人会经常感觉自己生活在一座由两张皮硬堆在一起的城市。在市中心的和平和沈河区,林立着所有的高档住宅、豪华酒店和购物中心,在这里看见奔驰、宝马的机会要比在北京长安街上多得多。而在大厂云集的铁西区,你很难找到一座五层以上的象样饭店,出租车也懒得光顾这儿——因为拉不上活儿。沈阳70万下岗职工的大部分就居住在这个39平方公里、75万人口的传统重工业区。

工人村是铁西最大的住宅小区,聚居着一家几代的产业工人。老人们至今回忆起50年代的工人村,总也掩不住难抑的豪情。今天天安门城楼上巨大的共和国国徽还记载着铁西人昔日的荣光;那时,158栋典型的苏式三层居民楼,在全国率先引领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住宅潮流。然而今天,宽阔的工业区已变得沉寂,这儿早成了有名的“亏损一条街”。该市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沈阳现有工业企业数1188家,其中有501家属亏损企业;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590家,其中超过一半面临亏损的命运。而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中,80%以上集中在铁西工业区。

“厂子都黄了,全叫贪官给整的!”在工人村里,人们守着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纷纷向我诉说。那些房子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日显破败,宛若风烛残年的老人。厂子不行了,房屋、管道维修和取暖费一时成了问题。“没人管我们了。”人们感到惶恐、无助、失重。

黄昏的劳动公园。老人们向我谈起瘫痪的公用服务系统,从今年开始暖气开始分户,不交暖气费的不送气,按每平米19元计算,每家每年至少要交800到1000多元暖气费。刘大爷一家为了省掉这份开支,去年冬天硬是生生地挨了冻。“屋外零下4度,屋里是零下3度。”

凋敝,大面积的国企凋敝,使得偌大的工业区几成了一座空城;与此同时,在居民区,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还有众多名曰“放长假”实际却被永远抛离岗位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奔波、游荡在工人村的角角落落。到处可见攒动的人头,在菜场、街边、公园和夜市,人们已经淡忘工作日和双休日的界限——“工人村”彻底成了“度假村”。

在工人村整齐的大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卖菜的、卖水果、日用品的,永远用饥渴、殷勤的表情招徕着稀落的光顾者。类似的小本买卖勉强维持一个下岗工人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这种脆弱的家庭经济支撑体系往往不堪一击。专家们指出:目前在城市中,大多数除工资以外没有其他额外收入的家庭只能维持低标准的生活水平,他们经受不起任何社会经济风险,一旦遭遇风险,马上跌到贫困线以下。国际上常用“贫困边缘(Near Poor)”一词来描述这种状况。而工人村的家庭早就习惯了没有固定工资的生活,有的10年前就失去了领工资的机会,在辗转变更的短工中换取基本生活费。

贫病,铁西的忧郁

“铁西这地方,贼穷!”51岁的王亚君扯着嗓子,涨红着脸说。她患有严重的甲亢,拖了好几年不治,因为没有钱。

“治一次得花4000块,妈呀,上哪弄这么多钱?”她一说话就激动,将脖子上突起的肿物指给我看,“医生说过,弄不好会发生癌变,管它呢,活一天算一天,死了拉倒……”

她对自己的病有种听天由命的坦然。

儿子的死是王亚君生命中最大的一个恸。四年前,21岁的大儿子患上了白血病,使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那时,她和丈夫的单位都苟延残喘地开不出工资,职工的医药费自然是朝不保夕。她只好向街道办求助,最后大伙儿献爱心,好不容易凑了500元,可儿子输一次血就要600元。

两年后,儿子病逝。留下了10多万元的外债。

“那时儿子没了,钱也没了,活着干啥?心想干脆跟他去了……”王亚君满眼是泪。

正午的阳光照着她的自行车摊。她从早晨7点摆到现在都没有开张。自行车是一位好心的老板赊给她卖的,卖完了再返还货款。一个月挣个三、四百元算是万幸。老伴身体不好,靠200元退休金过活。

有人来看车了。王亚君圾拉着拖鞋,迎上前去。那双拖鞋花了3块5毛钱,“可以管一夏天呢。”她伸出脚,这是她夏天唯一的一双鞋。好几年她没买过新衣服,身上肥大的衣服是条件稍好的邻居给的。现在她最大的愿望是给小儿子娶上媳妇。

邻摊的老姐们给她送来一块西瓜,看颜色还没熟透。她很稀罕似地拿在手里,先是小心地咬了几小口,接着就大口大口同时又很仔细地将瓜瓤扫荡干净。她太渴了,下午2点半,还没吃午饭。“这瓜真甜呢。”她咂着嘴。

“香瓜、西瓜2毛钱1斤,说便宜真便宜,舍得买吗?谁不爱吃、爱穿呢,有那条件吗?要是有钱,谁还愿意穿别人的?人一穷,哎——”她的叹息和唠叨在午后的日光里游丝一样飘浮,空气里莫名地浸染了一袭落寞和悲凉。

“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王亚君从沈阳经济电台《清风夜话》节目里听到了这句话,靠它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她说今后也要多想想这句话,活下去就是胜利。这让我想到在沈阳,至少在目前,贫穷的下岗职工还在忍耐。这个在变革潮流中的利益受损集团,象石头一样,沉默而坚韧地活着。

46岁的卢凌敏看上去身量只有十二、三岁孩子那么高,5岁时得胸椎软骨病时落下的。他以前是沈阳铝材厂的机械维修工,97年病退下岗后,单位特殊照顾他每月237元的生活费。媳妇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常年吃药,无工作。两个孩子正在念书,按政策可以减免学杂费,但平时学校要求交纳的其他费用,他一样也不能拉。“穷是穷了点,但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念书。”卢凌敏态度很坚决。

从1998年4月开始,卢家享受特困待遇,每月可拿到131元保证金。他坦言,98年以前一个月工资半个月就花没了,吃了上顿愁下顿。现在有了保证金,每月的生活好歹有保障。每天他在菜场摆电池卖,从早晨6点候到晚上12点,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三、四百元。平时肉类很少吃,每月生活费支出两、三百元。

“老不吃肉也不行哪,孩子要补营养。去年家里养了10只小鸡,上次被人打死了一只。就给孩子熬了汤,看他们吃得那个香……”他脸上闪出慈爱、怜惜和愧疚的复杂表情。

清贫的日子并不可怕,但媳妇的医药费几欲将这个刚强的汉子压垮。“她那个病,一直没断根,上次住院就花了800元。现在又查出肚子里有瘤,成天吃药,打一次点滴就花200元,没法子,向亲戚朋友借了1000元,动手术?想都不敢想,最少也得5000元。我是真愁!逼急了,我对媳妇说,不行的话,我去死!”

我站在卢家那间不足15平米的小屋里。晦暗、拥挤是那个栖息四个人的空间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孩子大了,屋子更显仄逼,用木板支起的阁楼成了他们夫妻俩的卧床。一台坏的、没钱修理的黑白电视机是屋里唯一能够见证时代的现代家用电器。

残破的天花板上吊着一支日光灯和一盏15瓦灯泡。通常日光灯不开,只开小灯,为了省电。昏黄的灯光下,几本小学生用书散乱地卧在炕沿上。孩子是这个家庭可以仰望未来星空的唯一亮光。

贫、病,是我在铁西采访时听到的高频语汇。下岗后只能自费看病,自己交纳医疗保险。但调查中发现,几乎95%的下岗职工家庭没法按时交纳医疗保险。当我向许多人提到这个词时,引来的是一阵苦笑:“日子能维持就不错了,哪有钱交?将来能咋办?!死了拉倒。”高昂的医疗费和窘迫的经济条件使人们谈病色变。在无大病情况下,这些家庭的年药费支出在100元左右,最多不超过200元,生病后在药店买点最便宜的药,不会去医院,因为怕挨“宰”。孩子有病才去买药或去医院,大人往往能抗就抗。一些家庭有重病人,住一次院就会花掉几千元的全部积蓄,年平均300元的医药费就足以将一个下岗工人家庭击垮。

社会学家曾用国际上通行的“生活形态法”来考察中国城市贫困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结果表明,现阶段城市贫困家庭基本上是在为糊口果腹而奔忙,当然还不至于忍饥挨饿,但也不能吃得很饱,至于吃得好、讲营养就更谈不上了。其他方面的开销则是非常之紧张,一角一分地抠,只要能不花钱就不花钱。铁西作为下岗失业问题的重灾之重,大部分家庭的生活费用在500元左右,有的只能保持在200到300元。接受调查的80%以上家庭反映,平时很少吃肉,每月能吃两次肉就不错了,蔬菜买最便宜的大白菜、萝卜、土豆等。女人们对于从前上班时周末逛街买新衣的记忆感到陌生而渺远,因为多年不添新衣已经习以为常,很多衣服来自亲朋好友的接济。

75%以上的贫困户都因为怕送礼与亲友很少来往,过年过节也不走动;全家人也极少花钱去娱乐场所。“干活干活,干着才能活着”,抬头找活埋头干活成了人们生活的最大要义,打零工是很多人的再就业方式,没有节假日、休息日,身心的劳累和生活空间的窘迫使这个群体对于未来产生难以把握的无力感。“我们这种人,就像是社会要淘汰的人,活着没盼头,把孩子养大了事。”一位下岗后好不容易找到清洁活儿的40多岁女工这样对我说。她从早晨5点干到晚上5点的报酬是每月200元,家里有一位患脑血管堵塞的丈夫,和一个上初中的儿子。灯光下,她憔悴的脸上挂着几分宿命的苦笑。

社保,脆弱的支撑

都说铁西有“三多”:下岗的多,残疾人多,老年人多。目前,全市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人员约有14万人,还有大批“待岗”或“放长假”的职工,他们来自大量停产、半停产企业,其境遇与下岗工人并无二致。据估计,这批人是进了中心的下岗职工的数倍以上。

李玉良开出租车前是沈阳轧钢总厂连续多年的先进工作者、劳模,经历过下乡、下放的他在不惑之年又遭遇下岗。5年前的春节,单位放假,这一放就是五年。从此没有任何说法。“劳保什么的,啥也没有,你说冤不冤?”李师傅给别人开出租,每月挣个千把块。但心里总是不踏实。危机感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

沈阳市再就业服务中心对下岗职工的托管期限为2年,基本生活费发放第一年为192元,第二年为156元,2年期满即解除劳动关系。对于两年后失去国家职工身份,和随之而来的社会保障的缺乏,许多下岗职工普遍怀有恐惧心理,甚至拒领下岗证。但即使是进入了再就业中心,基本生活费也难以做到按时足额发放。调查中发现,经费缺口太大成为沈阳在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工作中的最大难点。按政策规定的“三三制”经费筹措原则,企业是最薄弱环节,下岗职工集中的企业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金早就捉襟见肘。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是维持城市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1998年4月,沈阳市居民的低保标准为月人均150元,现在已提高到205元。今年沈阳加快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保障人数由去年底的3.9万人提高到15.6万人。但就我走访的工人村来说,现有居民2万多人,其中能拿到特困证的不足百人。实际覆盖范围有限是低保存在的最大问题。另外,传统救济思想仍很强大,造成事实上有不少失业和下岗人员,以及大批的“待岗”、“放长假”的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权利受到了不应有的漠视,因为这些并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的群体在政策实施中被“视同为”已经领取了最低工资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

尽管官方公布该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但几天来深入铁西的采访让人对其状况无法乐观。至今,沈阳人对两年前发生的大规模堵马路事件还记忆犹新。这些花白头发的老人,在“保命钱”屡屡拖欠和没有着落的情况下,终于走上了街头,打出了标语“青春献给党,老了没人养;本想靠儿女,儿女全下岗;上访没有用,只好堵马路。”引来了无数围观者。尽管近年来市政府采取养老金借款办法使得拖欠退休金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介绍,沈阳养老保险费的收缴一直很不理想,主要是保源问题。突出矛盾是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在职职工不断减少,企业效益未见起色,如此陷入恶性循环。经有关部门测算,仅1999年该市在养老保险资金的缺口就达13.7亿元!

在铁西,我不止一次地听说过类似的故事:一老太太偷吃咸鸭蛋,被年轻的店主追打。她跪下来哭诉:我是没法子呀,儿子下岗,老头子好几月没拿到退休金了……今天,坐在劳动公园里,面对马恒章、王凤恩这些整整鼓舞了一代产业工人成长的五十年代劳模塑像,工人村的老人们追忆着曾经火红的青春,强烈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我想起在他们中流传的一首民谣:“三十撒欢,四十接班,五十打蔫,六十收摊,七十冒烟”,无法不感到忧虑和沉重。

在沈阳采访期间,正是辽宁省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展开之际,这是中国构建新型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网的开端,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因为辽宁的今天,就是中国其他省市的明天。试点中最核心的两项内容,也是这次试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是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对于沈阳70万下岗工人和60万离退休职工来说,这或许是个不同寻常的福音?

失业,沈阳的伤口

我没有想到会在鲁迅儿童公园门口碰到李素萍。那儿是外来民工劳务市场,从远处一望黑压压的约有百八十人。据说每天都是如此。这些在炎夏的烈日下蹲着坐着、光着膀子走来走去的外来民工,张着觅食的眼睛,期待着明天的饭碗。他们大都来自周边和辽东农村,当耕耘土地的收获不过是永远坚硬的债务时,他们来到了城里。这是个黑市。当局曾很下力气地清理、取缔过几次,结果事过不久就会卷土重来。它就好比这个城市无法消弥的苍疤,在光彩繁华之后隐隐作痛。

李素萍就站在这一群人中间,坦然自若。她来这里候了两天,没有满意的结果。她微胖的体态和站立的姿势很容易让人以为她是来招工的。一些胸前挂着“厨师”、“泥瓦工”纸牌的人在她周围晃来晃去,知道底细后就失望而去。

她已经有两年没活儿干了,在家干呆着。下岗前她和丈夫都是沈阳轧辊厂职工,她做党务工作,丈夫在车队,年年先进工作者。四年前双双下岗,丈夫在外打零工,儿子在读大专。她说这个市场的好处就是供求见面,谈好了就成,不行就撒手。下岗后她也做过酒店管理,后来身体不好辞了。现在出来年纪又大了,45岁,谁还要呢?

她住的还是单位的福利房,最近有新政策要求住房货币化。她家的居住面积只要12平米,但要交6000元。节衣缩食的她犯了愁,于是就到了这儿。你看你看,这身衣服还是好多年前的。她拎起衣角给我看,脸上有些局促和拭不去的落寞。

“大姐,你招人不?”“只要给钱,啥都干。”那些人围住我,象看到了希望的火种。我凝视着这些渴望的眼睛暗想,李素萍们真的开始将自己置于就业市场的大舞台,抹去从前不肯轻易卸下的面子。在贫困面前,她们无法后退,别无选择。

一份当地政府报告显示,到2000年底,全市累计下岗职工达到6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3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45%。截止到同年末,全市失业下岗人员中已有4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安置就业率为70%。但在这些乐观的数字背后,我看到的是失业给家庭带来的致命打击和寻找安全饭碗的艰难。在接受采访的下岗失业人员中,重新找到较稳定工作的很少,最多的是打零工,10-20%能找到半年时间左右、且能开工资的工作,20-30%的做小生意。人们对在在私企找工作心存疑虑,因为一是要扣押金,二是经常不给工资。对于下岗后当老板迅速脱贫致富的幸运者,许多人报之一笑,认为那是只有亲戚在政府任职的人能办得到。

40岁的王小兰下岗后靠卖汽水度日,5毛钱1瓶。低物价低消费已经成了铁西特有的经济生活现象。她愁家里每天开支、孩子的学费,更愁的是丈夫找不到工作。“去年单位给了1万多块钱一次性买断后,他就在家歇着。40岁男人,体力还挺好,干啥呢?这不,成天就这么游荡,再下去人就要废了。”

走在工人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三五成群闲着唠嗑的人们,街边、公园里麻将、扑克擂台摆了一桌又一桌,除了一部分老年人,相当多的是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这些无所事事的游荡者似乎淡忘了生计的艰难,在麻将和叹息中打发惨淡的光阴。“找不到事做,能咋办?”他们空荡荡的眼神里竟有种安守贫困的屈服。

在庞大的下岗失业队伍中,35岁到45岁成为其中的主力,其中75%的人文化程度仅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劳动技能单一,因而成为再就业中的难点。尽管近年来沈阳市在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上很下了些力气,从1998年起市政府每年出资2000万元,用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但不可忽视的是,得过且过的惰性和传统的择业观念尚占领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与此同时,蜂拥而至的外来务工者客观上造成了就业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或许对于突遭强气流袭击的都市新贫一族而言,自救,不再仅仅代表着官方的一种政策性呼声,而更是一种触及观念内核和国民性的精神力量。

这个群体就这样自觉不自觉地行走在被挤压的生存空间中,沦为越来越边缘化的城市新贫民。

在沈阳采访的日子里,听到最多的是人们对于失业的忧虑和对腐败的诅咒。两极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失范表明,这座城市正处于现代化蜕变的非常时期。有人说,以一个现代化主义者的眼光看,沈阳的蜕变是成功的,它成功地实现了从一个老工业基地到商贸中心城市的转型。颇具规模的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亮点,从这些垄断全国乃至全世界商品在东北的销售的批发市场里,也派生出一批沈阳最为典型的新富阶层。他们乘坐奔驰、宝马,在繁华的太原街、中街一掷千金。与此同时,尽管随着慕绥新时代的结束,沈阳已告别了不堪回首的劣政,但权力腐败的阴影仍笼罩着人们心绪难平的梦境。当他们看到看到在电视上风度翩翩的副市长昨天拉着下岗职工的手问寒问暖,今天飞到澳门一掷万金,民众强烈的被剥夺感油然而生。因为,就在这个城市的西南角,从前光荣的铁西正承受着蜕变的另一种阵痛,失业的伤口正在这座城市五分之一人的睡梦中发出悠长的叹息。

灰色女性的别样生存

我在沈阳的暮色中逡巡。

在太原街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奔走着一些形迹可疑的女人身影,她们过于大胆、开放的装扮和修饰过的蛊惑眼神成为这个城市夜晚最暧昧的表情。在繁华的商业街背后,有许多灯光稀冷的小巷,通向众多灯红酒绿的所在。她们是那儿的常客,被称为“小姐”。

“这哪里是小姐?!分明是大嫂嘛!”在东北饭店的舞厅门口,一位跃跃欲试的中年看客失望地嗤笑道。

她们确乎不再年轻,厚厚的脂粉也无法掩盖困顿生活带来的局促和怨怼。她们穿行在人们轻薄、嘲弄和同情的目光中,表情冷漠,内心挣扎。

候在舞厅门外的的士司机告诉我,这些“小姐”大都是本城的下岗女工。几年前这座城市夜生活的主角还是来自农村的妙龄少女,转眼间这些被汹涌的失业大潮抛到贫困边缘的女人们,开始走进晦暗的夜色,走进从前她们所不齿的生活里。

晚7点半。舞厅里的乐声开始响起,灯光也扑朔迷离起来。男人女人们仍在鱼贯而入,票价5元,许多女人出示的是月票。男人们嘻嘻哈哈,露出沉迷于声色的惯常嘴脸;女人们脸上挂着屈辱的风尘气,逢场作戏地穿梭在久久低回的音乐与光影中。

10块钱3支曲子,全沈阳都知道她们的价格。陪舞成了她们在匮乏的就业机会之外唯一的选择。然而,一位好心的的士司机劝说我不要单独走进这样的舞厅,“里边简直不能看!”他带着鄙夷同时又是沉重的叹息说,“没法子,现在工作太难找,她们总得活下去,何况还有孩子、丈夫!干这行不需什么本钱,钱还来得快!”

我怀着复杂的心绪注视着这些沉默、来去匆匆的女人们。她们戒备、逃避的眼神让我看到了在被贫困剥去贞节的同时她们迟迟不肯放弃的尊严。许多年前,她们曾是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军中之一员,被传统的贤妻良母生活锻造成最具道德纯洁感的群体,在家里克勤克俭地过着寻常的平民日子。是社会、经济转型的旋涡将她们抛离从前的生活轨道,融入城市浑浑噩噩的生活。

沈阳市《当代工人》杂志曾刊登一名下岗工人的来信,这封信写道:\"我和丈夫以前都是工人,现在他给一家商店打杂,每月挣300元钱,大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回到我这儿,自己开了个小买卖也不景气,三女儿还在读幼师。这一大家子人,每月几百块钱,哪够吃的?多亏了二女儿,她漂亮,身边总围着男人,她不在家住,但总回来,带些钱,还有彩电、空调什么的,我这个当妈的,知道这些东西是哪来的,但我没法不收下,也没法让女儿不那么做。穷怕了,那点儿道德和自尊,能顶日子过、能顶钱花吗?\"

伴随失业而来的家庭破裂在沈阳日趋增多,以至于有个顺口溜在民间流传甚广:“企业不开支,工人都放假,男的踏板爷,女的当破鞋”。据说一个男人只要保证有800元/月的收入,就有女人为他当情妇。当失去饭碗的男人们在酒精和麻将中寻求麻醉时,身体成为无助的女人们最后的生存资源。陪舞所得其实也只够维持孩子每天的早餐,在日趋严峻的生存夹缝里,许多人收拾起良家女子的脸面,把被岁月风蚀过的身体交给陌生的男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底层女人”。她们每次30到50元,一些35到45岁之间的女性以此为职业,都有孩子,有的丈夫甚至也知情。

这个生活在半明半暗状态中的灰色群体到底有多大?当地官方对此保持缄默。我想起在南方,“东北小姐”一度成为城市里屡屡“扫黄”的主要对象。在大大小小的酒席餐桌上,关于下岗女工的种种黄段子,成为男人们酒足饭饱后的精神娱乐和必备的消费项目;而我所了解的是,这些惯常被指斥为“懒惰、梦想不劳而获的女人们”身后往往有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在风雨飘摇的世界里支撑起后代的成长,成为她们行将崩溃的精神世界里唯一温暖的慰藉。

我怜惜她们,这些被凌辱和被损害的女人们!过

--------------------------------------------------------------------------------

中华联邦万岁!!!

中华民族万岁!!!

oliver wolf万岁!!!

国家社会主义民族进步党万岁!!!

我毕生的精力都将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国家社会主义而奋斗!

--------------------------------------------------------------------------------

格里特

少尉【8】

发表时间: 2002-12-14 16:46:23编辑引用回复

--------------------------------------------------------------------------------

全国都在上演的悲剧啊,当我看到那父亲用最后的五块钱买肉,投毒时,心都碎了。

为什么善良的人们要饿死,欺压良善的人,居高位不问百姓生死的人可以酒池肉林?

有些混帐一餐可吃掉几万元(一次某地的小小X吏请朋友,我亦在场,一桌6000元啊!两个下岗职工一年的救济!),一年可挥霍纳税人几百万,杀他一人可救多少百姓,然而这样的数不胜数,而我们只是小百姓,只有任它们杀的份,他们一挥手我们就会化作云烟,在他们眼里几个老百姓真不算什么!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选择???

--------------------------------------------------------------------------------

liujiangshi

中尉【9】

发表时间: 2002-12-14 17:27:20编辑引用回复

--------------------------------------------------------------------------------

现在的中国有什么办法哦,对老工业基地就是这样的态度,重庆这样的地方差不多,我早听说东北不成人样了。同情也只是我唯一的表达方式了

--------------------------------------------------------------------------------

不死魔身

列兵【1】

发表时间: 2002-12-14 21:01:58编辑引用回复

--------------------------------------------------------------------------------

可能在几年以前,我还同大家一样感到愤慨!但现在这种事情比比皆是,比如我们这里每年罢工都要‘列行公事’几次(一般都在2次以上,还不包括“小型聚会”在内!但近一两年的‘高压’后要少了一点,愤恨都在心头。怨恨之情刻于骨髓啊!)至于环境嘛,同文章中写的差不多,好象是专门为我们这个地方写的。但是文章中开头那则故事,好象是抄袭的我们这边的真实版本。我们单位原先有位职工(至于妻子是否是我厂的,这点不清楚)反正很穷,好象儿子(还是女儿?)炒着要吃零食,当时的情况是,自从那个小学文凭的厂长上台后,(小学文凭管理一个几千人的厂啊,但关系特硬!又强行让工人集资,说的是自愿,但不集资就下岗)工资拿不起几个月了,那个职工逼得没办法了,就回家作了顿本世纪最‘丰盛’的晚宴!用我们厂特有的产品,氯化钡(巨毒!)一家三口啊!!!!!!!!!当时我们听说后,心都在洒血!但现在不这样了,伤心愤恨毫无意义!现在是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

鲲鹏振翅待风举,蛟龙砺甲应时飞

hzwuzx

列兵【1】

发表时间: 2002-12-14 22:07:23编辑引用回复

--------------------------------------------------------------------------------

据说前段时间在东北有2000多人把铁路给堵了,不能再这样了。要知道这个是要出大事的。

说句不好听的,东北真的是到了危急的时候了,快要到临界点了。

模友之家

一等兵【3】

发表时间: 2002-12-15 9:23:00编辑引用回复

--------------------------------------------------------------------------------

这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事呢,你们一定是在胡说八道,我们新一代还肩负着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被压迫人民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呢,你们一定是看了小学教科书里旧社会的黑暗生活,拿来造谣,污蔑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

本店全面销售市面上各种品牌模型、补品、书藉和相关资料物品。

hydongliang

列兵【1】

发表时间: 2002-12-15 10:03:00编辑引用回复

--------------------------------------------------------------------------------

据我所知,我们这儿的工人有买麦麸作窝头的

红军一兵

下士【4】

发表时间: 2002-12-15 10:13:12编辑引用回复

--------------------------------------------------------------------------------

此文由 模友之家 发表:

这怎么可能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事呢,你们一定是在胡说八道,我们新一代还肩负着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被压迫人民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呢,你们一定是看了小学教科书里旧社会的黑暗生活,拿来造谣,污蔑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关键之处就在于挽救自己的始终只能是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该内容由 红军一兵 在 2002-12-15 10:13:45编辑过

--------------------------------------------------------------------------------

黑暗

自由

派佩尔

列兵【1】

发表时间: 2002-12-15 14:32:00编辑引用回复

--------------------------------------------------------------------------------

那我们还要支持这样的社会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改变一下这样的社会,用我们曾经用过的方法。

观念落后──东北经济困境一瞥

永远是中国人 4月12日 10:22:37

--------------------------------------------------------------------------------

大年初二,东北哈尔滨市,发生一起严重火灾,当场烧死33人,受伤者不详。在这一震惊全国的特大春节悲剧后,是人们对东北现状的关切和注目。

前一日,即将走马上任总理一职的温家宝,前往东北某地,下到700米以下的矿井,与矿工共度除夕佳节。鉴于胡锦涛、温家宝新班子上任后,竭力打造“亲民”形象,深入基层,专门视察落后地区,探望弱势群体。显然,温家宝的举动,表明,东北地区被北京新领导层列为落后与困难地区之一。

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与全国大部分省区相比,东北经济增长速度较慢,而且越来越慢,以至于沦为最慢,其中的黑龙江省,更是连续多年,在经济增幅上,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国企改革,东北首当其冲,但国企改革的无效和失败,又使东北深受其害,仅下岗失业人数的比例,便稳居全国之冠。难怪近年几波主要工潮,均发生于东北。

当上海经济连年以两位数的大比分高速增长时,东北拥有的,却几乎是零增长。于是,许多人感慨和惊呼:咋啦,东北跟不上了!

事实上,1978年以前,东北一直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区,辽宁省的工业产值,一度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除此之外,东北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一度供应高达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粮。同上海的工业基础一样,东北的工业基础,也是外国人(即日本人)打下来的。

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蚕食和侵略中国,却首先在东北地区植下重工业基础,并建成当时相对完善的铁路系统。上世纪四十年代,苏联军队进入东北时,曾大肆掠抢,夺走我优质资产数十亿,东北经济一度遭受严重破坏。苏军将东北转手交给中国共产党势力后,一走了之。

内战之初,中共的军队,便是凭籍首先立足东北这一优势,在东北站稳脚跟后,挥师打向全中国。中共最后夺取政权,不可忽视的一点:东北丰富的物质和资源,撑起了中共内战的实力。五十年代,中共出兵朝鲜,与美国交战,东北又成为一块活跃的跳板。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东北人为给他们带来五谷丰登的黑土地而自豪,为他们雄厚的工业基础而自豪。

如今,说到东北落后,其中,人的观念落后,是一个至关要害的问题。当南方流行下海、流行弃官从商的时候,东北人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为了一官半职而急急奔走和苦心钻营上,认定只有权力才能带来财富。于是,人们宁愿去托后门、找关系,捞上个哪怕指拇大的小官,也不到商海弄潮。东北大部分地区,政府人员严重超编,人们宁愿依靠那份稳定的“皇粮”,而不去考虑劳动致富。当上官的,都一律地神气活现,颐指气使,严重的官僚主义和玩忽职守,是东北地区人为灾祸层出不穷的直接原因。

东北官僚更多地等着上头给政策,等着上头给投资,而不是自力更生、自主经营。东北年年享受巨额财政补贴,仅仅粮食补贴一项,中央每年就要向东北输送500多亿,这还不包括各种专项资金的投入。在贪污腐败的风潮中,东北官场更是重灾区。一个“慕马案”,就将整个沈阳市委市政府兜底掀翻。另外,东北农民一年种地不过两、三个月,其他时间都闲呆在家里,喝酒、打牌,人们宁肯受穷也不愿另有作为。

当初在日本人治下,都可以高速发展起来的东北和东北人,形成今天的观念落后,绝非一朝一夕,实际上,很显然,都是计划经济惹的祸,东北人是被长年的计划经济惯坏了。如果要帮助东北发展,唯一可行的办法,莫过于帮助东北人彻底改变观念,真正建立健全当地的市场经济。

家园 铁西

MAYE106 12月17日 16:51:00

--------------------------------------------------------------------------------

中国为什么消费不振,没多少人买东西。大家都知道,银行里的钱百分之八十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哪百分之二十的人,已经有很多的钱了,该花的早该花了,不可能让他一天吃十几次饭,穿十几件衣服,再消费就是奢侈品,可是奢侈品是一本万利的,这只会让钱往少部分人里流,更何况不少奢侈品还是进口货,反倒给外国扩大了内需。

可是大多数的老百姓可不是不原消费,他们还不是希望日子能过的更好些,更舒服些,要想日子更舒服,就要买东西。

可是消费得有钱。工人下岗,做生意的税费又多,农民更是没钱,大多数老百姓的口袋都不宽裕,哪有钱去乱花啊。更何况什么医疗住房一改革,都逼着你把钱往外掏,谁还干花钱,谁不都得存点钱防着。

更可气的是大学扩招,学费也往上直长,如果说医疗住房改革是因为国家没钱,到是情有可原,学费也往上长,哪得让多少穷孩子读不起书啊。一个大学生的薪水可比中学生多得多,一个穷大学生可是一个穷苦家庭的希望,是穷苦家庭翻身的唯一机会,现在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国有企业改革好几年了,说是减员争效,员减了,效却没争,厂长经理该贪的还是贪,留下来的国企职工工资也不多。光是减员,国企制度上不改变,争效是不可能的。

这几年外国投资确实不少,可大部分都投在了沿海地区,内陆少的可怜,这进一步的加剧了沿海与内陆的贫富分化。

一部分人有钱不原花,可是大多数人想花却没钱,你说内需如何扩大。

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小贫富分化。

  有枪,早就反了!

  跟渖阳市中心的豪宅、五星级酒店和高楼大厦相比,铁西简直像一座地狱,

当地政府对如何改造铁西束手无策,也不管铁西人的死活。难怪,铁西人满肚

子怨气。

  工人村内一名四十来岁下岗工人愤愤不平地说:「像我们这样年轻就下岗

的,不管你多不满,都不能站马路(抗议),一站公安就抓你,一抓就关上四

天、五天,只有老职工才不怕他们。说是干部,其实都是演员,说一套做一套,

要是东北有枪买,我们早就反了!」

  另一个原在一家有万多人的重型机械厂工作的的士司机说:「像我这样,

一天开出租(的士)开十二个小时,要能留下二、三十块就很不错了。」他在

厂工作了二十九年,下岗的时候厂方赔他两万多元,从此大家再没关系,工厂

再也不管他的生老病死。

  欲与江泽民对话

  他说:「太黑了,人家流氓还讲点义气,这些干部实在太坏了。要能让我

跟江泽民他们对上一回话,说出我们老百姓的心声,立即枪毙了我都愿意。太

憋气了!」说到激动处,这位昂藏七尺的东北汉子眼睛都湿了。

  铁西的上空再没有工厂冒出的浓浓黑烟,却笼罩下岗工人的愤怨难平之

气。

  没钱医病 更没钱死

  病和死是铁西下岗工人的「头号敌人」,肚子半饿还可以勉强过日子,但

生病了就只有等死,因为再没有医疗福利,看病动辄要花近百元,这可是摆地

摊大半个月收入!更可悲的是,殓葬费是天文数字,他们连死也不能。

  现年六十九岁、在气体压缩机厂工作了三十七年的退休工人张世诚,一家

八口,他和老伴已退休,六个子女全部下岗,工厂还拖欠他的工资。前几天老

伴患气管炎,病得厉害,去了三次医院,花去二百多元,都不能报销,结果病

还没好就再也不敢医了。

  「现在要去看病,根本看不起,有病没办法,只能挺。」他摊开双手无奈

地说:「咱实在看不起了。现在厂黄了(倒闭),没人管,你找谁呢?上面不

是说不知道,就是装不知道。」说到激动处,从脏兮兮的外套口袋掏出两张医

院收据,一张六十六元,一张八十一元五角。工厂还没倒闭之前,他们的衣食

住行全由工厂照顾,医疗费都可报销,跟现在相比有天渊之别。

  电召急救车收费170元

  四十来岁、前年才下岗的王先生更气愤地说:「现在打120(急救电话),

急救车一来就是一百七十元,没钱不拉你,连担架也要自己抬。车也算了,但

是医院,医生开的药方都用密码,让你看不懂,一定要到药房买药,一百多块

买下来,才发现外面只卖十多块。反正现在是:得病就死,不死不要病。」

  现年六十九岁、工作了三十八年的老职工李老伯也无奈地说:「我们现在

活也活不起,连死也死不起,(殓葬费)太贵,要一万多。毛主席的时候,骨

灰盒五、六块钱一个,现在要五百多。」

  吃干萝卜咸菜过节

  「咱家没年没节,早上起来、中午、晚上都是吃这个,就倒点辣椒油拌饭。

还想吃鱼吃肉?有钱嘛?咱家就是这样!」下岗女工韩爱华边说边指饭桌(实

为多用途桌子)上那碗已变干的萝卜辣咸菜,还有那碟不知蘸了多少天的辣酱

油。记者突然感到一阵酸楚,心十分难过,就这样过小年(立春)吗?!

  四十七岁的韩爱华,九六年从渖阳机齿轮厂下岗,现在替人擦鞋,丈夫更

早在九四年已从运输公司下岗,现替人配锁匙,二十二岁儿子还在念书。这样

的三口之家在铁西非常普遍,每天只有十元八块收入,生活特苦。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本是东北人十分重要的立春过小年大日子。那天傍

晚,朔风怒吼,韩爱华坐在擦鞋箱上,帽子、口罩、手套都戴得严严实实。这

样的擦鞋下岗女工,在铁西比比皆是。她说,天亮出来,天黑才走,夏天早上

四点就开始,一直呆到晚上九点,一天能赚多少?倒楣的话只有两块钱。

  一家三口穷得没饭吃

  及后,韩爱华带记者回她工人村内的家。步上五层幽暗楼梯后,打开木门,

屋内立即传来一阵异味,十一平方公尺的小房家徒四壁,只有两张、一张饭桌、

一个捡回来的坏雪柜和一部电视机,再没像样的家具了,连椅子也没有。她一

再请记者坐到上,因为这是她家最「舒适」的地方。

  韩爱华说:「当年老头(丈夫)每月赚三十五块六,我赚三十八块六,过

年每人还有两套新衣服,原来的日子好过。(现在)还说甚□最低生活费,甚

□每个月两百块,我们一分钱也没有!过年了,还是一分钱不给。原来的社会

哪有这样,现在连饭都吃不上!」她幽幽地说:「我死的心都有,实在太迫人

了,要不是为了孩子」说说,眼泪已夺眶而出,哽咽不能言语了。

  渖阳铁西下岗之城满愁容

  大陆传媒近日不断报道年货市场如何热闹、出游人数如何创新高,但记者

春节前到东北辽宁省渖阳市,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欷□不已的景象。曾经誉满全

国、令渖阳人骄傲了半辈子的铁西区,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区,现在区内工厂

十室九空,如同一座空城,下岗比例更是全国之最,七、八成人没工作,满街

都是擦鞋、摆地摊的工人,被戏称为「下岗之城」。他们说,吃不饱,有病也

只能熬。

  ***********那天风沙很大,十几个退休老人在铁西工人村的劳动公园内围

站发牢骚,骂贪官、骂政府的脏话此起彼落。记者一句「铁西过去是啥样的」,

大家就来劲了,管不了风沙,手舞足蹈的比划,好像真回到那个属于他们的时

代,脸上重现久违的笑容。现在太苦,以前太美了!

  50年代全国最大工业区

  「那时候,来渖阳的列车驶到二十五公里外的苏家城,服务员准会提早宣

布「全国重工业基地渖阳就到了!」当时三千人算是小厂,过万职工的才算大

厂,冶炼厂的烟囱,一百一十米,是全国最高的烟囱。」老人还没说完,另一

个抢说:「那时候,工厂全冒烟,大家骑单车上班,一天乐呵呵。」

  方圆三十九平方公里(半个香港岛面积)的铁西,坐落在渖阳西南部,建

有逾千家国营工厂。五十年代初,铁西是全国最大工业区,集中了全国最先进

设备、最好人才,生产了全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部自动机等,天安门城

楼上巨大的国徽也是铁西人的杰作,铁西曾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国家把钱都给了上海」

  铁西工人村更是五十年代全中国最现代化的住宅区,两三层的苏式楼房,

所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这。「那时候我们渖阳就和上海媲美,就像

是国家的左膀右臂一样。上海上缴国家三千多亿,我们渖阳也有好几千亿,国

家现在把钱都给了上海、给了南方,老二老三都发达了,没人理老大。原来打

天下靠我们这帮工人,改革来改革去,到头来,工人啥都没有。」

  铁西的辉煌确是一去不返,现在的铁西已成了「毒瘤」,偌大的工业区成

了一座空城,仅两、三家工厂的烟囱还在冒烟,其他的都关门、荒废了。原来

最多大型工厂的北二路,现被戏谑为「亏损一条街」。除几个守,一座座厂房

空无一人,不但建筑残破不堪,巨大的吊臂、锅炉生了,连围墙也倒了不少,

马路更是坑坑洼洼,一字蔽之:「破」。

  75万人口超过50万下岗

  铁西的衰落始于九十年代,也就是大力推行国企改革后,国家不再补贴,

亏损的企业只有倒闭或被兼并(全国起码有一半国企处于亏损)。铁西的国营

工厂自此就像染了瘟疫般,倒了一家又一家。目前全国有六百八十多万工人下

岗,铁西几占十分一,七十六万人口中有几十万(官方数字二十万,下岗工人

说五十多万)下岗,只靠摆地摊、做散工「吊命」。

  原来万人空巷的厂区,白天也是冷冷清清,在斑驳剥落的字体上,还依稀

可辨认出渖拖(渖阳拖拉机厂)一厂俱乐部、渖冶(渖阳冶炼厂)文化宫。

  与之成强烈对比的是,住宅区的工人村却总是熙熙攘攘,马路边摆满地摊,

满街都是叫卖声,碰口碰面的全是下岗工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

  下岗的苏先生听到「一块一斤香蕉」叫卖声,回头对记者说:「一块钱一

斤,便宜,但老百姓也买不起,没钱。我们铁西下岗工人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

中啊!以前谈到渖阳,大家就感自豪,现在一提渖阳就头疼。」

  后记:朴实善良 贫穷不屈

  走在铁西的马路上,确实感到那份日暮途穷的悲凉。这人人都曾有过美好

的生活、骄傲的过去,但今天,不少人家破人亡(我们听过一个故事,妻子跟

人跑了,丈夫在饭加上老鼠药与两个小女儿同赴黄泉),贫病交加,吃不果腹。

天堂和地狱原来离得那□近。

  虽然听到很多凄惨故事,但也真切感受到东北人正直善良、虽贫不贱的情

怀,心头也有暖呼呼的时候。五十多岁的赵阿姨在街上叫卖厕纸:「厂家直销

手纸,三毛钱一卷!」我们掏出一块钱,拿走一卷,说不用找钱了,但她死活

将另两卷塞过来说:「你们赚钱也不容易啊!」这样你推我让,最后还是将那

两卷厕纸硬塞给我们。

或许,正由于憨厚朴实,东北人才能承受这□沉重的艰困吧。

  原载香港《苹果日报》

家园 何新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

何新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

尊敬的朱镕基总理:

  拜读您的工作报告,并当面聆听了您在我们(经济农业)小组会上的讲话。您在讲话中驳斥,有人批评目前的财政是\"赤字财政\"等问题。去年我在提交九届三次会议的书面发言以及接受记者的采访谈话中,揭露了中国股市中大庄圈钱的黑幕,指出失业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批评了依靠赤字及债务促进发展的政策难为后继。虽然对我去年的书面发言,政协简报组未予印发。但会后我已将其送报中央常委各领导同志。这些批评意见,我至今仍未改变。

  观察近一年来的形势,我认为,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深层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部分地方工农群众由于生活困苦失业而闹事现象不断。(我个人在黑、吉、辽、晋、冀、豫、皖、川的一些地区即遭遇多次。)在中心城市表面的灯红酒绿的繁荣景象之后,掩盖着社会不安定的隐忧。

  当前中国社会内部的尖锐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社会内部的贫富巨大鸿沟上,也体现在少数中心城市(京、沪、深、广等)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区域的巨大经济断裂与鸿沟上。

  读您的报告后,感到报告的执笔人抽象地谈结构,却忽视了以上两种根本性的结构差异(即贫富结构失衡及区域结构失衡)。报告中抽象地谈加快发展与增长,却忽视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而不是抽象的经济要素或数字(包括科技问题)。而当今人民特别是下层人民究竟生活得如何?他们的情绪如何?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在\"封建\"时代,路有喘牛,宰相不安。(见《汉书》丙吉传)当今天下汹汹,而如何仍能认为形势大好?贾谊\"论治安疏\"说:

  \"臣窃谓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泣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其他背理而伤情者,难遍以疏举。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莫也!曰安曰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而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处之积薪之下,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时势,何以异此?\"

  我个人认为,在当今表面的歌舞升平、高楼快路之后隐伏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危机。而其根源,在于国民经济的运行不良。当今国民经济的首要问题,并非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早已存在。甚至可能永远都会存在。它不应该被作为一个解释一切问题的垃圾篓。当今真正的大问题,是国家社会能否保持持久稳定?会不会发生动荡以至动乱?而这就涉及当前国务院一系列具体政策及方针的问题(如大力鼓励私有化,大规模推行失业下岗政策等)。我认为正是由于您主持下的一系列政策失误(如解散国企,如\"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导致了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您个人的崇颂之声,近年在海内外传媒上,您听到的应已很多。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认为自己有必要本?quot;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坦陈我个人的以上一些不同意见。

  毁誉无常,历史则是客观存在。政治家总是要对历史负责的!我真希望形势并非如我所言那样消极,而我的上述看法都是极端荒谬错误的。那将是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而我个人则情愿以言邀罪,成为千古罪人。

  您来经济组听取委员意见之前,小组秘书曾问我是否想要发言。我想讲话。但我认为如果在会上公开陈述我以上的个人意见,必会酿成海内外新闻事件。于国家不利。因此谨以书面形式将我的以上不成熟意见向您、并向中央呈报。

  又及:我窃以为,您的公子如大有为,似可委之为中国石化或中国证券的领导,可在国内领取高薪。所谓内举不避亲。但作为国家首相之子,似不宜作为外国在华区域的利益代理人,尤不宜担任美国巨型跨国公司(如高盛财团)享持高薪的在华督办或业务主管。这是会招致物议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此或会有损您持政\"清廉\"的政声和清望。

  诚惶诚恐,不知所云。敬颂

政祺!

何 新

2001年3月8日

(此信送达后不久,全国政协领导安排何新提前退休。)

不要使“政协委员”的称号蒙上污秽的铜臭之气

致李瑞环先生的告别信(03年1月30日)

李瑞环先生:

2001年3月九届四次会上,因我写信批评当时国务院下岗失业的政策,会后您即命×××副秘书长来劝我提前退休。今年我已列入中央组织及统战部门推荐建议的第十届委员名单,您却在常委会间突然出以非常手段,以“不宜长期连

任”为理由将我从名单上拿下。实际原因是由于您不喜欢我的某些言论。而这

就是您所谓人民政协具有的“包容性”和“宽容性”吗?

窃观您主持政协十年工作中,喜拉宗结派,立党为私。前两任秘书长×××同

志、××同志因不是您的自己人,都被先后无情地置于冷板凳上。近年社会上

不断有传闻云若想当政协委员黄金有价可作交易。其流言竟传到港澳,出××

万可购得委员,×××万可购得常委云云(与其如此,还不如建议中央今后干

脆公开招标,设价拍卖)。此类传言,空穴来风,岂是无根之谈?这种事虽然

黑箱操作,但上有天理,下有人心。每观您站在台上大打民意牌,大力倡言

“反腐败”,不知究竟是真反还是假反耶?我希望新一任政协领导换届后,能

廓清空气,不要使“政协委员”的称号也蒙上污秽的铜臭之气!

回顾自己任委员的这十几年来,我的著作如山无负光阴。历任三届专职委员政

治生涯中常言人所不能言,如行云流水。中心坦荡,无愧无悔。不论俗间毁誉

如何,自信平生文章事业已绝不会与时摩灭,足传不朽。

您以个人之手中最后权力固可以罢我之职。但是又岂能废我之心、废我之志,

废我之言?我本草野中人,无心世禄。今后,惟更当深居简出,著书立说,为

我所身历的这一代历史留下客观公正的证言。

政情如此。一笑,一叹!此致

敬礼!

何新谨上

03年1月30日

LEOPARD-亿万年不衰

中尉【9】

发表时间: 2003-3-9 20:32:24编辑引用回复

--------------------------------------------------------------------------------

真的假的啊?这个何新这么拽啊

--------------------------------------------------------------------------------

日出东方,唯我不败

英雄贵姓

中尉【9】

发表时间: 2003-3-9 20:40:00编辑引用回复

--------------------------------------------------------------------------------

多半假的

--------------------------------------------------------------------------------

赵客漫胡缨,三杯吐然诺

吴钩霜雪明,五岳倒为轻

银鞍照白马,眼花耳热后

飒杳如流星,意气素霏生

十步杀一人,救赵挥金槌

千里不留行,邯郸先震惊

脱剑膝前横,不惭世上英

胖胖熊偷吃蜂蜜结果被蜜蜂蜇了

一等兵【3】

发表时间: 2003-3-9 20:46:33编辑引用回复

--------------------------------------------------------------------------------

此文由 英雄贵姓 发表:

多半假的

是真的,如果把你的机子挂在国外的IP上,就可以畅通无阻的拜读何新的大作了!

我认为,此人天生不是当官的料!不过,比那些有意无意“捧杀”中国的人,他光明磊落许多!

--------------------------------------------------------------------------------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翦。

英雄贵姓

中尉【9】

发表时间: 2003-3-9 20:48:23编辑引用回复

--------------------------------------------------------------------------------

不要中了美帝的离间计啊,警惕一点好!

--------------------------------------------------------------------------------

胖胖熊偷吃蜂蜜结果被蜜蜂蜇了

一等兵【3】

发表时间: 2003-3-9 20:49:59编辑引用回复

--------------------------------------------------------------------------------

何新是国际著名学者,所以,如果不犯刑事罪的话,执政党也拿他没办法,这是他的网站(这是正大光明的个人网站,中国网络警察都不管,这里的“有心”斑竹也别自作聪明地删除):http://www.hexinworld.com/

http://www.hexinworld.com/documents/200303/quanguozhengxie.htm

(节选)窃以为,您(指朱容基总理)的公子如大有为,似可委之为中国石化或中国证券的领导,可在国内领取高薪。所谓内举不避亲。但作为国家首相之子,似不宜作为外国在华区域的利益代理人,尤不宜担任美国巨型跨国公司(如高盛财团)享持高薪的在华督办或业务主管。这是会招致物议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此或会有损您持政"清廉"的政声和清望。

--------------------------------------------------------------------------------

英雄贵姓

中尉【9】

--------------------------------------------------------------------------------

活活 此乃美帝的离间之计 我等不可不防。

--------------------------------------------------------------------------------

胖胖熊偷吃蜂蜜结果被蜜蜂蜇了

一等兵【3】

发表时间: 2003-3-9 20:54:08编辑引用回复

--------------------------------------------------------------------------------

何新委员简介:http://www.hexinworld.com/files/jianjie.htm

何新委员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翦。

胖胖熊偷吃蜂蜜结果被蜜蜂蜇了

一等兵【3】

发表时间: 2003-3-9 20:56:32编辑引用回复

--------------------------------------------------------------------------------

总的来说,何新的理论部分地被中共采用,甚至成为了我过的国家意志:

何新以自已卓越的才华和独到的眼光奠定了他在中国学术界的特殊地位。他在1987年预言苏联改革必会失败以及国家将解体,在1990年与日本教授的谈话中指出中国面临的经济主要问题不是“需求大于供给”而是生产过剩,他在1993年向邓小平及中央上书指出当时过热的房地产业可能成为"泡沫经济";他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首先是温饱权、生存权、发展权"的观点被广泛采纳,成为中国回击美国人权攻势的武器;他的许多经济学观点尽管在理论上不居于主流地位,但由于密切联系现实和具有务实的可操作性,而深刻地影响了国家的某些经济决策。

斯大林格勒

下士【4】

主题: 谈何新的“提前退休”

--------------------------------------------------------------------------------

发表时间: 2003-3-9 21:03:39编辑引用回复

--------------------------------------------------------------------------------

前几天我看到了何新写给政府总理朱熔基的信。批评了朱熔基的经济政策及对于其子为海外集团代理人的事件。尽管人们对于何新多有鄙夷之辞!认为何新乃一味逢迎当局的御用文人。但是十几年理论始终如一,1992年以来一直批评激进经济政策的 勇气不值得人们尊敬吗?多年的信念操守不令那些粉饰太平的体制内学者的羞愧吗?此次政协换界,何新被安排提前退休。此事是否与何新的批评有关呢?我们不感妄加猜测。但是何新言论之大胆不令人钦佩吗?即使批判何新的人难道也无法否认何新所说的是事实吗?今天经济处于衰退的阶段,所谓的通货紧缩不过是经济危机的温柔性提法。国内经济处于崩溃的前夜?可我们在媒体上读到都是粉饰之词。什么GDP的8%的增长率,什么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了。列举了诸多的乐观数据以虚拟繁荣盛世的假象!难道何新的直言错了吗?

我不同意何新的所有观点。但是我对何新多年一贯批评政府的激进政策的精神所感动!也为政府的缺乏包容精神所遗憾!何新与何清涟属于不同的学派。但其结局都带有悲壮色彩。为何今天的大陆缺乏不同思想的宽松环境呢?

我认为今天的学术界应该认真解读一下何新的理论,而非一味的人格攻击!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他们所不屑的何新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对于华夏文明!

北京官方传媒文章披露,朱镕基虽然贵为总理,但其亲戚却未有因此沾光,多年前其堂兄弟及亲属已有六人下岗、失业。

另据悉,朱镕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代已是热血青年,一九五○年韩战爆发,他第一个自愿报名参军,要去「抗美援朝」。一九七○年,曾被下放到湖北襄阳的「五七干校」,一去就是五年。

亲戚们没有沾光

香港太阳报9日消息,中新社旗下的最新一期《中华文摘》杂志,引述今年七十七岁的朱镕基堂兄、家住湖南邵阳市的朱天池说,朱镕基做总理,「亲戚们一点也没有沾上镕基的光。」

朱天池说,他太太是塑胶三厂退休职工,几年前该厂已破产了,劳动局每月只发给她一百多元的生活费;他自己所在的邵阳水泥厂由於效益不好,每个月也只能领到为数不多的退休金。

朱天池还说,他的堂弟朱俊民(也是朱镕基的堂弟)是湖南绸厂职工,五年前到了退休之际,工厂却破产了;另一个堂弟朱健民终生在长沙郊区金盆岭务农,有一个半身瘫痪的女儿,原在一家福利工厂工作,也早已下岗在家;最小的堂弟朱智民曾在长沙机床电器厂工作,多年前该厂效益已不好,工人生活很拮据,其女儿也在这家厂工作。

朱天池说:「亲戚们一点也没有沾上镕基的光,其实我们也没想过要沾镕基的光,我们都很理解他,也支持他。」朱天池透露,他家中有朱镕基的专线电话号码,是朱镕基亲自告诉他的,要他有事就拨打,但为不影响朱镕基的工作,他一次也没打过。

“右派”坎坷路

另据报道,《南方周末》刊文讲述朱镕基鲜为人知的经历,文中提到,朱镕基在担任副总理後,曾在一封回给中学同学杨开卷的信中写:「每日白天会海,晚上文山,不过十二时不能就寝」,还说「从我来说,亦是有苦难言,惟愿不做官。」

文章引述一位知情人士称,一九五七年,朱镕基虽然已在国家机关历练了七年,却没有学会官场那套自保的手段和方法,他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提出意见。平时就有人认为他「清高」、「目无领导」,反右运动一来,朱镕基就被划成右派。朱的同事、现任中国某协会领导的一位老人也回忆说:「他是被错划的,本来是不应该有他,但那时划右派有任务,定指标,找不到那么多人,就把他拉上了。」

朱镕基被划成右派後,一九五八年即被下放到国家计委属下一间中专任教员。当时朱的课学员都很喜欢听,其他教员都称朱为「全能教员」。在这期间,他还教过英文,「他是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中进一步熟谙了英语」。

到一九七○年,朱再被下放到湖北襄阳的「五七干校」,一去就是五年,而且饱历艰辛。文章指出,朱镕基後来谈到这段时间时感慨良多,但并不显得十分懊丧,事实上这五年的人生经历对朱镕基十分重要。由於他过着平民百姓的生活,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也使他结上了深厚的平民情结。

文章又提及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原来朱镕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代已是热血青年,一九五○年韩战爆发,朱镕基是同学中第一个自愿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不过後来党组织考虑到工作需要,没有批准他参军。

敬告网友

  何新已决定两会后退休。并决定在近期关闭何新网站。何新感谢各位网友几年来对本站的支持。有网友问关于两封信的情况,答复:

1. 都确是何新先生所写并早已送达。

2. 都确是何新先生的观点和经历事件。

  何新今后不再介入俗世事务和任何论争,不再公开发表任何言论。除回忆录和部分历史考古著作外,不再发表出版其他方面的言论及著作。不接受任何采访、讲课,也不会给陌生的朋友回信。

  何新先生谨向多年来支持他的所有读者表示感谢!

2003年3月10日

杀尽东淫倭猪 3月11日 18:20:03

--------------------------------------------------------------------------------

何新退出江湖的最后一篇政论

论 某 公

1

某公已去职,其主持枢机宰辅之位将近十年。海外炒作者或誉之曰“经济沙皇”,然今日实可为其政迹作一总结。

某公于90年代初叶即已入主中枢主持经济,初以“改制”为已任,慨然有天下之志。所图之改制者方向,乃因十几年来,中国政坛及一部分知识界人中始终有三大情结,一曰平反六四。二曰改革经体(彻底私有化之市场经济)。三曰改革政体(搞多党及直选总统制)。内外均有一股强大势力,互相呼应,故有意制造对某公的新偶象崇拜,实欲哄抬某公黄袍加身作中国“改革”之父也。

2

某公执政以来,其施政重点似在如下几方面:

(1)不顾中国自身国情全力推动与国际接轨,以致不惜牺牲一切以求加入WTO,实际是欲以国际规则约束国内体制,借外力以促内变。

(2)切断国企金融支援(“停奶断血”),将银行资本转入股市。以此推动国企“转制”即私有化。以为国企问题根源在于所有制及冗员(此皆源于极错误之经济学观念,199

家园 何新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和一篇形势分析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

何新致朱镕基总理的一封信和一篇形势分析

2001年3月8日

何新附记:

下面这封信及书面发言,均写于2001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上。信与文件都在当天即送报到最高层。

当时之所以感到有必要讲话,是因我认为当时已经推行数年的所谓“转制下岗”政策,不过是又一版本的休克疗法,继续搞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

此信及文章送上后,似激怒了一些人。不久,原政协主席派某副秘书长与作者谈话,微示上峰不满,又云为照顾我“身体”,并因机构改革,建议安排提前退休。因彼云只是征求我意见,故我当时对之未置可否。

但是在这一年夏季,我又出版了一部更系统尖锐地批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和政策的书,即《思考》第二卷“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此书出版后亦于当年十月间送报了各方面。

上述信件及发言均是通过正式渠道上报的,因此官方有纪录。

人们会注意到,2002年以后,改制下岗政策终于被收敛,失业问题以及社会保障问题也终于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虽然难以知道调整决策的具体过程。但在国内经济学界,这一组信件及文论应是较早面对面地向高层揭露了休克疗法的严重后果,并击破了支持这种政策的统计和理论根据。

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披露以上事实,可以使未来的史家了解有关的政策争论以及这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有助于读者理解笔者当时所以写此信、此文和此书的用意。

故此将两年前的这封原信及那篇经济形势分析,刊布如下。

(文件一/2001年3月致朱的信)

尊敬的朱镕基总理:

拜读您的工作报告,并当面聆听了您在我们(经济农业)小组会上的讲话。您在讲话中驳斥,有人批评目前的财政是"赤字财政"等问题。去年我在提交九届三次会议的书面发言以及接受记者的采访谈话中,揭露了中国股市中大庄圈钱的黑幕,指出失业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批评了依靠赤字及债务促进发展的政策难为后继。虽然对我去年的书面发言,政协简报组未予印发。但会后我已将其送报中央常委各领导同志。这些批评意见,我至今仍未改变。

观察近一年来的形势,我认为,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深层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部分地方工农群众由于生活困苦失业而闹事现象不断。(我个人在黑、吉、辽、晋、冀、豫、皖、川的一些地区即遭遇多次。)在中心城市表面的灯红酒绿的繁荣景象之后,掩盖着社会不安定的隐忧。

当前中国社会内部的尖锐两极分化,不仅表现在社会内部的贫富巨大鸿沟上,也体现在少数中心城市(京、沪、深、广等)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区域的巨大经济断裂与鸿沟上。

读您的报告后,感到报告的执笔人抽象地谈结构,却忽视了以上两种根本性的结构差异(即贫富结构失衡及区域结构失衡)。报告中抽象地谈加快发展与增长,却忽视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而不是抽象的经济要素或数字(包括科技问题)。而当今人民特别是下层人民究竟生活得如何?他们的情绪如何?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在"封建"时代,路有喘牛,宰相不安。(见《汉书》丙吉传)当今天下汹汹,而如何仍能认为形势大好?贾谊"论治安疏"说:

"臣窃谓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泣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其他背理而伤情者,难遍以疏举。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莫也!曰安曰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而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处之积薪之下,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时势,何以异此?"

我个人认为,在当今表面的歌舞升平、高楼快路之后隐伏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危机。而其根源,在于国民经济的运行不良。当今国民经济的首要问题,并非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早已存在。甚至可能永远都会存在。它不应该被作为一个解释一切问题的垃圾篓。当今真正的大问题,是国家社会能否保持持久稳定?会不会发生动荡以至动乱?而这就涉及当前国务院一系列具体政策及方针的问题(如大力鼓励私有化,大规模推行失业下岗政策等)。我认为正是由于您主持下的一系列政策失误(如解散国企,如"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导致了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您个人的崇颂之声,近年在海内外传媒上,您听到的应已很多。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认为自己有必要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坦陈我个人的以上一些不同意见。

毁誉无常,历史则是客观存在。政治家总是要对历史负责的!我真希望形势并非如我所言那样消极,而我的上述看法都是极端荒谬错误的。那将是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而我个人则情愿以言邀罪,成为千古罪人。

您来经济组听取委员意见之前,小组秘书曾问我是否想要发言。我想讲话。但我认为如果在会上公开陈述我以上的个人意见,必会酿成海内外新闻事件。于国家不利。因此谨以书面形式将我的以上不成熟意见向您、并向中央呈报。

又及:我窃以为,您的公子如大有为,似可委之为中国石化或中国证券的领导,可在国内领取高薪。所谓内举不避亲。但作为国家首相之子,似不宜作为外国在华区域的利益代理人,尤不宜担任美国巨型跨国公司(如高盛财团)享持高薪的在华督办或业务主管。这是会招致物议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此或会有损您持政"清廉"的政声和清望。

  诚惶诚恐,不知所云。敬颂

政祺!(后附一文仅供参考)

何 新

2001.3.8

(文件二/2001年3月致朱的意见书)

论股市泡沫、统计失真与下岗问题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认为自己有责任讲一点真话。当前国家的真实形势是:

1. 国家在近年内可能由于失业问题爆发中型较严重的社会动乱。

2. 香港近期可能发生第二次金融危机。

对于经济统计数字究竟应如何看?我认为其他数字意义不大。目前国内形势中最大、最险恶的问题是国企破产,职工下岗,即大规模失业的发生。在当前,谈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如果不与职工的社会就业率、失业率联系在一起考察,是毫无意义而且会严重误导决策的。换句话说,如果经济的增长率不伴随着就业率的上升,就不是真的存在经济增长,实质还是在衰退。就业率及失业率,始终是世界各国评估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数据之一。(奇怪的是,这个数字在中国例年的经济统计中竟完全被忽略。)

近年来,中国的年失业率真实数字是统计不出的,但触目所及,几乎已遍及千家万户和所有的企业。在城市适龄就业人口中,无固定或稳定职业的失业、半失业人口,可能高达20%-30%。由于政府所谓"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政策,失业率仍在高速上升。有必要指出,近年我国失业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经济史上应该说甚为罕见。这些数字之规模及其潜伏的社会危险,已使得一切其他统计数字失去意义。城乡失业率的升降,乃是观察当前社会形势的一项决定性尺度。实际上,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借以观察经济景气的普遍尺度。

值得深思的是,香港失业率(即"人员下岗")每上升千分之一个点,社会及舆论就会大吵大叫,指责特区政府无能。而我国国内失业率目前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香港报章却在鼓掌叫好,大声喝彩,鼓吹说这是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功。而且下岗失业愈多,改革成功愈大。这究竟是为什么?

希望本届政府在观察形势、描述形势时密切注意城乡失业、待业、无业人口的剧增这一问题。这个问题不能通过所谓"下岗救助"小额拨款来解决。就业机会关系着几代人的生存机会、发展前途、身家性命。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前途。如在本届政府任期的今后三年内,政府不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工作首位,甚至不考虑将这个问题放到政府的视野之内,那就是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我担心,也许有一天,了无生计、不敷温饱的失业、无业人口会走上街头,酿成变乱!(这种小规模变乱,作为一种信号和预演,在若干中小城市,近年已层出不穷)。

一些国企的崩溃性瓦解不是机制问题,不是结构问题。而是被有意识纵容鼓励的私有化政策一步步推入困境的。它与近年国家投资结构及政策的变化,与股市泡沫经济的勃起具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股票市场的出现及交易额的日益增大,中国国内投资形态发生根本变化。在1994年以前,政府投资为主。资金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拨款,通过银行投向市场。在1995年后,财政投资日益减少。大量资金转入股市。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制造了股市万能论的神话。导致中国虚拟经济的兴起,枯渴了国家的金融资源,预伏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的种子。

大量资金被导入股市,由此转入消费领域,退出投资领域。大量资金积蓄在不从事生产活动的股市投机者手中。股票虚拟经济愈膨胀,用于兴业投资的实体经济即愈萎缩。股市现在已成为国内资本分配的主要方式。股市是金融大资本游戏竞争和掠食吞噬小投资者的最佳场所。股票市场导致中国投资结构的失序与失衡,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究竟如何看待股市?我认为当今股市的本质,实质上乃是大户和机构的一种"圈钱"活动。在股市中,大户作庄,圈小民百姓(散户)的钱。在股市中,机会从来不是均等的,少数大户所获取的巨额利润,完全建立在掠取小户资金的基础上。股市投机已成为资本间竞争、加剧两极分化和形成大资本垄断的最佳手段。

股市游戏建立于一个虚妄的神话上,即理性投资者总会要把钱投放在经济效益最高的股票上。(萨缪尔森)

这完全是欺人之谈。真实的现实是,大庄家注入资金,将其投放到盘子较小,最有利于炒作的股票上。这种股票乃是最有利于庄家获利圈钱的股票,而与该企业的真实效益毫无关系。这种大庄家注入大笔资金的股票,增长最快,吸引散户游资也最多。一旦庄家获利回吐后,小户股民即被贬值股票套牢。结果是,大鱼吃小鱼,大资金吞噬掉小资金,这就是股市中的真实逻辑。获利最大的股票,即庄家与散户投钱最多的股票,与发行股票的企业本身效益毫无关系。中国股市如此,香港股市如此,美国股市也如此。中国国企的瓦解,是国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竞争失败的必然结果。资金的困竭与市场封杀,高税率的压榨,加速促成了这一衰变。

自90年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市场中发生的金融突袭和掠夺,已逐渐取代产业及市场利润的竞争,而成为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间资本竞争和兼并的主要形态。

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投资于亚洲产业的资本形态严重受损,几乎丢得精光。但在美国金融市场投资的证券及股票等金融资本则大获其利。正是日本金融与美英金融资本之间这种新的共生利益,压制了其产业竞争的矛盾面,并且主导了日美政治联盟在近十年来的加强。

日本国内产业衰退,但金融业的地位则在上升。英国国内制造业已近消亡。但由于其金融资本与美国资本紧密结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实施金融突袭和掠取成功,其经济实力现已压倒仍以传统产业为资本主导形态的法国,并且即将超过德国而上升为欧洲第一位的经济强国。90年代一系列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掠取已发展成20世纪末以来国际资本竞争和兼并的主要新形态。此也是"新兴(第三)产业论"、"知识经济论"的真正涵义之所在。

由于政府近年对股市采取放任不管的自由主义政策,中国股市中私人垄断资本集中速度之快也已达到惊人程度。近十年来,中国股市上现已形成巨无霸式的私人资本巨鳄。

据我的不确切估计,在1000名左右的股市巨鳄手中持有着10,000亿以上的巨额金融资产。每一次股市高潮,即是一场疯狂的巨鳄吞金运动。当潮退后,那些可怜的散户股民象被潮水抛弃的鱼一样,握着贬值的股票被搁浅在沙滩上无奈地等待着下一次新潮。

香港股市则一直是英、美、日、华资本巨鳄,圈本地中小华商、中资机构及散户钱的猎金场所。

在第一次金融危机之前,地产股成为国际巨鳄们炒作的大好题材。现在国际大鳄正在悄悄潜回香港。高科技股和网络股取代了90年代中期的房地产证券,成为炒作对象。

所谓高科技股,并不是"高科技",与高科技并无实质关系。风险投资,纳斯达克指数为什么被高炒?因为这些新兴股票盘子小,便于炒作,有虚拟的概念性。一旦巨鳄们获利回吐,将资金撤出香港,则香港必会发生大的金融动荡,从而导致第二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已不太远。

决定自由市场中竞争成败的根本因素,不是效益,而是累积资本的实力和规模。谁的资本雄厚,谁垄断控制了市场,谁就在竞争中具有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按资本数量实行分配,这一点在股票市场的利润分配中是最明显的。所谓按公平和效益分配,只是一种虚幻的欺人之谈。(高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在本质上也服从上述规律。因为资本规模的大小已决定了在高科技及人才资源竞争中谁占据有优势主导的地位。)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深陷困境,一方面是资本过剩,银行钱贷不出去。另一方面是资金稀缺,表现为企业流动资金困难,众多下层人民生活贫困化,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因此出现了通货紧缩及产品过剩)。由于资金稀缺,尽管表面上银行利率已调低,但黑市上的利率则日渐高企(地下钱庄业的勃兴反映了这一现实),各种代金券及实物交易等非货币流通手段亦相应而生。

解散及私有化国有企业的主要论据,是国有企业的效益低,有亏损。需要财政补贴。而私营企业的效益高,可以不要政府补贴。这种论点是站不住的。

大型企业的运营困难以至破产,与产权形态无关。

大型企业的运营困难以至破产,与产权形态无关。在股份制下,私有制下,以及"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外同样发生大企业的倒闭,如韩国大宇集团、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日本兴业银行等。大型企业由于资本构成大,结构调整难,资金周转不易,在市场结构变化及遭遇危机时陷入困境是常见情况。并不因其是"现代企业制度"或"股份制"或"私有制"形态而可以避免危机。

在1994-1995年前,中国国有企业虽已遭遇困难,但尚未大面积崩溃。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大面积陷入困境以及崩溃性瓦解的进程。由此爆发了严重的失业问题,同时并发极其严重的社会危机和不稳定,使国家形势陷入动荡。其原因,不是国有企业的"机制"不良,而是政策不良,是由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现行金融投资政策。

将工人驱赶下岗,使企业私有化,表面上似乎改善了效益,实际上是将国有(社会)资产廉价地赠送给私人(老板及管理者),同时把失业者抛向社会。制造了社会不稳定的祸乱之源。中国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制度本来正是一个强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系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它有缺陷,应当改善。但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谓"企业只应企业化,不应管职工养老、职工社会福利、医疗保险、托幼儿教育"等主张的抨击下,这一系统被摧毁了。巨大的负担转移到国家和地方财政身上,这本身又是国家和地方所承受不起的。

由于模仿西方的分税制改革,以高税负扼杀了企业生机。近年来,中国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一般在10%以下。但各项税率总和约占销售额的40%,甚至更高。加上银行年利率即高达50%。以这种高税负与平均利率相比较即可看出,任何生产型企业,若不逃税则注定应倒闭关门。正是这种高税负的政策,在许多地区(例如浙江温州),导致众多企业为避税而外逃。政府目前应付失业问题所支付的巨额社会保险金是纯粹消费性的(而过去给企业的补贴则是作为生产投资),其总额及社会代价较之过去给企业的补贴要重得多。我们似乎正在一步步地重蹈东欧及俄罗斯陷入社会危机的覆辙。

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这一套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改革方案,通过其在中国的利益代表人推荐给中国决策者,目的不仅是为了摧毁中国的国民经济,而且是为了搞垮中国的社会制度,使之最终陷入分裂和动乱。

希望政府对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一整套经济改革建议有所警觉。希望在东欧及俄罗斯已彻底失败的"休克疗法",在我国不会以"结构改革"的名义,而得到一种新版本的惨痛重演。

(2001年3月8日写)

(书面发言参见《新国家主义经济观》第494页。)

通宝推:ljsqt,
家园 地雷阵的十大善政和别了,朱熔基

别了,朱熔基

http://bbs.1931-9-18.org/viewthread.php?tid=94873&extra=&page=1

地雷阵的十大善政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TopicID=2887750

长生监军我吴穆 主题: 地雷阵的十大善政,收集自军普多年前的一个讨论帖.

--------------------------------------------------------------------------------

发表时间: 2009-9-21 22:04:08编辑 引用回复 留言

--------------------------------------------------------------------------------

农业:统购统销恢复文革做法,粮库粮未满人民心寒。恢复旧政策为啥子?因为他说大话说全国三年粮食不打都可以(98年记者会),圆他言数错,只有强行收购农民的粮食,严格限制粮食自由流动买卖。 到胡温时期才敞开、自由、有最低限价(朱镕基的最低限价不仅低,而且有配额,不是敞开收购)的收购农民粮食,允许农民买卖粮食。

工业:乱卖国有企业,鼓励MBO管理层收购(胡温时期才严控),在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大量强行失业产业工人,一次性买断工龄就OK,为国家工作几十年的人不到5万就搞定,让别个自生自灭(现在买断工龄的还可享受低保,合作医疗,当时啥子都没得)。无保下岗他搞的,他的企改,把企业搞黄了,制造了大量的无保人员,还有医教等,这些原来就有相应的体系,改是可以的,但他全砸了,看着省钱,可翻过头来还是要重建,不但要重建,而且成本比以前的还要大的多(现在重建社保、医保体系的艰难大家都看到的),不算他头上,算谁头上?更重要的是,这些保障(免费医疗,教育,福利房)在改革前是国家和企业都有基金的,企业垮了情有可原,问题是,国家那部分呢?改了以后拿到哪里了?取消了医疗和教育的财政补贴,节省下来的钱给了人民么?

战略储备:1998年国家计委要搞石油储备的方案报给了朱镕基,朱镕基说:油价这么便宜,搞石油储备干什么!当时国际油价每桶不到20美元。2002年又提出了石油储备问题,朱镕基说,油价已经这么贵了,现在搞石油储备不合算。当时美国发动对伊战争迫在眉睫,油价每桶三十几个美元 。也就是说在朱镕基任内,如果有战争,海外运输线被切断,全国的大部分民用油不够维持半个月。结果等胡温上台,油价突破60美元,国家才开始进行石油储备。

金融:朱搞分税制和费改税(不给地方补助的费改税)。分税制60%的税收归中央(关税100%归中央),到县乡这一级,用20%的税收,要养活人数占全国教师总数80%的教师、公务员,要给义务兵家属补贴,要办社会福利,要养警察,怎么养?结果就是地方政府大事卖地为生,让地产商这个喝血集团崛起。而中央财政则终于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提高了中央集权,只是苦了老百姓,因为分税的转移投入基本是个空谈。大规模售国有股填补社保基金造成股市崩溃。所谓的“股改”,改出大量空壳套钱公司,导致资本市场凋敝。金融改革,国家出钱填坏账,再加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剥离,从数字上看坏账率是下来了,但是真正的问题没有解决,结果没几年就又要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消除坏账了——然后在国家出钱填补坏账后,把银行在国外上市,让外国股东掌握优质资产。直到胡温时期修改商业银行法,才让外国资本也要为银行不良资产买单。银行是他主抓的,他刚下台一帮亲信(诸如建行行长)就进去了,他没责任,谁有责任?列几个上述行为的数字:十多万亿元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三万五千亿元的银行烂帐,两万五千六百亿元国债,仅二○○二年的财政赤字就高达三千零九十八亿元。全中国当时的货币流通量,才二十万亿多。朱镕基担任总理一直提倡“保八”(保持经济增长8%)。某年10月,李鹏在人大听取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等汇报工作时,却告诫“国民经济目标是指导性的,不要追求目标,造成虚假。财政投入靠发债维持,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仍应实行适度从紧和减少赤字的方针。”12月,中央召开会议讨论经济工作,19999年经济增长定在7%左右,赤字1250亿元。李鹏在日记透露,“国务院领导同志(暗指朱镕基)说赤字可能还要增加。我说,明年增加赤字尚可理解,但从总体看,终非长久之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999年6月10日,中央召开会议,“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今年要增加六百亿赤字,李鹏先后两次发言,强调“扩大赤字要按法定程序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大日记》透露,这次会议还提出,国务院要改进工作办法,事先多和人大酝酿,六百亿赤字要按法定程序报人大常委会审议。 通胀严峻形势比如今更危险,不是李鹏带领人大常委会否决,恐怕现在我们已经在吃100块一斤的猪肉了。为什么那时候老百姓都感到支出暴增,但公布的消费指数却非常平稳,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这个指数中没有房地产价格,教育、医疗权重极低。人大限制了他那些作为,而这种限制是未导至了问题最后烂错。事实证明,那些烂了的事,没有一件是因为受了限制而烂的,而是因为没限住而烂的。所以结论是,人大对他的限制力,不够。事实上,许多恶政,是直到猪下台,新一界才刹住的。人大看到了他一些施政的错误,但因主客观原因,制约不得力。

假帐:声明不做假帐的朱镕基,见下岗降低成本无法挽救国企后,靠破产拍卖国企、特困国企上市圈钱2万亿,然后终于宣称“国企改革实现扭亏2000亿”,都是卖国企实现扭亏的。他不说作假账,他说为解困服务,自有股市,就没有让困难企业上市的,中国的法规也是有明文规定的,他不说叫你作假账,也不说叫你违法,但困难企业就是要上市去解困,相关法规也要守,那最后不就是作假账么。

基础建设:为花钱而花钱(看一下他当年,有关加大投入,拉动内需的高论,就知道了。),以加大政府投入,拉动内需是可以的,但不是他那样搞,他把社会保障体系砸了,然后不计成本的加大非生产性基建。而这些基建,不仅项目类别简单,而且严重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赤字飞升,大举国债。说是搞基建。却说三年不修电厂,不完善送电网络,猪头基宣布西电东送,不建就不建吧,有西边的的电厂顶着哪;虽然有诸如火电一公司之类的企业一万多人站在外面怪可怜的……;可是在其当政期间,全国电网跨区调电能——因为他的行政命令战胜了科学计算——湖北水电丰枯水期发电能力差是死数吧,有多少径流发多少电,套公式一乘就知道。周边地区坑口电站发电能力也是死数吧,加法一加就得。这两个数一卡死,中南电网枯水期应具备的跨区间调电能力还用预测?掰掰手指头都算出来了!!!!!结果是打着“西电东送”旗号干了三年,结果搞得电网跨区间调电能力低于现有电厂的实际发电能力。这是预测能力出了问题,还是算术能力有毛病??????? 。搞得四处拉闸限电,回头急补物料价格猛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济建设,电力先行。朱镕基任内如果不是一刀切,“三年不建火电”,搞一些电厂与电网建设,就算经济放缓,三年用不上,那五年也用上了吧。这个电力基建投资的应付利息才十几个亿,而2004年全国全面缺电损失是几千亿。朱镕基还有一个豪言:任内停建统配煤矿。结果大量国有煤矿破产,山西煤老板崛起。

教育:谁都知道。

反腐:这个问题我觉得不是他能够解决的,他在任时一次经济普查,凭空多出2万亿来(审计出来的小金库和各种资金黑洞),还恬不知耻地说,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前两名分别是以腐败黑暗闻名于世的意大利、印尼)。朱在任时的功绩之一是公务员加薪(相反吼得最凶的精简一半公务员队伍不了了之),公务员成热门可以说是朱的功劳。想想90年代,有关系的人是进银行而不是公务员,现在就不同了。猪恰恰最爱在这个方面出风头,当年德国记者问反腐问题,猪回话的大意是比德国还好,最后一句是:“你们杀人有我们多吗?”(2000年记者会)这是政府官员该说的话吗?可转过天报上,网上,都没这段了。不过,一面以清廉自许,一面儿子利用他的关系大发财(有人说入主铝业,拿高盛干薪没证实。可去看那几年铝业集团的财报里的股东表以及新闻报道——他人在中金,从来没怎么去过高盛,却拿着高盛中国区商务督办的高薪,自然,是公关督办还差不多),就有些作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感觉了。当然,这个是私德,王安石私德堪称圣人,结果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张居正好色贪财,变法成功了。朱善于在媒体面前作秀,说明是个比较现代的政 客,但政 客的话本来就是不可信的。至于儿子问题,在中国叫人际关系,在美国叫networking connection,不影响国计民生大局的话,大家也都可以容忍。

不平等条约:为了所谓的WTO,亲自指示龙永图的谈判,要求谈判小组答应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任何一个入约的时候都没答应过的苛刻条件。为啥子现在新闻经常播“XX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就是当时他为了在任内签字,答应的别个。就是说,你要享受WTO带给你的好处,享受WTO成员的平等待遇,必须这个国家承认你是市场经济国家才行。而你在没被承认前,享受不到权利,但是要履行比普通发展中国家更为苛刻的义务这样的单边条款。也因为这些单边条款,中国产品至今还只能主要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且要忍受更苛刻的配额和进出口检验和“反倾销”标准,同时不能平等进口高技术。对国民经济的打击从去年开始就显现出来了——出口增大是事实,但外企的比例越来越大(1995年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是31.5%和47.7%,2004年提高到了57.8%和57.1%,均超过了中国总进口和出口的一半。 8%的GDP增长,人均以1000美元计,13亿人口,也即一年达1040亿美元; 而中国最近年引入外资,就达约600亿/年,也即按官方账面,外资已占增长的50-60%,这和我国90年代初的增长及日本经济起飞时的增长就有显著差异。 须知日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引入外资还不到10亿美),附加值越来越高,而本土企业却诸多受限,只有用血汗工厂来维持运转。外资拉升的GDP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个作用最大的是爱尔兰,外资大量涌入,算GDP,居然是欧洲首富(至少排进三甲)。 爱尔兰的人民是否有首富的感觉他们应该清楚。

贸易原则是对等,你看这两年中国到处求人家市场认可了吗?WTO的条约看着倒是没问题,可关键就在这个市场认可上了。在对方认可我国为市场国家前,条约所定的,对方该得的好处,人家得着,而该我们得的,我们不能拿。至于什么时候认可,那要人家说了算。这就好比作生意,原本应该是谈好价钱,按期对付,可现在,你必须按时交付,而我什么时候交付,我自个说了算,没有一定的时间约束。我们要按固定时间开放了市场,而人家许诺的对等开放,却不是我放开放同时,而是没有固定期限。如果这还不叫不平等条约,就没不平等条约了。有关协议,你找一下胡温新一代上台时,签的市场认证。在说这些市场认证重要性时,就实际说明了这种认证的危害,以期望美国加速认证之类的话,说明美国还没认证。而有关认证的报导现在越来越少,说明进展越来越难.

长生监军我吴穆 发表时间: 2009-9-21 22:05:11编辑 引用回复 留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工人怀念下岗,农民怀念统购白条,官员怀念工资翻番.

和不用管公共服务,财政只管发工资.暴发户怀念国资美味,欧美怀念现在还用来卡中国脖子的市场认证.地产商怀念土地财政的开创.中金怀念对一级市场肥活的包揽.

谁挨了刀谁痛,谁吃了肉谁乐,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相应的态度并不基于不同的理论,相反恰恰基于同一出发点.

就拿大下岗和公务员工资翻番拉内需来说,

工人和公务员,都喜欢工资翻番,都不喜欢无保失业,

如果当年是给工人多发工资拉内需,而无保障的裁减公务员来减负,那么现在夸他的就是工人,而骂他的就是公务员.

无所谓谁更高尚,或谁更蠢昧.

好恶的根据完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谁砍刀,谁吃肉.

家园 对呀,这得是发展之后才能解决的

不是当权者丧良心,他没钱啊。

家园 时过境迁,很多事原不想太较真,但问题是事还没完.

现在中国至少还有他埋的两个大雷,一个是土地财政,麻烦多多,但又很难解决.再就是他当年签的市场认证,搞的中国在入世后,至今还在被卡脖子.

因为名义上签的条款,只要欧美不给中国市场认证,就只能摆在纸面上,只能作单项兑现,也就是说有利于欧美的部分是必需按时兑现的,有利于中国的部分,欧美什么时候想兑现就作市场认证,不想兑现,只要不作认证,就可以不兑现.

再有就是,虽然社保等已经建立,公共服务也在恢复完善,但尚不足,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至于我们的官员喜欢说大话吹牛的毛病,只怕也不是短期就能完全改正的.

所以没事虽然懒的提那些烂事,但如果看到有人提,虽不是每次,但也会有几次,冒出来砸砸.

见谅,谁叫我既没工资翻番,也没吃上国资,更没法靠土地财政吃饭,也用不着市场认证来光沾便宜不吃亏哪!

话有多大说多大,办起来来不管不顾的官,太可怕了.

家园 当年老生还告诉俺们,88年以前念大学不用交学费哪
家园 都是他们闹事惹的货啊

国家发现养了一群白眼狼,想想算了,一并宰了吧。

呵呵,开个玩笑。

家园 1-2亿总该有了吧?自己估算去。

掐去前,也掐去后的。

下岗的工人大约2000-3000万吧?

家园 同意,对老朱的评价要厚道
家园 呵呵,就算不闹,估计国家财政也没办法长时间坚持

那样的政策了。

家园 98年是高校收费并轨第一年

我记得自己当时上大学,当时一年是2800,还是3600,我忘记了。同时还有一个班,是与一个不清楚哪个美国野鸡大学合办的大专班,一年8000.

无论2800还是3600,虽然感觉挺高,但还是可以承受的,当时班里还有从安徽和黑龙江农村来的同学,生活比较拮据,大概一个月200元生活费的样子,本地同学一般是300或400.我最开始是150,因为是走读。

但那个大专班,8000这个数字在当时就有点惊为天人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