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几句五金工具 -- 大地窝铺
应试教育使人一切唯书本,总在寻求标准答案。既然外国已经在xxx做到了,那就是标准答案。这哪里会有前瞻性、开创性?
瞻仰瞻仰吧。让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开开眼,然后告诉大家这是做什么用的——只要别告诉我您是像大地那样修飞机的。
你还好吧,兄弟,火气这么冲,怎么还扯到吃饭上了呢?
采购员采购的多了,稍微有点经验的,你说的都明白。但是排出潜规则的状态下,还是要看公司产品的档次。多圈电位器这东西,我卖过,仪器仪表那是小头,最多用在机电电子设备的面板控制上。国产的除了以前的军工单位生产的,其余多是山寨工厂仿制欧美日系电子元件大厂的。价格差别是以十倍为单位的,我看过欧美某大厂做的拆装对比测试报告(内部资料),从材料到工艺再到性能翻了个底朝天,我朝山寨产品真的是惨不忍睹,当然价格也低的吓死人,扭一扭坏了,换一个呗,你就是换到产品寿命结束也没有比买人家一个贵。但是呢必须的前提是你的产品,只能用在烂产品上,烂产品没人要?当然有人要,要求不高的地方也就罢了,就怕忽悠自己人以次充好的。
但是本身用途重要,利润高的产品,采购员绝对不会买山寨货的,这也是他老板和产品本身要求的,他们会按照BOM list严格地按照AVL的 part number去采购的,即使这个产品贵得要死,交货周期按照月甚至年来算
所以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这种让工人自己买趁手的家伙的管理制度,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至于在中国内地可行性如何,需要分析。
顺便问一句,内地的哪家外资厂实行了吗,谁能告诉我?
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不妨猜一猜仁兄你,——你是不是离开中国的工厂很久了?或者进一步说,你是不是离开中国太久了?(你知道,我指的可不是你到中国度假或是探亲什么的)
另,我不知道我的老师是不是真正做过人机,但我想说你在河里写了不少军工方面的文章,你一定知道沈鸿这个家伙吧,他就是那个倒霉的手册的主编,你一定可以肯定的告诉河友们:他是否是“动手做过”还是“从书本到书本”,对吗?
更早的,我爸那代人,平时天天做手工,安装收音机,要不就去工厂看,因此,我爸的动手能力极强,平时家里东西坏了,全是自己捣鼓。而且,我爸会抓小动物,有各种各样的招儿。
前两天在河里认识个老乡,90年左右上的高中。结果他说他们也是经常做点儿小电器玩儿,而且老师很鼓励。
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也跟我们讲,说你们现在只能做题了,不像我们以前自己做一些东西,没办法,大家都这样。所以,俺都懒得说现在的教育,起码我的同辈中,几乎在动手方面是什么都不会,平时寝室里有东西坏了,完全没辙,就是报修,俺因为继承俺爷爷(建国初期大国企的头儿)和俺爸爸的基因,就靠自己,屡试不爽,成就感极强。
总之,一番轮回,中国又开始变成古代科举考试的文人选拔制度了,杯具啊……
采购员会捣鬼,也可能不懂行,但如果买不到“合适”的,不出三回,立马老板会请他走人——除非是老板亲戚,或者是背景很深。
国内大部分出口企业是订单说了算。生产企业很少跟终端用户打交道,缺少反馈,自然不清楚市场的情况。
另一个原因是设计能力、精加工能力还有质量控制水平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这些要靠扎扎实实地去学习、积累才能实现飞跃的。现在国内科研总体上比较浮躁,科研人员跳槽频繁,很难搞这些长期的积累。
2009年度报税,发现买工具有部分退税。
对permanent Employee来说,没看出HST有什么好处。对Contractor的影响就不清楚了。
美名其曰系统工程,成本控制,提高生产力。也许这年头是个人都这样吧,骗人骗到连自己都相信自己鬼话的地步。飞机是高科技,是大事,会掉下去,会出人命;别的都不是大事。是的,只要不死人,甚至于尽管死了人,但不是因为飞机死的,那就不是大事。管怎么瞎搞,那都不是大事。
你也就认识到飞机这般才是大事的地步了。两百元一把的钳子?两千元一把的我也见识过。干什么的?反正不是修飞机的,谁的说来着,那谁,就你也配?咱不配,咱也不争。不配用两百一把的钳子?我看你连二十元一把的钳子都不配卖,反正我也只配做两元一把的钳子。
火气冲,是冲。但有一句,凡事都是个圈,圈来圈去,早晚把自己圈进去。丢人,我丢的是人,别人搞不好丢的就是命。不过话说回来,机率很小嘛,不用担心嘛,又不是飞机,出了事会彻查。反正连老板的头上也搞不到,更搞不到我头上啦。你说这我这叫爱面子,我还说我这叫有责任心呢。怎么?只许修飞机的有责任心?对,咱不配有什么面子,更不配有什么责任感!
国内机电工具确实还是造中低档的为主,欧美家用的工具都是中国造了。不过现在高档的专业工具也开始上来了,一把cordless screwdriver,零售价从16欧到160欧一把的国内都有。这种传统机电加工行业,基本上没什么高深的技术壁垒,剩下的就是加工质量了。
现在国内机电工具的设计可能确实还有很大改进的余地,尤其是新产品创新很少,平时主要还是根据客户反馈改进旧型号吧。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致性差,即使是业内比较知名的一些电动工具制造商你也得小心着,不同批次之间的加工质量可能波动比较大。这一点上和Bosch等外资品牌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搞笑不搞笑?让我说就是这帮老板的脑袋全都TMD的进水了。市场小,没人买?没人买怎么还有人千万里的进口这个?一定是吃饱了撑的!
更可笑这里还有人说做得出来。做得出来我在市场上怎么找不见啊?两百元一把的钳子还只能修飞机的才能用,修个板凳用的就是疯子?我看这思路,也只配卖二十元一把的钳子(二十元一把的在某些人眼里已经算高档货了)。
民运轮用“三聚氰胺”的较多,免得误会,呵呵。
没有建议在中国实行的意思。在中国是否可行,我不知道,感觉上行不通,也不知道有哪家外资厂实行这种做法。
沈鸿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我不知道的人和事多了,不缺这一个。搜了一下,他说组织编篡《机械工业手册》的,你觉得他自己写的部分有多少呢?
象老工人那样自制工具,有些DIY特制的意思,引导潮流哦,其实算是高档工具的一种。
老外有优势的实际上是这个方向,利润才高。
晨大否定这个,呵呵。。。
同意晨大的关于国外工具和国内工具使用的论断,国内企业肯定不会这么干。私人单干搞五金加工,则很有些楼主说的意思;不过做大了雇人,也是老板提供工具的多。
五金我是外行,随便说说凑个乐子。不过觉得楚庄王有些道理,那老工人做的,就是现在国外行业利润最高的,小批量、要求高,国内这一块差得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