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 乡 下 清 茶 (四) -- 老光

共:💬45 🌺10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 乡 下 清 茶 (四)

由这七八万个芽头做成一斤的“毛尖”,令人想起从前的一个传说:“女儿茶”呢。

说的是,早年间闺阁待嫁的‘黄花女儿’们,打从下地能帮大人干活起,年年采摘头茶(毛尖茶)的时刻,作父母的便要求女儿们,采摘几天“女儿茶”,作为以后出了嫁进入婆家大门后的头一桩礼物。

因为这茶难得采摘,所以,姑娘们无须背得背篓,只把一块四方四正的包袱布疋,用绳子拦住紧紧系在腰里头。然后,邀集起相差无几的一群同伴,嘻嘻哈哈奔到各自家的茶垅间。

采茶时,俯下身,低下头,看见那尖尖直往上耸的茶叶苞儿,便张开那红润润的嘴唇,用舌头压下芽尖儿,再将牙齿一口咬定那茶叶柄儿,随后,把个头朝上一昂,一口便把那嫩芽尖儿咬下来,再卟哧张开嘴,将芽尖儿吐在那腰围间的包袱皮里头。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年几天的头茶采摘时间里头,手脚麻利的或许采得二两上下的干茶。等长辈们把那茶叶炒制好后,用张皮纸包得紧紧扎扎的,收捡到箱柜里头,藏得严严实实。等到来年,又如此这般。年复一年,集拢在一起,至少集齐得一斤左右的干茶叶。

等到出阁那一天,一班鼓乐吹吹打打,一花轿抬到婆家屋里,新媳妇一下轿,就把用了若干年心血采摘得的这点点“女儿茶”,双手捧起,交给婆婆,作为见面的礼物。然后,由婆婆或是婆家的小姑,一个杯儿内撂上几片,用开水冲泡后,为前来恭喜道贺的亲朋好友们,一人筛上一杯。

因为这茶是新媳妇在娘屋里做女时,用嘴巴和牙齿一口一口拽咬下的毛尖茶叶,采摘那是相当的不易,且好多年功夫才积攒得斤把几两,更何况这每一疋茶叶的叶片上面,都沾带着黄花闺女的唾液。故而,称之为“女儿茶”。

因为这缘故,“女儿茶”尤显珍贵!能喝上一盅,算得是三生有幸呵呵!!!

想想!一斤上好的‘毛尖’茶,得七八万个芽尖头才做得成气。漫说这茶叶先是用舌头抿压稳住,然后用牙齿夹紧,一口咬定下来。即便是用手指头一疋一疋地采摘下来,也是很不容易呵呵!这样的茶,莫要说喝上一杯,就是能抿上一口的话,也不得了哦!值呢!说句不见意思的话,您若不是新媳妇的客亲,又怎能喝到口呢?

采茶的姑娘妹儿们,头上戴着斗笠,一挡雨水,二遮太阳。身上挎着背篓,一双玉手白如葱根,尖尖十指,如弹钢琴般在那茶叶树梢头跳来跳去,两手不停地摆动。等把那稚嫩的叶芽儿掐哈下,一直捏满手心内,抓不落哒,连忙间塞进背篓里头。直到一篓子满溢出来,这才打转身背回家去,搁地面篾席上摊开散铺起。

一俟收干水汽,生叶片开始枯萎后,家里头有经验的老人便甩了烟蒂蒂,起了身点火烧灶,然后,洗锅抹干起,直等到锅儿烧得飞滚,便开始撸衣挽袖,作鼓正经地‘杀’起‘青’来。

若按照老祖宗教导的‘嫩叶老杀’的传统法儿,这‘杀青’ 掌火却是十分有讲究的。自古便有“十分好茶,七分靠火,三分靠炒”的说法。

从前做茶,全靠一双手具体操作,火的大小,温度高低,茶的成色……等等,靠的则是一双眼睛。故而,有句话说得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灶里头的火,有专人烧着。‘杀青’的师傅一边炒制着,一边用眼睛盯着锅里,看着灶前,最主要的是靠手里的感觉,来控制锅温,保证茶叶质量。

‘杀青’时,炒的是“青锅”,炒制时(干燥),炒的是“烩祸”。前后两道工序,看起来都是个“炒”,可炒制的手法却很复杂。

一般说来,炒制手法有抖,甩,挺,抓,拓,扣,压,磨,带,挤,捏,翻等多种。一边炒,一边得看鲜叶质量的好歹和锅中茶坯成型的快慢速度等。得因时,因料,因温度,不时地改换手法,保证茶叶质量。

专业茶场有专业的炒茶电锅,温度,时间,基本上都是按照程序进行操作。也有专门的技术人才指导,自不免然,炒制过程中的麻烦事儿便少了许多。

乡下农家自做毛尖茶叶,多半都是“夭学”(听说或者看别人做过)的,只是大致上晓得一些,也没进行专业培训,炒起来是依样画葫芦,有的连锅也不刷洗干净,硬生生像炒菜一样,在锅儿里翻来覆去,一把锅铲敲得丁当乱响,全然是没章法的一顿子乱炒。

好多人等到炒干后试一试茶的成色,用开水一冲泡,啊呀!茶味带了股糊气还有股子菜油味儿呢!这时候才晓得,搬了一山的鹅浪古(卵石),忙了一何时,都是半夜里起来上扬州——白忙活了一场呵呵!

自家做茶,积累起经验的老人,炒‘青锅’时,手里不时地感受着温度高低,口里则时时提醒灶前烧火的伙计,勤添柴呀,少加柴呀,耳朵张起呀,眼睛看着呀……。一双手呢,在锅里不停地翻来覆去,或抖,或带,或甩,或挺……,一会儿也不敢歇阵。

直炒到青叶子杀匀杀透,枯而不焦,嫩而不生,这才趁热打铁一把捞出锅来,搁放在竹编兰盆内立马摊开起晾着。等到凉透性后,又赶快哐进锅里头去,再进行“烩锅”揉捻。通过一揉,一搓,一抓,一捻,一磨,直把那柔软的嫩芽儿搓揉成条索形。接着,又一气呵成,把揉搓成条索的茶叶焙干,用手一捏便成了粉末。至此,采摘回来的稚嫩新鲜叶片儿,经过几回合倒腾,这才变成为‘毛尖’清茶。

炒得好的‘毛尖茶’,外形像似螺丝外壳,打着旋儿转扭上顶,从上到下,一身白毫。抓一撮冲泡,毫尖儿上下打翻滚,透显得芽叶稚嫩,色,香,味俱全,呵呵!这才是稀珍的毛尖茶哦!

关键词(Tags): #毛尖(当生)#女儿茶(当生)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当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这个作法,现在很多人可能不一定接受的了吧?

把个头朝上一昂,一口便把那嫩芽尖儿咬下来,再卟哧张开嘴,将芽尖儿吐在那腰围间的包袱皮里头。

有点儿道家的什么说法在其中似的。

这样采摘的女儿茶,味道真的和一般的毛尖不一样吗?

如果不让人知道泡的是女儿茶还是毛尖,喝的人能品尝出来吗?

家园 呵呵!难得你还有这闲心,对这样的事儿还记在心里……

说句实话,这样子的“女儿茶”,俺也只是听说过,从没尝到过啊!在俺看来,这茶喝到嘴巴,至多也就是个“毛尖茶”的味道,想那上面沾的黄花闺女的唾液,经过“青锅”一炒,“烩锅”一烩,这唾液早已变成了水蒸汽,飘往空中,化为空气了。即便是喝这“女儿茶”的伙计,也只能是一边喝着,一边听着人说,心里在意淫:这片片茶叶上面,都沾得有黄花大闺女的口水呢!!!

如若是不点破这话题,恐怕是个神仙,也只会认为:这茶叶味道还不错,喝得!

从前人之所以如此,我想,不外乎如下的理由:

一个是,为未来的婆婆公公,备一份见面礼而已,钱多钱少不在乎,在乎的是这份心意。几年时间,一年几天,日积月累,也就是斤把茶叶,东西虽然是不多,但做工精细,不谓不诚心吧?

二者,娘屋里的父母,为的是自己的女儿,将来出嫁到了别人屋里,能挺直身子,赢得婆家人的尊重,想出的好主意!!!

三是,新姑娘出嫁,一进婆家大门,便能端出礼物,遍施恩惠,也算得上出众吧?

从前人穷,人人送礼办不到,唯有这费力不费钱的事儿好办一些。

我写的这些,也都是听老一辈讲的,真的,假的,俺也没见到过。至于如今,这风俗早已失了传。别的不讲,单是现在的年青人,

您给起钱请她去摘茶叶都不肯干,更别说用牙齿咬住叶柄梗子,一仰头把它给拽下来!!!想得真美啊!呵呵!!!

家园 谢谢老光的详尽回复,分析的头头是道,很好。

你老人家不写出来,俺根本就不知道啊,咋惦记呢?

但我想以前的作法,没准有一点儿道理呢?

比如,许和尚讲,用柴烧出来的米饭就比煤火做的饭香。

据说用脚踩出来的葡萄汁酿酒,味道比机器压制出来的葡萄汁酿酒要好。手工擀面比机器压面口感好等等。

毛尖茶上面的唾液,在“青锅”炒之前,可能和茶叶有某种物理作用、化学反应,使得最后茶味道不同,这也是有些许可能的吧?

家园 呵呵!您讲的有些道理……

譬如:“许和尚讲,用柴烧出来的米饭就比煤火做的饭香,用脚踩出来的葡萄汁酿酒,味道比机器压制出来的葡萄汁酿酒要好。手工擀面比机器压面口感好”。这说法俺就认同!!!这两年俺才搬进楼房住,早些年,一直住平房。住平房时,单家独院,自己打了个烧柴火的灶,炒菜便用柴火。亲朋戚友到俺这儿吃过饭的,都说俺们手艺好,炒的菜好味道!他们不晓得,真正的诀窍就出在这柴火灶上面。柴火,老百姓历来说是“硬火”,用硬火炒菜,那是一气呵成的,故而好吃得很!烧煤,烧气,都比不上烧柴火!!!

做面也是,手工擀的面在确比机器压制出来的面,味道要好!这个,俺也试过。而且,俺也喜欢吃这手工面。

至于这唾液沾在茶叶上面,经过温度,是不是起了某种变化,有什么化学反应,导致茶叶味道不同,俺没试过,也就不好胡言乱语了!!!

总之,老祖宗用了千万年的老法儿,还是屡试不爽的。譬如用大粪,人尿浇灌出来的粮食,蔬菜,用粮食喂养出来的鸡鸭猪牛等等,那味道终归要比现如今用“高科技”培育出来的东东,好吃得多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家园 那茶不会好喝!

当年没有冰箱冷冻,顶多是罐子密封+生石灰!

好几年的陈茶了!

现在采茶叶最早的明前芽头,青叶约40元一斤收购价,4斤左右制1斤干茶!

家园 这几天喝啦不少野茶,蛮有味道

,蛮

家园 绿茶放年头多了就不行了吧?
家园 要是我买都觉得贵啦……

您猜猜?我年年买的乡下“毛尖”多少钱一斤?呵呵!!!回个话!

家园 绿茶存放,头一条便是见不得光!!!……

只要密封好,不露气,又不见光,放个三两年味道保持不变!

家园 野茶的味道,想必是蛮不错哟!……

但不知您喝的是哪里出产的野茶哟?

家园 光叔

现如今这可说不好咯。

朋友家蔬菜果树都长得出奇好。 邻居羡慕不已, 来讨教成功秘诀。 朋友说, 没啥特别的, 常浇儿子的尿而已。邻人无儿, 回去就命令老公天天对着桃树"方便"。 几个月浇灌下来, 桃树奄奄一息。 原来, 那家先生集高血压糖尿病于一身, 桃树就这么活生生地被毒害了。

人尿浇灌出来的粮食,蔬菜....... 好吃得多了!

家园 我说的是明前第一批芽头的收购价!

光兄买得再便宜,总还得150以上吧!

如果比这还便宜,那俺只有哭了!

家园 四川,茶马古道附近的,叫老鹰茶
家园 是这样的,

茶叶是个小气玩意,怕串味、怕潮、怕陈化!

保存茶叶,生石灰是吸潮的,密封是防串味,避光、放阴凉地方是减缓其陈化速度(但无法彻底避免)。

现在有冰箱,可以把温度降得很低,好得多。以前存放条件差得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