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0) -- 江南水

共:💬117 🌺64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阿水网友的这一篇,看得我一头雾水。道德经的那一

句:道可道,非常道。你这一篇真是非常到(家)。

家园 吕不韦确实是在洗脑,不过最关键是在给嬴政洗

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

家园 给水兄上花

假如今天哪个不开眼的,打着环保的幌子,提议全面禁止使用筷子,我想全国人民能用眼光把他的祖先唤醒。

提议禁止使用筷子的,打的可不是环保的幌子

家园 两次呀,什么人品呀?呵呵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呵呵,恭喜水兄得宝

呵呵,恭喜水兄得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俺咋没有呢,555

家园 这句话好熟悉啊!

吕不韦的脑子里隐隐浮现出另一条路,一个天子,一个国家,一个主义。

貌似花生豆引用啦

家园 一字千金,超强的广告效应啊

一字千金的悬赏,会让很多人具有强大的好奇心去翻看那本书。

嘿嘿,你现在这么一写,我也很有心动想看看这个书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

这一篇写的极好。赞一个。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7)

风花雪月那些事儿

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吕不韦在秦国空白的文化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虽然《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吕不韦本人并没有写多少字儿,但是门客是吕不韦组织起来的,《吕氏春秋》是他们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吕不韦所有。

那时候还没有知识产权一说,即便有,估计吕相国也不怎么在乎知识产权归谁所有。吕不韦是一个政治人物,政治人物首先要考虑的是有什么政治作为,而不是学术成就,他们不需要通过论文来评定职称。

评价一个政治人物,要看他在政治上做了什么,而不是去扯那些没用的。

在秦国的政治天平上,吕不韦的份量还是蛮够的。在他主政期间,秦国发扬优良传统,继续挥着刀玩儿命的折腾,虽然没有发动什么惊天动地的战役,但秦国还是蚕食了三晋的大片领土,这一点吕不韦并不比他的前辈们逊色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秦军将士的斩首数目直线下降。有记载的,只是麃公在始皇帝二年(前245年)斩首三万。

看来,吕不韦在秦国进行的软实力建设,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这个不怎么卖吕相国帐的麃公,还不是一般人,说起来也算是跟吕不韦一个级别的托孤大臣。

始皇帝三年(前244)年,另一个托孤大臣王齮去世后,吕不韦少了不少掣肘,以后他是硬实力、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很硬,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无愧于时代的重托。

再无愧于时代的政治人物,那他也是人,是吃喝拉撒的人,下了班也会有私生活。不过政治人物的私生活,跟普通人还是很不一样的,弄不好就会是惊涛骇浪。

克林顿那点子破事儿,放在普通人身上,顶多也就是闹一下家庭纠纷,到他那儿,就得开国会听证会,还被弹劾了一下,虽然无惊无险,但也是被搞得灰头土脸。

两千多年前的吕不韦没有克林顿先生那么幸运,他因为私生活不检点,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吕不韦把跟自己同居的歌姬赵姬送给异人,在今天看来是违背公序良俗,但在当时的确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在异人死后,吕不韦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有点儿那个啦,他又成了赵姬的入幕之宾。

《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和余秀莲两情相悦,但是彼此之间只能欲言又止,让人看着都替他们别扭。因为余秀莲是李慕白好友的未婚妻,好友虽然已经故去,但是世俗的力量,不允许李慕白染指好友的未亡人。即使在今天,如果某人娶了好友的寡妻,怕是也很难得到别人的正面评价。

不过,在几乎是百无禁忌的秦国,男女关系也没有太多的禁忌,秦国的成年男女分开睡觉,也不过就是一百来年的事儿。

秦国的民间不主流,高层也不怎么靠谱,要是那年头就有了报纸的话,宣太后这个绯闻女王肯定能天天登上八卦版的头条,曝光度不会比当年的戴安娜王妃差多少。

孝文王的老妈,死得比他老爸秦昭王还早,也就没有了闹绯闻的机会。孝文王的媳妇,庄襄王的两个妈妈,华阳太后和夏太后总算不错,本本分分的,没有折腾出什么绯闻。

庄襄王死后,绯闻再一次降临到秦国太后的头上。

这一次,秦王政的老妈赵姬,成为了绯闻的女主角。

据有关资料显示,秦庄襄王死的时候,大约只有三十五六岁,赵姬的年龄应该不比庄襄王还大,这个年龄段的女人自古就有“如狼”、“如虎”的说法。

太后闹绯闻这点事儿啊,跟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像宣太后那么大年纪还折腾绯闻的,并不多见,据我所知也就还有一个武则天。

爹死娘改嫁,在历史上多如牛毛,即便在理学大行其道的南宋以后,这事儿也没断了根儿,人们表示无可奈何的时候,不也常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吗。

但是,太后的身份太不一般了,没有改嫁的先例,虽然今天有孝庄太后下嫁的传说,但是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只能算是一种传说。

不能再次嫁人,又有正常的生理需要,可真是难为那些年轻的太后了。太后这个位子啊,真不适合让年轻女性去坐。

还算比较年轻的赵姬,因为生理的需要,闹点儿绯闻也很正常,何况在秦国又不是没有先例。

赵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吕不韦,毕竟是老熟人了嘛,一切轻车熟路,不需要更多的磨合。

这会儿,赵姬是秦国的太后,正儿八经的老板娘,吕不韦虽然是秦国的相国,但也只是一个打工的。历史又开了一个玩笑,把吕不韦和赵姬的地位掉了个个儿。

吕不韦在自己家里有一群妻妾,还要应付如狼似虎的赵姬,又要处理政治事务,抽空还得视察《吕氏春秋》的进度,那些年,吕不韦怎一个“累”字了得。

后来,吕不韦还要提防一个人,秦王嬴政。

没有多少做儿子的,愿意看到自己的寡母再跟其它男人有什么瓜葛。即使在今天,寡母改嫁,儿女这一关也很难过,这里面固然有个财产再分配的问题,也很难排除儿女内心深处那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在作祟。

老妈闹绯闻,秦王政不会担心产生财产再分配问题,但是不能排除他有正常人的抵触心理,更何况他还有非同寻常的恋母情结。

吕不韦极有可能不知道“恋母情结”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他也知道秦王政不会欢迎,他跟自己的老妈偷鸡摸狗。

为了自己的安全,吕不韦决定跟赵姬的温柔乡说再见,再也不见。

如果吕不韦只是考虑自己的安全,跟赵姬来个快刀斩乱麻,那倒好了。难得吕不韦是个做事周全的人,为了不让赵姬寂寞,他还给自己找了一个接班人,这下就热闹了。

秦国太后的绯闻,有了第二个男主角,嫪毐。

嫪毐是一个有特长的人,据《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

为了精神文明,就不翻译了。

吕不韦让嫪毐展示特长,不是在私底下偷偷摸摸搞的,而是在举办party的时候,让嫪毐倾情出演的,为的就是让赵姬知道有这么一个有特长的人。

赵姬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后,也动了心。

虽然嫪毐有特长,这个特长也正对赵姬的需求,但是他要成为吕不韦的接班人却很不容易。

赵姬居住在秦王宫的后宫,正常的男人是很难自由出入这个地方的。那些能够在后宫自由行动的,除了女人,就是不男不女的阉人,学名,宦官。

吕不韦能做到风雨无阻的来满足赵姬,那是因为他是秦国的相国,当着秦国半个多的家,换其他正常的男人,基本上就做不到了。

怎么能够把一个正常的嫪毐,送到赵姬身边来接自己的班呢?

商人吕不韦运用了商人的手段,造假。

自古以来,有真就有假,有真名牌,就有假名牌,有天生丽质,就有人造美女(高丽人是此道中的高手,高手中的高手),吕不韦开发了新品种,假宦官。

这是一个复杂精密的造假工程,需要吕不韦、嫪毐、赵姬三方密切配合,如果有一方出了岔子,就会弄假成真。对赵姬来说,一个真宦官是没有什么用的。

首先出马的是吕不韦,他指使人状告嫪毐犯了罪,这个罪名还挺重,判罚的结果是,要在那个部位挨一刀(腐刑)。

这个时候需要嫪毐高度配合,他要不做申辩,承认自己犯了这个罪行。他要是不配合,很可能会真的挨上那一刀。

这时候,该赵姬出马了,她私下里向主刀的工作人员赠送了重礼,学名,行贿。要求只有一个,不要给嫪毐来上那一刀。

既然是太后亲自出马,还有外快可捞,再严苛的法令也不好使了,主刀人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了嫪毐。

一番忙活之后,一个崭新的假宦官诞生了。

一个有挨刀之名无挨刀之实的嫪毐,拔掉胡须(各位兄弟可以试一下,我保证很难受),来到了太后身边。

吕不韦应该对这个计划很满意,自己摆脱了赵姬无休止的纠缠,安全上岸,并且还给她送上了一个更优质的伴侣。

优质的嫪毐天赋异禀,满足了赵姬那无穷的欲望,赵姬也特别喜欢他这个假宦官。

一个是正常的男人,一个是正常的女人,长年搅和在一块儿,肚子就很容易出事儿。赵姬他们也没有例外,赵姬怀孕了。

秦国的太后也有怀孕的先例,当年宣太后就生过两个孩子。不过宣太后跟义渠头领闹绯闻,带着政治目的,算是为国家做贡献,至少也是公私兼顾。

赵姬让嫪毐弄得肚子大了,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再说她头上还有两个婆婆呢,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庄襄王的生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赵姬决定离开人多眼多嘴杂的咸阳。

据说赵姬卜了一卦,卦辞上说,她应该离开一下咸阳。利用封建迷信,赵姬离开了咸阳,来到了秦国最早的都城雍,当然少不了嫪毐这个准爸爸陪伴左右。在雍,赵姬跟嫪毐生了两个孩子。

我对女性很不了解,这要拜自己所学的专业所赐,工科。在工科学校里,女性基本上就是恐龙,从事工科工作的女性也是恐龙。没有任何不敬,我说的是数量,不是质量,当然,质量也是……

但是对心理学,我多少涉猎过一点儿。个人认为,一个女人要是准备跟一个男人生孩子,那这个女人基本上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这个男人了,政治女性例外,如宣太后。

赵姬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跟嫪毐打得火热后,她也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嫪毐,除了数不清的硬通货,还把自己处置事务的权力,一并交给了嫪毐(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

拥有了权力的嫪毐,也开始了养士。一批一批的士人,不惜名节,投奔到嫪毐门下,嫪毐门客的规模也达到了上千人。

如果事情仅仅是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嫪毐不过是傍上了一个很牛的女强人,成为了一个很成功的吃软饭的。

到了始皇帝八年(前239年),所有的一切走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封地在山阳(太行山东南,今河南修武县西北)。

在自己的封地里,嫪毐就是天,一切都是他说了算,除此之外,吃的穿的用的,由着嫪毐可劲儿的造,没有僭越,没有逾制。跟嫪毐封地比邻的太原郡,也更名为毐国,成为了嫪毐的势力范围。

如果说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还有说不出口的功劳的话,那么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连说不出口的功劳都没有。

冒昧的揣测一下,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应该不是年少的秦王政下的命令。秦国好歹也是个法治国家,一百多年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年少的秦王政不太可能给啥贡献都没有的嫪毐这么高的待遇。那么,嫪毐的所有待遇,只能来自于太后赵姬。

赵姬只是一个来自赵国的歌姬,在秦国没有任何根基,竟然也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那就说明,在秦国,太后这个位置本身就拥有足够的权力。宣太后能够在秦国呼风唤雨,不只是因为她有一个能干的兄弟,而是她本身就有呼风唤雨的权力。后来,华阳夫人劳心费力的帮助异人,估计也是冲着太后那无上的权力去的。

这种不需要实际付出就能够获取利益的方式,用今天股份制公司来比的话,就是干股获利。秦国的太后不需要为国家做什么特殊的贡献,只要生一个领导人,就能够获取足够的权力,跟持有干股也差不多。

这种干股获利方式在中国持续了很多年,后来两汉时代牛得不行的外戚势力,大多数也是吃干股的。

人们对自己并不怎么费力就得到的东西,通常也不会特别珍惜,处置起来也就相当的随意,持有秦国干股的赵姬,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在赵姬随意处置权力的帮助下,嫪毐由一个傍富婆吃软饭的,变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政治人物,成为了吕不韦的大敌。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应该完全出乎吕不韦的意料,他应该不会想到嫪毐这条泥鳅,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目瞪口呆的吕不韦更不会想到,嫪毐这条泥鳅的目标远没有到头,他还要掀起更大的风浪。

错看了嫪毐,在秦国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吕不韦应该很后悔。不过不要紧,此时此刻秦国的大权,依旧握在吕相国的手中,量一个靠下身的嫪毐不能奈自己如何。

此时在秦国的确没人能够怎么着吕相国,此刻的文信侯,比当年的穰侯还牛。把持了秦国大权的穰侯,还担心外来的游说人士会威胁自己的位子,此时外来的游说人士是一切被掌握,被文信侯掌握。

再说了,嫪毐所依仗的不过就是太后,吕不韦还是秦王政的“仲父”呢。

秦昭王称呼范雎为“叔父”,纯粹就是个名誉称号,范雎不会没眼力见儿的真的去当秦昭王的父亲。因为秦王政远未成年,吕不韦这个“仲父”,就不好说是纯粹的名誉称号了,说不定还真的有一点儿“父亲”的责任呢。

吕不韦也真把自己当成了秦王政的父亲,不但跟他的母亲勾勾搭搭,还紧紧抓着秦国的一切,为秦王政分忧解愁。

如果秦王政像曾祖父秦昭王那样,是一个权力欲淡薄的人,等个三十来年,吕不韦混个善终应该没有问题。

可惜,秦王政不是秦昭王,文信侯也不是穰侯,所有的一切,不会按照二十年前的那个剧本再演一遍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铁老大谬赞了

我读书从来就是不求甚解,天生不是做学问的料,《吕氏春秋》也只是大略的翻了翻

家园 呵呵,是我引用花生米的

《吕氏春秋》的原文是: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正好跟那个“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差不多

家园 弱弱的问一下

提议禁止使用筷子的,打的是个什么幌子

家园 很黄很暴力!

秦国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相对中原还是非主流啊,在宴会上居然可以裸露下体表演!用今天的话形容当时秦国的文化最好了:“很黄很暴力!”

家园 倒是好奇西汉的《论贵粟疏》

提出可以交公粮换爵位。不知道有什么限定条件?如果只是一次性的交,那些商人花点本钱零存整取不该太困难啊?莫非只许是从自家耕地上出产的?

当然像东汉后期那种直接拿钱买官的也许是门槛太高了,不适合一般商人操作。

家园 爵位后期就是个名誉头衔

已经不像早期军功爵那样重要,汉朝后期还有全国民众赐爵一级,可见爵位已经泛滥到什么程度了。关键还是要有实权,否则捐钱和现在买国库券没多大差别。

家园 诗经里最喜欢的几篇基本上都是秦风

以前写过一篇《誉秦论》,贴在这里博大家一笑。

世人论秦皆言其暴,以吾观之,误矣!

秦本西戎小邦,地偏人稀,而终至万乘之位,非有德者不能为也。《蒹葭》见其质朴,《无衣》见其勇武,《小车》见其豁达,遍观六国之风貌无出其右者。《易》:天行健。《天演论》:物竞天择。以此论之,秦之兴者,必也;而秦之亡者,未必也。而今人唯论其暴,以未必之败掩必然之胜,实愚人之所为!

秦灭六合而大一统,此万世之功也,我国至今获益立足于世。后人诟秦者或可反思,若晋、宋、明、清之辈,坐拥天下而不知进取,终至国破家灭,民膏涂地,何益于世哉?秦之亡也,壮士死于沙场;若辈之亡也,匹夫死于病床,不可并论。安有庸碌无为、割疆裂土之国,以“暴秦之灭”自危者?此惟百代之笑料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