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再谈印度 -- myDday

共:💬283 🌺258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再谈印度

最近又跑了趟印度,跟阿三哥有了更进一步的紧密接触,随便说说一些事情,以及我的感触。还是那句话,我那么一说,你那么一听,纯属逗个乐儿。

不过这次,我还是做回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先把结论说出来,如果触及到了某些人的神经,趁早别往下看了。

我的结论就是,那些认为印度(出于体制、地理位置等等原因)将会比中国发展更快、国力更强大、制度更适合发展……等等观点的人,趁早洗洗睡吧!

如果你还接着看呢,说明你的屁股跟我坐一块儿了,或者对我要讲的故事有兴趣了,呵呵,那就继续吧。

话说我最近做的这个项目是跟印度国防部下属的一个企业打交道,纯粹的国有企业。也许最后你能明白一点点,为什么印度的阿琼、LCA、航母等等项目就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可触不可及了。

这家企业呢,专门给国防部,或者说军方生产各型机械、机电设备,小到发电设备,大到火车机车、地铁列车等等,真正军事用途的产品我就不说了。当然也有民用的产品,刷上不一样颜色的漆就是了。不过阿琼还真就不是他们生产的,是在支耐的另一家国防部下属的企业。

说到印度的地名,最近我也糊涂了,比如以前叫班加罗尔(Bangalore)的地方,在地图上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班加鲁乳(Bangaluru)。后来问了印度人才知道,感情人家几年前,闲的没事,生生把用了几百年的各地地名给改回到英国殖民之前的称呼(首都德里的名字没动。类似的还有现在的孟买以前叫邦拜等等)。

英国人来之前,印度是各个城邦,或者叫小的王国,说着自己的土语或者方言。英国人来了,就把名字统一了,用英文这么一表达,发音或多或少有了那么一点改变。现在印度人为了显示各个邦的传统文化,或者……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出于什么原因,反正改回到当地人发音的那种名字。其区别无外乎北京人说“这是啥呀”和天津人说“介是嘛呀”的区别。

我就学么了,这不没事找事吗,无非给看地图的人找点麻烦而已。印度人也同意我的看法,不过加了一条:所有印刷品上的名字都得改一遍了。

说到这些印度的小邦国,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他们感情在独立前的殖民时代,还保持着那么十来个小国家,有自己的国王,国王占有大量的土地,住着自己的宫殿,并拥有自己的军队,当然,其规模不足以发动一场针对主子的战争。印度1948年独立的时候,居然还允许这些邦国的存在,也就是解散了他们的私人军队。

结果到了大约1980年的时候,印度政府玩了回阴的,把这些国王全都取缔了,没收了他们包括宫殿在内的部分财产。不过这些皇室家族依旧还占有大量的土地、庄园、和财产。没收的宫殿,有的就开放给公众了,当然收票的。有的就给开了酒店,比如某个宫殿改成的酒店,一晚居然收费两千美金。赶明儿谁要是有机会住过,回来别忘了告诉大家到底里头啥样啊。

反正这些不动产现在变成了政府创收的地方,比如这次我就去看了那么一个宫殿。实话说,这所谓的宫殿,充其量在中国,也就是过去某地方豪绅或者土财主的那么一个大宅院。想想也是,过去的人没有现代人有那么多的娱乐活动。我们这个时代的有钱人,可以买好车,玩游艇,周游世界。过去的土财主,有点钱了无非就是整点金子银子或者贵重木头,做点稍微大点的家什,对我们来说,看多了,也就审美疲劳了。

要说印度人的创收,真是做到了内外有别。印度人去宫殿转一圈,20卢比,外国人就得200卢比了。说到卢比,引入一个概念:后面但凡说到钱的事,都折合成多少公斤大米吧,然后跟国内的价格水平做个比较。印度的大米大概在30左右到40多卢比一公斤。这个差别主要在于大米的质量不同,就如我们所谓的糙米和进口泰国大米一样(城市—农村、大城市—小地方的差别就忽略了)。考虑到印度的穷人还是大多数,我们就用劳苦大众吃的大米的米价作为标准吧:30卢比一公斤。

也就是说,我去了趟印度过去大财主的宅子,花了大约七公斤大米的代价。

听说的,在印度,穷人,最穷的人,一天也就挣个50卢比,或者不到。一家人,注意,是一家人,也许就靠着不到一百卢比过日子。估计也就一天一顿,管个半饱吧。幸好印度大部分地区气候都还不错,住的地方能挡雨,穿的东西能遮体,开销倒也不大。

可今年冬天气候有点反常(中国国内也是),德里地区连续很长时间白天十度左右,晚上在零度附近晃悠,真不知道那些衣不遮体的穷人怎么扛过去……

扯远了,还是回头说这个军工企业吧。虽然他们不生产坦克,但是其他种类的产品还是不少的,不过有一点,几乎用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了。不夸张的说,也就是比二战时候的水平好点。话说我熟悉的这类东西,西方都已经普及第三代技术,进入第四代了,这家印度军工企业还在死撑着第一代的技术:四十多年前从欧洲引进的,这么多年了,愣是一丁点儿改进都没有。

打个比方。某个设备,有个壳子。几十年前,是大钢板做的外壳。后来随着材料的发展,及产品本身的优化,逐渐使用角钢做个架子,外面蒙一层薄铁皮。或者干脆用塑料板做外蒙皮了。结果印度还在生产几个毫米厚的大钢板外壳,死沉死沉的,还不好装卸。

这不,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撑 不下去了,病急乱投医,在我这样的中国人面前,都不得不放下架子,寻求帮助了。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虽然印度人表面上不说,但是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出来,他们从内心里对中国的戒心,和那么一点说不上来的劲儿。比如,我还真就是这次才知道,印度的法律是不允许任何人带高于一定数量的卢比出入境的。还是在银行换点零花钱的时候,人家小姑娘好心告诉我的。

要说中国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是印度这个有点变态了,在每个人要填写的入境卡的背面,明明白白的写着,最高允许的现金额度是2500卢比,什么概念呢,也就三张泰姬陵的门票钱,或者80公斤大米。但是,后面还加了一句:缅甸、尼泊尔、孟加拉、中国等国居民,只能带1500卢比。

丫挺的!

不过话说回来,印度人这么想、这么做,还是有一定原因的。(以下的信息仅仅来自于我所知道的,不负责证伪)这个又涉及到宗教了。

我在印度的期间,正好碰上他们的共和日(1月26号),全国放假,首都新德里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但是晚上的新闻,各个台都在嚷嚷一件事: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国旗是否被降下来了。

感情是有帮反对党的人,强调一下,是穆斯林的反对党,在共和日,这个本应该到处悬挂国旗的日子,跑到印控克什米尔的一个地方去把印度国旗给“降”了下来。

这个就触及到了印度人的神经了。就好似英国女王生日那天,一伙人在北爱尔兰把英国国旗给烧了。

跟我一起合作的当地人,信印度教,算是纯的印度人,一大家子都住在新德里,但是来自于克什米尔,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被住在当地的穆斯林人给赶了出来。他是这么跟我说的。当地穆斯林用恐怖手段把印度人赶出来。比如他家的一栋很大的祖宅就被人生生给炸没了。

克什米尔的穆斯林想独立,而且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持,而中国支持巴基斯坦,支持他们跟印度对着干。这些还是外政,内部问题是,印度国内各地的穆斯林人都支持克什米尔独立。

说到印度国内的各个宗教,我的感觉是,一锅粥。就我所去的印度南部的一个小城,地标性的建筑,你都想象不到,居然会是一座几十米高的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堂。还真有不少印度人去做祈祷,整的我还以为去了趟南欧。

而出了教堂,同一条小街上,就有一座规模不小的穆斯林清真寺。路过的时候,宣礼塔上的大喇叭突然哇啦哇啦的唱了起来,吓我一跳。要说穆斯林礼拜的大喇叭还真有点烦人,每天天刚刚亮,五点来钟,整个城里就回荡着穆斯林礼拜的音乐,住在酒店房间里,你都没法睡觉。

不是小D不给力,实在是太困了。醒了继续……

续1链接出处

续2链接出处

续3链接出处

续完链接出处

之前写的我所知道的印度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海外经历(花怒)#中印关系(花怒)#印度(当生)元宝推荐:夏翁, 通宝推:菜菜丛,葡萄,喜欢就捧捧场,不是老陈,诸葛神候,小黑爱小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大年三十的沙发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拜年了。

写得好看,等下文。

家园 挺好,休息好继续,花了。
家园 现在有人在中国曲阜就要这个效果

就我所去的印度南部的一个小城,地标性的建筑,你都想象不到,居然会是一座几十米高的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堂。还真有不少印度人去做祈祷,整的我还以为去了趟南欧。

家园 谢了!也给你拜年了!
家园 【原创】再谈印度 续

接着来啊……

要说这小城里的这些清真寺还真有点特色,临街部分全都是商铺,上面和后面才是真正的寺庙,有点国内开发的楼盘,临街的底商的那种意思。

可是印度是以印度教为主的,自然少不了印度教寺庙了。印度寺庙跟我们国内佛教寺庙的概念完全两样。你走在最繁华的街上,路两边都是各种商铺,突然你发现一个铺面不大的房间与众不同,门口没啥区别,只是里面空空荡荡,正中间立个神像,一两个印度教僧侣在里面主持者,那就是一间寺庙。甚至更小的寺庙也就有个四五平方米大小。

一条街上就有这么多祭祀不同神仙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凡人之间的冲突了。不过总体来说,大家都是邻居,相安无事。但是据说,在穆斯林人口比重接近或者超过一半的城市,问题就大了,动不动就是大规模的冲突和械斗。

比如,买家和卖家有点争议了,关键问题是,这两人来自两个不同的信仰。争议变成了争吵,争吵变成了打斗,打着打着,咣叽,死了一个。下面的故事就是程式化了:两边立马各自聚集上百人干起来了,然后就是各方聚集上千人干一仗,如果这个时候政府还没控制住局面,几万人对打的场面也稀松平常。

电影《平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里面就有这样的场面。孟买也就百分之三十多的穆斯林,但是因为城市大,总人口数多,这类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其实,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最后受伤害最重的还是最穷苦的百姓。你说,你们连饭都吃不饱,一天到晚打什么架呀?!

说到这儿,我学么王朔应该生在印度。他的小说反应了他的梦想:在那个热血如火的年代,能够领导上百个顽主进行群殴!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印度,他的梦想能够扩大上百倍:领导上万平民窟里的各色三哥,冲到另一个平民窟里去对砍……如果真的那样,还是保佑他不被对方阵营里的某个英雄人物万军丛中取了首级!

说的这些都是表象,表现的就是印度人民内部,深深的、不可调和的、种族间的矛盾和仇恨:大家都很生气,后果非常很严重!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一个真事,一个印度教姑娘爱上了一个穆斯林小伙子,姑娘的父母知道以后,很生气,觉得很丢面子,又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枪直接把女孩和男孩全干了。

想想,这事也合理。印度教的阶级观念,根本不允许阶级间的通婚。这个观念已经融到了血液里,是天经地义的,几乎你没有可能问明白这是为什么。可种族间的隔阂,我想远远大于同种族的不同阶级间的隔阂。由此导致了无数的惨剧。

再一想,这事也不合理。印度教的人,还是比较平和的,不怎么会杀生。他们的信仰里认为,如果一个人吃了带血的肉类食物,这个人就会变的具有攻击性,灵魂里就有了魔鬼的因素。所以他们拒绝吃肉。不过忍不住,还是要吃一点的,但是不吃太脏的,比如狗肉。问他们为什么不吃牛肉,一个原因是:一个他们敬仰的神,骑的是牛,所以他们也认为牛是神的一部分,或者就是神。

所以印度人还是比较尊重牛的。一直不明白的是,城市里的牛是如何在城市里流浪,而不至于被饿死。这次算是明白了,闲的没事就独自跑到人家的居民区里溜达(还是需要一定胆量的,完完全全跟旅游景点和媒体里见到的大街是另一个景象)。印度人家里吃不完的、或者干吧了的菜叶子,都拿个筐装着,放在家门口临街的地方。牛们溜达着,饿了就随便吃几口。同理,自然有人供着水桶。感情这些牛都是吃白食的……

其实印度人也养牛。印度人会驱使这些他们的神去帮他们耕地、拉车。但是更多的牛,你可能猜到了,是为了挤牛奶的。有证据吗?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你可能不信,印度的牛奶跟桶装水差不多的价格:一升矿泉水15卢比,一升鲜牛奶20卢比(不知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所以印度人喝茶,都加牛奶。

话说以前河里有朋友讲过笑话,洗澡不能唱歌,否则都容易闹肚子。印度是真脏,我是真怕得病,于是只喝瓶装水,绝不吃生鲜水果和蔬菜。

有天路边停车买了瓶水,打开之前问同行的印度人,这水没问题吧。他脑袋一晃:放心吧!我就打开喝了一口,这哥们疑惑的看着我继续说:可是这个牌子的瓶装水我从来没见过。我差点一口喷在他脸上。于是这瓶水拿回酒店,只在刷牙的时候用。而且我做到了,洗澡不唱歌。

扯远了,还是回来。话说穆斯林有个“毛病”:他们喜欢生育!印度人认为的,穆斯林的教义里有种约定成俗的东西:多生孩子,控制世界!我想这个,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的,一个穆斯林家庭,往往平均生上五六个孩子,十多个孩子的也不少见。

要说印度人根本不拿超生当回事,居然能反感穆斯林生的太多。可想而知,穆斯林有多能生!而且在印度人眼里,穆斯林很封闭,根本不与外人沟通。而且他们很嚣张,他们居然在自己的电台、电视台里,公开的宣传、鼓励所有穆斯林起来支持穆斯林掌政、赶走异教徒、甚至部分地区要独立……

可是偏偏中国支持印度教的人的宿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于是,印度人迁怒于中国,所以印度人内心还是不喜欢中国和中国人的。

又扯远了,还是回来说印度的军工企业的事。以前说过印度的阶层制度,那真是害死人啊!

在工业里,工程师和工人,必定来自两个不同的阶层:工程师是动脑的,所以(几乎)从来不动手;工人是干脏活的,所以肯定是不动脑的。

问题是,这些不动脑子的下等人,做的事情根本不用脑子,可想而知做出来的事情是什么样子了。

举个例子(纯例子)。在饭馆吃饭,你跟服务生说:“给我来个煎鸡蛋,两面煎的,稍微熟一点,撒点盐,不放胡椒啊……”你刚说到要个煎鸡蛋,三哥那欠扁的脑袋就开始晃了。你刚说放点盐,三哥已经转身而去,给你做鸡蛋去了。

等了会,就见三哥端上来一盘炒鸡蛋。“我靠,我要的是煎鸡蛋!”“Sir,这是鸡蛋。”“煎鸡蛋!就是那种两面煎的,不打碎的,放点盐,别放胡椒……”三哥还没等你说完,端着盘子,甩你一句“Yes, Sir。”转身走了。

过了会,三哥还是端了那盘炒鸡蛋,上面撒了点胡椒面,回来了。“哥,我要的是煎鸡蛋!” “Yes,Sir,这是鸡蛋。”“可我要的是煎鸡蛋!”“Sir,你要煎的鸡蛋?!”“@#¥%%×&(……”

别笑,也别不信,这类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身边。再比如,你打车去银行,你告诉司机:“我去银行,换点钱。”

“Yes, Sir。银行!”

“你带我去个国际银行,汇丰银行吧。不要去印度银行。”

“Yes, Sir。印度银行。”

“No,No,汇丰银行。”

“Yes, Sir。”

最后还是给你拉到印度银行门口。“我要去银行,汇丰银行!”

“Sir,这是银行。”

“我不去印度银行,我要去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Sir,你要去汇丰银行?”

“#@¥%……&(×”

如果你能够接受上面的这些事情发生,你就不会对工厂里发生的事产生怀疑了。还是说那个特别厚重的外壳的设备吧。

未完,待续

通宝推:喜欢就捧捧场,加楠,诸葛神候,
家园 印度的人口的确是个大问题。ysl是个更大的问题。
家园 还是不一样的

基督教很早就传到印度,据说是十二使徒的托马斯开启的,葡萄牙人到印度的时候就见到过当地的基督徒,当然这个教堂也可能是英国统治时期兴建的,曲阜那东西很可能是开放后才新造的。

家园 感觉这是语言习惯的问题,似乎印度人习惯直接听答案?

比如去银行这事,你说的其实是你的思考过程“我去银行,换点钱”,“你带我去个国际银行,汇丰银行吧。不要去印度银行”。而司机其实只是要一个结果——“去汇丰银行”,也就是你说的,“工人是干脏活的,所以肯定是不动脑的”,他们不需要知道你的思考过程,只要知道命令就可以了。

如果这么说是对的,那么换个方式交流的效率会不会高些?

家园 穆斯林和印度教其实种族基本一样

偶听说吧,由于穆斯林至少名义上人人平等,所以备受压迫的低种姓人民很多举家归顺到真主名下。另外,在莫卧儿王朝时,穆斯林可以不交人头税。

我觉得吧,这个问题可以听听印度穆斯林或者是巴基斯坦或孟加拉人的看法。

家园 忒逗乐了。跟我在海外的认识一样。

千万别把这个近邻当个事儿,说句出自善良的话,让它自生自灭去吧。

家园 什么问题?个人倒是认为他们自己能很好的“解决”。

说句实在话,别人还真没有谁能帮他们。

家园 很好笑。能介绍一下脑袋是怎么晃的吗?咋区分是和不是呢?

他脑袋一:放心吧!...

你刚说到要个煎鸡蛋,三哥那欠扁的脑袋就开始了。

家园 点头不是,摇头是。正好和我们反着。

如果头是又点又摇,那是颈椎有点松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