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话说国军德械师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军队实际情况? -- xunzhao
而十八集团军一个月才六十万.中央的第五军一个月才一百五十万!
当时的十一集团军,是苏式师,一上阵就发现作战人员不足,几乎这个集团军各部都没打出什么好看的来.
作战人员不足?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要是绝对数量,那说明制定计划的人把四千人的苏式师当一万六千人的德式师用了,要是相对比例不足...苏联人自己早就该注意到了吧。
比如沿用线性防御,容易被日军突破。国军的班组战术、训练的问题,至今没有发现国军有什么,战术理论,比如三三制、一点二面、步兵的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五大技术。
还是死顶硬冲 战术上较为呆板 经常面对敌人小队级别的部队束手无策
红军的师团编制都是为这个战术指导原则,但不同的是苏军强调火力准备.
德军强调的是进攻,而防御上德军强调预备队,所以德军一旅二团制,这个是东线战壕的经验.但二战的时候这个已经落后了.还是苏军的三三制管用.
但中国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那种编制的问题,而是不管那种编制都严重缺编,还有弹药火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线性防御,强调的是预防队的配置,但中国军队火力,弹药,严重不足,而且重要的是人员缺编严重,所以二团制的根本没用.
苏军的防御强调总体防御,把集团军级的防御布置,放到师一级,那三团制就有问题了.但弹药充足的时候还是比较好的.
兵员素质问题,你不如强调军官的素质问题,因为兵好不好的看班排长,到39年之后,中国兵根本就是在送死,那些兵根本就不怎么顶事,因为训练严重不足.
前期抗战的兵,主要多数是老兵,且多数有军阀混战或者土匪的经验,至少不能打还能躲,后期的,除送死根本不行.连十八集团军到1940年战斗力都大减,原因就是老兵损失大了,新兵没训练好.所以.....
讨论国军的战术,那我认为没意义,因为就数是八十八师训练也是极差,也就是后来苏联顾问训练的第五军数的上还可以.所以,讨论国军单兵或者连排战术,没意义.
期间也有教导队,训练总结班、排,战术经验。国军这一点做的确实不够。
但是效果真不好
先在韶关集中整训一个月,主要是说说三民主义和吃饭,然后拉去武汉前线。每人发一把枪,指定一个学生为排长,指定一个阵地。当时那一个排没人会开枪。三个月后,这伙人出去一打听,原来大部队早就撤了。于是,大家把枪卖了回家。
同样是国军,在印缅可以用美式重装备打的日军满地找牙(可能有点夸张,但总体而言,比以前挨打时候是强得多得多),但使用德式重武器的国军精锐在淞沪会战后期却被打的连内裤都没了,这不是装备的问题,这是作战意志和方式的问题。
缺乏空中掩护的陆军重武器,对任何国家的军队而言,都会在某些场合下成为累赘而导致失败。
在其他版面有个帖子是争论毛和蒋谁更有影响力,我在帖子里就同某位仁兄有过争论,他说蒋不抵抗是在积蓄力量,如果多给他几年蓄力,他会抗日抗的更主动更轻松。
这简直是扯淡,如果日军不是那么狂妄急躁,在东三省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同时,把移民几百万的计划落实到位,那“满洲”就真的成了日本插入中国的不折钢刀,就凭蒋介石那点下水,让他和鬼子工业竞赛,怕是他连老婆都要输给别人,还谈什么蓄力抗战?
蒋某人曾在掌权之初吹牛,要建设八十万吨的舰队,作了一等的海军强国,你再看看抗战开始后国军舰队的那份德行吧。
老观,八路拿中央的饷钱才拿了多久?后来别说军火大洋,连衣服都不给了。就别拿八路说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