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老兵不死 只是凋零 -- 北宸
北宸MM看到一个老兵去世,自己的感觉来了,鼻子一酸,眼眶一湿,柔情与豪气共生,忍不住赞道:“他们是老兵,他们不会死去,只会凋零。”然后心满意足,心神俱安,周身通泰,感觉结束。
感觉这个东西大家都有,北宸MM的感觉结束,挡不住别人的感觉才刚刚起来,感觉还有进行下去。可能有考据派的感觉,考据下谢团长手下的兵有多少人,什么配置,战术水平如何等等;可能有人感觉一下国军打仗多么窝囊废物,这场战役秀的如何。总之,话题开始了,总会有人感觉下去。
Emyn兄说:对别人的思想,要宽容和尊重。我觉得这事其实和思想无关,这是感觉的事,不是思想的事。思想可以交锋,可以争辩,所谓的宽容和尊重只不过让它出现就可以了,争辩之余自然可以取长补短。感觉就没这个麻烦,感觉没有对错。再帅再有钱,姐就是没感觉,就是不喜欢,姐能有什么错。感觉没了,就beybey各位。
说说我的感觉。铸剑兄说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要我说可以更简单一点,琢磨下为了谁抗日。我一直很羡慕一种人,就那种很有组织能力的人,他一说话,大家都听,他一吆喝,大家都上。所以就想,这样的人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我一说话,别人就不搭理,他一说话,别人就那么听。同样,委员长说: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大家都要抗日。我就琢磨你委员长凭什么能把人组织起来,要是我,你这么忽悠,我肯定不会跟着。《让子弹飞》里面张麻子又发钱又发枪,老百姓都不搭理,你委员长还能发什么。经过认真的学习,我体会到,有三个办法。第一个强迫,用枪逼着抗日;第二个忽悠,像张麻子那样砍个假的黄四郎忽悠一下;第三个让老百姓知道,这是他们在自己为自己抗日。
委员长显然不是为了老百姓抗日的,国军中的士兵来自于抓壮丁,国军中的士兵经常被虐杀,委员长用的就是第一个办法。想想那些被虐杀的士兵,那也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要说委员长是为了他们抗日,我是不会信的,那么委员长为了谁呢,这个见仁见智,只是希望不要看到有人说是为了这个民族。
又与我们有着相同的民族认同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感,这是很重要的认同,是“大同”,她纪念的又是她自己熟悉的人物。至于“全面”、“本质”,作者的一篇缘于纪念一个个体的纪念性短文似乎也很难完整承载。而既或是与我们有着一样文化氛围和背景者,不也有着在各种不同历史观的汇合冲撞中企图重构“公平公道”的冲动么?我意在探讨时还是就事论事,就此文论此文的好。比如我们只需要告诉她,除了你所熟悉的这些人物故事,在土共军队和其治下的“根据地”里的泥腿子高梁花子中,还有着一大群更具广泛性群众性的代表人物和经典故事——他们很多人是从“不知国家为何物”迅速成长为自觉的民族战士的,即可!至于一个人整体历史观的重构,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如果作者有意在整体历史观下展开叙事,那我们就在整体性历史叙事中,大家一起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问题嘛!……
其实,在“整体性历史叙事”方面的问题是当今诸多有着布尔乔亚小布尔乔亚情结的知识分子的通病:总愿意把自己放在中间位置来品评历史事件,似乎不这样就算不下公正客观。殊不知,中间的位置与“公正客观”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天平上的砝码分量不一样,要想找平,支撑点就不可能稳居于中间位置!就此而言,美国人拍的一部纪录片,未必就是真正客观公正的纪录——想当年,这些大佬们的祖上一辈儿,不也是在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当间,保持过相当时间的实际上并不中立的“中立”么?是不是你也认为当年的他们很客观很公正?
更何况,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能指望几个外国人整清楚闹明白么?
这个嘛,俺有切身体会——甭太把洋人儿当回事儿当盘菜!
“通讯兵”班长小思思,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被安排到基层,X市X区,朝阳街道“忆苦思甜”,狠批日本鬼子的罪行。
按照命令,俺介绍了前来的XX爱国同胞,讲一下[對抗異族入侵的英雄事蹟]。 XX讲了其看到“楊養正老先生去世的消息”很有感觉。然后查了资料,专程来介绍英雄事迹。
朝阳街道的百姓们听后唏嘘不已,还有的流下热泪。
讲完后,“前辈”们也发表了感言。。。当然,也有起哄的附和
从激动中平复情绪后,“愚昧”的百姓们问道,咋会这样的?那日本鬼子是坐飞机还是坐船到上海的?。。。
。。。。。。。。。。。。。
南京大屠杀是咋回事?
。。。。。。。。。。。
。。。。。。。。。。。。
小兵[思思]被百姓们问得焦头烂额,只好跟XX同胞说,你给大家讲讲背景和事件发展吧。
XX同胞就给百姓们播放了当年美国制作的录像。
百姓们看后,“又不知趣”发问了。。。。。。。。
其实有很多些问题也是小思思自己一直琢磨的,所以,就让XX再讲讲,可XX说是“感觉”,对历史背景,政治话题不感兴趣,也不想谈。。。
面对着满脸困惑的百姓,小思思很为难,但想到首长说了:说为了`和谐`理念,要试图的“求同存异”。所以,小思思只好对百姓们说:大家就不要发问了。。。默念V5!
最终百姓们还是不解,在“忆苦思甜大会”结束后眼神很茫然的离开。。。
首长,这活太憋屈,我宁可请上级罚俺去看一千遍《霓虹灯下的哨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如同绝大多数人只记得麦帅,忘记死亡行军中的美军官兵一样.杨老先生如果不是四行仓库一员,如果不是果脯大力宣传四行仓库,甚至拍了一部电影,他恐怕也象千千万万的果脯士兵一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名普普通通的国军士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出生于贫苦的农家,连基本的教育都没有受过,当然更不可能受过高等教育,更不可能留学列国,参加低调俱乐部,出任驻美大使.于是只能躬耕于田垄之间,租种他人的土地,承受着惊人的赋税,田租,食不果腹;如果遭遇天灾人祸,没有几个人会救助他们(当然可能会给上海滩的太太小姐增加谈资),只能成千上万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关心他们.
现在日本人来了,政府记起他们了,壮丁(他们现在的名字)需要被补充到部队当中去,于是家乡的老爷们将他们登记造册,以便将他们挑选到兵役部门.现在他们出发了-当然他们之中是不会出现有足够资财以行贿地方官员的人-被人押运到所属部队去,为了防止逃跑,很多人被用绳子捆了起来,也是为了防止逃跑,他们不会得到多少吃的.于是如同奴隶一样,被人从家乡运往部队,很多人倒毙在路边,有人因为逃跑而被杀了,如果倒霉的很的话,还会被卖给日本人.经历艰难险阻,这群奴隶才会成为国军士兵.
这些士兵如果足够幸运,也许会有一位饼干厂长成为他们的长官,那样他们还能领道他们的军饷,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军饷会成为其长官先富起来的资本,那样的话,他们的境遇比起壮丁时不会有任何好转.这时他们开始了一名普通士兵前往战场的生涯.
训练,对不起,国军没有时间,金钱,子弹,粮食...用于这个.
他们被推向了战场,没有训练,所知道的只有命令而已,当然他们的长官也未必了解多少战术,于是大约只有向前向后而已.如果是困守孤城,那么城防指挥官大约回穿着一件绒制睡衣,坐着小汽车前往江边准备好的船中去,某位师长大概会谱写一曲当代温婉动人的春香传;如果在某地,大约会重演关云长水淹七军或者诸葛亮火烧新野;也许会在某地一溃千里,果脯文宣只好写出怒投黄河戏码.
当然如果运气不好,大概也许会成为....(请自行搜索曲线救国的将军)的士兵,那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于是从长城,到华北,松沪,到郑州,武汉,到宜昌,桂林.他们抗击着日军的侵略,在某些岳武穆的领导下,在苏军向德国边界挺进,美军向日本边界挺进,向着加尔各答挺进.
在这时候,他们没有放弃希望,没有与日本人在香港上海接触,顽强的抵抗着侵略者,以自己的鲜血保卫着这片土地,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也许你我他,已经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了,但是我们崇敬的不该是这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吗?
老兵湮灭在历史之中,但他们的精神不是更可宝贵吗?
好几个帖子的辩论都用了这个套路。
作者来自XX,自幼受XXX教育,长期生活在XXXX,。。。
所以我们应该XXXXX。。。
另外,没有明说,但假设读者都必须接受的是,
作者是XX,XXX,XXXX的朋友。。。
她是我党,我军和我国政府的高级。。。。。。
她是一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
她还担任了XX,XXX,XXXX。。。江湖人称XXXXX。。。
。。。
如此说来,其它什么道理都不重要了。
这种套路有什么错么?俺用了,俺还要用,请问有问题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得公道,打个颠倒!先生准备把俺划入哪一个阵营哩?是不是一定要把牙齿露在外面才是讲道理?先生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只要亮出政治立场表明政治态度,“其它什么道理都不重要了”?你对别人提出一天进一大步的要求的同时,能否想想自己能否做到?非得一次性地把所有的道理都讲深讲透然而后普天下人一夜之间全都明白?请问先生你做得到么?……
本不想回先生贴,但看到先生之贴显然有所指,那俺就来对号入座了!
感觉在文化方面,湾省民众胆子比较大,懂不懂的都敢拿出来说拿出来写。大陆当然也有只知皮毛就披挂上阵的,不同点在于明白人多,水平不够还装X的家伙走不多远就变成裸体游行了。
就蒋先生来说,您不觉得就他来讲,他已经尽力了么?蒋先生如果也像TG那么意志坚定,那就不是他了,不是么?至少他没有变节,没有发“艳电”。至于打击军阀,那是他认为只有自己以及自己的中央军才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以及中国的根本利益……
光复之后,不知是重庆才有欢呼蒋委员长万岁的,几乎所有沦陷区都要欢呼的。君不见,东北光复的时候出关部队最初为何那么难?难道不是跟沦陷区军民更接受国府有关么?
另外,纠正您一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不是从第一天就崩溃的,内战第一年和第二年,据说曾经相当困难。另外,TG也不是靠忽悠就能打赢内战的。没有土改,就没有坚定的后方,没有新式整军,就没有解放战士……
强烈反感。
这个不能分割开来看,没有了这个民族,这委员长也不知往哪安?
我看首先委员长才疏学浅,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招,不是委员长有心使坏。其次是委员长与日本有共同的敌人,所以边打边谈拉拉扯扯的,并没有下定决心,作长期斗争的预想,所以总是措手不及弄得很难看。委员长心中有莫大委屈,他是真心认为与日本人妥协,对付共同的敌人,才是真正为这个民族着想。
请参见他的美国盟友对他的评判,另外,象四十万大军包围边区这类“尽力”,也是很有参照意义滴!
至于他没发艳电,没有变节,并不能成为称他为“坚定”为他建忠义祠的理由——全国同胞发艳电和变节就那么一些人,离“大多数”还远着哩。至少,雄奇公是跟鬼子一直是在拉拉扯扯的,而在拉扯中最容易达成的“共识”,就是反共,最先出卖的,也是中共!
抗战结束时,中共控制地区的人口就有一亿,延安是民主灯塔中国希望那是连大后方小青年儿都向往的——俺家就有一位跟了去的,同去的还有一大堆党国要人的子女。象东北这类沦陷区那是从来都没跟“中央”照过面儿,不知道这是个啥货色,所以才有个“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的过程,而这并不是什么“全国人民”的过程,更谈不上“全国人民的拥戴”,明白?至少,中共治下的那一亿人,就很少有希望他回来滴!
先生要“纠正”俺?呵呵,哪用得着哩,土共当然不是靠忽悠打败谁谁谁的,但土共的确在恁短时间内把“全国人民”给忽悠到自己个儿一边了呀!想想看,要没雄奇公此前此间的斑斑劣迹作帮衬,这能成么?正如先生讲的道理一样:国民党也不是抗战胜利第二天才变腐败变无能的!而本朝太祖虽然屡有当今名士责之以“革命有功,建国有过,文革有罪”,可朝拜他老的草根队伍仍然与日俱增,可见仅有忽悠的确还是万万不成的!是吧?
呵呵,不好意思!
最后说一句,先生这么着就想站在中间断公道,恐怕是不成滴!跟“历史唯物主义”什么的,更不搭界!所谓“人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这个理儿,是要与同一时代的人相比较而言的:比如“不发艳电不变节”这类要求,全中国人民中的“大多数”都达标了,不足为奇,一国之首的雄奇公如果想拿这个来给自己贴金,寒掺了点儿!而更高的要求如“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进步反对到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等等等等,共产党人也达标了,而这个,雄奇公不能望其项背,那也是包括国民党内的“自已人”,也给予了公认滴……
历史唯物主义者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首先要面对这个“差别”
“先生”二字不敢当,我不过一小河虾出来混个开心,蒙您不吝赐教,万分感激!您的问题我当是批评,诚意接受!
谈不上批评!大家心平气和一点,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