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海战术 -- 萨苏
就是送朵花~~在河里的第一朵花~~~~~送给偶像!
比肩齐为兄弟,第一不要呕,第二兄弟不是大象阿。
我……我……我……我无语了……您称兄弟我哪敢当啊……
其实是一个早在一战的时候就解决的问题,当时有个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用数学方法第一次定性的描述了,人员数量对整体战斗力的影响。就是著名的“兰彻斯特平方定律”,他创建的数学模型就是著名的“兰彻斯特作战模型”。
兰彻斯特平方定律简单说就是:作战部队的实力同投入战斗的战士人数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增加一倍的兵力,可以提升4倍的实力,当然对作战来说,杀伤敌人,保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根据这个模型计算的结果,在同等条件下,人数是敌人的2-3倍,会取得最优的结果,超过这个比例,效果就不是太明显了,除非无限大,敌人可以忽略不计,这恐怕不太可能。
兰彻斯特平方定律另一个结论是,作战部队的实力同单兵作战能力(包括武器装备等),的平方根成正比,也就是说提高单兵作战能力4倍才能取得2倍的实力增长。
当然这个是兰彻斯特作战模型最简单的情况,不包括增援、指挥等等其他因素,是一个定性分析。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兰彻斯特作战模型已经非常复杂了,广泛的应用于仿真模拟等领域,美军的作战模拟军棋推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
所以,人海战术是为了少伤亡而不是不计伤亡,说人海战术愚蠢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先帝指出:“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即使在人数不如敌人的情况下,也要取得局部的人数优势”是非常英明的。
路过路过,看大家说的热闹,插句嘴。对不对的,我就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
免得沉下去.
我记得(也许是记错了)<<战争论>>里面也给了个类似的粗略的模型, 但是没这个这么全面。
人数2-3倍是双方同等条件下的, 比敌军装备差的情况下“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 也是非常正确的判断。
再怎么缺乏经验也知道到了寒区作战需要衣服御寒
只是军情如火 容不得按部就班了
美军的后勤意识如何 准备如何 尚且冻伤不在少数
中国志愿军也是只能咬紧牙关了
美军也会同样多准备一天。
都准备好的时候,那战斗力对比又如何呢?
以当时的装备水准,只有双方都没有准备好,特别是美军准备更不充足的时候,中国军队才有机会。
"在令人血液凝固的喇叭声中把手榴弹扔进美军的阵地里。"
xixi.
好像没讲清楚。集中优势兵力和以人命数量换取胜利好像不是对等的。老萨说的很有同感,但愣没说明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海战术么,难道老美没冤枉咱了?
除了炮火、空袭、病冻等方面,中国在遭遇战和阵地战中的减员情况与老美比如何?跟其他参战军队比如何?
人海战术不过是老美和其他参战国的遮羞布罢了。上甘岭那片子上一波一波上来的高鼻子应该改成老韩吧。
在东线战场上的初期阶段,俄国人在损失了大量的技术兵器的时候就被迫使用大量的没有经过训练的补充兵源进行人海战术的进攻作战,最后的结果就是损失巨大而且战果很小。
到了战争后期作战的时候,由于苏军战术素养的提高和武器水平的改进,俄国人也学会利用火力和战术的配合进行大兵团作战了!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数学模型教材,就特意提到这个问题,一个案例是硫磺岛战役,似乎和理论还拟合得很好(上路日以后的伤亡数),另一个就是游击战。
中国人在战争中,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艺术,实在叫我这个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兵者,诡道也!这是永远老外不好理解的道理。我曾经尝试给我的老外朋友解释这个道理。就好像我解释道家儒家道理一样,他们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在技术优势下朝鲜战场发生的。我并非瞧不起那些西方的军事专家,但如果他们在研究对解放军的战例中,时不时要说出人海战术的道理。其实他们永远没理解孙子为什么要在兵法第一句话,说出这个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战争原理中从没有什么固定规则可循,拿破仑说出的道理,给那些后来法国将军们用来,结果是什么?更不用说后来二战开始出了一个可笑的马其诺防线了。以弱胜强,我确实庆幸中国有了毛泽东这样的统帅。至于俄国人在二战中的表现,就象兵临城下中那一幕?呵呵,这样的对手我太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