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家园 记得一本叫做战略欺骗的书中这样说,

有这样的一个古罗马的寓言:一个在战车上飞着的蚊子,看着正在前进中的战车后面掀起的滚滚尘烟,忍不住想到,我可真的很了不起,于是,它更加使劲的扇动起了它的翅膀。

家园 传教人士真是萨费苦心~

基督教对中国无论如何都是毒瘤~。

家园 更准确地说,

是意淫历史享受快感是一种鸦片。

剪剪头发,洗洗脸,画个淡妆也就罢了,现在流行的那是整容,当然更前卫的是变性。这样历史小姑娘一转眼变成午夜牛郎。不知道,是否要过若干年后,我们必须通过别的语言来了解我们的历史呢?真心期待有外星人。地球人?不靠谱的太多了。

家园 支持的人都在YY

当年那么多知青,后来不都哭着闹着回来了?现在还有几个留在农村的。回来的这帮人要真无怨无悔,怎么不把小孩送去农村干上三年,要是找不到门路去农村,我可以帮忙。我五叔村里正缺人种地,解决个二三十个劳力还是不成问题的。真要按知青待遇解决三五个也行,不就是管吃管住带三年嘛,我两个堂兄的房间都空着,吃嘛,就按当年知青口粮标准解决。我看有几个90后能带上一年的。

家园 谢谢。想上花,发觉经验暂时不够了

是啊,每一个人只能反映他们所接触到的人的情况。谢谢您的平和。

俺是小辈,70中出生。父母两边都是福建的,虽然再往前回溯两三百年的祖辈也是中原人士。父辈的父辈,有在闽西闹革命的,也有在KMT当基层军官的,比较纠结。没说清楚,东北的亲戚是LD那一边的。

在家的附近插队,情况可能是会有些不同,主要是气候风土人情比较习惯。说到照顾恐怕不多,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闹革命的祖辈,人相当好,俺很喜欢他,但是太讲原则和纪律了,从来没有为家里搞一丁点好处。以至于被很多家人埋怨,甚至他辞世的时候都不太原谅。最大的嗜好就是喝浓茶,可是喝的尽是最差劲的茶,就是像现在国内小饭馆里免费提供的那种,茶叶里混很多茶梗的。没能赶上为老人家买一点好茶,难受。刚下乡的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身份的。另外,除了父母,俺一些同学的父母的下乡情况也是类似,有些还在山区扎根20-30年,将近退休才回到沿海和子女团聚。这些同学的父母的父母,有南下干部,也有本地干部,但很多仅仅是普通家庭。比较一致的是基本上多在本省山区下乡,有的离家几十公里,有的离家一两百公里。基本上有一点怨言(女性多点),但也基本上有一些自豪(男性多点)。从他们身上,俺对人性是有信心的,对TG现在也是有信心的。

家园 回城确实是大多数想的,但也确有一些扎根当地的。

俺认识的人群中,就有不少扎根当地的例子。并且,虽然大家都想回城,但总的说来,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千方百计,不惜磕头送礼,伪造病情甚至献身,的毕竟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随着政策的变化,逐步随大流的。

家园 自己去看吧。

大概这就是你说的一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别光发图片,要说明图片背景啊

图片上的张冠李戴太多了。

家园 云南知青请愿要回家!
家园 谢谢!不过也只是一部分,对吧。

您说您知道的,俺说俺知道的,大家一起才能反映各个侧面。

家园 WK,咱俩不是近亲吧
家园 到底谁不懂

相关问题我早已解释过了,看来你压根就没看,也不懂。毕竟看问题看到了和看明白是两回事,我也不再回复你的帖子。

家园 你说的情况有,但是或许只是一部分

中年时候下岗
确有一部分。主要是普通工人。不过俺这里是沿海,问题不突出。

在俺的视野里,很多下乡知识青年很多还是在后来的改革开发中走上各类技术岗位,各级企业、事业、政府初级、中级岗位了,还有不少人下海了,很多做的很不错。

一直留在最基层当普通工人的在俺这里看来不多。

另外,更加趋向于实用主义没什么不好的。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要有一点,以便有个长远目标和看清大势,但太浓了不好。

做生意、搞市场经济、搞外贸就是要实用主义啊,和客户谈理想,绝大多数时候,会把人吓跑的,呵呵。

家园 要是客观条件只需要4根梁,其他的大树怎么办?

全搭上去做梁?还是干等着?

家园 再看看扎根当地没有回城的下场:精神病院里的知青科

精神病院里的知青科

外链出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