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话科研人搵工(上) -- 穿越

共:💬192 🌺10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del
家园 NASA现在只招美国公民

temporary visa holder好像只能做学生和postdoc

家园 绿卡也行

但好像只能做Contractor. 进国家实验室就是身份比较麻烦。

家园 印象中名字叫national lab的大概就是十个

都是能源部的。最大的是橡树岭,有上千个实验室,不比大学小。而Sandia 和 Brookhaven 算是很小的单位了。

NIH中国人多如过江之鲫,大部分都集中在华盛顿周围的那一圈,解决了不少中国生物、医学博士后的出路。但如果不是做这两个方向的,机会就少多了。

军方的事,外国人是没机会进去踩一脚的。拿军方的科研项目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讲都是不可能,更甭说任职了。

家园 是这么回事。那边规矩很多,爱喝酒的人要悲剧了。

不过为了挣银子,如果有谁愿意开个高价让我去沙特,我还是会去的。过个十年挣够了钱,然后就可以退休了。

家园 做军方项目的中国人很多

任职的也很多。只要不是Classified的项目,有个绿卡就行。Army Research Lab, Navy Lab里面也有不少中国人,当然他们都有Clearance. 除了NIH, DC附近还有NASA, NIST的实验室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博士的出路 如果不嫌无聊,还可以到专利局作Agent, 那工作稳的很也无聊的紧。

家园 暑假到Knoxville开会,组织参观橡树岭

俺现场报名,被告知需提前一个月申请,以做背景调查。很不爽

家园 国防公司与高校的合作也很频繁

读研的时候看到EE的同学暑假给Raytheon做项目,拿双倍工资爽死了。但很奇怪他们从来不check参与项目的高校师生的背景

家园 现在有可能要check

好像是前年出过件事。有个大学教授拿了个国安部还是国防部的项目,叫手下的一个中国博士生做,结果因为没有对学生做过背景调查被视为有意向中国泄密,那个大学教授被整得挺惨的。看看河里有没有人还记得从报纸上读到过同一个故事的,因为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

家园 那我们的体会差蛮多的

算了,军队的事情少说为妙。不谈了。

家园 嗄,这么惨

我朋友的组里没有美国人,有大陆人、台湾人、印度人、韩国人……导师自己是第一代伊朗移民hoho,没听说Raytheon要check谁。他们接的项目与军用雷达有关,我开玩笑说放咱们东风上正合适

看来政府部门就是喜欢搞形式主义,东西方都一样

家园 闲话科研人搵工(中上)

书接上文。选博士后老板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挑老板的时候,除科研方向外还要看两条,一是他的名气大不大,因为你将来用得上他的广泛人脉。二是老板为人好不好。要是老板不在乎手下的话,基本上博士后的前途就毁了。选实验室的时候,首先看看这个实验室出去的博士后以后的出路是什么,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出路,然后给已经出去的那些人发e-mail,问一问对这个实验室的意见。有人不理你,但一般总会有几个热心肠回你。他们的意见,特别是负面意见,一定要小心地听。当然也可以给正在这个实验室做博士后的人发e-mail问意见,不过他们一般不太敢说负面意见,毕竟正在给老板打工呢。万一背后说实验室坏话被老板知道了穿小鞋,以后还要不要混了?

可惜进好实验室也不容易,特别是从冷门专业、小学校毕业的人要换到热门专业、大牛实验室,经常不能一蹴而就。得先换到热门专业但很一般的实验室做个两年,发一两篇文章,然后进大牛实验室做第二个博士后。这点很像听过的一个关于老上海的笑话,讲以前上海住在五角场的人怎么能住到徐家汇去。正确的次序是先把女儿嫁到中只角,然后女儿生女儿,再嫁到上只角,两代人接力,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当然现在的上海已经不这样了。因为随着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能住徐家汇的上海本地人基本上都被赶跑了,新居民已经是外地来的政府官员、房地产商和金融大鳄。不过在科研这行,老板招博士后情景还是跟老上海仿佛,拿着简历先研究一下出身、师承。如果是常春藤毕业的就高看一眼。如果是从中国、印度直接电邮过来的博士后申请,经常不打开附件就直接删除。这样子说也许寒了中国本土博士们的心,但很多中国、印度人用的就是垃圾邮件的招数,无限放送,无的放矢,有的人甚至连联系对象是男是女,是做什么方向的都没搞清楚就申请了。这样子做其实没什么效果。要想有效的话,要导师亲自向国外的熟人同行推荐,才会被认真考虑。

把扯远的话题拉回来。当上PI的下一个必要条件是在博士后的几年内发出一系列质量不错的文章。在同一个实验室跟其他博士后比要是中上或者就是最好的,从而得到老板的赏识。要做到这点,超时工作肯定是必须的,甚至要牺牲掉一部分家庭生活。博士后和之后的助教、助理研究员生活会是一个科研人员学术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其压力远远高于做学生的时候。最惨的是从年纪上来看,博士后一般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拿着菲薄的工资养家糊口的年纪,如果说以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时候几乎没有不发愁的。

发好文章有两条路线,有的领域很看重Nature,Science,一般袖子里要有一篇Nature、Science,或者是几篇Nature副刊才有机会。不过好文章哪有那么好发的啊,为了熬出篇好文章,有人博士后一做就是好多年。如果再碰上攒的好数据被别的实验室的竞争对手抢先发表了,估计跳楼的心思都有了。

另外一条路线就是发中等水平的文章,不过数量要多。认识的一人是快枪侠,做博士后的时候每年发五篇左右他领域里的中等档次的文章,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在一牛校找到了教职。那些手上捏着Nature,Science但找不到下家的博士后们,看到这个例子会不会郁闷致死?要走这条路线,选实验室得找那种有出成果很快的独门技术的地方,进实验室就拿着技术东试一下,西试一下,每试一下就发篇文章,以量取胜。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欣赏这条路线。因为相对而言发文章和拿项目比前面那条路线容易,老板压力小一些,对手下也好,不那么变态。

进好实验室和能发文章,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前者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很多博士生甚至博士后们天真地以为发篇Nature,Science就有未来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老板要是为人不好的话,想留你多给他打几年工,只要在推荐信里使把坏就成。老板要是为人好的话,但在学术界里不够有名,或者名气很大但不过是臭名昭著,那手下的前途也够呛。

元宝推荐:游识猷, 通宝推:大黄,藏猫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又想起一些细节。那是个田纳西大学的教授,美国人,

好像结局是被勒令退休,不准搞科研了。

美国的事吧,因人而异。有的闹得很大,有的违了规也没事。不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是为了求学,为了生活而来,不是为了惹事来的。现在中国是美国的头号战略敌人,大家还是尽量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为好。这不是说我们在美国就得缩手缩脚,唯唯诺诺。是说别主动招惹事非。但要是事儿自己找上门来,也就该出手时就出手。老虎不发威,别人还真当你是病猫。

-------------

今天抽空谷歌了一下消息来源,找到了

外链出处

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

家园 俺老板有点非典型

俺博士后才半年,他就成天催我找下家,说最爽的博士后就是先把工作搞定,然后自由自在做research,像那谁balabala…… 我只好攥着博士那点文章战战兢兢加入了挤faculty独木桥的千军万马,心里真没多少底。所以说,师兄的文章真如雪中送炭,俺就蹲这等faculty申请秘籍了

家园 有关也要看怎么有关

就象clearance也分级别一样.

搞科研的内容就是算法+数据,外包到学校的项目一般都是转了几次手的,你要想接触密级很高的数据那还是相当的不容易,你看到的东西都是别人处理过后给你用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