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BBC关于中印贸易想到 -- 晨枫
我有东南亚工作的经历。只要有Resource的地方就有日本工厂。在一个小Town,木材很丰富,他们就建密度板厂,石英沙丰富,他们就建高级玻璃厂,全部出口到日本。我参观过当地几家工厂,2家是密度板厂,用的是德国设备,年产各8万立方米,全部出口日本;1家6条线的胶合板厂,大部分出口日本,看到其中的一条线的后半部分是将胶合板表面喷一种特别的油漆,用于建筑工程水泥墙的挡板,由于喷了漆,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这次泰国的洪水,看穿了日本海外生产链的长度。在泰国的日本企业有1600-1800多家。其中有450多家位于洪水围困的地方。可以看出日本的海外生产链有多长,日本的经济多强大,影响力有多深远,真地很震撼。http://www.eeherald.com/section/news/nws201111074.html
而中国人做的多是工程,尤其是水电。
中国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要补。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应该是又爱又恨。恨可能是中国与他们竞争争夺低档产品的市场吧;爱是中国的低价日货降低了底层民众的生活成本,让他们也享受便宜好用山寨电子产品。现在由于中国成套设备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生产线在世界各地运转,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初级品的生产成本。
谈谈台湾。按照我的观察,台湾是与日本几乎同时布局海外生产链。除大陆外,在海外的台湾工厂数量在剧烈的减少,其平均投资额也较小。
看刀法如何。
如果按照东来顺的少于1毫米标准,可以N>200次吧
尤其是富二代和官二代,里面优秀的一部分人的network能力在白人里边也出类拔萃。
不得不说,所有“中国人”疑似特有的毛病都是因为穷得太久了、憋得太久了。
中国现在的好处是工业需求很旺盛,工业需求就好像是饭菜,有的人吃了好的饭菜,加上自我锻炼,就成为一个强壮的人,但是有的人却成了胖子。
关键就在于有了需求,你能够不能够应用自己的生产科研组织体系来满足那个的需求,越是高技术的创新,越是需要高度的组织。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有了旺盛的工业需求,但是很多都是采购国外的高端零部件甚至整机,例如中国的数控机床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国内厂商就是赶不上西门子和发那科
相对来说,日本四小龙的需求相对狭窄,但是他们有较强的组织力,所以他们国内需求不够的话,就到国际市场上去争订单,争需求。
昧国的问题在于需求不断萎缩,而产业组织力又没有维持住,所以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连F22这样的供氧系统都搞不定了,军舰制造也频繁的出现问题
中国内地的价格战就曾经打得极其惨烈,导致整个行业几乎完蛋,至少失去发展后劲
另外,说一句,就您开的这个主题以及众多回复帖子的质量来看,相比于清华大学的秦晖说的啥“中国经济发展是因为中国人权状况低下”这个讨论的质量真的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怎么内地的显赫人物往往水平都是负数水平呢?出了国的或者出过国的水平就明显高了那么多,真是让人感慨啊!
而与参与的具体人有关。这是西西河和清华大学的差别,不是国内国外的差别。
此后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平地造楼。中国崛起对东南亚的冲击很大,不仅因为中国产品的竞争,也因为向中国的投资剥夺了本来可能流向东南亚的投资。
台湾布局海外流向大陆,或许和语言、文化、竞争力都有关。在大陆的台商组团了,更加有利于滚动发展。
中国有很多功课要补,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中国的进步也是巨大的,这有时就是要努力一下才能想起来的了。
软的环境下不会有人有那长的
不管是从社会,心态和军事上说,中国还没有做好另起炉灶. 军事就不说了. 从社会心态而言,最简单的证明,莫过于中国的城市小资,受过不少教育的人,言必称国外好,制度全. 一谈到中国的问题, 就是体制,制度不健全.央视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点评里,就充分体现这种特色. 以这种心态主导舆论的精英们,对自己的制度都没有任何信心的人,怎么指望能另起炉灶? 能让西方称赞他们是乖孩子就很骄傲了.
在没能另起炉灶之前,就需要在游戏规则里好好地玩,用心的玩. 要玩到长老级甚至妖魔级, 把该得的好处拿到手,把推得掉的坏处推掉,让自己慢慢强大起来.
强大起来后,还需要太祖那种自信的人及其自信的人民. 太祖那时那么穷, 中国也还挺直了腰杆. 30年前, 因为穷, 中国弯下了腰. 现在,中国虽然没有全民皆富,但也不算太穷了, 可是我们弯下的腰都还没挺起来. 只有我们把弯下的腰挺起来后,中国才能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国家.
再在一个炉灶里划拉,机会不甚多了。
新老大,必是旧老大某种程度上的反动,即不肖,啥都想学得像,怎么可能做老大。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你说的自信问题。一个以学他国为荣的国家,其国民怎么可能有自信?要有也就是有他信,呵呵,有的是对所肖国家的信任,而不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