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卫生部回应"生乳国标倒退":降低标准利于监管 -- meokey

共:💬20 🌺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卫生部回应"生乳国标倒退":降低标准利于监管

由卫生部牵头制定的生乳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下称“新国标”)从4月公布后一直受质疑,焦点有两个:

1. 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

2. 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

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更是严至中国的数十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新标准的对象是生乳,也就是乳制品企业收购来的常乳,而不是日常大家食用的奶制品。所以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昨日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生乳蛋白质指标降低后,与我们食用的奶制品质量没有直接关系,对老百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对于新标准下调,一位官员是如此解释的

这位专家记得,当时农业部门的人指出, 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地区,许多散户奶源蛋白含量连2.8%尚难达到,何谈2.95%?

“没有哪个企业敢说它没有收过2.95%以下的牛奶,与其桌面下偷偷摸摸做,不如把事情拿到桌面上解决。2.8%就是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农业部奶办主任王俊勋此前回应媒体时称。

但四川新希望乳业的一位高层亦直言,
“奶牛正常养殖,生乳完全可以达到2.95%,反之,必是养殖不科学,现在标准低了,其后果就是再不科学也可以达标,中国奶源质量何时才能真正提高?”

听起来似乎这次标准下调对于老百姓应该没有影响,毕竟成品奶制品的标准没有变,而下调生乳的标准看起来只是拓宽了乳制品企业的收购来源。不知道了解这个观点是否正确?还有,最关键的是,这次标准下调,对于中国的乳制品行业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家园 生乳是生鲜牛奶吗?

传说中拿去做酸奶的那个?

家园 狗咬狗,一嘴毛

但四川新希望乳业的一位高层亦直言,“奶牛正常养殖,生乳完全可以达到2.95%,反之,必是养殖不科学,现在标准低了,其后果就是再不科学也可以达标,中国奶源质量何时才能真正提高?”

支持母乳。这喝畜生奶长大的,连畜生都不如。

思考题:

为什么降低?为什反对降低?

提示,管不了,就不要管,权把子摩挲的跟小JJ头一样光滑,何苦?

劫道的,不要把生意一天做完。

家园 这次标准下调,影响应该是极其恶劣的

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对国民的健康至关重要,食品标准,只有加强,没有这么大幅降低的。

奶蛋白含量从2.95%降到2.8%,看起来幅度不大,实际上对奶的质量影响很大。这个链接中有专家说明了2.95%不是不能达到,而是饲养方法的问题。

外链出处

曾寿瀛:以前过去中国那时候有一个叫北方奶牛一宗族,中国南方奶牛一宗族,那个资料都充分地显示,都是收购的牛奶在2.95,或者接近2.95,或者高于2.95,2.8是三级品,是等外品,2.95才是正品,现在是次品变正品。

  曾寿瀛认为规范养殖和科学饲喂,达到2.95以上并不困难。他给记者拿出了一组数据。这是位于福建南平的一家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从2007年到2009年生鲜牛乳主要指标中,记者看到,除了个别月份乳蛋白的含量在2.96以上,其他均在3.0以上,2009年4月份的最高数值达到了3.08。

认同2.8%,就等于承认了现在这种生产方式的合理性。至于那位农业部奶办主任说的,

没有哪个企业敢说它没有收过2.95%以下的牛奶
这就是赤裸裸地无耻地偷换概念了。收到过2.95%一下的牛奶,这不能说明2.8%是正常合理的。奶企一般的做法是跟含蛋白高度奶兑,保证奶蛋白总体含量达标。而定成2.8%,那就等于说次品奶都是达标的了。那样的话,谁还愿意用好的饲料去生产含奶蛋白高的奶?那位院士脸皮也够厚的,奶蛋白的含量都减少了,还说对质量没有直接影响。奶蛋白含量,跟饲料有直接的关系,对奶的口味、奶的营养成分有直接的关系。怎么能厚颜无耻地说出这样的话!大概对这位院士来说,只要喝奶不生病,就是质量没受到影响。奶蛋白的减少,必然带来奶总体品质的大幅下降。间接的,则会带来增加添加剂的问题。

奶蛋白含量高低或许只是营养成分高低、口味的差异,但菌落总数则直接影响奶的保存期。奶品加工对于时间非常敏感,从收购到加工,中间的转运环节经常很难控制。其生产企业,按以前生产标准还经常出现奶品变质的问题,这菌落总数增加四倍,这就更难控制奶品生产的质量了。这菌落总数的增加,正是由于奶牛饲养方式不够科学卫生,本来应该通过监管来提高饲养水平的,现在可好,等于说听之任之了。

老百姓钱多了,对奶制品需求量增加了,不能以生产质量次的奶来满足需求。而是要优质优价来刺激生产,提高生产规模生产水平。而不是降低原料标准。

中国的食品行业,尤其是乳品行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出了三鹿,现在又有雌激素的问题,还不思悔改,非但不从严要求质量,反而是降低标准。这样的达标,这样的监管,这样的中国特色,这样的官员和院士,是中国的耻辱!

家园 问题在于中国大部分是只养两三头到十几头牛的奶农。

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标准显然在小奶农身上不适用,实际上就是不降低标准,大量的中小奶农不是被淘汰,就是掺假提高蛋白含量。

  咱不说它合理不合理,降低蛋白标准应该时为降低掺假的可能性。

  根据我在牧区喝了三年土制酸奶的经验,鲜奶的菌落含量问题不大。牧民做酸奶都是让它自然发酵,也就是靠漂来的细菌发酵,从来没见牧民喝酸奶喝坏肚子的。我们在牧区也喝了不少,也没出过问题。

家园 喝过一年多生牛奶的飘过

在辽宁的时候,单位附近有奶农,好像是1块2还是1块3半斤鲜牛奶,上午10点多送来,明显是冷藏过的,据说都是当天清晨挤得鲜奶,俺基本是送来后就直接喝一斤,最开始的时候同事都说要加热才能喝,但是我喝了后没事,慢慢地一些单身汉也像我那样不加热直接喝,都没事。 那一年多,感觉身体明显比以前强,不知道是不喝牛奶喝的。 不过可惜的是那家只养了一年多奶牛就把牛卖了,据说是不赚钱,更加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奶牛的饲料中竟然有新鲜胡萝卜。

家园 降低标准肯定能降低掺假的可能性?

俺表示严重怀疑。2.8%的标准可能暂时会降低掺假数量,但以后呢?只能造成奶农越来越不重视质量。将来,为了适应国情,标准还可以更低。

这个标准,是对生奶而言的,应该是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的标准,而不是他们产品的标准。谈不上适不适用。

原来乳制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奶农为降低成本,使用的原料含蛋白少;奶农分散,收购站、奶企、质量监管部门对质量监控不力;奶农、奶企出于达标和利益而掺假、做假;奶农、奶企利益分配不均。

管理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质量标准的意义,在于给生产企业约束、压力和动力。的确,中国目前大部分是只养两三头到十几头的奶农。正是这种分散饲养造成了管理的难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光降低标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优质优价、对违规者严惩重罚。俺前文给出的链接中已经很明确地说明了分散饲养本身,并不会造成蛋白减少、菌落总数增加。造成不合格品的原因是奶农自身素质。这是一个市场准入的问题。达不到质量,倒奶、破产都是自己的问题。至于分散饲养带来的质量监控问题,监控成本应该是双方共同负担。这样,可以促进奶农合作生产,以降低成本。实行严格的标准会导致大量中小奶农被淘汰?这恐怕是危言耸听吧。作为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谁愿意为了低价去喝有问题的奶。牛奶对大部分人也不是必需品。保证优质的前提下,国人对牛奶的价格提升有一定的容忍度。但质量不能保证、事故层出不穷的话,将来乳品市场会出现一夕崩盘的局面,而且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无论奶农还是奶企,都会面临灭顶之灾。无他,以前没喝牛奶,都能长得结结实实的,现在不喝奶,难道活不下去了吗?一定程度上,奶制品市场是商业运营的结果。现在国内还有让人完全放心的奶吗?靠限制进口也不能保证国内的市场。大不了,大家都不喝了,喝豆奶还省钱。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奶企和奶农现在利益分配不均,这需要调节;还有,奶农不会坐以待毙。

您在牧区喝了三年的土制酸奶,从没见过喝坏肚子,这俺完全相信。但是,时、事、地、人的不同,您的经历并不能说明问题。您那应该是多年前在内蒙的经历吧?内蒙地广人稀,杂菌也少。那时的民风淳朴,您也不是不见面的最终消费者。换成现在,换成南方,换成从不认识的奶农那里买的奶,您自己做做自然发酵的酸奶试试?

菌落总数是卫生质量控制情况的反映。中国原来的标准就不高,如果连这都做不到的话,在转运、生产中会带来不可估计的麻烦。诚然,乳品企业可以通过高温灭菌来控制最终产品的含菌数,但必然会带来各种添加剂的增加,这些东西,不是大家想喝的。

家园 生奶营养是要好一些

奶制品在生产中要高温灭菌,导致一些营养成分的分解、丧失。

菌落总数这个指标的意义,在于生奶能保存多久。当天挤的奶,含的有害菌比较少,人自身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但是,如果放上几天,那就不一样了。几倍、几十倍的差距,有可能面对的就是生病不生病情形了。辽宁那边的卫生情况,比NJYD兄去的内蒙可差远了。

家园 风险也大多了

直到现在,喝生奶仍然是内蒙等地区结核病的一个病因

家园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

关于质量标准

你规定10,他就敢作8

你现在好心好意地说,那就8吧,他立马可以给你降到6

国内现在这种散户饲养,说到底还是资源不够,缺好的奶牛。蒙牛伊利这批企业刚起来的时候,有些城市和地区是下行政命令的,一头奶牛也不许卖到外面去,就是为了保奶牛资源。

家园 还没到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乳品行业大起大落好几次了,宰杀奶牛的历史都有过

这帮家伙觉得自己还没到黄河,还不打算掉眼泪呢

家园 花谢

辽宁那边的卫生情况,比NJYD兄去的内蒙可差远了。

没去过内蒙,但是跑过辽宁不少乡下地方,有些地方(甚至包括乡下的旅游区)的卫生状况及生活习惯让俺这个湖南人实在不能接受。

1.辽宁农村睡炕的居多,春天的时候买来的小鸡(鸭、鹅)崽就放炕上。

2.禽类,牲畜喜欢养在院子前面。先进院子,然后就是禽,畜的地盘(甚至有散养的猪),然后才进人住的房子。

1是为了保暖,但是肯定能有其他方法。2,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搞。

家园 请教下

请问生牛奶跟结核病有什么联系?

花谢
家园 老兄胆是够大的

农村这样环境下,病菌很多。尤其禽流感之类的。你不生病,算是比较运气的。

家园 噢,可能我表达的不是很清楚

俺到辽宁农村经常看到那样的状况,但是我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不是那样。

奶农那家还是很干净的,俺还有不少同事都去看过,所以敢放心大胆喝。

如果我在那种环境中,估计也会经常的病。俺记得有基层干部跟俺提到说他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劝说农户改变 那两个“习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