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64) -- 江南水
哪里有卖?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次秦始皇会出事情
未雨绸缪 羚羊挂角
一切不知不觉间向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化
否则,要是胡亥与其他皇子一样留在首都,纵使赵高有心,时间也不会如此充裕
拥立之功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
不过,YY一下,很期待蒙恬与项羽对决
辛追在地下两千多年,皮肤还依旧有弹性,比木乃伊强多了
秦始皇驾崩后,扶苏继位,对李斯最不利。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手里有蒙恬,分分钟都可以把李斯换掉,这应该是确定的。
假如,李斯和赵高那番对话是真的,李斯也是半推半就,毕竟胡亥用赵高换李斯的难度太大。
不过,也不能说李斯这么做有什么不对。从商鞅到吕不韦,秦国卸任高官的下场都惨不忍睹,有的还是整个家族的惨不忍睹。
把谁放在李斯那个位置上,当时都得99%的选择李斯的选择。
虽然后来李斯的下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但是,不能说他最初的选择就是错了。扶苏上位后,李斯得到这个最后下场的时间,极有可能提前。
从嬴氏家族的传统来看(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始皇),扶苏不一定就是什么好鸟,只是他没有上位,没有表现机会,让人感觉他会好一点儿而已。
即便扶苏是个好人,不想难为李斯,其他的人呢,他们会允许李斯平安退休吗。
哪怕是李斯贵为丞相,在政治的风浪中,他也只是一叶孤舟,他只能选择短期内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然后找机会,再谋求长远利益。
后来李斯也是努力过,不遗余力的攻击赵高。可惜,赵高跟胡亥的关系太铁了,再加上李斯是丞相,本身就不让胡亥放心。李斯跟赵高斗法的结果,依旧还是个杯具。
我突然发现,在沙丘,无论李斯选择什么,他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扶苏不会容下他,胡亥容忍了他两年。
我倒不是同情李斯,只是感觉政治的残酷和人在政治中的无奈。
也许,只有两个字,才能配得上大秦帝国这灿若流星的一生,猝死。
这里换成前些年很时髦,很敏感的那个字,如何
殇
原来大秦子民虽然被酷刑峻法所限制,然而在帝国不断地向外扩张过程中,平民通过耕战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而秦帝国建成之后,征百越,平匈奴,修驰道,建长城,虽然从长远来看对帝国有利,对于平民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负担,并且毫无利益可言,这种情况下失去民心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巨鹿一战,章邯的秦军虽然遭到了斯大林格勒一样的惨败,但秦帝国应还有剩余力量啊。蒙恬虽然没了,但帝国在北方不是还有30万防范匈奴的主力吗?当时也没听说匈奴在北方趁火打劫,沿着五原到咸阳的高速公路把这部分部队调回来应该很快。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好歹还从几千里外的西域抽调了几万精锐到潼关防守。另外,史记也没记载在岭南的秦军有回撤的。
难道赵高真的如郭老所言是赵国的卧底,成心要把秦国给搞黄了?
蒙恬被囚后,王离接掌长城军团。在巨鹿之战中,王离被俘。
岭南的那一部分,趁乱迅速脱离了秦朝廷的控制,孤悬岭南。
秦国和六国的制度大不相同,要让六国的民众适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秦国,也要“行之十年”,才能“秦民大说”。
秦帝国的迅速覆灭,秦始皇活的不够长,应该是一个主要因素。顺便插一句,也许正是因为秦始皇知道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让六国适应,所以才异乎寻常的希望长寿,好在自己的手中实现这个目标。秦二世的名不正言不顺大概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除非他是自觉主动象李世民那样,坐在位置上才会有信心有魄力,否则总会觉得把柄在别人手里,成为傀儡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商鞅的路子看起来眼熟,我再琢磨琢磨。
大秦王国时代,商鞅给秦国人送上的法令虽然严苛得变态,有关惩罚的条文是有关奖励的好几倍,但是,也给秦国人留下了足够的希望空间,只要好好干,每个人都能从国家领到令人淌哈喇子的奖赏,耕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都是地多人少,需要从邻国三晋吸引移民来耕种自己的土地。后来,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秦国又从邻国抢劫了大量的土地。
手里攥着这么丰富的土地资源,秦国政府完全有资格做一个大方的散财童子。
秦国政府大方的给自己发红包,秦国人没有理由不高兴,他们高呼商君万岁,也就没什么可奇怪得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到了大秦帝国时代,天下的耕地,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帝国政府再想做散财童子,就难上加难喽。
遵守同样的法令,接受差不多的折腾,东方六国的人所得到的回报,跟当年的秦国人相比,却约等于零。
你说,他们能不骂秦始皇的娘吗,这个世界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到大秦帝国时代,商鞅给秦国制定的刑赏制度中的“赏”,差不多算是名存实亡了。不是帝国政府葛朗台,不想赏,而是实在拿不出耕地来奖赏。
“赏”没有了,那“刑”呢?
秦始皇说,这个可以有。
据太史公说,大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是“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我觉着吧,秦始皇时代的刑罚尺度,不一定就比商鞅时代的尺度更变态。不过呢,没有足够的奖赏来中和,这个刑罚尺度看上去就显得变态无比喽。
这个变态的刑罚尺度,制造了变态壮观的一幕:各种犯罪分子挤满了帝国的大街小巷,人流量跟节假日的王府井大街有得一拼,帝国的监狱里更是比黄金周的天安门广场还热闹。(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大秦帝国危矣!
无论怎么努力,都拿不到心中期望的奖赏,能不受处罚,甚至少受处罚,就念阿弥陀佛,这种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日子,天下人过一年,能受得了,过十年,还能受得了,二十年呢?三十年呢?……
天下人总有受不了的那一天吧,到时候,除了站起来埋葬大秦帝国,他们还有第二条路可以选吗?
说秦始皇把大秦帝国折腾成了过劳死,没什么问题。
不过,我觉得,如果秦始皇还能像先前那样能够拿出足够多的耕地来发红包,他就是再折腾个十年八年,大秦帝国也不会有任何危险。
可惜,大秦帝国的耕地就那么多,绝不允许秦始皇再那么大手大脚的奖赏下去。
没有了丰厚奖赏这个胡萝卜,只剩下严刑峻法这根大棒,以刑赏为核心的法家思想,终于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说好听一点儿,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千秋功罪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明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个人认为,这句话改为“孝公出世,商君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可能更符合历史事实。
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商鞅告别魏国,来到了秦国,两年后,在秦国全面推行法家思想。
打那以后,在秦国,人模狗样的贵族,随时可能会变成狗屁不是的奴隶;生不如死的奴隶,也随时可能变成趾高气扬的贵族。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或者,没什么不可能。
从此,非主流的秦国,主导了以后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
不管是从秦国国内来看,还是从整个天下来看,商鞅的那通折腾,配得上“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后来,秦始皇和李斯这俩家伙虽然也很能折腾,但是,不管他们多么卖力的折腾,他们折腾的那一套也都是商鞅玩儿剩下的。
这么说可能有些刻薄,但是我实在找不出他俩有什么原创的东西,除了那个皇帝头衔。就连焚烧诗书,商鞅都遥遥领先他俩一百多年。
做人要厚道,帮秦始皇和李斯说句公道话吧。
拿秦始皇和李斯跟秦孝公和商鞅比,有些不公平,他俩要是在战国初期联手,有可能做得比秦孝公和商鞅还好,他们吃了时间老人的亏。
不过,后世对秦孝公和商鞅就公平了吗?说起大秦帝国的建立,人们就知道一个劲儿的夸秦始皇和李斯,有谁考虑过秦孝公和商鞅的感受?
跑一下题,说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有一天,我出去吃包子。
第一个包子下肚,没感觉。
第二个包子下肚,还是没感觉。
……
第七个包子下肚,终于有了感觉,饱了。
打着饱嗝,我那个后悔啊,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吃第七个包子会饱,就不吃前面那六个了,省下六个包子的钱,买冰棍儿吃多好啊!
作为大秦帝国建立过程中的第一个包子,秦孝公和商鞅不被人注意,也算是正常,他们也是吃了时间老人的亏。
有时候,吃亏也不一定是坏事儿。就拿秦孝公和商鞅来说,说起大秦帝国的建立,没多少人会想起他们,说起大秦帝国的灭亡,也没多少人责怪他们不是。
没错儿,大秦帝国的灭亡,秦孝公和商鞅也脱不了干系,他们给秦国留下的法家思想,太成功了。
法家思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折腾。折腾别人,也折腾自己。
秦国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有效的折腾别人,就得先玩儿命的折腾自己,有点儿崆峒派七伤拳的味道。
商鞅在秦国的折腾,不是胡折腾。用一个正式的说法,他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刑”这根大棒和“赏”这个胡萝卜的联合作用下,秦国人的积极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带着这么一帮积极性超高的民众,秦国在战国时代跟其他诸侯死磕,那真是,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在折腾其他诸侯的过程中,秦国不断壮大,秦国的民众也捞足了实惠,这是一个双赢。
在竞争惨烈的战国时代,法家思想比其他各家更吃香,不是没有道理的。
到了帝国时代,还这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麻烦了。
人们的积极性起来了,帝国却不能带领他们从外面抢来一毛钱。折腾了半天,是白折腾,帝国没有捞到多少实质好处,民众就更不要指望发红包了,这是一个双输。
在帝国时代继续折腾,就是自己折腾自己,最后把自己折腾得玩儿完。
在帝国时代,法家思想没有用武之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注:这里的法家思想,严格说来,应该是法家思想中的法派,其他两派术、势,在帝国时代依旧有他们的旺盛生命力,后面还要提及,兹不赘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对比一下“秦国梦”跟"美国梦",就知道全球化的好处了。可惜秦始皇那个时候的经济只能建立在农耕的基础上,这个耕战的基础,在中原还可能,岭南之地多花点时间说不定也行,但漠北塞外是无论如何都注定要亏本的,帝国总是崩溃于不可控制的经济危机之中,汉武的独尊儒术,朱八八击败北元后的决定无不与此有关,也算是吸取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也是一个路子。
向外扩张到达极限,打仗也就没有动力了,军人的地位也跟着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