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泻了—— J-15 舰载机 -- 长风万里

共:💬119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们所说的实际上并不矛盾

新27K采用新29K气动技术后,加上117S发动机,性能提高应该超过新29K相对于老29K。个人认为俄罗斯一没有这个战术需要(不再以在大洋上和美国航母对抗为目标),二没有财力(印度已经把新29K的钱除了,新27K还需要俄罗斯自己出),所以33就被新29K取代了。

个人对山寨33采用新29技术不是很看好。

家园 20年前的29K没有用这些增升技术?

如果这样,为什么型号29K都不改,不像俄罗斯的风格。

家园 对比下尾椎长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原因很简单

33的生产线已经被拆毁,鹅毛没钱,再加上三哥做冤大头!

家园 关键上舰上,苏33的优势在于可以带大重量弹药,

老MIG29带不了.而俄罗斯在九十年代向中国展示的滑跃最大载油在65%,这样苏33当时的航程是二千二左右,而MIG29K新机也没有达到这个航程.而苏33那样的起飞是展示性的,通常战斗飞行时载油在一半左右.

现在新MIG29K增强了结构,使用新发动机也已经达到带大弹药的不少于一千五的航程,所以,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保住米格的牌子,于是改选了MING29K.

而今天的苏霍伊集团,没多少人参加过当年的T-10K,当然要改也不难,问题是时间和钱的问题.

当年的米格机上舰的时候,因为发动机的关系,半油航程少得有点夸张.所以就上苏33.

-----------------------------------------------

关于中国三翼面的问题,601对三翼面也有比较深的认识,但因为发动机的不确定因素,当前这个三翼面的上舰也是不确定的事情.但601和空军确实有一个类似SU32这样的计划.如果利用三翼面来增加总起飞重量来达到大航程和大载弹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SF的三翼面传说在油箱设计的时候也考虑了增加载油.那这样就不一定只是做苏33了.

我个人觉得,就算中国买苏33,最多也就是教练为主要用途,兼顾一定的战斗任务.

其实,一直传说中国航母都是上弹射,而苏33是为滑跃而设计的,二者间结构重点不同,如果今天,中国仿制的是苏33,那发动机问题突出.将比俄罗斯的苏33更大而不当,少于我感觉对这个飞机最后用途存疑.

家园 L-15会上舰
家园 有人这样推算过,

列出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载弹量,最大航程,最大推比之间的数据来对比,按他们的树法,F14的总水平大致和老MIG29K一个水平线,而 SU33比MIG29K好15%.但F18CD比SU33强40%,18E强45%.

虽然F18的体积比SU33小,但有效载油和载弹加上弹射,那就比33好不少。这样一算下来su33实际效能反而不如F18.

今天俄罗斯选新的MIG29K,原因除成本问题外,使用新发动机的前提下实际航程有改善,载弹,特别是大弹药的时候也赶了上来。而改进苏33的费用和时间都不少,关键一点是俄罗斯目前只有一条航母,这样就干脆上新29K更实际。

家园 清晰大图,有钩钩

在色影无忌发现的j15pp,由audiomeet 先生所拍

http://www7.xitek.com/forum/201007/6939/693994/693994_1278756750.jpg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748554

家园 所谓J15真相,无责任转贴

我是军盲我光荣~~~~~

我啥也不知道~~~~~

转贴不负责~~~~~

右垂尾啊~~~~~

妖孽啊~~~~~

外链出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没那么简单。

原来的33生产线是怎么回事?侧位系列现在还在生产,放弃Su-33绝非一句“33生产线没了”这么简单。

我在前面说了很多,当甲板滑跃起飞,新29K的载荷航程性能不见得比Su-33差多少。再加上Su-33巨大的体积导致装舰数量少,俄罗斯考虑用新29K代替Su-33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仅仅一句似是而非的“生产线没了”就把这么一个重大决策的理由唐赛过去,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大家思考。

我再重申一下:侧卫系列飞机仍在生产,所谓Su-33生产线没了这个说法本身就非常有欺骗性,因为Su-33也是侧卫家族之一,即使专门的Su-33生产线原来真的有,现在真的没了,恢复Su-33的生产也不是一搬而言的生产线没有了那么严重。

家园 我认为老29K没有。我也不知道新29K的官方名称
家园 山寨Su33也不可能用新29K技术了,照片看山寨得很象
家园 回答:

当时苏联是舍弃了MiG29K,唯一装备了Su33的。如果真是差不多,你觉得会装备Su33吗?

老29K的确不行。我认为新29K在载荷航程上比老29K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是俄罗斯打算用新29K替换Su33的重要原因。

正如你说的,等有了数据再说吧。

你认为前面你找得的数据是甲板滑跃起飞数据,我认为不是,也等有了具体的信息再说吧。我个人看法:除非数据明确标出这是甲板滑跃起飞的数据,都要小心。

家园 新29K在起飞时使用边条襟翼的照片

我看到的新29K起飞照片,有的用这个边条襟翼,有的不用,所以下面的照片并不是说新29K在所有起飞中都用这个边条襟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ttp://cdn-www.airliners.net/aviation-photos/middle/6/0/9/1541906.jpg

http://cdn-www.airliners.net/aviation-photos/photos/6/0/9/1541906.jpg

家园 揭发沈阳舰载战斗机及其研制者的问题

看网易的军事新闻,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主任、俄联邦国防部社会委员会委员伊戈尔·科罗特琴科6月4号的时候把我国的歼-15舰载战斗机损了一顿,说它还比不上俄国的苏-33。俄国人这次不是为了打广告而胡说,歼-15的问题确有其事。

俄国佬说得很明白,我们一开始就是想买2架苏-33回来研究,然后自己仿制改进,但是俄国人也明白我们的打算,所以就不卖,除非一次买50架。俄罗斯之所以强烈要求出售这2个团的苏-33,是因为我国从2005年左右购买最后一批苏-30MKK-3之后,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从俄国购买战斗机整机,伊尔库兹克飞机制造厂还能靠着印度的苏-30MKI维持生产,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可就没了大笔的出口订单,俄国空军自己的订单一年就几架、十几架,勉强维持着工厂运作,要说挣钱可就不够了。新的苏-50(即T-50五代战斗机)战斗机在2010年才首飞,在当时来说离定型量产至少差不多有十年,因此需要再签一个大的出口订单以维持工厂运转和盈利。

苏-33舰载战斗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老东西,结果601所搞的歼-15还不如它

俄国人的算盘打得好,但是苏-33这款飞机实在是太落后了,因此海军不想要。要是自己出钱让俄国人去改进吧,价格高了不说,技术还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难免有些不甘心,所以最终我们就没有答应。最终从乌克兰买了2架T-10K原型机,让601所在此基础上自己研制歼-15舰载机。

T-10K就是苏-33的原型机,是在苏-27的原型机T-10的基础上改造的。苏-33舰载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计,89年生产定型,93年4月服役。在苏-27家族中,苏-33是一种相当古董的机型,其机体结构设计是最古老的一代。机体结构就是飞机的骨架,或者说飞机的承力框架,它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决定着飞机的结构重量,并与发动机推重比一起决定着飞机的推重比,与气动设计水平和发动机一起决定着飞机的机动性能,对整个飞机的性能和寿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苏-27家族发展至今,在机体结构上一共经历了3代,我国进口的苏-27SK属于第一代,苏-30MKK属于第二代,新苏-35属于第三代。苏-27SK在机翼结构强度上存在问题,因此飞机在跨音速段可用载荷受限,从而导致飞机在这个空战最常用的速度范围内机动性下降。新的苏-35据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机体结构重量有所减轻,飞机寿命延长,这就是新的结构设计的效果。

T-10K原型机运回国内之后,601所为了保项目节点时间,根本没做什么分析改进就抄上了,机体结构完全沿用T-10K,落后的一塌糊涂,这方面最大的证据就是歼-15的鸭翼。T-10K和苏-33之所以要增加鸭翼,并不是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而是因为苏联电子工业落后,导致飞机雷达过于沉重,总重量据说在1吨左右。雷达安装在飞机的最前端,对飞机重心和纵向配平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么重的雷达导致苏-33起飞时抬头困难,无法在航母上满载起飞,所以不得不增加鸭翼来提高升力系数,改善飞机抬头能力。

苏-33起飞图,注意它的鸭翼此时向上偏转提供升力

虽然鸭翼让苏-33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2节甲板风时110米跑道31.5吨的水平(俄罗斯功勋试飞员普加乔夫的记录,不是普通飞行员允许尝试的),但是为这对鸭翼付出的代价就是苏-33结构重量增加、机体长度无法缩短,从而导致有效载荷较低、停放数量较少。而且苏-33的这对鸭翼还没有整合到飞机飞控系统中去,起不到歼-10战斗机的鸭翼那种提高飞机机动性和敏捷性的作用,更不要说歼-10那种鸭翼差动,提供直接侧向力控制的水平了。如果说歼-10的鸭翼是世界飞控系统第三,那么苏-33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我国军用电子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走西方路线,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俄罗斯,机载雷达就是如此。歼-15换装了全套国产航电系统,雷达重量也就在500公斤左右,比苏-33差不多轻了一半,苏-33因为雷达太重导致低速时抬头困难的问题在歼-15上是不存在的,601所只要修改飞机的控制率就可以达到让无鸭翼的歼-15滑跃起飞的目的,进而缩短歼-15机体长度、减轻结构重量、增加飞机有效载荷、降低起飞/降落速度,完全是一举多得。歼-15最终还是仿照苏-33的三翼面布局,说明601所根本没有改T-10K的结构,只是在机头加了铁块配重,放弃飞机性能的提高来确保自己按照节点时间完成任务,真是不思进取的典范。

这是老苏-35,代表苏-27家族第二代结构设计水平,还保留着鸭翼。和苏-33不同,这对鸭翼是为了提高机动性

还有一点,随着歼-15的曝光,它在阎良等地的照片会越来越多,大家可以观察它的鸭翼在起飞后是否参与飞机飞行控制,是否能像歼-10那样差动。如果是,说明601所改了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重新编写了控制率,起码是发挥了这对鸭翼的作用;如果没有,那么没别的,只能说明601所根本没更改苏-33的控制率,还是沿袭那套早20年就该淘汰的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根本没有发挥出飞机的潜在作战能力。

我国1992年进口的苏-27SK就是这种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结构重量大、占用机翼空间大、性能低下,俄罗斯自己都已经淘汰,新苏-35就用了全权限四余度控制系统。601所不思进取,在号称自己研制,实际基本仿制苏-27SK的歼-11B上仍旧使用纵向电传-横向机械增稳控制系统,歼-15上还这么干,被611所在飞控方面拉了15年也不止。

新苏-35,代表着苏-27家族第三代结构设计,已经取消了鸭翼

当然了,601所这个恶习不是一天养成的。在上世纪80年代,601所和空军某些人鼓吹航电最重要,搞出一个“飞机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1倍;航电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4倍;导弹性能提高1倍,战斗力提高8倍”的荒谬公式。从那之后601所的钱就投给航电组,气动和结构研究几乎没什么经费,从此荒芜下来。结果引进苏-27SK并形成战斗力之后,航电更好的歼-8和苏-27SK多次比武都一败涂地,航电无敌论被狠狠地打脸。

这个也很正常,因为现在科技水平下的雷达还做不到100千米内目标必然发现,电子干扰、飞机飞行轨迹、地形遮蔽都会导致雷达搜索不到目标;就算搜索到,空空导弹的实际有效攻击范围也很小,根据载机和目标飞行状态的不同从1千米-40千米不等,所以载机占领攻击位置非常重要,这就要靠机动性。如果航电无敌的话,米格-31在战斗机中的雷达天线直径最大、机内空间最大,是不是就无敌了呢?

601所气动和结构研究荒废多年,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想拾起来也没有人才可用。所以歼-8Ⅱ战斗机改进了20年,气动外形和结构就没怎么改过,在空军始终挑不起大梁,采购数量就那么几架。国家把苏-27的仿制任务交给601所和112厂,结果他们还是照葫芦画瓢得过且过,空有一堆俄罗斯专家支援却搞不出人家的成绩。

苏-27是个很好的重型平台,601所哪怕是照抄苏-30MKK的机体结构,编写出和歼-10同一水平的飞行控制率,认真做好复合材料上机的实验,歼-11B飞机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歼-15更不会就这个样子。按照国内的综合水平,歼-11B完全有能力改的和新苏-35一样好,歼-15更可以达到FA-18EF的载荷航程性能,实现34吨起飞重量时携带16吨有效载荷。可惜啊,601所不争气,海军只好接受现在的结果。

歼-10飞机的性能超乎评价,611所了不起,他们才是航空口的先进代表

中国航空工业早期的底子是很好的,在建国初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仿制的歼-5飞机性能非常好,也没有出过大的生产质量问题。从歼-6开始,601所、112厂、410厂就开始反复折腾,大跃进完了搞文革,生产质量被弃之脑后,甚至出过为歼-8白配套的喷气发动机寿命只有5小时的闹剧,然后是歼-8飞机十几年无法定型的悲剧。

这中间确实有国家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多的问题,但是航空口,尤其是601所项目管理能力差、内耗严重的问题是不容否认的。包括新近成立的商飞公司,连续换了3任总经理,都被上海640所一群只顾自己利益的家伙挤走,最后不得不从航天口调金壮龙去担任总经理。希望金总能与西飞国际的人一起,把商飞公司的企业文化扭转过来,带去航天优秀的项目管理经验,推动商飞公司的快速发展,最终和611所一起带动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