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聊】我对袁崇焕的评价 -- 任爱杰
没有李成梁好杀邀功的因,哪来袁崇焕殊死抵抗的果。
既然是浴血奋战,那双方一定是死伤惨重吧,那就告诉我到底双方打了多久,各死了多少人?
“袁崇焕力排众议,否定了退守山海关的内阁动议,让多少关内外民众减少了刀兵掠夺之苦。”他就窝在宁远城里,怎么减少宁远城外的清兵掠夺?努尔哈赤刀兵掠夺觉华岛上万军民的时候,他袁崇焕在哪呢?
还减少了关内民众的刀兵掠夺之苦?这个是来搞笑的吧。他不就是因为这个被杀的吗?
现在我们是不是在关宁没有铁骑上达成一致意见了?握个手先。
数字是个迷,历史学家都没搞清楚。不过结果很清楚,努尔哈赤引军退去,半年左右便愤恨死去。如果没有宁远大捷,努尔哈赤便会兵锋直指山海关,以明军当时的状态是否能守住山海关全线?只要突破一点,以后金的机动能力,努尔哈赤的野心魄力,剑指北京只是时间问题。
在觉华岛问题上袁崇焕是有错误,但那地方不归他直接指挥。而且岛上守军太懈怠,破冰不及时,在加上气温突降,才使后金军冲上岛。
皇太极突破到北京那次是绕道袁的防区,该负责任的是蓟辽总理赵策。长期军务废弛,虽有袁崇焕的提醒也无防备。金军一来姓赵的便跑了。袁虽为蓟辽督师,但并没有蓟镇兵力的指挥权。况且袁得信后立即派赵率教增援,因军情不明与三屯总兵朱国颜拒绝入城而被歼。袁亲率主力到蓟州,但还是敌情不明。明军的侦查能力低下,又有赵率教的前车之鉴,后金军又是轻骑偏师飘忽不定,才造成袁的前期判断指挥错误。一经认识的金军的目的是北京,他们可是赶在努尔哈赤的前面到的北京。
关宁军虽不是铁骑,但他们是百战雄师,是明军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广渠门一战,9千人对金军大队主力,还是将其打败,足见其实力凶悍。
根本就没打算在哪里玩命 凑凑呵呵搞了点巴格达街垒想糊弄一下就扯呼的
还是受了袁崇焕的感召或者说督导才开始真正卖力干活的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超越了无数历史名家
假如不能颠覆前人的结论怎么证明
别说有争议的史料了
就是同样的一个史料 比如袁崇焕广渠门一战“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他都能看出 你绝对想不到的东西来
他会问 为啥人中箭马没事
看起来这里面肯定有鬼
这样的人你还能说啥
否则和他多说简直就是糟蹋时间
否定袁崇焕是民族英雄的比比皆是呢?打铁还要自身硬,没有过人的壮举,就别竖民族英雄的牌子。
你说的啥拨乱反正确实是一种趋势,但决不是主流。林子大了,啥鸟都有,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你不能让人家不说话对不对,虽然你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垃圾。
不承认袁崇焕是民族英雄,居然在你嘴里就成了“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合着岳飞文天祥就被你剔除了?真的是文科生bh的逻辑?
袁崇焕如果不是英雄,那么文天祥史可法做的更不如他,岂不是败类?
在你嘴里,袁崇焕就是万能啊,一个秀才还能搞土木工程。
你就直接告诉我们袁崇焕有多少战功吧,杀敌多少,损失多少,多简单的事。既然想和林彪比,那就比杀敌人数吧,这玩意直观,你再能说也变不出花来。
你的回复我看了,你的观点我先不说对错,但我个人认为你的思考是否应再深入一些呢?
袁崇焕作为历代人物中的一名,现在关于他出现了很多争论。相对于争论的结果他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我更关心争论的双方是用怎样的一种心态在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这种心态的起源。
下面我用一般的辩论方式,针对你回帖谈一点。
你说宁远一战不是大捷,袁崇焕违令龟缩防守,杀敌甚少而己方损失颇大。要知道努尔哈赤在攻宁远前,已经连下连下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数城。其实他戎马一生,少有败绩。而对胜败的结论,我们是要分攻、守而论的。他作为进攻的一方,没能攻下宁远城,就是失败。如果宁远像其他城一样被破,努尔哈赤应还会继续进攻。而宁远阻止了他前进的脚步。在此之前明军一退再退,城池丢了一座又一座。究竟要退到何时?宁远之胜,对明朝军民在信心上的鼓舞更大于杀敌之数。在当时那种诸将畏战的情况下,信心真的很重要。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即如是,当时中国人真的很需要信心。
以上这些,你可能根本看不进去。那我就再问你几个问题:
1、战果小就不算大捷吗?仅从战果一个方面评价一场战役是否全面?
2、仅从战功来评定历史人物是否是英雄,全面吗?牛顿有才而德稍逊,可为伟人,那,是否有德而才稍逊也能为伟人?
3、多大的战功才够得上英雄?杀敌一万?五万还是十万?这个谁说了算?
4、你说:民族英雄则是专门留给那些有地位的大人物的,不说手握千军,那也得是王侯将相。那请问阎应元算不算民族英雄?
5、你用你的标准,衡量一下历史上哪些人够格,说出来,你再到网上搜搜有没有对他们翻案的?
其实上述问题你可以不回答,就算你回答了,我也会按照目前网上流行的方法进行反驳。我可以提前就告诉你,下面先列举几招简单的:
1、寻找你在论据上不严谨的地方,然后在史料中寻找对我有利的只言片语攻击并反证之。
2、跟你玩咬文嚼字游戏,抓住你文章里的某处用词或句子,死缠烂打之。
3、用先入为主的片面价值观,看似有理地分析一大堆问题,让你看的头晕脑胀,防不胜防。
这样咱们争论,就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直到有一方因为时间、精力、体力等原因退出。争论依然没有结果。而若干年后,针对同一个问题,新的一轮争论风云再起。周而复始。
我看阁下对历史颇有研究,在此真心请教几个问题,还望不吝赐教:
1、传统观点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形成的?
2、对历史人物的争论本不稀奇,对历史人物的翻案也不鲜见。但近年来有一股愈演愈烈的“发掘冲动”,即发掘传统价值观里正面人物的阴暗面,如岳飞、袁崇焕,发掘传统价值观里反面人物的阳光面,如秦桧、汪精卫。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重新发掘,或者说搞这些发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也是最困惑我的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要为下一代人的树立怎样的历史观、价值观?我们的下一代还需不需要历史教育?如果需要,我们在教育他们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学习哪些历史人物、唾弃哪些历史人物?还是直接放弃这样的教育?
同时,我也想请诸位河友帮我解惑。
以前有人考证过,岛上守军努力除冰,奈何一晚上又冻上了。倒是与西路军一次战例类似,也是白天烧了冰晚上又冻上,被马家骑兵冲了过来。
貌似袁崇焕这个督师对于手下到底有多大掌握能力本身就是论战双方的焦点之一吧,而且即使是同一方的观点都未必相同,比如我看过反袁的有如下观点:
1) 袁崇焕有实际指挥权,所以是他自己疏忽。
2) 袁崇焕没有实际指挥权,所以是他没有能力。
Well,as you wish.
给你送朵花。
所以说,人是复杂的,由人组成的历史更复杂。
前面任老师才说:“以区区一宁前道,一座宁远孤城,一支孤军,一个战场新手,而要抗努尔哈赤乘胜而来的百战雄师,这是何等的胆略和责任感?”
你就来打脸:“关宁军虽不是铁骑,但他们是百战雄师,是明军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广渠门一战,9千人对金军大队主力,还是将其打败,足见其实力凶悍。 ”
既然都是百战雄狮,固守城池就“这是何等的胆略和责任感?”虽然历史是个婊子,但也不能这么捏来捏去吧?
土八路动静挺大,乒乒乓乓,一看,打死俩伪军,打伤个鬼子,国军那可是尸山血海,死掉的国军都几十万呐……巴拉巴拉……
所以,八路对抗日根本没有一点贡献!
强盗逻辑!把你的观点强加与人,还要说是别人的逻辑,还要强行证伪。
讨论袁崇焕的功过与国共之间的口水战挨的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