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泻了—— J-15 舰载机 -- 长风万里
我指的是甲板滑跃起飞。
就算是80%油的MIG29K比苏33没优势.但不确定的是新发动机.
总的来说,苏33设计的时候,因为当时材料和气动的毛病,加上倒霉的航电导致苏33比苏27SK重两吨.当时也考虑了弹射,整个起落架的增重不少.而MIG29K现在也不考虑弹射,所以减去了一定重量,加上材料的进步,结构的进步,新的MIG39K我想比旧的好一些.而发动机的进步,可以让MIG29以更大的起飞重量起飞.但苏33则是不大改的前提下,死重不下去,那最大航程就不可能有实际上的用处.
这个对比就好象国内的J8II和歼七E.虽然歼八号称航程更大,当到82的时候增加了不少重量反而航程不突出.而歼七E经总的技术进步后的改进,实际上战斗力提高很大.反而歼七E更受用户欢迎.
同样,如果当初T-10K气动没毛病,那就不用上三翼面,这个东西增加了死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就是妥协的产物,如果新设计,改善气动结构等,当然可以保持当初对MIG29K的优势,但二十多年来俄罗斯海军严重经费不足,没钱改进.或者连改进的方向性的意见也没有提过.而苏霍伊对苏33的改进主要集中希望中国资金.但中国的海军还真有点看不上苏33.
虽然今天看到三翼面,但总的来说,中国航母真正服役后肯定有F-18一类的飞机.而三翼面可以考虑到中国的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是可以使三翼面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8吨,这样的话中国空军就有一型有真实意义的中程轰炸机.
---------------------------------------------------
最后一点,我最担心的是中国三翼面的发动机,如果没有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实际上战斗效能就不怎么样.
再加上阿上愿意出钱搞新一代MiG29,所以鹅毛就将就这用29了。不会自己再投钱去搞33了。
刚好阿三投资搞29,所以鹅毛就将就用29了。
具体请看我前面关于这两种飞机的比较。
具体请看我前面关于二种飞机的比较的发言。
宁可自己搞,2000年折腾到现在都没什么进步的技术,等着我们的资金下锅。。。俄的信用现在很成问题,自己弄也不和他们合作
我们的太行没有这个类型的发动机。。。不至于吧
如果说大了就不适合舰载的话,当年鹅毛为什么选的是33而不是29?
所以你第一个理由,也就是你说的关键因素,并不成立。
第二个,Su-33不用弹射器,你想说明什么?
当年Su33的载荷航程性能远强于旧29K。用Su33而非旧29K是应该的。即使Su33体积太大导致装舰数量少,也应该用Su33而非旧29K。
现在,新29K的载荷航程性能当甲板滑跃起飞时不见得比Su33差,具体请见我前面的诸多相关发言。此时Su33体积大装舰数量小的毛病就非常突出了。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计划用新29K替换Su33就非常可以理解了。
关于我说的第二点,是要指出Su33在甲板滑跃起飞时载荷航程性能相比其在陆上机场常规起飞时下降很多。具体分析同样请参考我前面的诸多发言。
这是事实还是你的猜测?如果是事实的话,请用数据支持。
苏-33生产线的问题,如果侧卫生产线还在继续,所以苏-33生产线就不存在是否撤销的问题,那沈飞早就没有舰载机的问题了。
数据,我在前面的诸多讨论中提到了。之所以我用“不见得”,是因为数据的真实性尚无法证实。
我在前面的讨论中引用了不是老陈ID和观望者ID提供的数据,我再说一下:
不是老陈ID提供了官方网站的数据。我认为这是陆上机场常规起飞的数据。我的解读是:Su33不带外挂、机内满油,路上机场起飞,航程3000公里;新29K不带外挂、机内满油,路上机场起飞,航程2000公里。
观望者ID指出Su33通常在挂弹时只能以50%内油甲板滑跃起飞。既然Su33满油航程3000公里,我将此解释为Su33挂弹甲板滑跃起飞,航程大约1500公里。
观望者ID同时指出,新29K甲板滑跃起飞“带大弹药航程不小于1500公里”。
根据以上未经证实的数据,我说:新29K的载荷航程性能不见得比Su33差多少。
具体他们二人的原话,请在本讨论中这二位的发言中找。我引用过观望者ID的话,对于不是老陈ID的话,他提供的是官方网站的链接,我据此从官方网站找到的数据。
关于生产线问题,我把原话再说一遍:
侧卫系列飞机仍在生产,所谓Su-33生产线没了这个说法本身就非常有欺骗性。因为Su-33也是侧卫家族之一,即使专门的Su-33生产线原来真的有,现在真的没了,恢复Su-33的生产也不是一般而言的所谓“生产线没有了”那么严重。
再有,你不要以为沈飞也有侧卫生产线,就可以和俄罗斯比:你俄罗斯有侧卫生产线,我沈飞也有,所以你可以比较容易地恢复Su33生产,我沈飞也就“早就没有舰载机的问题了。 ”
为什么?因为俄罗斯是恢复生产,沈飞是根本没有舰载机技术要从头开发。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事情。
有世界三强之一的导入门径,应该说运气还是不错的。
但是教了不到十年就放鸽子了,结果就很悲剧了。比如最后吃进的米格21,要三十年才算吃下去消化了。
15不是33的改进版,而是11B基础上吸收T-10K经验的舰载版。
如果是改进33,还要自己掏钱从头搞一轮,时间上不合算,而且33产量有限(我估计最多两个团),单位成本太高。而且唯一可能的外国买主就是中国,中国将来的舰载机数量要比俄国大得多,所以肯定会走自研道路。
而29K用的三哥的钱干活,成果出来以后,正好适用于俄国现在航母少载机数量少,更适于中型机以增加数量的情况。
外购的航母不可能加装弹射器了,所以需要一批可以滑跃起飞的飞机。
以后自制的航母肯定要上弹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