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M2与通胀 -- MRandson

共:💬103 🌺433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M2与通胀

前几天,我在回复一位河友的问题中,引用了超发货币43万亿的说法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175563 。于是,有人指出这个说法的来历问题,来源是用广义货币减去前三季度的GDP。

首先,我要说明,那条新闻我只扫了第一段,没有看全。这个数据的具体来历,我没有仔细读。用广义货币M2直接减去前三季度的GDP然后得出超发货币数是有问题的。这样推导出来确实有问题。(其实我在同一个帖子的后面也说了我的分析其实来自直觉。http://www.talkcc.com/article/3175622 )

其次,我要说明,如果按照改革开放前的物价计算,说我们今天超发货币40万亿,甚至更多,不是无稽之谈。

历史经验表明,费雪方程MV=PT(其中M 一一货币的数量 ;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价水平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基本是成立的。

P=MV/T,这里的M在现实经济中,比较接近的数据应该是M2,T则接近GDP。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简单地讲,M2就是现金加存款。因为在现实操作之中,贷款都会变成存款。所以,M2最接近原有货币加贷款(也就是被银行放大的部分),也就最接近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所以,如果物价不变,交易手段没有太大的变化,M2与GDP之间的比率应该有比较稳定的关系。

我国的M2/GDP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迅猛增长。没记错的话,现在应该是在全球正常经济体中处于领先水平。(搜了一下,真是如此 http://wiki.mbalib.com/wiki/M2/GDP,这个数据可靠不可靠,我不知道。有兴趣的,不妨继续考证求实,证明这些数据扯淡)当然,这个有统计口径问题。各国统计口径不一样,再说各国交易方式和流通速度也不一样。我们不能说出与领先水平就一定如何,如何。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比例的增长,就意味着物价的上涨的可能。或者说,超发了货币。

1978年,我国的M2/GDP为24.1%,2009年底,我国的M2大约是61万亿,年初50万亿,两者平均,大约55万亿。2009年,我国的GDP大约34万亿。2009年,我国的M2/GDP大约为162%。如果按照1978年比率,我们需要的货币量大约是8.2万亿。两者相减大约超发了47万亿。

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的GDP并没有说明是否扣除通胀因素。如果没有扣除通胀因素,按照1978年的物价计算,2009年的GDP还能达到34万亿吗?换句话说,超发的量有可能还要更多。

所以,超发40多万亿不是什么无稽之谈。

如果按照在30年之中超发47万亿计算,那么相对55万亿的广义货币,就可以得出物价上涨了5.7倍以上的结论。事实上,这也符合我们的观察。

这个推导并不严谨,数据来源基本是公开数据。不过,我个人认为基本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如果哪位不满意这个结果,不妨考证一下,我国这些年货币究竟没有超发,超发了多少,对物价的影响有多大。给围观群众一个清晰的真相。

至于我的推导过程,我自己已经承认不严谨了,就不必劳烦考证了。

家园 这么晚了还不睡觉啊

别的不知道,仅以冷饮为例。小时候1/2角,现在1/2元。成分口味都差不多,竞争一直就很激烈,没有神马垄断啊,压价啊之类的。

物价是以前的5/6倍一点不夸张。

别忘了,从技术上讲现在的货币流动速度比以前快很多。

以前是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银行,没网购,没有这么发达的通讯技术的。货币流动速度的上限也是受到技术影响的。

家园 坚决要花!
家园 这篇文章很严谨

花一下,与生活经验相符就不会有大出入

家园 以前100元几天花不完

现在100的大钞找了零,一天就没了

家园 哈哈,花个:谁都有疏忽的时候,别往心里去
家园 怎么老是犯关公战秦琼的错误?

历史经验表明,费雪方程MV=PT(其中M 一一货币的数量 ; V 一一货币流通速度 ; P 一一物价水平 ;T 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基本是成立的。

P=MV/T,这里的M在现实经济中,比较接近的数据应该是M2,T则接近GDP。

T则接近GDP,这句话我真得看不出逻辑在哪。T是量,GDP是总额。说GDP接近PT还有点道理。

你这篇明显是先有论点再去找证据,然后东拼西凑几个数据。

家园 这是暴露水平的一帖
家园 你经济学毕业了没?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看清楚了,这里用的是价值,不是价格。你说的PT是总价格。

货币的作用之一是价值尺度。我们怎么衡量每年交易的价值量?必要劳动时间是理论上的,用于进行宏观经济平衡分析的。最终还要落实到交易货币总量上。不然怎么衡量?五千万吨苹果?三千万吨小麦?四亿吨钢?几千万双鞋?几亿套住宅?这些怎么衡量?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上。今年生产的是皮鞋,明年生产的是旅游鞋,怎么衡量两年物品的总价值?

如果扣除通胀后,两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变,而贷款增加导致M2了1倍,那么物价P2/P1就应该等于2。

我已经说了,这篇文章默认34万亿是扣除通胀以后的数据。如果没有扣除通胀的话,那么按照1978年的物价水平计算,GDP数据应该更低。换句话说,超发的货币更多,不止47万亿。默认34万亿是扣除通胀以后的数据,不影响结论的有效性,节约大量计算,很合算。

直观地看,如果我们有一个经济总量,如果货币流速稳定,如果物价稳定,那么货币总量和经济总量之间应该有稳定的关系。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比例关系,变形的话可以推导出剑桥方程式。

1917年,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

两个方程式强调的都是比例关系。

如果流通速度不变,M2/GDP这个数据的一阶导数可以粗略地认为是物价上涨的幅度。

这个数据的一阶导数在中国畸形高涨,直接后果就是资产泡沫和物价上涨。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很多,你可以去找。麦金农对这个有特殊分析。很遗憾,这些论文多数是解释屁是香的,个别独立的声音没有指明要害。麦金农也是点到为止,说了说金融压抑,没往深处说。我相信,指明要害的论文,发表不出来。

这些数据不是我拼凑的,你不懂可以明说。这篇文章真正可以推敲的地方,不在这里,凭你的经济学的水平你找不到。

你的政治经济学不及格,因为你不知道价值和价格的区别。

你的财政学不及格,因为你不知道经济周期期间税收会下降。

你的西方经济学也不及格,因为你不知道费雪方程式怎么应用,M2/GDP这个数据对金融压抑国家意味着什么。

你的经济学毕业了没有?

我看过你说将来财税不会出问题的文章,这些观点,如果说是对经济一无所知的文官这么说还可以。作为一个技术官僚,你这么说只能说你的经济学和财政学学的都有问题。

你的人品不及格,因为你关系的不是真相,而是在火车停下来以后,怎么拉上窗帘。你关心的不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也不是上涨的幅度,而是不能说超发货币。那么你怎么解释改革开放以后物价上涨呢?你并不关心物价上涨多少,货币是否超发,你只关心别人不能这么说。任何人这么说,都是妖言惑众。可惜大家都不是傻子,物价上涨每天在吞噬他们的收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只能让领导好看,让下面表功,却不能解释老百姓们身边的事情。所以,总是有人喜欢听信妖言。

你真心关系现在的物价和货币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研究研究目前我们国家究竟需要多少M2呢?如果你真的能拿出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说法,我也愿意学习。任何人都是在学习中进步的。我想知道是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知道这两点以后,我最关系的是将来会如何?多数人也是这样。这些年有点小钱,或者正在向有点小钱的方向努力奋斗,他们自然关心的就是未来会如何。我是这样,多数人也是这样。

如果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和统计局统一口径,我觉得你就没有必要写了。

你上次说经济萧条,税收也会增长,企业挣钱不挣钱都要交税。我就知道你历史不及格。不知道经济萧条的时候,还要保持高税收会有什么后果。不过,不必自卑。这年头,领导喜欢胆子大,魄力大的人。对历史了解多的人,一般没这样的魄力和胆量。

你选择政治正确,我选择结果正确。我的预测也许会有偏差,但是我不会因为政治正确修改我的预测结果。我希望你政治、结果都正确,我政治、结果都错误。但是,世界是无情的。我真心希望房地产泡沫破裂,地方财政陷入危机的时候,你不要实践你当初的想法。

通宝推:龙战于野,胡乱三刀,路过幸福,樱木花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没错,你和他确实暴露了水平
家园 河里2个阵营非常清楚:承认泡沫或否

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

对不承认泡沫的人来讲,立场已经预设,怎么解释也无用。还有可能就是利益所在,不想看到自己膨胀的资产缩水。

不过作驼鸟状解决不了问题。这叫“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家园 也许我经济学确实不及格

但是,你的论点从逻辑上确实是不及格的。

我已经说了,这篇文章默认34万亿是扣除通胀以后的数据。如果没有扣除通胀的话,那么按照1978年的物价水平计算,GDP数据应该更低。换句话说,超发的货币更多,不止47万亿。默认34万亿是扣除通胀以后的数据,不影响结论的有效性,节约大量计算,很合算。

如果你把GDP的基期设为1978年,以1978年的物价水平来算,那么你的等式是成立的。但除以34万亿是绝对错误的,因为这34万亿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价格指数。换句话说,你如果要计算最近二年的超发货币,那就把第二年GDP扣除通胀换算成第一年的,然后再计算。

而以你的观点是和1978年比,那么实际上按你的结论,数值要大很多,请仔细思考。

我不知道你的长篇大论意在何指,实际上我根本没有表露出我的立场,指出你的错误就是反对你?就是屁股坐在你的对立面?

家园 再次举例说明把M2/GDP的荒谬性

众所周知,物价是不断上涨的,通缩是非常态,通胀是常态。也就是说物价指数是上不封顶的。

1978年,我国的M2/GDP为24.1%,2009年底,我国的M2大约是61万亿,年初50万亿,两者平均,大约55万亿。2009年,我国的GDP大约34万亿。2009年,我国的M2/GDP大约为162%]

中国这个阶段的M2/GDP的值不断上涨是事实,但请仔细思考一下,这个值会不断上升吗?会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国家,M2几万亿,名义GDP只有几千亿?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M2高了肯定会拉动物价上涨,然后名义GDP也上涨。

当然,你可以说除的GDP是扣除通货膨胀的GDP,然而我们本来就是求物价上涨的幅度(你的公式P2/P1),把你的公式变形一下:MV=PT

变形

MV=P*(名义GDP/P)

然后MV=名义GDP?????

如果我有推断错误的地方,请指教。

家园 对经济的解释如同一面棱镜,看出各个阶级的利益

对多数人来讲,通胀不好,紧缩也不好。尽量努力预测未来,这样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大家不关心政治,更关心的是财产怎么能不缩水,自己怎么不失业。

何必那么敏感。

家园 老安你竟然公然在河里制造通胀

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最近在看lords of finance 还是满有意思的。看到你中间提到萧条时期的税收,觉得尤其有意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