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GDP总额超过日本的意义 -- 陈经

共:💬270 🌺2240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GDP总额超过日本的意义

GDP超过日本这个事,2000年时我没有去想。那时GDP总额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我不会去想GDP超过日本的事,直觉是需要很多年。但就有思考,为什么日本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GDP却是中国的五倍。

那时我得出的结论是,日本GDP高估了,有很多虚的第三产业。而中国低估了,汇率因素,统计因素。因此,中日经济实力差距并没有五倍这么大。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平凡”的观察,比人所共知的“日本经济比中国领先很多”要有深度。这大约是我首次较为认真地思考经济问题,所以记得。

到2005年的时候,我大概已经明白,中国以汇率计GDP会在2012年左右超过日本。我把这个问题进一步推到,2030年GDP超过美国。这个推断就需要相当深入的思考了,得出了似乎令人震惊的结论。当然,现在再这么说就没人奇怪了。在当时,绝对是“反常识”的。2002年,莱曼兄弟的研究员“大胆”地唱多中国,说中国GDP在2030年会超过日本。2005年,天涯有一个后来火了的贴子,“驳雪亮军刀2030年GDP超过日本”,看到2030年超日的预测,都觉得不可能。

2010年,从官方统计数字上,GDP真的超日了,全球媒体也会炒一通。但中国舆论对此早有预期,不会震惊了。只有对中国经济数字陌生的外国人可能会忽然惊讶一下。

按传统舆论倾向,会感觉这是中国人口多凑的,人均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还是很落后。中国人均GDP排名不过世界百名左右,约有50-70个发展中国家超过或者和中国差不多。按照这样的理解,这些国家之所以GDP总额没有超过日本,只是因为人口没有中国这么多。所以,中国和自己比是进步很大,但放在全球来看,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里也不过中等水平。所以,GDP超日,只是一个“平凡”的事,没啥了不起的。中央宣传也是这样强调的。

这样的评价很自然,不过基本是错误的理解,只把GDP当数字,对其经济意义就不太了解,或者不愿意提。在我看来,中国以汇率计GDP超过日本,绝对是一个“非平凡”的事件,不是人口多凑出来的。

为什么以汇率计GDP超过日本是个很难的事?日本有一亿多人,人均4万多美元,总量很可观了。就算你有13亿人,要凑出5万亿美元的GDP才能超过日本,相当有难度。相对来说,超过意大利的1万亿美元总额就不是太难,只是一个“平凡”的事件,所以2002年中国GDP超意大利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欧元一升值,居然被意大利反超回来了。能超过意大利的国家还有几个,印度、俄罗斯、巴西。但能超过日本的国家就没有了,印度也不行,有绕不过去的障碍。

为什么5万亿美元GDP很难凑?因为人海战术在这么大的规模上,已经不管用了。以支出法计算的GDP由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净出口数值1500-2000亿美元,占3-4%,大头是消费与投资。消费按数字大约是36%,这个肯定是有低估,但“非平凡”不在于这个低估。投资占GDP约60%,这是一个可怕的比例,除了中国没有其它国家是这样的。人海战术凑GDP,就是凑消费,投资是凑不出来的。中国的GDP大头是投资出来的,不是靠人多消费出来的。2010年8月11日,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说,“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9.1%,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就是说的这个事。

以五万亿美元GDP总额计,其中3万亿美元要靠投资来完成。一年要把3万亿美元投资搞出来,是个很夸张的事。3万亿美元投资还是一个统计数字,好象感觉不出什么。它的目的是,实现“固定资本形成额”。这个和消费不一样,消费完了就完了,固定资本形成了,有效期很长。苏联为什么感觉解体是经济灾难?因为前面那么多年搞出来的“固定资本形成”,后来慢慢废掉了,等于打仗炸光了。

中国投资的数字比“固定资本形成额”要大一些,主要是因为土地价值还要算进投资数字里。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17.2万亿。1999年,“固定资产形成额”是2.9万亿。这些概念比较复杂,大约可以粗略地理解,10年过后,每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额”翻了五倍。现在每年投资3万亿美元搞“固定资本形成”。

这基本是个“mission impossible”,GDP第一的美国也搞不定。美国主要是消费,但“固定资本形成额”就可能没有多少。它可能投资数字不小,但真搞成的东西不是太多,大部分付工资耗掉了。如果美国“固定资本形成额”够高,绝不会有要破产的说法。往大里估,它也就是欠20万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一年要有个3万亿美元,几年下来就很可观了,这些欠的钱根本不是问题。以美国发达的融资手段,还会越来越富。它就是搞不出,而且原来形成的“固定资本”还贬值,经济问题才特别大。原来搞“信息高速公路”,这确实是有效的“固定资本形成”,经济就不错。后来投房地产,有没有效就难说了,看来是个泡沫。现在搞新能源,能不能搞出“固定资本形成”,不好说。

中国是靠夸张的“资本形成”能力,凑到5万亿美元GDP的。这方面不仅超日了,而且超美了。中国一年形成的固定资本,美国是做不到的。比如中国一年建成一万公里高速公路,5000公里普铁高铁,1000公里地铁,美国就做不到。

这个“资本形成”,光人多是没有用的。印度人也多,不过“资本形成”没有多少。人口上亿的国家不少,如果有能力搞“资本形成”,劳动力都不是问题。其它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约是中国3倍,但中国的“资本形成”要比它们加起来还要多。

一年3万亿美元规模的“资本形成”,到底是个什么规模?我们估算以后,就会知道这是多可怕的一个数字了。给个直观感受。假设“资本形成”全在房地产上,一个房子100平米,价值100万。3万亿美元就是2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2000万个房子,20亿平米。如果都卖出去了,一天要卖5.5万个新房,成交550亿。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一年也就卖这个数。如果50%靠贷款,一年光新房的房贷就要新增10万亿。而2010年全年所有新增贷款,计划只有7.5万亿,其中新房房贷只是不多的一部分。所以,中国的“资本形成”,房地产只是一小部分。

再给个直观感受。假设三峡工程完成,形成资本2000亿。20万亿人民币的“资本形成”,相当于一年搞定100个三峡工程。是建成,不是在建。如果算在建,可能相当于一年同时有1000个三峡工程在搞。秦始皇修万里长城,隋朝修大运河,这就是倾全国之力了,弄出事了,不过留下了“固定资产形成”。再比如中国的良田,就是数千年精耕细作形成的,把泥土里的石子捡出来,就得多少代人一直做。这10年搞的“固定资产形成”,可能要超过以往数千年的总和。以前的战乱毁灭掉了不少,这10年没战乱,还上了巨量。

要怎样才能把“固定资本形成”做到中国这么大?要资源,要产能,要技术,要市场。没有足够资源,资本形成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产能,资本形成的速度就起不来。没有技术,资本形成就没有生产力基础。没有市场,资本形成就可能是无效劳动,或者强吹的泡沫。资源需求,中国自己产煤是世界一半,除了石油进口是第二,其它大宗商品进口基本是世界第一,超过一半的不少。产能,钢铁产量是世界一半,10多年翻了10倍,直接出口或者作为产品部件的不多,大头是变“固定资产形成”了。其它占世界产量一半的还有不少。光这两条,就决定了没有别的国家可以这么折腾了。技朮这个事,也不容易。发展中国家没有啥技朮,也不象能自行发展出来。发达国家高成本的技朮要干中国这个规模的“资本形成”也不行,经验证明,没干出什么东西。市场,可能难度是最高的。怎么把“资本形成”这事弄得有利可图,正反馈循环越干越有劲,还持续30年,非常困难。

所以,要论“固定资本形成”,真的没有国家搞得过中国了。不仅是超日,某种程度上说,看这架势,能和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其它所有国家的总和对抗了。确实地球上的起重机之类的东西,一半以上在中国干活。有一句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就是这个意思。硬的条件限制就决定了,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不了中国。

不过“固定资本形成”,不仅包括建筑、工厂等硬件设施,还包括技朮、品牌、文化等软件资本。这方面,中国还没有走得很成功。这是日本强过中国的地方,美国日本都比中国强很多。印度要追赶中国,也只能在这方面努力。技朮、品牌、文化,有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比起中国现在的成就,难度要更高。这方面中国数千年来有不少积累,这10年也有发展,但就没那么醒目。

GDP超过日本,它的意义不在于人均GDP增长了多少,而是“固定资本形成”能力,某种程度上做到了顶峰,这是“非平凡”的。同时,通过这种分析,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也清楚了。不是什么“扩大消费”,而是把“固定资本形成”能力升级。“资本形成”能力有了,人均GDP、消费总额,都是不用费事自然上去的东西。如果“资本形成”能力有所欠缺,强要把人均GDP或者消费提上去,那就是“痛苦型”与“浪费型”GDP,或者是造泡沫。因此,我不希望中国的GDP再象这10年这样猛增,不是好事,还是要先打基础。

(完)

元宝推荐:晨枫, 通宝推:一日千里,茉莉芬芳,小楼飘香,东海后学,红男爵,潜水龙,Ruadong,卷心菜,造船厂,铁手,Trilob,十亿星阵,抱朴仙人,daharry,唵啊吽,兰之子,建筑师,Mtknr20,老驴,老芒,鳕鱼邪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抢沙发了

先抢沙发再发言

陈老大的文章一如既往啊,真让人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想问一下,如果说固定资产形成能力是中国gdp超过日本的意义,那么,这种超强的固定资产形成能力的持续性多大?或者说,持续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或说适合)终止?

家园 “固定资本形成”能力你都觉得天下第一了,为什么最后

还要强调升级?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可现在似乎都是为了满足海外发达国家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了

如果说生产和消费是两条腿的话,当前是否有比例相差过于悬殊的问题?所以扩大消费,通过扩大了的消费再促进生产也许才是平衡之道?

家园 还是不可想象,十几年后GDP将超过美国,那是什么概念啊
家园 中国现在能这样搞,是沾了毛时代的光

能这么搞的前提,是土地国有。

印度巴西为什么学不了?因为它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革命。连土改都搞不下去,大干快上搞建设自然谈不上。

老兄总结的官办经济,无非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不稀奇,除了被忽悠得搞了休克的东欧国家,今天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都是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土共现在搞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当年革命打下的基础之上的。

家园 借地问陈经

你除了西西河还有别的根据地么?比如新浪博客之类的?

家园 没有
家园 发展“有形资产”能力第一,“无形资产”的能力还不行

技朮、品牌、文化,都是“无形资产”。如果这些不行,强搞GDP,强搞消费,问题会很多,近年来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我写过一个“为什么中国不应该把GDP做得太高”,有详细的论述。

家园 俺消耗 铢钱 1 个,算什么型的GDP?
家园 这就是所谓的成王败寇的逻辑

历史总结来总结去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只不过人家一般都是给失败的人找原因,而你是给成功的人找原因,但这两种人都忽视了当世之人为之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有革命的基础固然没错,但没有现在的人的努力,即使如太祖那样的成就都有被边缘化、甚至是破产的威胁,到那时大家基本上就只有嘲笑太祖的份了。苏联就是后来的人不行、硬生生成就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的最大悲剧。土地国有又如何,朝鲜又建设成了什么样子?你怎么不说他们也是沾了革命的光呢?

作为当代人我同样也敢评价当代史,因为我自认看的比较清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邓公和江泽民,值得一提还有朱相,他们的成就并不低于太祖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比苏联的结局强的多的多的原因。

井大最新写《兴衰周期》估计已经是绞尽脑汁、破费周折,可我只想告诉他,无论制度设想的有多么美好,仍然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想要避免兴衰周期,只有一个办法:需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努力和牺牲,中间可能还需要不断的调整乃至是变革,就像天朝这60年做的那样,而不是靠所谓的前人设计的制度有多好。

通宝推:何求,钱二,
家园 其实现在这样也已经足够混了

个人认为,退一步讲,不升级也没关系。事实上,世界上这么多国家有几个国家是真的在不停的升级呢?从相对水平来说,可能在倒退的国家更多一些。

但还是要升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升级在很多产业问题上会造成不小的被动和受制于人,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军事上的被“被动”;二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无选择。还有一个文化上的原因,谁让我们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天朝和中央之国呢?嘿嘿。

家园 一码归一码

强调革命的重要性不是说革命了就万事大吉,但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无法否认的。

邓江朱的历史地位取决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他们的路线固然有成就,但代价很高,隐忧也极深。

朝鲜的例子很特殊。这是世界上受到外部压力最大的国家,自身又是一个小国,在外部压力下,看起来内政问题也是很多。如果它的外部环境可以有所改善,至少应该跟越南差不多。它不是不想像中国越南这样搞建设,实在是被美国把路堵死了。

家园 原因总是要找的

革命的基础是主因,有了未必能搞成,没了肯定搞不成。邓小平、江泽民与朱镕基的成就跟太祖就不能比了,不说别的,历史机遇就决定了的。

家园 五千年文明的天朝和中央之国的自我期许是很高的。

“中华文明的第二高峰”比起“中华文明的历史新高峰”差远了。

俺期许的是: 中华文明领芸芸众生“出地球”。

家园 得宝必回,克定乱世就不说了能在49之后把中国

从阿三之流的正常第三世界国家道路,和苏式官僚社会主义国家的邪路上拉回来,三千年之大变局哪有那么容易扭转的。

另外说句题外话:起点的小说号称YY,架空历史的攀科技树有之,玩开明改良有之,割据军阀开矿攒兵的也有,就是连免煮石油都有,就是没人敢搞土改反右的,工业化开端基本上都是开金手指用从天而降的财富来玩。即使有那么一两个作者提及一点,但基本上被定为和天下地主读书人作对找死。可见就是到现在地主儒生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多么的强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