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现在我想想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是对的。 -- 懒虫123

共:💬301 🌺1998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此理不对

我数学好,物理差。

我物理老师特没劲,总是怀疑我数学可以好,为什么他的物理就考不好。

家园 同意,一开始化学总是学不好,后来发现要把它当成文科对待
家园 都对物理感兴趣的人,物理成绩都好

你凭什么挑选呢?挑选其他科目成绩好的不是顺理成章。总没有道理专门去挑选其他成绩不好的。

至少这就是当时我高考的现实 - 理科生理科成绩差不出多少来,文科上成绩差距被拉大了。从选拔的角度而言,不奇怪。当时老师就这么告诫我们不要偏科。我曾经偏科到某次考试数理化英语丢10分,语文政治丢70分的地步,高三补上了另外两条腿。至少对我而言没觉得很吃力。

家园 在国内的教育体系和传统之下,数学物理在解题中需要的思维

主要在于迂回式的推理能力,这是拿高分的关键,而这恰恰是把历史上屡次的学科前沿的突破式进展的思维要求,下放到了中学阶段进行训练,对于16-7岁的孩子而言,在思维的深度和创造性方面,稍微要求过分了。我自己孩子刚读K,我还不懂美式的数学物理教育要求,是否对解题技巧要求不如国内那么高?哪位高手指点一二。

化学需要相对简单的递进式推理即可,只要思路清晰就可以获得高分,所以跟政治、历史颇接近,但与英语、语文等又不大相同。另外,化学的抽象程度远不如数学,也难与比肩物理,因此,容易激发兴趣。

你们物理老师是对的,你数学好,说明在高难度思维上的潜力是没问题的,物理没学好只能说明你没彻底发挥,要么没兴趣,要么不认真。

家园 培养共性也不能扼杀个性

而且,6岁上学,小学中学各6年,大学再来4年,6+6+6+4=22。22岁了,性格就定了。即使不上大学,18岁是性格也大体定了。

家园 那是考核难度不够吧

所谓不要偏科的说法是错误的。

这个世界因为专业分工,也只需要每个人偏重于一科,甚至是只需要偏重于一科当中的微小部分。

再说,考上什么大学本来就不要太紧要的事情,关键还是靠自己在大学里怎么学习。学得好的话,然后可以读更好的硕士博士,甚至在大学就发表重要论文。

家园 中国师范毕业每年多了去了,有了需求自然会有好老师

专科(即高考科目)可以有多个老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哪个专科老师的哪节课。

家园 工农兵大学凭成分,这个还是靠考试

只不过是只考一门罢了。

家园 学校哪有扼杀个性啊,学校又没有规定学生出了校门

还这个那个不能做,学校也管不着是不是?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是阴阳里面有阴阳,如果非得那么仔细的说明白,培养共性的当中就蕴含了培养个性,就算是培养共性,也有不同形式的培养方法,但是本质是不会变的。

前几天还跟一位教美术的教师谈过我也疑惑过的一个问题:学校的音美体教育是不是错了,学生在学校学习十几年,可能出来还是不能独立画一副画,弹奏一个作品。但是出外学习,可能五年下来就能成一个独立的画手和乐手。

当时他的回答就是:学校本身就应该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一个基础培养的地方,如果有人在某一方面很尖子,这些尖子生在学校之外继续进修就对了。

如果着眼于微观,那么就会有学校扼杀个性的说法,但是如果着眼于宏观基础,学校提供共性的学习才是正确的。

而且在人类现有的阶段,为每一个人提供微观的教育条件,也没有这个经济和物质基础,所以总的来说,学校还是以提供共性教育为要。

家园 管杀不管埋,到时候自然会有

实际情况是,那些“优秀”老师最后也会发现题海战术最管用。

家园 标准是个问题

曾几何时,能吃碗公家饭就是人上人了。现在呢,不在北上广买车买房,年薪30万,每年出国度假;恐怕N多人都觉得自己是穷人。

所以关键还是标准。

家园 第一,专科考题可以如同考研那样由大学来出题

第二,题海战术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你要专门学习一门学科,你确实要做很多的题目,现在中国的题海战术的主要弊端在于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也有大量的作业给他做,这样造成了厌倦感,疲劳感。

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志于在大学里进行进一步深造的课程,那多做一些题目又有什么问题呢?

家园 在美国读物理数学的研究生,很大比例是留学生,中国学生

很多。中国的教育方式是很先进有效的,不要那么妄自菲薄。

家园 是的,在填鸭方面,中国大学要向美国学。
家园 如果仅凭兴趣,大多数人的兴趣是吃喝嫖赌

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要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说实话,发掘并培养一个孩子的兴趣既要能力又极耗精力,只有个别水平超高且古道热肠的老师能做到。

在任何时候,老师作为一个职业都只是谋生的手段。指望涌现出一大批会发掘孩子兴趣的老师是不现实的。不信可以看看,老师们自己的孩子成材率会比其他人高很多吗?

所以我认为精英教育不可取,精英教育成材率太低。倒不如培养一批基础结实的合格品,再辅以其他手段选一些天才。

与其说竞赛惠及面太广,不如说中国现在的教育资源只能承受那么多天才。

我是搞过计算机竞赛的,这个辅导中学老师干不了,只能大学老师来,中国有多少大学老师有精力带中学生?

更别说化学生物要做实验用的那些仪器。我们学校以前的物理竞赛队是直接去附近的大学集训的。就这样培养,据你的标准不差多少吧?可是也没见冒出几个天才。

中国教育资源的增长,是要慢慢培养人才增进硬件的,不是改改制度就能完成。我亲眼见证了母校(中学)20多年来教育资源的增长,见证了学生出路日渐广泛。这其实都跟制度无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