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点清野史:另类腐败 -- 无心之云
莫不要改为帅相和?将,是对武官的一种书面代指,很笼统的,可用于大将军,也可用于稗将军嘛。何况,将和相向来在书面语中就是一对,和天对地一样,不能因为将的实际职位低于帅,就认为以将来称呼到了帅这个级别的人是对他的侮辱。汉朝大将军是武将中的最高等级,作为习惯的沿袭,用将来称呼武官,也是一种敬语。何况,自古以来,领军在外的武官,即便官拜的是大元帅,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他独断专行时,也会引用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自称为将军,也不怎么觉得是对自己的侮辱。
李鸿章既有“爵相”之称,说他是相,也不算错。蔺相如只是上卿,但后人也以相来称呼他,这个相,想来不会是相如的简称吧?
至于对子的高雅与否,似乎李鸿章并不精于对子,不像他的业师曾国藩。伊藤也不擅名于此,他出的对子自然不能像曾国藩出的对子那么尔雅。而宰相气度也并不表示就不能以对联相谑,要不然何以有“代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和“季子有何高,与余意见竟相左;藩侯徒误国,问尔经济有何曾?”这样的故事了。这样的故事好像不是文化程度远不如主角的人所能编出吧?
曾国藩与左宗棠好像哪个都够得上宰相气度吧?只不知比起伊藤来能容纳的船儿,是大呢,还是小呢,这就无法考证了。
先秦汉唐以出将入相为常事,当时将相平等,有将相和一说并不奇怪;清晚期武官地位低落,武一品提督地位还不如三品藩司,拿李鸿章当武官自是奚落;李鸿章有相衔,但比之古代,他是挂宰相衔而在外地工作的“使相”,而非在中枢的“枢相”。
Again:以当时中外交流的习惯,和这幅对联上下联低陋的文字质量来看,整个故事都是水平不高的后人杜撰的。
觉得他们也挺好笑的:不知是尊敬袁崇焕呢?还是侮辱袁崇焕?因为,我记得,明末时武官也是倍受文官欺凌的(崇祯末年和南明时武官跋扈是另一件事),而袁崇焕是同进士出身的正途文官。
但我不敢肯定,明末时会不会偶尔把袁崇焕这样的文官称为将军?特向你请教请教。
北京袁崇焕墓:
在立碑的道光十一年,以及袁崇焕生活的时代,一般的武职,那怕是总兵、提督之类的高官,位置也远在文官之下,如果碑上写个袁大总兵,袁大提督,那就是对袁的侮辱了。
但“大将军”这个词又不太一样,清代的大将军一职,满族亲贵才能担任,专方面之任,位在文职督抚之上,可节制督抚以下文武百官,说起来,和袁崇焕原来的“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倒也差相仿佛,虽然有点时空穿越,倒也大差不差。
所以前些年有网友做《有明袁大将军》,题名即来于此碑,不算过分。
但,如果去掉这个特殊语境下“大”字,直接称呼他为“袁将军”,那又把他降格到总兵提督之流,那又不相称了
总之……官制、汉语上的一字出入真是好麻烦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明代似乎没有大将军一职,因此,你才提示我这“有点时空穿越”,对吧?
正任大将军(不带任何前缀的)仅徐达干过一次,带军号(前缀)的就有十多个,不过也可以简称大将军。
徐达(征虏大将军) 冯胜(征虏大将军)蓝玉(征虏大将军) 丘福(征虏大将军)
柳溥(平虏大将军) 朱寿(威武大将军)郭勋(都护大将军)沐英(征西大将军)
耿炳文(征虏大将军)桑世杰(赠安远大将军)
李景隆(平虏大将军)谭广(镇朔大将军)杨洪(镇朔大将军)
朱永(平虏大将军) 朱晖(平虏大将军)张辅(大将军[?])
杭雄(平虏大将军) 薛禄(镇朔大将军)石亨(镇朔大将军)
麻贵(备倭大将军)
仇鸾(平虏大将军)
我看这些人除了开国功臣、靖难功臣和正德外,要么是勋贵出身、要么是出身武官世家升职而来,没有文官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