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谢谢指正
“坝后沉积了卵石1.09 亿吨”不可能解释成是在库内沉积,只能是在过坝后。你如果非要这样解释,那黄老的文章就都要重新解释了。
以为是直接在江里放个水轮机,检索后才知道。
否则的话“坝后”与“过坝后”岂不是重复?
如果是原先江底的河床,就不存在
平时水流不急的时候是河床,汛期就被急流冲得移动了。黄没说错啊
黄老说的81年,那年年初正好是葛洲坝大江截流。不知道所谓“坝后沉积了卵石1.09 亿吨”是指什么。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的一些数字:
葛洲坝枢纽属径流式,大坝在大洪水时的壅水髙度很小,库区峡谷内仍类似天然河道,具有相当大的流速。如果宜昌卵石推移量为1亿t,则水库运用10多年后,库内的推移质淤积将已达到平衡,必将出现大量卵石出库。但坝上南津关站的实测结果表明, 1991年的卵石出峡量仅0.0000007亿t;(即70 t) 。这少量卵石可能来源于坝上附近溪沟或原河床上残存的卵石。
按一般规律,卵石总是淤在回水末端和变动回水区内。如果宜昌卵石量为1亿t,则每年将有0.59亿m3卵石累积堆积在变动回水区,必将在库尾形成巨大的三角洲淤积体,并导致河床淤高,淤积上延,水位抬升。但实测结果表明,到1989年止,变动回水区的累积淤积总量仅0.066亿m3,只占全库淤积总量的0.5%。变动回水区内紧邻峡谷上游的巫山断面和奉节断面,蓄水前后,汛期淤积、枯季冲刷的演变规律没有变,断面形态和髙程也没有变。水库上游河段不受回水影响de1地点,水位也没有变化。
那么这个汛期带来的卵石与河床上的来个交叉换位?
如果河床35米深的卵石都能被冲得移动,这河底还会有积沉?
那么这个汛期带来的卵石与河床上的来个交叉换位?
如果河床35米深的卵石都能被冲得移动,这河底还会有积沉?
但如果一年就有这一亿吨留在葛洲坝前,现在早淤满了。
你这段是来自《对黄万里估算长江三峡卵石输移量一文的讨论》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水力发 电学报1994年第2期 总第45期
吧,以后引用最好给出出处,否则其他人还得费时间去找。
关于长江三峡砾卵石输移量的讨论(续)
《水力发电学报》1995 年第1 期,总第48 期,86~97。
在大江里用采样器量测汛期多层卵石同时移动的输移量既不可能,利用葛洲
坝水库每年的冲淤量间接推算三峡通过的卵石年输移量,是另一个估算的方法。这里的困难仍然在不易实测通过27 个排沙孔的卵石量,下面作者试拟间接推算的估量方法,用来和前述各法比较。
已故方宗岱先生于1986 年发表《长江航运与泥沙》一文,文中表(一)载
有“宜昌站1980——1985 年共6 年水文泥沙实测值”,兹录于下:
。。。。。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表中在葛洲坝上游历年淤积的数量表示,若这是三峡高库末端,则其淤积量还要远远大于此。葛洲坝是低坝,是所谓川流电站(俗称径流站)的坝,这种坝是根本不会淤多少的,27 个排沙孔原设计是要尽量能排出所有泥沙和卵石的。
令自然川流下卵石多年输移量为G,坝上游淤积量为D,通过27 洞的同年输
移量为F,则
G = D + F
这说明总是G≥D。因为运移中的G 和F 测不好,而D 倒是明确的,我们仍
只知逐年的起码数G≥D,尚待估算G 之值。
我们从表中看到葛库淤量一栏里1981 至1985 年的年淤积量是1.09,0.312,
0.248,-0.217,0.529 亿t,其数量仍年年全是几千万t,没有一个像水文局公布实测的只有年几十万t 这类万t 级的数量零头,这就值得进一步细细地思考其缘故了。这里相差在一百倍以上,问题太严重了。再和都江堰肉眼看得清清楚楚的从1/43 流域上出来的实测200 万t/年相比,我想大家会对这同一类数据置疑的。
因为G 和F 都不可能是负值:
G≥0≥D, F≥0。
在1984 年,D = -0.217,这些卵石和粗沙当然全部排出27 个洞了。若这年一块卵石或泥沙也没有从上游下来,即G = 0,则F84=G-D=0-(-0.217)=0.217
出洞。但是来石量G 决不至于是0,总还有一些起码的年来石量Gmin,所以从关系式
F84 = Gmin + 0.217
我们可以说Fmin=0.217
起码的来石量Gmin 我们没有原始资料,但从G=D+F 式中我们可以认为:
Gmin = Dmin + Fmin
我们可以暂先设定至少Fmin(≥0)= 0,于是因G≥0,其年应
Gmin = Dmin Gmin≥0
请许可作者在手头有限的5 年资料里取出Dmin 即淤积最少的年份1983 年
0.248,(我们不能取Dmin 的负值,如1984 年的-0.217,因为那样Gmin 也成为负值了)。据此,我们可估计三峡最少的年卵石输移量Gmin 为
Gmin = 0.248 + 0.217 = 0.565 亿t /年
这只是粗略的估量,也没有所对应的概率。
至于最大出现的卵石年输移量应至少为实测的1.09 加上起码的通过27 洞的0.217,其值为1.31 亿t /年,也不知其对应的概率,只是一个较大的输移率。
所以从实测的葛洲坝年淤积量考虑,应该用于设计的卵石年推移量是1.31 他t /年;至少要考虑0.565 亿t /年;因只有五年资料我们不能用它们来制定均值和差异系数Cv 等进行统计。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应该是地质变动以来留下来的
很可能每次洪峰只能冲动一部分,然后上游来的又补充了一部分。我不觉得一次洪峰能把35m全部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