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加拿大人也不富裕,之随礼 -- 肚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往来,少不了随礼的事,在加拿大也不例外。
我想最多的就是生日了。 小孩子的生日都要认认真真过,请一堆朋友来。朋友会带礼物来,小寿星(自然是小寿星的父母)也要准备小礼物若干,或者食物若干,或者活动若干。我带着我儿子参加过两个白人朋友的小孩的生日聚会,之所以说白人,是想让例子本地化程度更高一点。 小孩子都很小,所以生日聚会更多的是家长们吃吃喝喝。 其中一个3岁的小孩子,我们买了一辆“cars”电影里面的车,20几块,这个是事先和他爸爸问过的,他们回送了kk一件T-shirt,一本书。另外一个小孩子是1岁生日,我具体送的什么不记得了,二三十块钱吧他们回送了几个小玩具,很小很小那种。 平时聊天的时候,和一个两个孩子的母亲也聊到过小孩生日聚会的问题,她女儿7岁生日,她说她准备买一些沃尔玛的购物卡作为回送的礼物,关系一般的30块的卡;关系好的要45块。但是我盘算了一下,5,6个小孩子这就是200块,再加上吃吃喝喝,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了。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个朋友J,人很热心,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一次他儿子生日,一个有求与他的朋友出手就是200块的ipod touch.问题是东西是小孩收下了, 他的那个朋友的儿子两周以后就过生日, J还得掏腰包把这笔钱还回去。
还有一种常见的随礼形式就是小孩子的fund raising,我不知道中文里有个对应的词汇可以描述这种活动。基本上就是小孩子的各种组织,需要资金运做,通过卖一些东西,或者组织个抽奖什么的,募捐一些资金。两周前,NH就随了一把这样的礼,一个同事的外孙女在卖coupou book为学校募捐,(coupou book是一本都是打折卷的小册子),20块。这个coupou book也许真的会帮你省一些钱,但是买一本基本上就是随礼了。去年,我的一个同事拿了一本自制的彩票,一个一个问要不要买,5块一张,奖品是一个红酒篮子,这个是他儿子的冰球对在做fund raising。上周,我team里的一个同事给大家发了一封邮件,列出一个本地著名品牌的香肠品种售价包装若干,这是他儿子的橄榄球队在做fund raising,这个我是要随礼的了。
这些都是一些小的fund raising。还有一些规模更大的fund raising。 这边有一个慈善组织,叫united way。规模很大,每年的10月份,每家公司都是铺天盖地的宣传。基本就一个意思,“今天你捐了没有?” 每个人也都动脑筋组织一些小的fund raising, 得到的钱就捐去united way。我的一个同事每年都做100罐泡椒,4块一罐,卖给同事们,卖椒所得,都是united way。 夸张一点的,警察,真正的警察会来公司手铐铐走一个人(通常都是高管), 真的是铐走;送到法官面前,法官会拿着一份举报信,根据其所陈述的罪状大小(前年的一个总监因为一次慈善活动迟到被铐的),定募捐金额若干,然后关了,只准他打电话给公司有人,委托组织募捐;不见足额募捐,不放人。去年,一个同事放在办公桌上的一个功夫熊猫被人“绑架”了,要求赎金若干至united way,该同事好歹算组织够了足够的赎金,交钱,熊猫第二天被安全释放。这些事情有趣是有趣,但多少有些无奈,我总觉得united way就是一个黑帮,绑架了慈善事业。今年我是不准备随united way的礼了。
小孩子的还没碰到过,经常看到一些高中生模样的,当街找人讲故事募捐。我觉得这个能够找陌生人讲话推销,也算是一种很好的社交能力,每个小孩子都应该从小尝试,长大了,社交胆量也就大了。
洗车的钱要省,养车的钱也要省。于是你就可以在大街上看到很多带着这样那样的伤的车,磕磕碰碰的小伤基本上没人去修。我的福克斯的前后保险杠都是豁牙的,这是2008年1月留下的旧伤,到现在我也没修。我邻居的一辆卡车车厢板蹭了锅盖大一块,已经陷就去挺深,到现在3个多月了,也没修。原因很简单,没钱。
我最近两辆车先后都有了些小问题,对修理费用有了一个更直接的认识。先说我的福克斯,2002年的旧车,里程还可以,10万公里不到。那天我和NH开着它去一个本田的4S店看车(我们正在考虑把福克斯换一辆大车),过一个减速带的时候,从前轮传来一阵"哗啦哗啦”,知道有什么不对了。回去的时候将就这开回去。第二天,我爸(三十年的老司机了,还干过一段时间的修车师傅)告诉我左前轮的减震弹簧断了,断头支在外面,很有可能会划到轮胎。于是我开始打听修这个要多少钱。给一个同事推荐的修车师傅打了一个电话,报价400块,而且现在太忙,要排到一个礼拜以后。和我爸商量一下,他说这个活也不难,只要有合适的工具。 有一家大超市,名字就叫“加拿大轮胎”,提供修车服务,卖各式汽车配件。我就去问了一下,报上车的型号年代,他们说减震弹簧可以预定,一天就能到货,专门用于压缩弹簧的工具也可以免费的借给我们。弹簧不能买一根,一定得买俩,190块。除了专用工具,还需要一些通用工具,套筒什么的肯定是要的。正好有一套套桶在特价,150块卖50块,我就买了一套。还买了几件其他的工具。 长话短说,我爸带着我,(我主要是看着),顺利的把左前轮的弹簧换了。隔了一天,我想还是把右边的也换了吧,反正还有一根弹簧我也没法处理。 把轮胎卸下来发现,一根小的连杆也断了,再次去到“轮胎店”,配件也有,20块。卸轮胎的时候,我把一颗螺丝扭坏了,这个还待处理。截至到目前为止,我花了300块不到,比去修车铺省了100块。当然我和我爸的时间都没算成本。
再说我的大众Tiguan, 去年4月买的,现在17000公里。前挡风玻璃被小石子砸了一个小洞,在24小时之内这个小洞变成了一个20公分左右的圆月弯刀样的裂缝。在加拿大因为雪大,下雪后就要撒盐或者撒沙子。 在多伦多,撒盐为主,后果就是车的底盘都是锈的;在卡尔加里,就是撒沙子,后果就是十辆车里至少有一辆车的前挡是坏的。前挡上有几个小洞(英文就 bulleye), 有几道裂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般的小洞,有修补的技术,往破口注射一种树脂,通常能保证破损不再扩大;如果像我这样,在修补之前就由点变成线的,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最终不外乎换一块前挡。 我去一家玻璃店询问是不是可以修补的破损,他们直接告诉不要浪费钱了, 准备换玻璃吧。给了我一个报价,玻璃加人工,389不含税,又是400块。我有一个同事,前挡也是一条20cm的大缝子,斯巴鲁的4s店报价450。我看看要忍一段时间了, 冬天马上就到了,又是石子满天飞的6个月,再被砸一趟的概率还是挺高的,忍着。
说到这,你可能要问了,不就是两个400块么?先找保险公司,不行就自己掏了。 但是在加拿大,两种办法都有问题。 保险公司通常没有玻璃险,因为知道你肯定要被砸得;有玻璃险的,都是单独买的,价格和换一块玻璃也没什么区别了。另外一方面,保险都有一个500块的“我不管”(英文deductable),就是说小于这个数,保险公司不受理。还有,就算保险公司受理了,你的保险记录里是有一个条目关于理赔次数的,通常理赔多的,保费会高,就是说你今年从保险公司那里拿了2000块回来,你就准备从明年开始多付400块每年,付5年吧。所以保险公司的生意还是很好做的。 再说自己掏腰包,如果400块人民币,在国内还不够渝信吃顿饭,就算400加币,2500块人民币,也只能勉强俏江南吃一桌。400块加币在加拿大是这么一个概念,足3两的鲍鱼48块一位, 够8个人吃;星巴克咖啡基本3块一杯,购买133杯。这些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大多数加拿大家庭都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局面。以我所在的阿尔伯塔省为例,2007年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不是平均, 是一半人比这挣得多,一半人挣得比这少) 是82,030, 家庭花销方面我没找到2007年的数据,但是在2008年平均家庭花销是86,911。 就算有一些通货膨胀, 很显然, 阿尔伯塔省有超过一半的家庭挣得比花的少。 所以400块能买什么东西也竟不重要了,关键是从那里可以省出来这400块。。。
教育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我的小孩还小,还没和学校打过交道。不过我觉得国内更多强调的是“学”,这边更多强调的是“做”。
加拿大的具体情况咱不清楚,但是美国这边的情况肯定不是这样。保险公司的赔偿会影响保费,但是不会到把赔给你的都拿回去的,否则谁还买保险。今年年初在停车场蹭了别人的车,修了六七百吧,保费涨了不到十块钱。再者好像很多人的deductable都是500左右,但是其实不用多花多少钱就可以降到一两百的,很多时候小车祸都可以500以下搞定,搞那么多的deductable不是白买保险么。
买保险应该低deductable和高医疗赔付,多花一点钱也值得,否则小事大事都管不了,要这保险何用?
另外前挡有道缝的话会因为反光影响驾驶的,是不是撑着还是得看具体位置。前挡玻璃差不多就是这个价,不过俺换的时候只出了100其他是state farm 付的,可怜俺才换到它家第二天就被小石子砸了,呵呵。
保险公司还没打过交道。我的那辆旧车只有第三者责任险。
不然开在高速上突然碎了还是挺危险的。
400块能买那么多好东西。吃上是很省钱了。加拿大国家大,人口少,住房应该也不贵。福利那么好。挣那么多钱都花那里了?很好奇呀!
这是个基本的常识,福利是靠国家的税收支持的,福利越高税收就越高,加拿大人的税收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收入税,消费税,一年下来收入的20%到30%都交了税了,挣的越多这个所得税的比例越高。其他的各种保险,从车到房,医疗保险,政府规定要买的,要是贷款购房的话,那就每个月做搬运工吧。我几个买了房子的朋友,在银行的存款都是负数,欠银行的钱。哈哈,福利好,那就是税收高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有空多讲讲
中国人似乎很愿意移民加拿大,我想肯定还是加拿大比国内优越吧。人往高处走嘛。挺想知道两国生活到底差距有多大。
我来加拿大3年,属于很顺利那种。直接专业(挨踢)工作,资深的也没因为是移民被变成非资深的。 但是我的经济状况很显然不如在国内的时候。 我的一个看法是, 很多在国外生活居住的亲戚朋友,因为好面子,往往把资本主义生活吹的天花乱坠。福利如何如何好是其中之一。但是福利这个东西是收入越低享受的越多;所以如果某个朋友说他享受了多少福利云云,你基本上就可以把他放到“低保”的收入范围了。
我会尽量多写写我的比较两边生活上的看法的。 不知道能不能挖出坑来。。。
总的来说,加拿大人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虽然平均生活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每个月要有些节余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只要你敢和银行借钱,住大房子,开好车子都不是什么难事.不外乎每个月吃光用光,--这样的还是好的,很多人信用卡都在利滚利的欠着.虽然可以每天很潇洒的喝一杯两杯星巴克(平均差不多要加币3块一杯),但是在一些能省钱的地方还是很"省"的,比如说洗车.
这边洗车是没人服务的, 不像在国内,你如果去洗车的话,至少得有三个小伙子忙前忙后的. 这边都是自己动手. 自己家门前不算,有两个洗车的去处, 加油站,和投币洗车. 加油站的洗车都是自动的,你从这边开进去,那头开出来, 冲水,肥皂,烘干一条龙,你也不用下车. 这个的价格是加元8块99,如果你要加点什么冲洗底盘什么的,加一块钱. 车里面在洗车房的外面有自助的投币的吸尘器, 自己动手. 另外的洗车去处是"投币洗车",通常有3,4个洗车房,你把车开进去,停好. 投币, 加币一块钱是大约一分钟的水,一块钱是肥皂刷子. 对于一般的家用的小车子来说, 通常四块钱可以完整地把车洗好, 先一块钱冲水,再一块钱肥皂刷子, 然后两块钱冲水. 加拿大人通常去的"投币洗车",虽然要自己动手, 不过毕竟半价了. 不过,就是这样的4块钱,也是可节省的地方.
我也不例外,洗车都是去投币洗车的。话说这天, 我脚前脚后去了两趟投币洗车, (家里两辆车,虽然一个好点,一个破点,可也都得洗么!). 第一趟,前面是一辆奔驰ML350,这哥们就很节省,先是投币一块钱冲水,然后没投币直接抄起那个肥皂刷子就开始刷车,没投币意味着肥皂刷子不出肥皂,就是“干刷”,或者还有前面一个用剩下的那点肥皂;然后,投币两块,冲水两分钟. 我在后面看着也觉得有意思, 开得起奔驰,还差着洗车的一块钱? 等我第二趟开着我的破FOCUS去洗车,前面一辆是顶级配置的沃尔沃XC90.让我掉下巴的事又发生了一遍.这位同志同样是没有投币买肥皂还是“干刷”。同样的事情发生两次,我就只能苦笑摇头了.开着奔驰沃尔沃,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还要和一块钱较劲,怎么想都有点"那个".我拍拍方向盘,对着我的破FOCUS说“小子,你运气好,咱家不差肥皂的一块钱!别生在福中不知福,奔驰沃尔沃的日子都不如你呢!”
住房我也觉着应该不贵。。。
实际上。。。嗯,按照人均收入比房价大概确实比北京上海深圳便宜,可是养起来贵多了。。。
反正我是买不起的,这辈子买得起卖不起都要另论。
钱都花到哪里了,跟国内也差不多,房子,车子,孩子,哪样压力都未必比国内小。福利再好,你享受不到啥用都没有。
我接触的去加拿大的人也没都说好。比如,我在北京接机的同学父母。他们是去加拿大为儿子看孩子去了。吃饭时就说,怎么小儿子夫妇在加拿大挣那么多钱,生活过得比在成都生活的大儿子一家差远了。饭桌上就那么几样东西。老两口直摇头。我觉得挺奇怪。好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