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篇好文章:印度辉煌的IT大厦和它的种姓制度 -- mandman
很显然,因为我们人类社会本身对自身繁衍方面有很多文化积累,所以才会让你有这种感觉,就像经济学家不认为空气是有价值的一样,而空气的价值却是不可或缺的。
同样的情况,要公平对比的话,那就是让一个外国人学习中国的育儿方式和让我学一门新的编程语言,看谁快。
你难道觉得python这种语言有多难么?从python派生出来的其他语言只有更容易学没有更难学的。倒退到学汇编除外。
呵呵,本土化最大的问题还是中国软件项目习惯于按需定制,所谓的客户至上。
国外信息化软件往往是产品,多半要求客户改变,跟着我的产品走。要求客户重新改变他们的工作流程甚至组织结构~
语言我觉得还不是最大问题,但是中国软件业类似建筑工程,没个新楼房都得重新建设。
国外的通用软件产品,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大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无法抗衡了。
不过信息化软件,大概国外很难进的来。
就印度外包的东西来说,绝大部分也就是这类东西。
我们的it业硬件方面发展绝对是很快的,华为就不说了;拿细小的地方来说,比如mp3、mp4,定制的手机等等
印度的外包含金量和我们的it业硬件软件大发展来比,根本没有相提并论的意思。
不过就主贴来说,印度国内情况,软件业相对发达和高收入,应该还是存在的。
先搭好一个大的框架,准备好组件,再根据客户的需求搭积木。即使是SDP之类的跨国公司也是如此。这个行业,能够了解客户需求的顾问很值钱的。
定制软件和通用软件并没有高下之分。不过由于盗版业的发达,面向消费市场的通用软件在中国很难生存--其实这也是中国社会目前发展状况决定的,在现在的人均收入情况下,想让最终消费者花上几百元乃至上千元买一套软件难了点。
海关有朋友说的,大量的嵌入式系统的报关单,那个硬件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主要的产值在软件上面。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样报不是特别清楚,但肯定是有税收方面的原因。
这个有点言过其实。印度人在美国IT业绝对是无可匹敌的存在。h1b 签证的百分之78十都是印度人。 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分享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就一般软件产业来看印度是兵团式作战,家族产业链。中国人是单打独斗,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人不可能挑战印度人在美国软件工业的地位。
我的大学同学们毕业就职大连软件公司实习半年时300RMB每月,转正1300RMB,还要扣除宿舍费。这还算好的,很多学习不优秀的第一次没招进去的参与软件公司下设的培训学校,名为培训,实为干活,和正式员工一起干活不说,还要交3W的培训费,就为了个实习的机会…真怪事。
别的城市暂不了解,就大连这地方,软件公司干的活八成都是外包的,每天大堂里出出进进的西服男女,鞠躬不停的日本客人…都无法掩盖我们软件行业尴尬的现状,出力不出脑,只是进行编程的民工而已。
大连这地方就是外包之城。。
有点想法的程序员大概不会想在大连发展什么
先付钱培训后找新工作国内当然也是有这种情况的,就如你说的外包企业特别明显,就是个民工的干活。
虽然程序员都自称it民工,有些只是说自己辛苦,外包的可就真民工了。。。啥都学不到的那种
不要把外包当作中国软件业的全部了,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罢了。
中国的软件业不用脑子?您觉得电信电力各大企业千奇百怪的流程数据统计中国式报表那好做么。。。中国一个省的数据量比的上欧洲数个国家的联合;老外牛逼的软件拿到中国经常是会死翘翘,数据量这块考虑就不周全。
我朝软件业确实不如欧美日什么的,理论实践确实有些差距,但是就完整的流程过程来说,我们都具备了。
我认识的警察和当兵的里没这样的。
忽然想起,失业的概念,也是现代工业社会兴起后的概念,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才有失业之说——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是无所谓失业的,失地倒有可能。
至少你作为中国人, 还知道以外包为耻吧?
人三哥是以外包为荣的!
貌似你都没看明白我们为什么嘲笑印度?
大连的口号就是“中国的班加罗尔”,大广告牌上写的都是。
三锅吹牛扯皮的功夫举世公认,可这大连模仿的对象…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