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谈谈《伤寒论》的成书年代 -- 人间树

共:💬38 🌺11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兄别太激动啊

问题关键在于怎么理解“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句话。其实有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古文中找到“建安纪年”这类用法的其他出处,自然就不会是孤证了,

家园 愚以为:“十二年为一纪”,即然有此说,

《伤寒论》原序“建安纪年”之纪,似应遵此说。是指建安22年时。

——再细读楼主所引资料,“纪”与“纪年”之含意应是不同的。

纪,是指年数的计量单位,1纪等于12年。

纪年,是指某年号的存在壮态。

如说“建安纪以来”,是指建安12年以来。

如说“建安纪年以来”,还指以上意思,则纪与年的文字关系难解。

家园 18:59:32
家园 引证有力,逻辑如此,石人兄对纪的考证还是很详细,

君所引证,一是即证石人所考:纪,确有12年之含意准确无误(此含意很重要,感谢石兄的详论)。

二是又证:当纪就是12年之意时,已成独立的时间量词,如以纪来计量时间,则需在纪字之前标加数词。

三是也一解愚之惑。

看来,单用纪字,似不能表达12年之意,应或作一纪,或作数纪,可也。

再谢楼主的引证。

拜读受益。

四是补充一下,三位楼主对伤寒论原序的关注解读深入,对愚都很有启发。

家园 旁证不足,很难确定了

旁证少的语句比较难解

我觉得这个可以算是目前证据都不足,不能确定年份吧。

年号+"纪年"表示时间的用法很少,找不到类似用法,所以证据不足。

同样的,如果按记录讲,"建安纪年以来"也很别扭,很少有这种用法,这里常规写法应该是“建安以来”,就非常妥帖。“建安以来”就表示从元年到现在。

我可以猜想一个语义上的解释。着重整句话整体内容含有。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这句话的核心是,他们家族最近不到10年间,由于瘟疫死了三分之二。最近不到10年间的短时间内死了很多人,这是强调的重点。说明最近的10年瘟疫很厉害。

但未必那么凑巧,刚好是改元开始瘟疫,张家正好从改元那年大规模死人,这也太政治不正确了?

也许社会上瘟疫是慢慢厉害的。对于老张家来说,正好最近的10年死人很多。而写书时间是随机的,往后倒推10年,就出现了一个随机的年份,建安12年。

因为如果记录解释,那么就要有些巧合的时间做前提。他们家正好是从改元那年大规模死人的。这个必须的巧合使命题成立的概率变小。

家园 谢宝谢楼主。所言有理。
家园 恩,我属于石人说得那种跑图书馆翻资料看典籍的笨人,

又跑去搜索了一遍电子书籍库,我用得是“中华诗词”网站出的“中华古文博览”古典文库,

外链出处

以“纪年”为关键词,得检索结果123条,一条一条地看了一遍,按我的理解,没有可以解作“十二年”或“第十二年”的用法。

常用例有以下几种:

1. 解释历法时:

比如《后汉书》:

 

推入蔀术曰:以元法除去上元,其余以纪法除之,所得数从天纪,算外则所入纪也。不满纪法者,入纪年数也

 又有

推朔积月术曰:置壬辰元以来,尽所求年,外所求,以纪法除之,所得算外,所入纪第也,余则入纪年数也

恩,这里恐应读作“入纪\年数”,和我们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

2. 指《竹书纪年》,以及史书体裁。

如:

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

又如《十国纪年荆南史》、《纪年通谱》之类。

3. 表记年岁

如:《左传·襄公三十年》:“臣小人也,不知纪年。

4.表记年代,又多和年号连用,表示以某某年号纪年之意,该例最多。

谓岁首为茂师哀,以三哀为一时,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庚戌,复纪年建炎。命张浚知枢密院事,苗傅、刘正彦并检校少保。

又议改元「重熙」,应辰谓契丹尝以纪年,遂改隆兴。

顺昌山人。靖康末,有避乱于顺昌山中者,深入得茅舍,主人风裁甚整,即之语,士君子也。怪而问曰:「诸君何事挈妻孥能至是耶?」因语之故。主人曰:「乱何自而起耶?」众争为言,主人嗟恻久之,曰:「我父为仁宗朝人也,自嘉祐末卜居于此,因不复出。以我所闻,但知有熙宁纪年,亦不知于今几何年矣。」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小学生终于不用背年号了

.............

5. 那是不是有表示“以XX年号纪年以来”或“年号+纪年”表示某个时间点的用法呢,下面有两条,供大伙儿参考商榷:

(1)

原此经文,来自西国。至若元嘉建号,跋陀之译未宏;延昌纪年,流支之义多舛。朕虔思付嘱,情切绍隆,以久视元年,岁次庚子,林钟纪律,炎帝司辰。於时避暑箕峰,观风颍水,三阳宫内,重出斯经,讨三本之要诠,成七卷之了教。三藏沙门于阗国僧实又难陀大德、大福先寺僧复礼等,并名追安远,德契腾兰,袭龙树之芳猷,探马鸣之秘府。戒香与觉花齐馥,意珠共性月同圆。故能了达冲微,发挥奥赜。以长安四年正月十五日缮写云毕。

----《全唐文·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

这段解释了下为什么要重新翻译《楞伽经》。“元嘉建号,跋陀之译未宏”是说南朝宋元嘉年间传入的求那跋陀罗的译本;“延昌纪年,流支之义多舛”,是说北魏延昌年间传入的菩提流支的译本(北魏“延昌”年号自512年始,515年止,此处“纪年”绝无十二年之意)。

我认为这里的“元嘉建号”和“延昌纪年”都应该理解为“自使用元嘉/延昌这一年号以来.......”。因为从我看到的资料,刘宋版的《楞伽经》出自元嘉二十年;北魏版的则出自513年。

(2)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

----《全唐文·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

这里的“开成纪年”很明显,应理解为“以开成纪年”那一时点,绝不可能是开成十二年,因为“开成”自836年始,止于840。

我自己比较能确定地是:

纪,可表示“十二年”,但“纪年”不可以。

关键词(Tags): #嘉木读书
家园 个人觉得这个解释合理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