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管理案例分析:权力的真相1 -- wqnsihs
这件事儿,要不是罢工的工人下手没轻重,搞出那么大的漏子,老二走人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集团动老大得投鼠忌器,动老二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最多在外边再招一个管理专家,当然也有成本,但不至于承受不起。
忙总对老二的资料没有像老大那样介绍的那么详细,我们能从中得到的信息有这么些: 老二是老大招聘的;老二帮老大在排挤集团的监管人员上立了功的,也得到了老大的肯定;老二的管理能力是得到一致认可的,业绩证明了这点;老二有布置有计划的在架空老大,而且接近成功了。对最后一点,老二无疑是有集团的暗中支持的。对集团来说老大不受监控是最糟糕的局面(在老二依附老大的情况下),以老大的性格和能力,集团肯定控制不住他。所以拆散老大老二的联盟是必然的选择。老二的权利扩张那么快绝对不是正常的情况。
老大和老二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在整个冲突过程中,老大更像是个政治家,做事不择手段, 而老二更像是一个有野心的管理专家。管理专家的思路是很固定的: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只要能给公司带来盈利,我的地位就稳固,反之就走人。老大是公司的创始人,公司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拿走控制权和要他的命差不多,两个人起点就不一样。对老大这种不择手段的打法,老二始终没有像样的应对,他还是没搞明白自己的对手。管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它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民族企业坏境里,更容易出现强人政治,而较少出现管理专家把公司带到很高层次的案例,这或许跟民族的文化积淀有关,也跟现行的相关法律规管有关。从实际效果来看,那些出身草莽,擅长权谋的曹操式的企业家生存空间确实大些。
如果真的想现在社会上私人资本这么多,为什么不去私人资本那想办法呢.这和权力没什么关系.
或许有行业的特殊性吧,准入制度什么的
麦肯锡也是从很小的公司做起来的。
我以前研究生的导师(半导体集成电路方向的)有次办一个活动,向一个上市公司(小公司)的研发老总拉赞助,那个老总是海归,刚到任的。我老板还没完全说明来意,对方就主动提出赞助一万元(还是两万元,我记不清了),没附加条件,就是白给,还问够不够?搞得我老板很感动,逢人就念叨一阵。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另一家起源于系里的企业借过老板一块场地,说是以后给好处。后来该企业上市前老板找对方要补偿,结果被推来推去,一文钱没拿到。于是这家企业的老板们就被我老板鄙视了。
结论是,我老板是个老实人。
分拣,打包,包装。而且他还把物流外包,这种模式是不可能有太多附加值的,支撑不了他的规模。现在再找出路可能有点晚了,市场竞争对手已经变化:笔记本和台式机将肯定会被新一代的平台取代:是什么我不知道。
对于集团,既然搞挖坑战略,又没有运营企业、激励老大再开发的能力,那就是没有后续运作空间了,只好干一票走人。
对于老大,股份基本可以忽略,是不是基于年纪比较大了,先拿现金保底(保证可以养老啥的),然后后续行为就无顾忌了。
对于老二,本来就没有根基(时间太短),可替代性较强,行为太强硬比较失策,还是给集团表忠心比较好。
sigh,大家都在想分饼,变现,央企如果都这样搞,产业升级的概率又小了好多。
钱给得再多也练不出来本事。
但我很了解。因为我也会以预算指标完成为核心。
只是我一不会带任何自己的原来部下进入;二会设法收买人心,例如我会立即集资建房(变相),设立创业者基金,鼓励和指导有兴趣的老员工创业(在一些企业效果极好);三是会主动成立二期筹建工作组,在企业费用预算中适当预留一定费用给他们;四是把运营和筹建分离,独立考核,筹建准备由老大负责,并通过公关让集团认可(理由很简单,找个事情稳住老大,免得到处找领导惹是生非。集团一定会花这点小钱买安全)。只要他的精力得到释放,他的部下有一摊子事情,就没人来干扰我干什么了。
企业运营系统建立完善后,再看市场情况决定是扩张,还是收购,还是搞其他产品,同时在海外也盯住几个资源。这样我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交差回家。
所以才会在外面找雇佣军。你不知道集团的人娇气到出差30天就要害相思病,中间还要回家的。无可奈何。
就要犯错误。
与这些人为伍,现在整天在企业圈里混的,大多在40来岁左右。
的,按照正常方法,除了请你吃饭,你基本收不到一分钱。除非采取特殊手段:找个官员推荐;掌握它的一些违法犯罪把柄等等。这种事情我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