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文班故事(一)华人学生会的白人主席 -- 南渝霜华

共:💬89 🌺6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但我估计

在美国的教育系统出来的人,要通过咱们那儿的名校考研,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要是读个非名校,又没啥意思了。

不知道有没有某种渠道,让免试变为可能——前提是他的确能证明自己有某些过人之处,不然,对于“国人”,是应该一律平等。

家园 报国不一定要考研

先在国内工作几年,有助他体会国内的政治气候,最好多到周边城市转转,不要老呆在北京上海什么的。

工作几年后能不能考上研就是对他的能力的考验了。无论是靠实力还是走关系。

再说了,也不是非得在国内上研究生啊。主要还是要让他体会下中国的真实情况吧?

我个人的体会:工作几年后再继续读书,能有较大的收获,而且自己的定向也比较明确。

家园 只要有真本事,报国是有门的

比如气候谈判中国首席代表苏伟,就是海龟。 专家团里,还有货真价实的白人呢。

楼主一直都在学校里吧?说话非常西方学院左派的味道-得罪勿怪。其实,哪怕是政治学的博士,扔到一个村里做村官,99%都做不好--无关厚黑,关乎人性,或者说,人性本身就是厚黑的。能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才会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想要报国才有可能找得到门。大多数自以为才高,抱怨报国无门的人,连门在哪儿都不知道,不过是空自以为才高罢了。

崔之元正折腾着去挂职呢--国内政治学前五十名教授,他应该算得上吧。他倒是说,如果重新选择,他一定早早去从政, 基层真正的问题比学术圈里空对空的理论挑战多了。这才是真正学通透了的人。

NGO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认识不止一个第二代、第三代华人回国去做NGO,这条路会越来越宽的。但无论做什么,一定不要带着西方学院左派的一身酸气回去。

家园 看到这句忍不住笑

西方学院左派的一身酸气

和中国的JY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家园 笑笑

最近给海地捐款就酸得很。NGO们真是无聊。

家园 自己回国去看个两年再说吧

别人能出什么主意?说句老实话,就凭他说国内的很多当官的水平差这句话他就做不了什么事儿。看负面新闻太多了。国内当官的在很多方面要比在这里当官的人强多了。中国那儿摸出个乡长来都是几万人的父母官,没点儿能耐还真是摆不平。

唉,说多了也没用。人到了中国,四处走一走,看一看。和当地的人在一起混一混。有个一两年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了。

家园 感谢意见

我的确是一直在学校里,因而感谢提醒。也感谢你对小M的提醒,你说的东西我心里是明白的,但他可能是真的不明白。

不过关于这篇文章的“味道”,需要解释一下。并不是仅仅写给西西河的人看,而面对不同的人群,就需要采取不同的修辞策略。在西西河上可以说得赤果果的话,在别的地方就不一定要那么说。

我虽然是左派,但用这里的某些左派老师的话来说,思想上颇有些“老式左派”的色彩。比如我对这里流行的多元主义、相对主义之类的货色就嗤之以鼻,而且我重视和追求的也是战略上的宏观视野,这些恰恰是西方学院左派的短处。

我的老师里面下基层也多。像李书磊这样的,挂职都好几次了。理论结合实践,在下会牢记的,呵呵。

家园 去南大的中美中心好了

南大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办的。可以美方交换学生的身份到国内学习一年左右。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

http://nanjing.jhu.edu/index.html

or

http://zmzx.nju.edu.cn/zhongmei/page/main96/main.aspx

家园 可以尝试走教授推荐的方式

在国内考研,对于从国外回来的人来说最难的是政治一科,不过呢,从美国回来的英语应该不赖,要提前准备好的话,拿个高分会给教授们很好的印象的,专业课国内大部分用的是国外教材,问题应该不大。然后就是面试这一关,得有熟人才好办,不然的话就得实力特强。

如果小M的老师中有认识国内牛校经济或政治学教授的话,可以试着推荐一下或者先来一个交流培养。不过呢,国内政治学教学这块不怎么样,纯属瞎耽误时间,直接的办法是在国外拿个国内人能知道名字学校的博士学位,然后看看国内哪些地方有博士人才引进的政策,会更靠谱些。

走教授推荐这条路的另一种走法是通过教授的引荐认识国内的牛教授,然后如果自己有本事能让教授看上的话,可以再通过国内教授的引荐进入政坛。

如果一定想从政的话,起点还不想低,建议去伦敦政经学院(貌似是这个吧,可以查查中国从事政治经济方面的培训是哪个学校的,我说的就是那所学校)拿个学位,在那里有很大机会遇到政府高官的。

家园 在中国做NGO并不是一条稳妥的路子

看着NGO很不错,但是在中国NGO很多时候是非法或者是被拉入黑名单的组织,一旦选择不好就很有可能被政府打压或被拉到黑名单,这条路并不稳妥,建议慎行。

家园 做ngo拉投资应该没有啥人会说话吧

如果做关于社会工作的自然是不行,但是如果做那种国内企业跟外企沟通的,如果能引来外界投资,或者是给某地的商品、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地方政府肯定是很欢迎的。或者做纯粹的捐资助学,对学生进行点体检并免费给看病啥的,范围只要不太大,别跟反华媒体结合,我觉得还是可行的。

比如,将某地地方戏剧,引入美国某个州进行巡回演出,再比如,在美国牵头寻找适合的华人出资在某地设立贫困生上大学的奖学金,将某地的特色农产品重新包装向国外推销,为某地在国外的反倾销官司寻找律师....在我这个对社会了解不多的人眼里,觉得其实很多事情还是做得了的。这些比进政府当一个说话啥事不算的小公务员强多了。

家园 这个怎么说呢

接触过做环保、做文化、做交流的NGO人士,感觉大部分都是地下党性质的,或者是非法性质的,虽然干着很不错的事情,但在国安那里却总是担心被颜色渗透了,基本上来说只要是外来资金在国内做公益事业,都会被监控,有时候很多地方干脆对NGO就禁止进入的,因为这事情吧,一旦出了问题,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就不简单的说是丢官的问题。

你所说这些事情能做是能做,但千万别打着NGO的旗号,还有就是账目最好是私人性质的,遇到基金性质的就会有阻碍。

还有就是弄不好就跟国安打交道了,这会对小孩的刺激更大的。

家园 小M让我想起了某个牛人的经历

这是在一个公务员考试论坛上看到的:国内名校出身,去英国读了土地经济学博士,在英期间觉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太XX了,于是回国考外交部的公务员。第一年分数不够,找了个工作继续准备,终于第二年成功入职。

家园 公务员里面也是牛人如云~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要想脱颖而出,智商、情商、学识、人脉,都有相当要求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