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知道的几个“富二代” -- 月色溶溶
玉不琢不成器,或是琢之不得法,于是“人材”终于没能变成人才。
其实抱着月色这样想法的人很多,前天还和朋友聊到我们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亲耳听到清华的两位老师对想退出不再继续读直博的学生说过类似的话:“你实在想走就走好了,反正中国(清华)最不缺的就是人(人才)。”这两位老师其实并非出于恶意,而且所说也大体不错。可惜中国包括清华,都还是缺人的,真正有用的人才,永远都是稀缺的,虽然那两位学生当时可能都还只是“人材”而非“人才”。
借机给你关于男朋友出国与否的问题一个建议。
通过你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你(们)对待科研的态度是很认真的,那么不妨考虑让他来美国找个好点的大学正正经经,踏踏实实地读个博士出来。
那与他以后是否能有薪水更高的工作无关,但那将会成为他的“life achievement”!
至于薪水问题,美国的地质行业,石油行业,博士毕业应该能达到年薪8,9万吧。有一定工作经验后,薪水会往上涨,关键是自己的本事高,搞技术一定要肯钻研,要让自己“不可替代”才行。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天分是不是用光了.....这三年来很消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生活可以变得更好吧。
他做事情比我要踏实,也要现实。我想他通过努力会做的很好的。希望我们能有还算不错的运气。
有多少80后的人是在求学的路上攀登到了尽头,才发现自己原来不是要做这个,来这个地方的?
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可能算不得什么,对他自己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他为此将要付出年轻的代价。我们有足够的人才,又可以说是没有足够的人才。我们缺的是人才的认识,和社会对人才的认识。
希望以后,大家能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科普上,培养人的科学意识,而不仅仅是把培养出学位,当做挣钱的一种手段。当然某些学位是挣钱来的,但是某些学位不是用来挣钱的,那是一个人和这个社会和科研的一个契约,神圣的契约。它要求人不计较名利,不作伪,踏实地为自己的好奇心满足和为科研事业的推动做些工作,不管自己的名字是否会铭刻在历史的纪念柱上。
当然,也有那些把科研当做谋生手段的。我也不反对,但是,倘若这种人高到相当大的比例,整个科研是不可能气氛好的。
目前,我们是既缺牛顿又缺爱迪生。没有科学意识使我们不可能产生牛顿,一味捞钱,对基础研究过于薄弱,或者体制使然,使我们无法产生爱迪生,我们只有模仿没有任何创造。当所有的孩子不再视牛顿和爱迪生为英雄,理想是做史玉柱的时候,我想我们就离牛顿和爱迪生更远了。
人家是穷的只剩下钱了
我们是穷的就是没有钱
应该给他充分真实的信息,让他自己选择。
真正的生活还没有开始。还是让他自己去探索好了。
走过去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即使我告诉他,他其实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也不多。南开貌似和他签订的是一种合约式的东西。或许会,他在接触高层次的数学的过程中发生改变,不再像开始那样想呢?
回想起当初,你没有给他及早指出明路。
也许他将来也会感叹“知识难改命运”呢。
真正帮助年轻人,就要把你真实的经验和体会告诉他。让他得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价值。
如果他听了你对基础数学的真实评价以后,还坚持去搞这个群论,那么他将来也会更坚定面对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理想幻灭”,跳楼上吊。
他应该会自己学习懂的。偶也是这样过来的,偶也没有去上吊。
专门搞科普,或许你可以写点东西投给他们,不过要求写的通俗易懂,最好是有趣味。
他们其实就是那些类似生活小常识的东西,还没有河里诸位大佬系统呢。科学这种东西,真仔细的去讲的话,未必是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也不是那种如一个一个零落的松球样的,而是串串葡萄般系统的、有组织的东西。
看了这么多河里的文章,越来越觉得这样了,这大概是专业和民科的分水岭,但如果针对普通读者科普,要把系统的东西搞得通俗易懂还真不容易啊。
搞学术,最多就是混个单位分的房子而已(还要花部分钱“买”)。在学校教书,理论上可以泡个学生妹(传说中的师生恋哦)。可惜的是,基础数学的生源,美女的概率也实在太低太低了。。。。。。
课程简单好混的那些中文系新闻系的还差不多能有PLMM。
建议他搞搞实用数学,将来去产业界发展比较好。
好几年前,我的前前女友不知道怎么和我联系上了,那几年我喝酒很厉害,或许是她找我,或许是我醉酒后到处打电话,我希望是后者。
当时她已经是热门行业的博士,在某大学做老师,后来通了次电话,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虽然在一个城市,而且相距很近,但没有见面,那样很不好。我是一个决绝的人,某次丢了很难听尖酸侮辱的话,算是彻底了结这一切。
我也很内疚,但是我不后悔,那个时候她是很剩女的年龄,我没必要搞些牵牵挂挂的东西干扰别人。只不过到现在我还是不喜欢当时我说的那句话,很违心,我的内心非常尊重她也非常尊重做学问的人。
这些文字和月色mm的主题无关,也和方mm的贴无关,借地感叹感叹。
看你的贴子,一个印象:太聪明以至于有点“尖”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