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再说中国的货币政策 -- 高士奇

共:💬17 🌺9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再说中国的货币政策

对于2008年大力收紧货币政策,很多人批评紧缩过度,错判形势。个人以为,与其说错判形势,不如说形势所迫。其中原因当时已有说明,现在再说几句。

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就是外汇储备激增,2007、08两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近1万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两年总规模就翻了近一番。这么多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如果都通过银行系统的乘数效应放大开来,那将是天文数字。大幅提高准备金率实际上是将货币锁起来,将乘数降下去。但是有人会说之后经济下滑,不是货币政策逆转了么?货币政策该不该这样逆转先不说,所谓预防经济下滑就不能大力收紧货币的观点本身就站不住脚。在当时房地产已经过热,产能大幅过剩(我们至今还在消化)的情况下,放松货币政策只会让问题更严重,当危机到来时就会爬得更高摔得更狠。

待续。

高士奇:【原创】再说中国的货币政策(续一)

高士奇:【原创】续二:中国的要害问题是财政

家园 消灭零回复!

另提一句

感觉您说的这些河里早在08年就讨论过了。。。

家园 花你,待详细。
家园 赞同

俺自己认为,当时的货币政策不是紧不紧的问题而是反应老是很迟缓,政策时滞太长的问题。如果在06年小步快跑,并且在07年就把利率调高到4%到6%,情况可能会好很多。记得当时在闽发的多彩汇总里面baiyumi好像也就这个问题仔细分析过。他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分析很有功力,现在在淘股吧有时还发言。

赞同
家园 不是当局不知利率低,

07年08年两年负利率,当然早该加息。但人民币汇率实际是被国家压低了,不大幅升值人民币,加息将导致热钱更多的涌入,更难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就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了

人民币升值有客观经济因素支撑,应该升值,但一定要可控、渐进。热钱进来了也可以为我所用啊,就看怎么对待了。

家园 同意. 政府在利率和汇率政策上过于宽松,不利于科学发展.

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力度还是小了. 特别是一次性调整的幅度太小, 错过了好时机(当时有学者主张一次性大幅调整). 从2008年6月至今, 人民币汇率又重新紧紧捆绑美元, 这是改革的停顿.

2004-2007这几年, 货币政策过于宽松, 实际利率为负, 这才导致了后来的通货膨胀和适当收紧货币政策. 但是2009年的货币和信贷发行量又创下历史记录, 房价泡沫更是大大膨胀.

再这样下去, 中国也许会重蹈日本香港美国的覆辙.

家园 问题是不好权衡,钢丝哪那么好走

当局就是采用“稳建、可控、渐进”的策略,小步谨慎的升值,你升值不到位,外汇照样会涌入套利,结果外汇储备还是快速增加1万亿,资产价格,后来是物价大幅上升,哪那么容易“为我所用”。

家园 都没人坐沙发么?

我来坐吧

家园 房地产表现的最明显
家园 【原创】再说中国的货币政策(续一)

为了把这个事说得更清楚,就要再看看中国的货币问题。货币就是钱,最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农民都可以通过辛勤劳作挣到钱,也就是获得货币。但钱不一定是挣到的,也可以是通过信贷渠道借来的,而且在中国借钱可比挣钱快得多(美国前些年情况也是如此),看看去年巨额新增贷款就很清楚了。虽然中国总体而言借钱的规模很大,普通老百姓可是不容易借到钱的。除了这些年为了解决蜗居问题而进行按揭贷款的“房奴”,大多能贷到款的是少数有“实力”的个人、机构或集团,比如“炒房团”、国有企业、地方企业等等。而对于机构而言,最终有权支配这些借到的钱的又是其领导人,因此说到底支配大量货币的是少数有“实力”或有“实权”的人。至于说他们拿这些钱具体做什么,这里先不说,总之货币或松或紧,直接受影响不是老百姓,而是这些“少数人”。

如果说这些“少数人”支配资金所获的大部分好处最终归普通百姓所有,那么多放一些水也无所谓,但事实正好相反。人都是理性的,有权或有能力支配资金的人总要尽可能使个人效用最大化。“炒房团”、开发商拿到钱当然为了自己赚钱,最终就是超高房价,就算普通买房人能借到钱,还是进了这些人的腰包。至于说借到钱的工商企业领导人,即便没有腐败、没有参与炒房炒股,其主要贡献也只是继续增加已经过剩的产能,搞出“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绩出来,而且自己管理的资产越大,“能量”也就越大,地位也就越高。当然产能提高后,雇佣的劳动力趋向于增加,对就业是个贡献,也将提高单位劳动力的收入和全体劳动力的收入,然而由于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仍然偏低,产能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被抵消。

这里顺便说两句中国的储蓄率。中国的总储蓄率确实很高,造成了大量贸易顺差,导致巨额外汇流入,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这是个宏观现象,微观原因其实主要在于企业储蓄过多,也就是企业挣到钱后大量用于再投资,分发出去给员工和股东的相对较少,结果就是产能不断扩大,知道有一天无法消化形成亏损以至于无钱再投资。

说到这里,中国的货币问题就比较清楚了,如果放松货币,增加银行信贷,多出来部分大量被“少数人”支配了,在现有体制、机制和环境下,倾向于导致贫富分化和产能过剩。回头看看08年的情况,当时股市已经降温,但房地产问题和产能过剩仍然存在,当时如果不大力紧缩,泛滥的流动性将把房价和产能继续推高,那么美国金融危机总爆发时中国或者也将出现极为严峻的局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常是这样,少数人发烧,绑架全国人一起打针吃药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说到底,还是没搞清楚问题的结症,也许很多政策的本意也不是解决问题,而不过是避免极端与太过激化社会矛盾而已

家园 【原创】续二:中国的要害问题是财政

不仅是中央财政,还包括地方财政,不仅是狭义财政,还包括税务、医保、社保,说白了就是政府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如果这个问题理不顺,整个社会激励机制就理不顺,毕竟中国政府手里掌握着最重要的资源和经济命脉。这几年房地产问题、社保问题、医疗改革、消费比例不高,包括产能过剩的症结有很大部分要归于财政。房地产问题与财政的关系很多人都看得明白,地方的土地财政是个关键。那么其他几个问题与财政的关系如何呢?

中国现在仍然有资产规模巨大的国有和地方企业,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中很多是政府控股。他们的利润使用和股权变化最终是由政府决定的。前一段将一些国有股划归社保是一个积极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上市公司分红比例很低,实际上相当于政府将利润再投资给企业,这当然是在支持产能过剩。这几年积累的大量利润如果用于社保、医保和其他转移支付将对消费产生多少推动?又何必非要增加财政赤字、让全体人民增加债务负担不可?结果这些钱最终被用于增加储蓄率,扩大了产能和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现在全球贸易萎缩,过剩的产能还要想办法消化。当然,危机爆发后政府增加财政赤字是合理的,增加投资是有助于稳定和推动就业的,但这在短期见效快,中长期却可能事倍功半。因此政府希望能促进消费和民生,但这还是需要钱。

如果财政不理顺,那么货币政策的功效就难以发挥,或者我们就会看到比较极端的货币政策。至于财政为什么理不顺,讨论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说了。

通宝推:鹄釉扉,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

.

.
家园 是"易代"吧

葡萄太忙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