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初次发贴,不入英雄榜的人 -- 洗面奶

共:💬2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邓自杀,那正是学西方

舰长随船自沉,正是西人传统,如何扯到中国人对待俘虏上来?

且此文不过说老百姓也会怕死,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勇敢面对死亡,

这野火烧的好像太远了一点.

家园 多谢

多谢, 看了他的文章, 让俺想起点东西, 所以说的是有感而发.

说中国与欧洲有很大不同还可以,难道说欧洲人对俘虏还要进行表彰么?如果有,还请懒兄赐教。

赐教不敢, 懒虫的水平不高. 魂断蓝桥俺想就是例证, 对被俘人员不歧视就是一种认可. 以前西方的军官不少是贵族望族, 对这类人歧视是不太可能的,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军人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但它的确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供职人员就应该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而换取另一些利益。比如,普通工人牺牲了自己休息的时间还要承受辛苦的劳作,就是为了换取工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军人既然能够获得收入,就应该有所牺牲。军人会牺牲些什么,最高牺牲就是失去生命,但这是入伍之前应该考虑到的,越是有战争的危险这种考虑就应该越多。又想当兵又绝对不能死,那干脆别当兵。

他们是职业军人, 工资可是不低的. 我们是义务军人, 只有津贴. 这是一个不同. 还有军人得到什么? 军官回来可能升也可能复员了, 回到社会,技能不足也受排挤. 伤残/牺牲了, 补助/抚恤金当时看来不少, 可是国家通货膨胀后, 也不见得会变多少, 现在看就少的可怜了. 可有人关心了? 那么俘虏的境遇有是什么?

不过,这里面有个自愿原则,所以被抓壮丁的如果不能恪尽职守也是情有可原的。目前国内不是没人愿意当兵,而是想当兵多了些,有点供大于求

当兵的人的确是多, 还要找关系, 特别是女兵. 农村兵参军入伍是为了出路, 学点什么,如开车等. 在城市呢? 请问部队有多少城市兵? 其中许多是在城市里生活的游手好闲的人去参军的. 还有就是有关系, 去了有人关照的. 当然也有就是想当兵的, 懒虫的同学中就有一个, 可是父母不答应, 也没有参成军. 但是这样的人很少.

扯远了,回来说说俘虏。首先俘虏应该受到审查,看看他是不是在弹尽粮绝等条件下才投降的。如果不是,应当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否则就会出现道德风险,大家都要去做俘虏了,仗还怎么打?这是典型的不忠于职守,在民用机构里这种行为造成的损失一般还不太大,在战争中后果就比较可怕了。如果投降是在抵抗已经失去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的,那么对这些人员还是应该基于人道主义进行安抚的,毕竟他们尽了力,可是一般来说表彰就不必了。每一次表彰和惩戒都是对少数人实施的,目的是突出和强调。如果表彰被俘虏人员(这里主要指主动投降的人员)突出和强调的是什么呢?

俺说了:

当然俘虏还要看是什么样的人, 是主动投降的,那是废物, 不是俺要说的那种,

家园 :)

有人这么干, 可不是传统. 这么干的不多.

家园 谁告诉你他舅舅没被上面当人看?

看看国共两边投降的就知道谁没把兵当人看了。

对于他舅舅这种,我报以轻微的蔑视。

家园 这里可有人知道中印战争2名中国俘虏去年才被放回?

这种消息封锁的厉害的很.

家园 假消息吧,当初我们抓了印度好几千人外带一个准将,还换不回这两个人来?
家园 事情是真实的,但恐怕谈不上“封锁”消息

传统媒体凤凰卫视和香港商报有报道,国内网站也有,可以用GOOGLE搜到。内容见下。窃以为国内大多数传统媒体不报道的原因在于文中所说“中印两国同意事件保密”,至于为什么两国同意保密,我不认为自己能猜测出来,更不认为是出于什么俘虏可耻的“传统观念”。

印度外交高官对法新社称,印度政府近日释放了两名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俘虏的中国士兵,两人在印度被关押了长达41年。这两名早年已被授於烈士的士兵,近日回到了四川老家。

法新社引述该官员的话说,两名现时分别为61岁和65岁的战俘,41年来被囚在印度东部兰契市精神病院。随着印度总理的访华及中印关系的进一步修好,7月8日印度当局已把两人交给中方。印度的外交官员称:“两人已返回了四川省老家,中印两国同意事件保密。”

据悉,该两名中国士兵的家属,早在41年前就被通知其已在中印战争中牺牲,并被授於烈士。

两人是在1962年中国与印度的一场边境战争中被俘的。当时这场举世关注的战争,虽然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这场战争的结果只是“教训”了印度,而印度占领的中国九万平方公里国土却并未收复。

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有相当复杂原因,最早应追溯到1959年的西藏“反共独立运动”。印度出於其国家战略利益考虑,希望西藏能成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区,因而同情达赖喇嘛,向逃亡的达赖喇嘛提供了政治庇护,北京与新德里关系出现裂痕,并勾起两国有关边境之争的宿怨。再加上印度借历史遗留下的非法中印边界“麦克马洪??”,不断派军向中国境内推进,双方边界摩擦不断,终在1962年爆发边界战火。

这两名中国士兵被俘后,一直被关在印度的俘虏集中营内。上世纪80年代初,两人又被莫名其妙地转进了一家精神病院,面对非人的环境及言语不通,两人的语言能力几乎丧失。

多谢
家园 懒兄客气了,不过

不才现在也糊涂了。首先,懒兄大多看法和不才不矛盾,如果要对不才进行反驳,似乎有点...如果不是反驳不才,那懒兄所为何来?有感而发?

家园 我觉得中央对中印的边境政策做的非常好

本来印度就是一个弱国,体制上比中国还官僚,军事上除了原子弹以外豪无亮点

好不容易开发的主战坦克120毫米的主炮居然也会炸塘,这样的国家防了不如不防的好,放到那儿随他闹,防了还得在高原地带增兵,麻烦的很

家园 坏消息总是真的

好消息假的不少。

家园 :)

和你的想法一样当然好, 不过,邓是被宣传成民族英雄的, 俺看大多数人还是这样看.

他的故事让懒虫想起一些家族里的一些是, 虽然没人当兵, 可也是经历不少事, 还是不说的好.

家园 邓大人那个恐怕您无法苛求他

他是按照英国海军舰长与军舰同沉的传统自杀的,当时邓没有被俘的危险,自己的鱼雷艇就在附近,已经让他快上扎杆,他不肯而已。

这个传统,英国海军上将菲利普与威尔士亲王号同沉,日本海军的希望之星山口多闻与飞龙号同沉,都是比邓世昌晚了几十年的事情,与中国军队的俘虏政策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