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饺子 -- 羽扇纶巾二师兄
不知道西红柿是切成丁还是做成酱来配的。
如果是切丁在拌之前要先用盐来杀,把水先杀出来。
豆腐,可以用老点的豆腐,这个水不大,不过豆腐要放一下,把水逼出来一些,原来家里包素馅饺子的时候也用豆腐丁配韭菜鸡蛋的。
心中有数。
我对此一点不介意,只是不知这条歇后语凭什么根据来的,可能是健听人想象来的。
聋哑人看的到,如果给少了一眼就看出来了。
瞎子看不到,所以才会数着吃
估计楼上把这个和哑巴吃黄连记混了。
吃了几个饺子,只需用眼睛看看就行了。
就叫“口里无数心里有数。”
我老妈和老婆都是擅长做饺子,很对我胃口。每次问我要吃多少,我只需说二十(ershi)或二十五(ershiwu),她们当然点头+哦。要知道受过聋校多年语音培训又加上狂热家长强迫的聋孩,都懂得拼音唇语,数字发音不在话了,自然懂的,极少数聋人在1、4、7、10发音有点分辨含糊不清。南京聋人平时骂话也会直接骂二百五,上海聋人也会骂十三点。平时买菜时,直接伸出一食指,发话问一斤?看菜贩子口型就能大概知道。只是在广东等方言为主的地方,交流有点困难。
在网上,80%年轻聋人是用拼音输入法,剩下就是用五笔。大多最讨厌别人骂哑巴,有的反击面对面骂话,什么脏话都有啊,有的一笑了之,说了一句“神经病”继续走开。
在外面吃饺子或者锅贴,会先看标价一客多少只,如没有就直接问服务员一碗多少只,这种情景靠自己观察。他们平时为什么喜欢手语,主要是手语比口语很简洁,好长的话只需一两个手势表达了然。
另外,我推荐一个纪录片《手语时代》,下载地址:[URL=]http://[**].com/rPD4 [/URL]
北方吃饺子,南方我们那里是吃年糕和粽子。
年糕比较难办,想要自己来做,几乎不太可能,山青青:【原创】过年打糕DIY可以参考一下。粽子倒是简单一些。看着你们吃饺子,很想动手做几个粽子解解馋。
东西都是自己做的才是好啊。
水了,做馅时西红柿肯定去皮,没了皮西红柿就更没型了,豆腐吸水并不好,所以我感觉这个馅基本上是以豆腐为主,西红柿起调味出汁儿的作用。私下想象做个西红柿肉丸馅的饺子,可能味道也不错(肉可以吸汁水),呵呵。
没有不敬的意思。
不过发明这句话的人应该是认为哑巴没法说出来,相当多的人不会想到人的本事实际是很大的。
类似的话还有“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如果深究还是能倒出来的。
还是各国的手语不同?
包水饺的肉以血脖下四指最佳,再者剁馅时猪肉猪肉不要切片,整块剁出来,水饺煮熟后馅容易成丸。肉馅提前剁好,便剁便加点酱油,放适量葱姜沫,再放食用油适量,搅匀后养几个小时再加菜类,这样包出来更香
其它如蘑菇猪肉馅,香菇猪肉馅的水饺,香味更浓郁。
到不了农历三月,再有一个多月就可以去麦田挖荠菜,包荠菜豆腐水饺,吃起来味道非常清香
但有些是共同的。比如再见,爱,等等。手语有过百种呢。
手语也有世界手语系统,正如柴门霍夫发明的世界语,由世界聋人联合会推广但不太流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手语,目前由于几十年以来民间和官方交流广泛,各国聋人之间大致能够识别。不外乎两种:字母指语和借喻手势,再加上若干固定表情。
国内分南北手语:北方是文法手语,南方是自然手语。后者大有统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