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言碎语(四)江山如是柳如是 -- 淡淡微风
其实写这几篇闲言碎语,起因为看到了柳如是的一些故事,有些感慨。结果先从闲话开始,扯了四篇都还没到正主儿,却一直搁了下来,过了几个月都没顾的上。
前几天跟几位道友在茶馆闲聊,有位见我手边放了本书,就问:现在有什么书好看?
我沉吟一下,觉得实在乏善可陈,而且他们实在挑剔,也没法推荐。“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闲书哪里入的了他们法眼。想了想就把手边的黄裳递给他:我还是多看古书与民国,现在书不大看,这本黄裳,算是文人中不错的了——这个系列就是因为读黄裳的一本书引起的,那天带着,也是因为想把其中关于柳如是的部分抄出来赶紧了事。
结果人家翻了一阵就还了我:唉,中国文人就这水平么?真令人失望。
我苦笑:文人就是文人,你当是禅师啊?
没办法,学佛的人容易眼高于顶眼高手低,琢磨的都是超越生死超越宇宙的道道儿,那些风花雪月爱恨情仇叹古咏今,虽然在文人们自己感觉里,已经比一般功名利禄的俗人强太多,已经足可以让自己睥睨俗人迈俗流以自夸引风流以自许,然而在某些学佛人看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强也有限。
就象很多人对学佛人的误解一样,人的偏见就是这么坚固,奈之若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故事风格也不同,不管深文刻法还是低吟浅唱,都有颇堪玩味之处。
晚明那么短的时间段,从“不为此无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的醉生梦死,一下子落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仇家恨故事之多之惨,可能只有北宋末年可与之相比了吧。
然而于我,国仇家恨的事少关心,美女的事却是常常有兴趣却苦于没时间精力多了解的。
女人在历史上少有自己的声音,有也多半不是什么好事儿,要不然就被男人利用做幌子立牌坊。似乎晚明在这件事儿上却有着很别致之处——因由“秦淮八艳”的横空出世,意外确立了女人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独立声音。虽说这里面借题发挥的成分可能大于实际,却也绝非捕风捉影。武则天的声音大约更响亮,却是沾了皇帝的光,别管是老公做还是自己做。妓女的名声即使昭彰,却终究改不了平民身份,还是下九流。
在山河破碎风飘絮乱世人命不如鸡的当儿,由惯看秋月春风享尽芙蓉帐暖温软旖旎又看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勾栏中人的眼中,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世界里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做了些什么样的事?他们是什么样的情怀?
或许,这也是陈寅恪先生花那么大气力写柳如是的缘故吧。
柳如是这个名字就很妙——非是非不是,若是若不是——因为我学佛,就觉得更妙,因为“如是”二字,在佛经中那可是大名鼎鼎。禅宗宝典“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几句话之一就是,“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大约柳如是之名,就是由来于此吧。
来源之二,她的旧主,也是才女,名字有趣,“徐佛”。别管她原因。她敢这么自称,总有些东西。徐佛“能琴,善画兰草”,柳如是亦然,一脉相承。
柳如是名是,字如是,一字蘼芜。本名亦有趣,姓杨单字一个“爱”。此一“爱”字,与“如是”相衬,则别有妙趣暗横生。
至于柳如是的才华与美丽,我就偷懒,直接抄书——不抄也不行,我跟她又不熟——黄裳抄古人,我则抄他,想来他也不会怪我,只会无奈摇头,感叹后人之惫懒不肖。
“风姿逸丽,翩若惊鸿。”“尤长近体七言。作书得虞诸法。”
我承认,我对柳如是的美产生了好奇——风姿我还可以想象,什么样的女子,可以美到“逸”这个评价?须知古人运用语言,一字都要斟酌,何况对美名满天下的女子。
那么,“逸”到“翩若惊鸿”又是什么概念?
恕我愚钝。
另外一则记载柳如是情状的,“神情洒落,有林下风”。——那年柳如是二十四岁。
唉,在我认识的女子中,可没有哪个在二十四岁就可以当的起这句话的。
有林下风而神情洒落,风姿逸丽而翩若惊鸿,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天下汹汹,情何以堪。
我想,那些“履满其室”的才流,应该是跟我一个德行,想见识一下她的才貌吧。而天下人都见过了,“恶名”却未见昭彰,自然是人如其名,名实相符了。
书次惘然。
为了让大家见识一下柳如是的才情,索性再抄一段儿她的文章。
“鹃声雨梦,遂若与先生隔世游矣。至归途黯瑟,唯有轻浪萍花与断魂杨柳耳。回想先生种种深情,应如铜台高揭,汉水西流,岂止桃花千尺也。但离别微茫,非若麻姑方平,则为刘阮重来耳。秋间之约,尚怀渺渺,所望于先生维持之矣,便羽即当续及。昔人相思字每付断鸿声里,弟于先生亦正如是。书次惘然。”
抄至此,不由再“书次惘然”。现在的那些所谓名家大师,比比人家的文笔情怀,怎么好意思出来混啊?再看看现在的那些所谓美女作家才女之流,唉,这“金脸罩铁面皮”的功夫,要怎样的绝顶,才能顶住自己与外界的真实呢!
若非那个特殊的年代,柳如是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总会过的比较滋润,即使红颜薄命,也是比别人多占很多便宜的薄命,得失之间,就看从哪个角度测度了。
可惜的是,美女兼才女,且是真正的而非人吹或者自夸的,也如真真假假的学佛者,眼高于顶是跑不了的。那么如何处置她那比别人更美丽的“无处安放的青春”?
柳如是毕竟不俗,终于以才选人,从了当朝名士钱某,当然若说她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单纯喜欢,也不大容易。毕竟钱是江南大族,显扬的不只是才华。
柳钱二人文采风流,想必很有一段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与李清照赵明诚差强比拟。
据说二人旖旎之时,钱笑谑:吾爱汝肤如何如何。
可惜柳如是才思机敏,比老夫子尤甚:吾亦爱汝发如我肤之白,肤如我发之黑也。
笑中滋味,可易说清?
红颜薄命,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明清剧变,二人的好日子到了头。
虽说很多人对钱的贰臣经历颇有不满,我却并不以为如何,那年头比他表现差的人多如牛毛,苛求一个垂暮的老文人,似乎也未必很合适。
一则文人无行,负心多是才子,让他们有气节,毕竟不容易,才子与读书人是有关系的两回事,才子且做久了最能消磨英雄气的官僚,就更不消提。二则人家毕竟老了,顺了一辈子享受了一辈子,你让他垂老之时大义凛然受风霜之苦,说不定还是满清十大酷刑伺候,人家那脆弱的小心肝怎么受的了啊——不是他的问题,是我们太不慈悲了。
只是,若与“道广性峻”欲以死报国的柳如是比起来,未免有些配不上了。
可惜,那年头女人毕竟是从属地位,即使钱投敌怕死等事令柳失望,以死相谏亦无效果,终于还是只能接受现实。若是现代,估计她会大练枪法,做个女战士纵横驰骋拼杀疆场,才能逞了心志。
其实这些都还不是很让我动容,因为类似的情节不管是秦淮八艳还是历史上,不乏其人其事。而她跌宕人生的精彩落幕——这精彩若说惨烈,或许更合适。
钱谦益毕竟老了,终有归去的一天。老人死后,柳如是的噩运也就来了,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后面情节的发展,柳如是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令我想起一代雄才吴起。
过去的家族,少不了家产之争,钱家是大族,自然没跑。柳如是再大的声名,也是“如夫人”,遇到真格的讲规矩,还真有被人憋住的地方。
柳如是的心理历程如今没有人能复原,我也没兴趣自作聪明非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古人,只能大致描述一下后来的情节。
族中各色人等欺负柳如是寡母且侧室,来抢夺家产,柳如是无奈亦无力,遂为玉碎。
她一边招待众人山吃海喝,一边告诉大家她要花点儿时间点算账目,好分给大家,然后悄悄派人告官“族人凌逼主母”,然后转身上楼。
待官府派人前来查问何人胆敢欺负大名鼎鼎的柳如是之时,大堂里正觥筹交错醉生梦死。
柳如是却不见踪影。
上楼去找,才发觉她已经悬梁自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代俊逸才女,就此作别。
本来还想说点儿什么,行文至此,忽然气尽,落笔索然,不如止息。
抄几首柳如是的诗作,聊表纪念。
君不见韦节度,枇杷花底招红裙。又不见韩蕲王,青楼女作娘子军。胡为乎黄门高义竟持正,闭关谢却河东君。求凰不异瞻乌苦,莺俦燕侣谁为群。四海茫茫竟何讬,火中莲叶霜中筠。茹蘖空自苦,食蓼空自辛。蹇修乃凭狎客致,且亲风雅辞嚣尘。已焉哉!鲧不累子,朱不累父。由来白璧惟自完,遇人不淑乌能污。绿珠碎身金谷楼,娄妃毕命黄家渡。嶙峋大节炳汗青,呜咽幽怀更谁诉。绛云楼高高插天,即屠即佛三生缘。早知节义君难荷,但取文章亦可怜。
落拓《闲居》赋,蹉跎《感遇》诗。勋名玄豹隐,心事白鸥知。伴食无名指,虚文没字碑。鸿冥兼蠖屈,鳞爪漫之而。
鄂渚离心日夜潮,故园归路总迢迢。经年客路三泷绕,此去扁舟一叶飘。细雨黄陵渔火暗,西风紫盖雁声遥。临歧不尽杨朱感,天宇秋清认斗杓。
美人生南国,更自好金篌。
纡杂如隐雷,回波似伏流。
鬓裳闻内艳,缇发度清眸。
娱心自当逐,欢意良可求。
大风蔽蘅杜,黄竹吹蜉蝣。
保此松柏心,相与邯郸谋。
不肯开花不肯妍,萧萧影落墨池边。
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墨竹
扶风歌起向人寒,四月洪涛触望看。
夏服左弯从白马,铙歌清澈比乌弹。
千金元节藏何易,一纸参军答亦难。
我欲荥阳探龙蛰,心雄翻是有阑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然也,依稀记得为了《柳如是别传》背后的微言大义,两岸学人没少打笔墨官司,呵呵。
大多不出德、才、情、色四字,而这四字的具体内涵也大都由history所定义。真正能去除这四字的表象,看到一女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本样和风骨的,极少,看到后不自惭卑怯还能坦然重之敬之爱之同行之,愈稀。
柳如是遇钱谦益,错会一场。
不过我倒是觉得,人看人,多数时候无非就是德、才、情、色这四个字,至多不过再加四个,权、位、财、名,经常能透过表象看到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本样和风骨的,大概就可以归到大贤大圣或者大奸大恶意一类了吧。。。
反正我达不到那个境界。。。
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还知道两岸的口水官司。
能看到的“德,才” 已经很难得了,能看到性情其实也难得,基本上是看色
能够真的欣赏情色其实也不错,好多是只知色情不知情色的
余英时当年曾经特意写过一个分析文章,陈先生看过之后,特意托人辗转转告余英时,只有四个字“作者知我”。余英时知道后也是特别感动,可以说是惺惺相惜吧
这个应该是柳如是给自己改名的由来
曾经愤怒的说:秦淮文化秦淮文化,秦淮有个P的文化!政府怎么可以堕落到炒作婊子来发展经济!
那时南京在大搞所谓的秦淮文化。这老人家是六朝史和南京地方史的专家,几本重要的南京地方史著就是他领头搞的。
现在想想,老人家也有点过激了。
正史和野史中的形象,还是有所不同的。
不过钱氏的投水怕冷确实是中国无行文人的刻骨写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