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说所谓冉闵《杀胡令》 -- 应侯范雎
汉朝开始,相对西域人,匈奴,乌孙 ,汉人就称为民族指称了。
而后就没有中断过,
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你去看看二十四史,汉人作为民族指称太常见了。
而且,就杀胡令的时代来说,用汉人作为相对异民族的民族指称太
正常不过了。
我的意思是,那篇伪作错得不值一提,但我们在纠错时应更加严谨些。
否则,对网友的误导可能比伪作者还严重
——
稍有古汉语水平则可看出他的错误而一笑而过,你的错误却不是这么明显。
请老兄看,这个“汉人”几乎全部出自口语,在正式场合,正式文章中,他们还是大多被写做相应朝代的人,如唐人、宋人、明人甚至清人。
而《汉书.匈奴》里那个“汉人”,应该是“汉朝人”的意思。
另:古人的民族概念与现代人是不一样的,“汉”字是有很大弹性的,而古人的认同感,来自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统,起码在宋以前,是这样。
我用的方法很简单,所以有脱漏,只能看个趋势。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会做的更好一些。
一共是不过百余次。
史记中2次(其中只能算1次有效);
汉书中2次(同史记);
后汉书中1次(有效);
三国志中3次(但都是“巴西安汉人”,故有效0次);
晋书中4次(类似于三国志,只能算2次有效,但我觉得这2次也有疑问);
宋书中0次;
南齐书中2次;
梁书中0次;
陈书中0次;
魏书中0次;
北齐书中1次;
周书中0次;
隋书中1次;
南史中0次;
北史中1次;
旧唐书中5次(3次有效);
新唐书中2次;
旧五代史中3次
新五代史中4次;
宋史中6次;
辽史中19次;
金史中27次;
元史中12次;
明史中0次;
清史稿中9次。
补充一下,代指民族时,书面上,一般尽量都会使用人汉、回、满、蒙这样的称谓,汉人实在是太口语化了,稍正式的场合都不会使用。见于纸面的这些如果不是转述,那就很难说不是错讹了。“汉人”这个词出现最多的就是元人编的几部史书,还有元史自身,总得反映了元朝那帮人很没文化。总得来说这个词在元史中一般是特指(汉人、南人等),甚至带有一定的贬义。我们自己称呼自己是“汉人”,特别是在书面语中见到这样的用法,是件很别扭的事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本来是个简单的问题,承认一下就完了。
我也是因为你严谨纠错,credit 要比伪作的作者高得多,对读者的影响更大,才提醒一下。
既然看法有歧异,就详细讨论吧。
虽然我未必是对的,但是起码在现阶段,这是我读史得来的感觉。
期待您的大作,希望它能够说服我。
史上冉闵是的的确确下过命令诛杀胡人的,“杀胡令”的title应是后人安上去的,其全文今天已经不可考,从《晋书》摘录来看,核心是“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网上那篇GP《杀胡令》,全然缺失了这个关键内容,显然是不读晋书的蠢蝗汉,以半吊子的文言文,把网上所谓胡人蹂躏汉人的暴行,以及自己的口水乱搅出来的破烂。
但有意思的是,用正版杀胡令一对就可以证伪的东东,你兜那么大圈子弯弯饶饶,起了个“说说所谓冉闵《杀胡令》”的标题,还把“本朝贵党的近亲”都扯了进来,到底想说啥? 说历史上冉闵其实没有下过杀胡令?
冉闵杀胡令,和他其余民族仇杀举措造成的后果----
石勒统治下粗安的北方胡汉各族人民,在之后的军阀混战中本来就已经又在遭罪,在冉闵的血腥政策下陷入了更恐怖的深渊~
1、“长寿元年(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阿史那忠节大破吐蕃,克复龟兹、于阗等四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旧唐书》,一九八,龟兹传)
2、“……汉兵难度碛北”,“马肥人逸,汉复得悬军深入呼?”,“贼知汉兵不得度碛,必逾南山,分路而下碛北……”(崔融,拔四镇议,《全唐文》二一九),这是份正式的朝廷献议,汉兵和汉这里指的都是唐或唐兵。有意思的是,《新唐书》二一六在引用这段文字时,做了较多改动,汉兵也变成了唐兵。这段文字时间也是武周时期,不排除作者有意避免用唐等字眼。
3、“……所以屈志,且共汉和,非是本心能忘情于十姓、四镇也。”,“忠节不体国家中外之意,而别求吐蕃,吐蕃得志,忠节则在其掌握,若为复得事汉?”(《旧唐书》九十七,郭元振传,时间当在景龙二年(708年)),这也是出自一份正式上疏。总的来说,感觉在唐代用汉代指中国并不少见。
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研究,期待二位的进一步讨论。
发现唐代在涉及对外关系时,“汉”这个概念用得相当普遍,朝廷的正式敕书里也是如此。如
“集蕃汉士庶,告天地神祈”
“已共西蕃定议,兼立誓约,应在彼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并放归汉界。”(陆贽 《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时间应在兴元元年左右(784年))
绕一大圈子,不就为了这段麽!
就敢作敢当而言,老观可比你强多了!
所以说,古人曾经曰过:百无一用是书生。
信乎!
河湟有感 (司空图 唐)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
古时“汉人”这个称谓也许主要用于口语中,书面表达比较少,但用汉来指代中原王朝的人,确是有非常多的例子。
事实上,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民族间冲突时才萌发的。汉朝之后中原民族与周边冲突不断,汉族本身的民族意识也一次一次的不断增强,必然需要一个稳定的能代表自身的符号。所以,汉人这个标签,其产生的历史应该是十分悠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