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谁的胜利?——看《血钻》后想到的 -- 长少年
他这个人太聪明,玩性太大,也太精于和光同尘了,就把他最锐利的刀子,藏在令世俗人们望而却步的繁琐考证豆腐块里面,呵呵,图个自个儿高兴就好。
想见识一把的,请仔细阅读《管锥编》,不过,灵性也得灵性悟,读书本来就是讲究缘分的。
李泽厚嘛,赫赫,我还是留点儿口德为好。
难道仅仅是因为其文体是传统文体,就认为缺乏原创性?那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使用传统文体,岂不是一直缺乏原创性?
熊十力的东西之所以被你认为原创性很强,仅仅是因为气势惊人气吞山海?不客气地说,熊十力连佛经都看不懂,就敢咋呼唯识论,这气势确实够惊人的了,可惜,只是他自己的咋呼而已,不幸,得到世俗的叫好叫座,只是时代的玩笑而已。
年轻人学习,一定要深入再深入,抛开二手介绍,直抵本源,法乎其上,才有可能得其中。
小弟是看過他們的書的,承認看不懂沒什麽稀奇,中國之大,也沒多少人敢說自己看得懂吧,就不能說點自己的意見么
熊十力是在支那內學院師從過歐陽競無大師的,說他不懂唯識學,兄台口氣真是大,呂澂先生都不會說熊先生不懂唯識學吧。不知道中國哲學史的地位上,兄台排在第幾,可以隨便bs熊十力馮友蘭。。。。。。。。。。
从实用主义出发,一种学说必须要有使用价值,也就是理论指导实际的能力要强。这样才是影响广泛和深远的,有价值的体系。
假设有人在深山里独自研创出言必有中的理论体系。但是没有第二个人知晓,我们就说他的理论很正确,但是不能指导实际。
您提到的几位大师,或者在书橱深处已超越了全人类的知识体系,但无法行之久远,成为实践的指导书。这种洞察力是十分无力的。
因此,有必要首先统一评价标准:以事实为准绳,以事功为依据,主要看效果。就是俗话说的,不看广告,看疗效。
都无一例外参加到救亡中去了,洁身自好,袖手旁观,空发议论的只能是学者。
那个时代救亡是当务之急,在存亡危急之秋还能够袖手谈学问的学者不管水平多高,都是缺乏历史责任感的。
年轻人要打好基础。
马一浮岂是在谈学问?他少年留学德国,就翻译资本论,其着眼岂止是在学问。他一生孜孜以求者,中国文化之如何续命而已。
建议有心人去读马一浮的原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马一浮除了办大学外,好像并无影响。我是典型的事功派,评价人物价值就看功业和事情。马一浮也许个人是个大师,但是对历史毫无影响,毛主席与他相比,没有多少学问,但是对历史,对民族却有绝对的影响。所以我不认为学问做得好对民族有什么价值。如果马一浮象朱熹,把他的思想彻底灌输和影响一代人,我觉得才当得起具有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洞察力这个评价。不然一个自娱自乐的书生,与陈景润之流有何区别。说马一浮救心,他可是除了写文章,就什么也没有做,怎么救心?怎么续命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复兴都不是靠坐而论道可以完成的,不跟统治当局合作,都只能是梦想,发发书生感叹而已。可是他们又自惜羽毛,拒绝合作。
要说他有什么洞察力,预见性,我真的不知道,不知老兄可否举出几例?
马一浮的作用,正是承接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承续到未来最关键的一环。这种作用,不是靠广场演说,正是靠文字流传,流传到我们这些进入了21世纪的人,还将经由我们而流传下去。他所代表的思想与精神,没有“彻底灌输和影响20世纪那一代人”,但绝对是21世纪后期之后中国唯一可以凭借的精神力量。
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历史的预见性,本来就不是可以普及的事情,本来就是出乎多数人意外的事情。
任何影响力的。这点我们都看得到,可以拭目以待。
还觉得他就是一个大号书橱,我还真是很犹豫该不该说实话。
不多举例,哪怕只是打开第一页,讲周易的易,不知殊胜于多少西方所谓的哲学家。
当然,真正的书生们会觉得说得太简单,呵呵,灵性需以灵性悟,道德经说的,也很简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