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炒房炒出GDP -- 陈经
房贷安全性高,是为了使他安全性高,不断推涨房价的结果,是果不是因,这样循环下去,迟早破裂.
我们重新回到19世纪的欧洲,我们会更多的面临巴黎公社之前和之后的问题。
因为房子你不一定非要购买才能消费,租房也可以消费。所以,房子作为一种商品,既有消费品的属性,也有投资品的属性。
从投资的角度看,房子是否值得买入,取决于租金长期折现值,如果折现值高于目前房价,则应买入;反之则应卖出。租金长期折现值取决于当前租金和未来租金,以及当前利率和未来利率。
从消费的角度看,租金水平则取决于消费水平,而消费水平取决于收入水平。美国CPI里面,房租大约占40%权重。中国很多人的情况,基本也符合这个值。这也许是个规律——我也不知道其根据是什么——大家有兴趣可以搞个调研。大概人们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支出分配是有一个规律的。
总之,房子的价值取决于租金水平,而租金水平取决于收入水平。大家经常用租售比、房价收入比来评价价格,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是个粗略的模型,因为这些比值不能只与当前比,还要考虑未来的增长或下降。
kfs哄抬房价以及zf托市的手段有不少都是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称为“污”也不为过
屯地,拍了地几年都不开发
捂盘惜售,造了1k套房子,每次就放50套出来卖
找房托排队,制造恐慌气氛
...
这些都是国家明文规定所禁止的,但是基本上能找到几个不这样干的kfs?
每次新闻报道了,也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个还不算是kfs和zf同流合污?
哦,对了,还有中介,也是哄抬房价欺行霸市的好手。
是市场,是制度,是利益集团还是前几者的综合,以及作为个体的个人在中间的判断与取舍。
政委所说的更像是价格,反应了需求关系和有用性。
而内在价值更象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应该是不随外在因素而变化的。
不过政委所说的环境改善了,交通变好了,应该是zf对房子的周边进行了再投资,说是内在价值提高了也无不可。
记得政委在关于物业税的一个贴里面提到,zf的公共事业投资所带来的房价上涨收益被屯地的kfs和二手房房东获取了,zf没有从中得到较大的好处。从这个角度来看物业税的推出势在必行啊。
关于房产,我把几个认识总结如下:
1、房子是不是公共事务、是不是政治?住房连接千家万户,人人切身利益相关,无疑是公共事务;同时住房经营连接生产、消费、银行、政府等诸方面,只要在公共利益即政治的认识上取得认同,无疑住房也是政治。
2、现行的地产开发符合我们标榜的所有制关系,开发商讲政治吗?如果我们将房产营销的诸要素一一剥离,地产的营销要点无非围绕着交通便利、学位、地理位置等公共资源,换言之,住房商品化实质是公共资源私有化的过程;既然是公共资源私有化,那么号称当家做主的人民的我们在这个过程获得了什么利益?
3、用市场化的观点去支持炒房、用炒房炒出GDP的观点经营城市,注定了会营造普通百姓共输的格局。炒房的要点一是要区分投资还是投机;二是要界定政府的职能、定位。从宏观上而言,投资和投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共享增量财富还是瓜分存量财富。前者在于共享经济增长带动的地产增值;后者就是赤裸裸地哄抬房价。居者有其屋,住房权是生存权的基本要素,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限制投机是政府公共职能的应有之义。投资和投机的区别一个重要的依据就在于房租比及租金的折现价值。即如果价格远远超过经济预期偏好经济环境所能提供租金的折现值。这就超出了投资的范畴。第二,政府的职能和范围是什么?政府的职能是维护公共利益,可以货币、财政、行政等各种手段共举,其要义在于限制炒作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种种乱象。对于房地产而言,最有作用的其实是税收与货币政策。环顾2004年以来的地产调控,政策间的互相对立、主管部门间的立场不一、税收政策的蜻蜓点水,怎么能够看到政府的诚意?
4、炒房炒出GDP?国民经济生产体系诸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承认炒房炒出GDP,就意味着交换在生产体系诸环节中可以起决定作用。换言之,发改委宣布现有物价,工资后面都加几个0,我们的GDP就能独步全球了?
5、正是因为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在生产环节中的价值贡献不大,其起到的是分配和消费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号召保地产、保消费;我们看到开发商在富豪排行榜上一骑绝尘。
6、市场经济有其规律。房地产市场的狂欢给中国留下了什么?一是银行被其绑架;二是过度市场化所形成的货币供给过多,通货膨胀压力巨大;三是为社会培育了过多的房奴,消解发展消费、内需的基础。当然,政治上是官商勾结、腐败横行,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消减;道德和文化上,对生产的扬弃对分配的崇拜,现实主义与拜金主义的横行。
地产问题就此为止,以后不再评论。
GDP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国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消费的市场价值总和。既然是市场价值,那么所有产品和消费是由市场价格决定,但我们知道市场价格是会波动的,任何一种产品或消费可能涨价,也可能跌价。新房的市场价值也不例外。这些波动也会反映在GDP计算中。
那么有没有可能市场对某种产品在一个时期内定价错误(mispricing)?当然可能。如果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认为某个产品的市场价值很高(如新房,普洱茶等),他们完全可能把这种产品价格炒高,从而增加GDP。这从GDP本身的逻辑而言没有错。如果说我们觉得什么地方不对的话,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有问题。由此炒高的GDP最终会跌下来。这种事在不同国家经常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GDP有点儿像一个上市公司的市值。
在我看来,你的文中犯了两个概念错误。一是混淆了市场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没有区分市值增值和通货膨胀(也即平减指数)。
你认为同一小区的新房一年之内价格上涨50%离谱,不值(使用价值),即使算上小区环境的改善在内,那是你的观点。只要有人愿意出这个价格,那它的市值就是如此。GDP算的是市场价值,不是主观的使用价值,因为同一产品的使用价值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
当然,这50%的涨价中不完全是市值升值,有可能包括5%的通货膨胀在内,这就属于GDP平减指数调整的范围了。GDP平减指数主要是调整价格普遍上涨的问题,也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一般GDP平减指数的计算不包括投资产品价格(新房属于投资品)。
GDP概念有很多缺陷。但在这一点上,它还是基本自洽的。
http://www.ckxx.info/focus/focus_2010-2-27_26836/
推动保障性住房,政府的目的不在于打压房价,而在于能让人们有房可居。其它的,就让市场去调节吧。
但是,要注意到的是,这个政策的执行,如何保证保障性住房里面的公平,以及,让夹心阶层的资金在脱离房地产的时候,能够有相应的投资渠道。
都是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话说有两个硕士生在公园的小路上散步讨论问题。这时其中的一个看到了一滩狗屎,对另一个说你要是把它吃了,我给你一万块钱。另一个一想,随然味道差点,但是那是一万元哪!反正四周没人,吃就吃了。一狠心就吃了。那个很干脆,开了一张现金支票。两个人接着聊。但心里都不是滋味。这时又看到一滩狗屎。吃了的就说,你要是吃了,我给你一万。那个正为一万元闹心呢,白白一万元没啦。一听正好。吃就吃。这样,又开了一张支票给他。但现在两个人更郁闷了。谁也没得到便宜不说,还一人吃了一滩狗屎。就回去把这件事和教授说了。教授一听,很高兴的说,谁说的啊,你们为国家GDP做贡献了。呵呵。
相信大家都看很多空多PK的对话, 双方都是言之凿凿,信誓旦旦. 预测这个东西很多人都喜欢, 说不准也不妨碍上了瘾一般下次再来,反正在这虚拟的世界没人知道你是谁.
关于上海北京的房价讨论的连篇累牍, 看多的直把上海比作东京和纽约觉得涨的远远还不够, 唱空的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房价收入比一说最有底气.
统统抛开这些不说, 我倒是有个问题想问问,上海房价那么到底多少才是合适的呢? 5K?1W?2W? 如果房价都变成大家理想大同世界中的居者有其屋,每个人都买的起的话, 那么上海这个超级大怪物还会涌入多少人?
就好比很多人强烈质疑我们国内销售的汽车价格跟国外一样,但是收入却又只有欧美的十分之一云云, 可又有谁想过, 如果我们的汽车价格都像国外一般是普通人半年的工资收入, 我们的交通状况将会是多么的可怕!!
把理想状况和现实状况混为一谈,不是社会问题,而是智力问题,哪怕出发点很美好, 很感人, 可经济规律却不总是那么的符合道德标准, 这就是资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