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困境中的角色 -- wqnsihs
地价炒到这个份上,地方ZF有最大的责任,一个是地方要做的事多,但是对应的税收分成太少,于是打土地出让金的主意;二个,是拿土地抵押融资的需要;明面上的原因,mang总已经说了;
但是,偶还是想吐槽一下。中央ZF的责任也是很大的,首先是现在的立项方式,一般中央只出个30%左右,其他的要地方出配套资金,可怜地方哪里有这么多钱去搞这种纯福利的项目,所以安居房在08年说的多,基本上一事无成;
另外,房地产的确是一块可口的大蛋糕,基本上是养肥了全部的政府部门,比如,盖一个厂房,居然牵动到人防办,因为要收人防建设费,牵动到气象台,防雷办要强行推广他们的避雷针和接地设备,至于那些消防城建之类的强势部门,就更不用说了。
其他的利益,还有很多,比如说,在城市规划出炉之前,就买入某几块地,这样,光靠一个规划信息,不偷不抢,暴利到手。所以,我从来没有看到哪一个产业,能给ZF带来如此全面的丰厚的收益,不仅是官面上的GDP,而且是各部门的小金库,甚至很多关系户可以从中得益。
还有一个可气的事,房价涨了,也算GDP增长哦,比如去年的100平方的房,值100万,今年值200万,只要发生了交易,在房地产这边的GDP就呼呼的往上走,那也是地方ZF的一大政绩了..........
反正,偶觉得要房地产是不可能降价的,因为涉及到地方政府和银行崩溃的风险;如果要控制房价,那必须要制定和推广地方政绩的综合评分体系,通过综合评分来确定官员的晋升;还有一个比较偏的做法,就是把瓜瓜爹提到中央去,偶对重庆的打黑、经济建设、红色文化建设和安居房建设,是很有好感的。
你觉得有什么来源比一次把70年的钱收上来,来的更快么。
地方发债必须是有收入为抵押,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官员们把钱花掉,5年以后或晋升或退休,剩下运气不好的现任来扛雷;就算是我,肯定也选择大量发债的。
物业税的问题是太痛苦,比如自住一套100万的房子,就算5%的税率,每年要从日常开销中挤出5万来交税,这个让人很难受的。
如果对自住的不收税,那如何分辨哪套房是哪个人自住,就要对家庭人数、家庭住址、房屋套数、收入情况全部都了解清楚,对于目前ZF的能力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光收公司物业、或者豪宅、别墅的,还容易一点。
陈毅聪: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投资?
http://finance.591hx.com/article/2010-04-07/0000042259s.shtml
不单要制定和推广地方政绩的综合评分体系,还要有回溯追究机制。不要象现在这样,为官一任,涸泽而渔,堆高GDP自己高升去了,留下个烂摊子给下任。而下任为了掩盖上任的泡沫,又吹出更大的泡沫。
PS:不看好瓜爹,但不讨论,不歪忙总的好楼。
房子价值越高,地方税收越多。为什么国内不能这样,非要靠卖地来圈钱?
如果是收房产税,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抑制房价狂涨。
把问题说的很清楚了。
有人认为房产税能改变这个恶性循环,实际上也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照地产税的设计是属于地税,要给地方政府稳定收入。但既作为地税,地方政府仍然有可能通过减免等方式来鼓励卖地经济,毕竟卖地经济的短期收益远大于房产税,能救命。
你说的大部分都对。不过房价涨是不算GDP增长的。因为住房算投资品,所以即使有交易,交易金额也不能算在GDP里(好比股票交易额不算GDP一样),只有租金(美国的GDP包括自住房的租金,中国的GDP只算出租房的租金),交易费用,税,和银行贷款收益算在GDP里。这跟房价涨与CPI无关是一个道理。
本来,就是卖给你70年的使用权,如果是商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只有50年。
这时候再收房产税,那么土地使用权到期了呢?
再说,美国地方政府收了房产税,它的支出是透明的,主要用在了教育医疗等上,所以房价越高的地方,收的税就越多,用在学校的就越多,学校就越好,房价就越高。。。。。
在美国收房产税的同时,还保证了房产的产权不可侵犯。到你家强拆可以
拿枪去打。
中国有两点不能收房产税:
房产主人不透明,收谁的不收谁的不知道。
很可能占有大量房产的官员或地方强势人物豁免。越有房的越不交税,结果参见前清前明的土地税举人以上豁免体制。
即使收了地产税,政府仍不保证房地产的产权不可侵犯,强拆的时候仍然存在。
简言之,所谓的金融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
以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为例,据说全球损失的账面财富在60万亿美元,不可谓不严重。可是,有没有一座桥梁、一条铁路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被摧毁?有没有一座厂房,一台机床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被破坏?没有。那么,没有任何实物损失,没有任何生产力破坏,我们损失的是什么?
再以中国为例,央行发放出来的人民币信用总共十几万亿,可能按现行汇率计算是全球最多。可是M2(流通中现金+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一共60多万亿。这60多万亿是不是真的钱?假如有一天全国人民一起发了痴要去银行取出自己的钱,毫无疑问,银行里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银行只有宣布关门,这60多万亿的存款也就不存在了。但只要大家不一起去,张三今天去,取了花掉,李四明天去,取了花掉,钱一直在流动,那这些存款就是真的,都是有支付能力的。
因此所谓的金融问题,就是使我们这个以杠杆融资为基础的财务体系流动受阻的问题。“集体预期一致”是最可怕的事情。读过货币银行学的朋友都知道“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老张卖给外国人东西挣了15美元,换成100块人民币,存进A银行。A银行留出20块准备金,把其余80贷给老王,老王把这80块存进B银行,B银行留16块准备金,其余64块贷给老李... 等比级数求和,最后市面上的存款总额变成了500块——这是M0到M2的最基础一级杠杆。我们的M2共有60多万亿,用这些钱给股票、债券、房产、珠宝、字画、君子兰、普洱茶等所有可以自由交易和储存的资产类商品定价。这些东西的总市值也许有几百万亿甚至上千万亿。你有100万存款,你可能把它换成买50万一套房子,40万的股票,10万的字画,十年后它们都涨了一倍,你的财产按照市价是200万,但假如有一天,大家都认为股票、房子和字画要下跌了,一齐拿出来要兑现成钱,对不起,市面上根本没有那么多钱。你的资产也许连10万钞票都换不来。假如你没有任何欠款,你的心脏又足够坚强,那也许还能挺过来,假如你偏偏是要卖了这些东西偿还欠款呢?那跳楼都得排队预约吧。
这种“一起卖出”或“一起去取钱”的集体预期一致行动,会立即摧毁信用体系,杠杆逐级溃缩,账面财富大量缩水。这就是金融危机。
2008年底的时候,因为不知道下面会是哪一家银行出问题,欧洲保险柜脱销(从银行取了现金放家里),美国国债交易价格一度涨至票面总收益之上,例如5年到期可获本息共100元的一张国债,在市面上有人出101块赔钱买入!恐慌到达这样的程度,于是全球央行联手宣布无限流动性供应,就成了别无选择的唯一办法,即用国家信用暂时代替已经崩溃的金融信用。
所以,现代的法币(无抵押货币)系统,表面上看,由于没有真金白银的发行准备金,似乎政府可以控制央行来无限量发行。其实并非如此。你必须维持足够的公信力,让大众不会产生“预期一致”的恐慌。比如说现在宣布人民币要对美元贬值,会怎么样?仅A股每天的交易量就2千亿,股票今天买了明天搞不好会下跌亏本,现在好了,都买美元咯,稳赚不赔。2万多亿美元的外储貌似不少,可面对26万亿居民储蓄和30多万亿企业存款的血盆大口,那根本不够吃的。是的,也许有70%的人出于各种原因并不会参与这个行为,可那参与的30%,人家还能用杠杆融资呐。
或许还有人说我可以搞买卖管制嘛,实际上,任何管制本身,其唯一的作用就是把恐慌立即放大十倍。例如现在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你如果今天宣布取消它,那就是给大大小小投机分子的一声发令枪,外汇黑市可能明天就会挤出人命。
当然,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有足够安全边际的,真要出问题也不会在这上头,上面只是举例分析。同样的逻辑可以应用于股票、房地产、财政国债各个场合。现代法币系统之所以不被当成废纸,它的信用首先来源于银行系统的信用(在M2层面上),更进一步来源于国家信用(在M0层面上),因此财政问题甚至比银行问题更可怕。千万不要动什么发货币补财政窟窿的念头,这是地狱之门。
我写的有歧义。如果二手房有交易的话,则房价上涨会体现在GDP里头;新房上涨后出售,则肯定算GDP里头。
中央政府目前无法出重手打压房价,否则坏账增加,项目烂尾,转型保八保就业通通付之流水。
同时由于社会失去对中央调控房价的信心,并且在输入性通胀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社会资金将继续涌入房地产市场,上演最后一轮疯狂。
然后就是自由落体了。较晚入市的城市中产阶级的资产化为乌有。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中央政府自然是希望能在温和通胀中控制住房价,实现所谓的阴跌,可是在输入性通胀严重,房地产绑架地方财政和金融的现实下,这个前景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现在看来去年4万亿撒钱的方向错了。如果把主攻方向放在廉租房的建设上,中央政府软硬兼施卡着地方多建廉租房,改变整个社会对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情况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现在如果想这样做,一是泡沫已经很严重,余地很小,二是弹药不够了。
这次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将是以8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城市中产阶级。泡沫破灭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将成为负翁,多年不得翻身。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许不是坏事。不经历一场真正的危机,走资派路线不会被纠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铺就社会主义重建之路。
I fully agree.
Most forum posters here have no clue about finance. Some comments after my posts are a bit funnily na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