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官僚的僵化与民间的活力(1) -- fullerene

共:💬57 🌺2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强击机带有歼击机的特点,更难说是好事

养了一条牧羊犬,结果这家伙放牧水平稀松却能逮老鼠

这应该算好事还是坏事?

抓住这点特点,说我们养狗养得好,那就更不靠谱了

家园 清朝人口大增,与取消人头税关系很大。
家园 爷爷辈的设备未必不能用

机械加工也分层次, 一些非特种精密的加工,用5,60年代的机床做,已经足够好了。机械行业不象电子行业那般日新月异,这些年的技术发展,一是体现在自动化上, 二是体现在加工精密程度上。 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你用最新的设备,做个普通的零件,不仅体现不出什么优势,反倒增加了设备的成本。1896年的设备,做几个零件,未必有多差。别一听设备老,就认为是不好。

家园 是这样

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适量的人头税未必是坏事。

家园 受知音体洗脑的小白~
家园 但1896年未免离谱了一点

欧美日的企业中是否存在这个现象?

家园 问题在于谁应该负责

说到成就,好嘛,成果属于整个领导集体,说到不足,好嘛,你就一句善于破坏,不觉得有些唯心吗?魔鬼在细节里,我们废话不多说,就等档案解密。

另外,按照你的说法,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也是三千万被忽悠的理想者换来的,他们是傻子吗?士为知己者死,而国士以国为先。说难听点,我很怀疑你的屁股。

家园 我也觉得儒家是不适应工业社会的

链接出处

家园 統計人口與實際人口有很大分別!

雖然中國人口統計到了秦朝,已準確到了個位數。但是實際人口還是有疑問的。因為貧窮人家會依附富戶,以逃避人頭稅。

家园 在德国,瑞士和日本都见过有老设备的企业

在德国工厂里看到过1930年代的车床, 日本工厂见到过50年代的铣床。

没啥好大惊小怪的, 当然19世纪的东西是夸张了点。

家园 【原创】官僚的僵化与民间的活力(2)

改革的必然性

有些人认为改开之后中国加入资本主义分工,乃是大错一条,是背叛了毛主席的路线之类。但是在当时的情景之下,不加入资本主义分工,对中国来说可能吗?

先定义一下“加入资本主义分工”。简单地说,就是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方式,如林毅夫所言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去揽一些低端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初级工业的活儿。“刷盘子和打工”这个话题政委谈得很多,很深入了,这里不需多言。我也不想评判林毅夫是不是美国人布下的棋子,只来谈谈中国有没有别的选择,别的路能不能走得通。

先看一下国内的时代背景。

如前所述,三十年来国内的工业建设颇有成就,工农业的积累量增加了;虽经文革,人民群众的教育水平也上来了。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的胃口也大了,不是那么好糊弄了。我上中学时,政治教科书上说,“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我国落后的生活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民群众有了一定的追求更好生活的物质基础,更有了主动追求更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这个时候官僚的僵化和低效,在希望有所作为的人们眼里就渐渐变得难以忍受。

上文说到前三十年中国的经济运作基本上是由官僚系统在管制的。这里我避免使用“计划经济”这样的名称,因为三十年中相当多年份的经济运作未必真有“计划”,但是官僚负责运作却是一直没有改变的。部长、局长、县长是干部,生产队长、革委会主任、厂长、车间主任也是干部。整个经济的运行,都是大大小小的干部说了算的。同时,毛主席去世之后,官僚系统失去可以震慑其食欲的伟大人物,执政者对于党内大佬,不得不采用买通、拉拢的手法,而下层在僵化之外更增添了不少特权意识,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既然前面洒家已经说过,管理阶层为自己谋利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下文就只讨论这个系统的僵化和低效。

上一篇提到的国营企业之低效过于感性,现在来点数字。天津经济学会1986年的《论文选》提到,80年代初中国的一家引进“现代化装置”的电厂有职工1112人,其中实际操作人员只有193人,其他83%以上的人全是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80年代初的大庆化肥厂有职工1520人,搞一次“专业协作”的改革之后居然能精减到315人,多出来的那一千多人是在搞什么?匪夷所思。大家都知道1990年代之前中国的国营企业都是在企业办社会,达雅等人对此还心向往之,但是看到这样的数字也会吓一跳吧?再怎么办社会,企业就算有幼儿园,有医院,有小学,中学,技术学校,怎么也不可能把附属人员搞到七成以上!这里面显然有大量是吃干饭不干活儿的,也就是我小时候看到的那种看一下午报纸,屁股不离座椅的行政人员。达雅说这些人能享受到这种不干活白拿钱的生活,农民终日辛苦却只能吃地瓜干,是因为组织化的工业生产效率远高于小农经济。好嘛,可这种效率上的“优势”看起来多数是被这些企业里的冗员自己享受掉了。难怪80年代的小青年挤破脑袋要进国营企业,这样的组织集团已经有点社会寄生集团的意味了。指望这些低效的企业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看很不现实。

还有人说,国营企业其时刻意地维持巨量冗员而保持低效,是为了保障就业。但事实上这些国企根本没能解决多数人的就业问题。1980年非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4%(出处:外链出处),国营企业能解决的就业比例绝对不到一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1980年的非农业人口比例相对于1961年(16.1%)是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工业人口的相对减少,恰恰说明了官僚管制的工业化道路差不多走到头了。时人将国营企业里的职工称作“公有制贵族”,这些人劳动强度远低于农民,却享受着农民想都不敢想的福利,比如达雅说的单位幼儿园。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达雅要怀念80年代了。当过贵族的人,现在是平民了,怎能不怀念那段当贵族的日子?很可惜,我家在1980年代属于另外那86%,我对那段极不公平的时期一点都不怀念。我光记得爹妈舍不得吃肉,一周吃一次还全给我吃了。

所以说要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这些国营企业根本指望不上。下图是1984年四川德阳县城的一条街道。农民们是来看热闹的。震撼。要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须解决农民们的生计问题。要解决农民的生计,只能放开对民间创业的限制,也就是对毛时代经济系统进行大改革。官僚们反正是指不上的。

点看全图

再看一下国际背景。

苏联在1979年扩张达到了最顶峰,但是内部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东欧国家原来的计划经济失去活力,开始进行改革尝试,一些国家(如南斯拉夫)开始引进外资搞一些外向型经济。以TG领导人之斗争经验,或许多数人未能料到这些国家会在十年之后纷纷嗝屁,但是肯定能意识到官僚经济前景大为不妙。东西欧的生活水平已经拉得很开,中国大陆人民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台湾、东南亚亦已经低到吓人的地步,广东不断有逃港潮,要捂是难以捂住了。

我一向相信TG是有灵魂的,就算有再多恶劣的官僚,她的灵魂还是为了中国而存在的。过去三十年,TG已经成功完成了把中华民族拉出火坑的历史使命,接下来的历史使命该是让中国人民能活得体面一些了。

通宝推:西瓜子,天狼星,Parsifa,none空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写的非常好。完全赞同。

很多人怀念当时工人的好福利和好待遇,但是有没有农民怀念当年的农奴生活呢?剪刀差一搞就是几十年。农民进个城还要开介绍信,搞得跟出国签证一样。农民的后代基本上永远是农民。居民的后代永远是居民。这和印度的种姓制度真是没啥本质区别。毕竟,印度的贱种姓里也有少数人能冒出头来。

家园 花赞

我一向相信TG是有灵魂的

这句话说的好!

家园 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

时人将国营企业里的职工称作“公有制贵族”,这些人劳动强度远低于农民,却享受着农民想都不敢想的福利,比如达雅说的单位幼儿园。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达雅要怀念80年代了。当过贵族的人,现在是平民了,怎能不怀念那段当贵族的日子?

家园 其实就是僵化的体制要改

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这是最好的

如果高层什么也不管,那下面都要放羊了

如果高层什么都管,那完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把他累死,什么都管就等于什么管不好。

什么事情就是个度的问题。而这个度怎么把握就要靠制度。

另外强烈赞同楼下的比较优势。发挥本土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解决就业,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很多人动不动就高精尖,大谈科技优势,我只说这么几个数字。1979年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才16万。而现在的惠普中国就有超过1万人。招聘过程中还要保证10取1的录取比。就算搞高精尖,哪招的到这么多人?

很多人认为高精尖就是实验室几个人鼓鼓倒倒,论文搞出来了就完了。实际上现在都是协作体系,从研发到产品全都需要人,然后维护也需要人。

1979年外汇储备余额才多少,8.4亿美元。而去年甲骨文收购升阳,交易总值74亿美元。当然1979年和2009年的美元不是一回事。但是这巨大的悬殊也表明,从人力财力而言,投入高精尖好比让小学生去钻研大学课本。投入巨大但回报甚微。

所以我觉得比起刷盘子和打工,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比较恰当

其实可以读读吴晓波的激荡人生。里面写了30年中的30位企业家。印象比较深的就是鲁冠球,比忙总还牛逼的人物。他开口不要钱,就要大学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