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 -- wqnsihs
香港纯粹扯淡,人口只有700万,现在成天惦记如何从大陆雁过拔毛,财富都聚集在李嘉诚们手里,鸡蛋不装同一个篮子,哥们的钱说溜就溜了,将来拿什么做资本金?
上海更不可能,太近(有地下钱庄足够了),又和大陆在一个系统内,将来tg发疯再来一次共产,或者关门打狗怎么办?
离案的本质要求
1,不在一个系统内,大陆金融系统管制不到,目的是资金安全,独立(成本市场化),融资备份(资金availability),上海做不到。
2,一个马甲(要亲),一个庄家(有实力,做庄是有风险,常常要贴钱的),立志当作“百年老店”来开。看看英国如何为美元赴汤蹈火,就清楚了,美元倒了,伦敦少一半饭钱。香港除了杀熟(吃大陆),不会别的。
中国到是有个现成的选择---东京,真正考验东亚共荣圈。中国继续夺部分日本的高端制造业市场,作为交换,日本经营人民币离岸市场,共同挤压欧美的金融定价权。
日本的银行说穿了就是财团的财务部,比TG的四大行好不到哪里去。
都想要政绩。目前最接近设想的是天津滨海,但是自从皮黔生进去后,再也没有进展。横琴最早提出,但是功力不够。上海在陈良宇任上在努力,以后就烟消云散。实际核心思想是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工具,为人民币在海外(主要是东南亚)渗透提供支撑点。与国际上的离岸业务中心有根本差别。不是一回事。现在又在提,不知又是一场什么样的竞赛。
通常意义上的离岸金融中心是指结算非本地货币的外币业务结算中心,上海申请的应该是这种,但由于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竞争肯定是有的。
成立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的核心目的是,让人民币在中国境外有结算中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从而不再承担昂贵的美元铸币税。所以香港想提高自己的地位,想要做人民币的代理窗口,面对世界。
其实人民币离岸业务在香港已经被默许的开展了一些,很多小公司可以在香港开设自己的离岸金融业务的。但全面开放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前提是,人民币在世界,至少是东南亚一带占有举足轻重的权重,否则,离岸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还是给美元打工。
我们从报道上看到的很多关于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政策导向是有偏差的。大家都说的热钱涌入问题,实际上没有那么危言耸听。因为中国政策不允许有杠杆,热钱即便进来,唯一的获利渠道是炒楼、炒股后离开,而不能象在97金融风暴那样,通过杠杆来把获利放大20倍。而且,非法渠道进来的钱,必须要非法渠道出去,否则是出不去的。既然是非法的,就完全可以合法的把它留下。土共虽土,方法还是有的。既然胡士泰都可以抓,没哪个不可以抓。
问题的核心还是内部问题,到底改革往哪个方向走的问题。
1,个头适中,有一定创业和敬业精神(一些中小金融企业就能完成离岸人民币的市场化),但欧洲化趋势严重,急需新兴行业刺激。
2,世界经济方面有一定信誉,触角发达,至少东南亚,南亚,澳洲,南韩,甚至俄罗斯,巴西等将来把多余的人民币放它那里调剂不会太担心。欧洲和中东大概很长时间还是美国的地盘。
3,本身有一定人民币市场的消费能力,同时制造业和中国的贸易量巨大。
4,日本还是一个储蓄国家,他们存过大量美元,澳元,将来自己多屯一点人民币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
中日的问题是缺乏信任,领导人需要大智慧。
就迪拜危机前几天,我和某公司的老总,都被政府安排出去转了一圈。我去香港,老总被安排去穆斯林世界转了一圈,呵呵,时间真是巧。
而我们都是80年左右的,我当时还非常奇怪,怎么会就把我给弄出去了,排排坐,分水果不知道得分到猴年马月才轮得到我。。。
我们做的产品目前算国内独一家,在全球市场和日本人打得水深火热,勉强也算高新技术吧。
放到东京
太搞笑了吧
对于不少内地居民来说,香港是个不折不扣的购物天堂。因为在香港,进口商品价格相较内地便宜不少,尤其是在奢侈品、化妆品、数码产品等商品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商品物美价廉背后,究其根本原因则是香港是一个免税自由港。不过,到2015年至2020年期间,香港的这一自由港优势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削弱,因为上海正在谋划建设国际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自由港。这除了能够帮助上海提升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之外,其副效应则是可能吸引长三角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居民蜂拥至上海消费。
“第一阶段,2009年-2010年,我们将针对国发【2009】19号文中‘可以操作’内容进行全面落实。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十二五’时期),我们将针对国发【2009】19号文中提及‘研究探索’内容,全面落实积极功能拓展,先聚焦洋山保税港区,随着市场的需求和政策深化进一步拓展至‘三港三区’,北外滩、陆家嘴及临港新城等航运服务集聚区。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十三五’时期),要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港功能和制度。”
资金外逃方便了,不用买汤臣一品了,直接人民币汇出就行了
del
del
资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打算从事资本主义的游戏都无法摆脱这个客观规律,并不是说说而已啊。
现在对《资本论》越来越感兴趣了,可惜没时间读。
一是因为马克思在书中太啰嗦——估计是想把所有东西都解释得一清二楚(这挺好,但是过犹不及),二是因为马克思经常在书中插入跟当前部分不相关的对资本家或其他经济学家的讽刺,三是马克思在写书时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有些混乱和错误。这三个原因加在一起导致读《资本论》比较令人头痛,也比较容易导致人的思考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