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让我们试着读懂毛泽东————谨以此文,庆祝中国的圣诞节 -- 少说几句

共:💬102 🌺1204 🌵2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把戏了,四三还想用周总理作切割哪!

说是周抓了毛不经意一句话才搞成的,搞的和小孩把戏似的。

可扩大从西方进口,早就开始了,七二与美建交更是毛一手搞成的,这都是有延续的。

周总理那有什么必要靠耍小手段去进一步扩大进口引进。

家园 这个严重存疑

且不论游记的准确性,样本的全面性,就凭这些日本人给自己取得姓就知道大部分是农民是文盲,而农民的比例不会低于80%,甚至85%。

有可能比中国稍高,但是绝对不可能达到 “庶民不能读本国文书本国语者,几希“的程度,不然维新派高强制教育在下忙些啥?

家园 欢迎有内容的讨论

老毛开国的功绩我给10分,够客观吧。建设国家的功绩,文治部分都有分析。你说的“人均寿命识字率新生儿死亡率这些教育卫生方面”都属于“奠定了工业化基础“这方面,而且我说了成就有限,与斯大林相去甚远,甚至不如多数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你要不同意可以反驳。

至于阶级斗争,我说了,老毛并非开创者,也非首践者。至于老毛时代的人民福祉,呵呵,不用我评论了。

至于你说的最后一段,恰好应该送给楼主,他可是要给老毛封神的。至于为了天下把弟弟夫人儿子全都搭进去之类的事情,古今中外太多了。几十岁的人为了国家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人也太多了。我并不认为毛周比其他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高尚,再说这也不重要。对这个层次的大英雄,我们看得是功绩,不是品德。

家园 我自己水平不怎么样

可是河里河外公认还是自封的高手的网文还是书籍确实看了不少。

作为一个勉强合格的文史爱好者,自认没有预设立场和偏见,如果老毛的丰功伟绩真的在古今和中外的比较中达到神级,我想我应该会能够理解。

可惜到现在我看到论据都缺乏说服力,楼主还直接就封神了,所以才唱个反调。

家园 本人曾写过一篇文章说的就是糨糊时代的日本教育

教育与学习的时代——寺子屋小记

                 平民的教育

  十六至十八世纪,世界正进入所谓“教育与学习的时代“,对于江户时代的日本也不例外。不光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武士热衷学习,即令是在出于被统制地位的平民中也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引人注目的是,这股风潮未有任何权贵的提倡强制,纯系自主自发,而于此热潮与力甚巨的就是遍布全国的寺子屋。

  洄朔古代,在律令官制下,中央有大学,地方有国学。然而这仅是针对贵族和地方豪右子弟,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官吏而组织的教育,实平民无涉。当然,那时候也有供平民子弟学习的学校,即空海大师创办的综艺种知院,不过时间不长就废绝了。

中世,寺院承担了学校的职能,学问封锁在贵族和僧侣中,大多形成闭锁的师徒关系。而新生统治阶级——武士则以武艺及战斗训练为第一要务,在家和寺院研究学问的是个别现象。镰仓时代的设置的金泽文库和室町时代初期开办的足利学校,就是由少数好学的武士维持的教育研究机构。

  与如上相对的,下曾民众在江户时代之前,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只能在家庭和社会小圈子等日常生活场合,无福享受专门的机构教育。

               寺子屋的普及

  江户时代,平民教育机构的代表正是寺子屋。在江户后期,从城市到农村寺子屋的数量大幅增加。1821(文久四年)仅江户的寺子屋就打500所。从十九世纪初的文化年间到幕府灭亡的60余年之间,全日本的寺子屋总数竟达到9700之多。

  寺子屋无分男女皆可入学,一般在八岁左右小朋友就会进入寺子屋学习。主要课程是“读み、书き、そろばん”——读、写、算。其中读学技能能使学生看懂“往来物”及一般书信,并为运用教材学习各种知识打下基础。对于农工商家庭出身的人来说,通晓“读み”是不可欠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依据老师的手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书信问候状及证文契书的书写方法。寺子屋还运用《实语教》、《童子教》等教材,教学生以世相。至于“そろばん”(算盘)的课程,对于商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一门课讲授基于年贡的诸多对立,浸透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背景,对于农民日常生活是欠奉的。

  渡边华山的“一扫百态”图生动描绘了寺子屋授业时的情形。在上课的时,学生们的课桌(几案)半环绕教师随意摆放,老师(师匠)则居于前列,指导一名学生(寺子)读“教科书”——寺子屋的行课方式是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其他十余人,每人分配一大张白纸抄写老师的手本。业已完成的则趁老师指导别人之机打闹嬉戏,而未能领会者则愁眉苦脸——作业完成不好可是要遭老师的“雷”劈的。

              江户时代平民的识字率

  小孩子通过数年的学习,掌握了作为成人负担社会家庭责任的必要知识和教养,在江户后期幕府统治行将瓦解,国民生活发生大的变动的转折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在一般农民抗议村役人的不正当行径的“村方骚动”中,追究村役人的舞弊行为的一般农民,其“读、写、算”能力已经达到和作为对手的村役人阶层等量齐观的程度。

在幕末·维新时期,日本人的高识字率引起了来日外国的注意,他们对在未开化的东方有如此高的教育水平而惊讶。苏里曼(シュリ—マン)在他的《日本中国旅行记》中如是写道:“日本教育,文明化之国民,以普及论,实乃欧洲之最。”“弗能读本国语书本国文之男女几希。”这样的教育普及程度,是开国以后日本急遽近代化的公认重要原因。

                维新后的寺子屋

  明治维新成立了新政府,旧教育为近代的以“全民皆学”为目标的制度化的公共教育所取代。当时强调学问乃“立身之本(身ヲ立ルノ财本)”使教育有一股浓烈的功利主义味道。不过这种教育也使得近代日本国民有了初步的国际主义视野——明治六年刊刻出版的《小学读本》第一课就讲授世界的人种,并指出日本属于亚洲人种。可是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在最初的二十年还不到60%。而贯彻国家意志整齐划一的近代教育又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在教育制度发生这样大变化的情况下,寺子屋的使命并未完结。在大城市寺子屋起到了私立小学校的作用,而作为平民学校存在的仍然不少,更有一部分延续到昭和初期。

结语:如前述如同日本这样在近代之前就有无分上下的全民学习热是极其罕见的。唯一可以比拟的是中国洪武年间的全民学习运动(这个运动是朱元璋为使下曾民众能读懂《大诰》并能同贪官污吏作坚决斗争而发动的。显而易见,据吴思先生说这个运动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最终失败了。朱元璋死后,《大诰》废除,运动也就止息了。)。可见日本的学习精神古来有之,联想到维新以来至于二战终结,日本工人阶级尤其是纺织女工受着深重的剥削,却始终没有童工出现,战后经济能够在农民近半的基础上迅速起飞,不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家园 多谢,可是

本文缺乏统计数据说明证明寺子屋对于识字率的作用,也缺乏当时日本人识字率的数据,实在难以证明日本人高识字率的结论。

简单算术:60年内,10,000(寺子屋数量,实际 9700)* 20 (学生数,文中10余)= 200,000。 就是说就算所有寺子屋同时教育学生,也不过20万人。而日本当时应该有3500万人,何况这还是60年总和,实际每年在校学生还应大打折扣。

家园 日本幕末的人口大约2800万人左右

寺子屋一年教育十多万人

武士另有教育渠道

日本的武士可不是欧洲的文盲骑士,人人都识字。

一般说来日本的识字率在20%~30%左右,市民就不说了,佃户都颇有识字者

家园 这个20%要靠谱一些

不过我还是怀疑抬高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切人类社会行为都有经济学原因。无论从日本城市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社会阶层人员构成很难解释20%识字率经济学意义在哪里。

如果有官方数据就好了。同期中国的数据如何?

家园 大部分与一小撮

建国后,毛主席当老板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斗志昂扬,有主心骨,有安全感。只有一小撮人惶惶不可终日。

以后就慢慢开始反了过来。

难道这就是物质生活改善的必然代价?

家园 一脑子浆糊还大言不惭有内容讨论

列宁斯大林接手的沙皇的摊子是润哥接手的空一格留下的那个烂摊子能相比的么?

我看你是玩电脑游戏《文明》玩傻了吧,鼠标一点,万事大吉。

家园 就你这号把抗日都归入内战了

还敢自称勉强合格的文史爱好者?真是人不要那个啥,天下无敌。

家园 你没看出大家不是在挺楼主而是针对你的论点么

可惜到现在我看到论据都缺乏说服力,楼主还直接就封神了,所以才唱个反调。

你如果愿意少用些自己不成熟的言论,来反对楼主的不成熟的“缺乏说服力”的言论,大家的火力也不会这么猛烈的针对你。如果一开始你就只指明楼主的论据缺乏说服力而不打那些什么分数,可能后来这些跟帖都不会对你大加批驳

虽然楼主的帖子的说服力与你相比我不好评价,不过你也不用自我感觉太良好,说一句“现在我看到的论据缺乏说服力”。你自己觉得你自己下面这段话与“本因坊幻庵”这位河友那么大段干货比起来说服力如何:

且不论游记的准确性,样本的全面性,就凭这些日本人给自己取得姓就知道大部分是农民是文盲,而农民的比例不会低于80%,甚至85%。

用日本人取姓说明日本人都是文盲这样的论述也太不严谨了吧

家园 本来都懒得说了,再给你科普下

且不论游记的准确性,样本的全面性,就凭这些日本人给自己取得姓就知道大部分是农民是文盲,而农民的比例不会低于80%,甚至85%。

话对吗?不全错,但也不能说对。为什么?

因为你没说是何时的日本。要是1875年的日本,你这话是对的;(PS:日本政府在明治8年(公元1875年)颁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凡国民,必须起姓,日本的什么龟田,山下之类的都是这时候弄出来的姓)但是不要说1937年,就是1894年,你这话也不对,谬之千里。

明治维新之后,政府积极推进教育改革。1868年,颁布改革纲领《五条誓文》,提出“求知识于世界”。1871年文部省成立,次年颁布《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新学制。它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学区,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教育。此后,小学取代了原有的寺子屋、乡学等而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机构。1879年,政府又颁布了《教育令》,废除了《学制令》,实行更加灵活自由的地方教育管理体制。第二年,文部省又对《教育令》进行了修改,克服了自由化倾向,对学校工作的诸方面作了统一规定。1886年,政府又通过了《小学校令》,明确规定小学实行八年制,前四年为免费义务教育。1907年,政府又将义务教育年限由四年延长到六年,全部废除私立小学。

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世纪末,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早于英、法等国家。在1873年,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就达到了28%(我国解放初才达到20%),1907年入学率就高达97%。

你说呢?日本50年代的识字率是97%,1931-1937年再保守估计也基本到了80%。中国呢?文盲率80%。学历史的时候没看过伍子胥的这句遗言吗?换到日本身上也通。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日本连“生聚”带“教训”了半个世纪,30年代基本大成了。杀奔哪里?中国。日本也是80%的文盲的话,出个屁的战列舰,航母,飞机,坦克?哪里还能横扫东亚,东南亚,东太平洋?不被列强横扫就是好的。

你最好仔细查查资料再来。

家园 为了国家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那些封建君主还是不少的,如赢政同志朱重八同志等等很老的一辈革命家,都是废寝忘餐地工作的。

家园 麻烦你把我跟本因坊幻庵的讨论看完

就知道我是怎么论证的。到最后他自己也提出20-30的识字率比较合理, 但绝对不是“庶民不能读本国文书本国语者,几希“的程度。虽然我最后还是认为20有点高,但是我们的立场已经相当接近了。

至于你说我的论点不成熟,麻烦你指出不成熟在哪里,我也好长进。我不同意楼主的观点,至少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根据。河里缅这么多对老毛有感情的河友, 一上来都气势颇惊人,可是说到讨论的内容和风度,呵呵,颇有老毛时代的遗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