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特大喜讯】在西西河赚到第一个5毛,纪念一下 -- 加东

共:💬426 🌺1793 🌵6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家园 所以我这么一说而已

最后一句是我的想法,其实甚至更极端,认为中国可能分裂或失地(因为1949年苏联不会让一个新自由主义的完整的中国在身边,怎么也要割部分东北新疆什么的)。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假设历史没什么意义,所以我这么一说而已。

家园 气枪没什么吧?

俺就玩过同学的气枪,70年代。。。普普通通的北京市民家庭(工人)。

家园 从战备经济转为经济建设是毛1971年底开始转的

"转为经济建设的转折是毛首先提出的"

"请问老毛啥时提出的?"

1971年底到1972初。在中美开始和解确定战争危险开始远离之后。你说的那些很多是准战时经济时期的政策。

(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后,八九月毛泽东到南方考察,回来向周恩来提出要改善群众穿衣问题,明确说明要引进化纤技术(此前西方包括日本都对中国封锁,60年代通过走私突破封锁进口了几台维尼纶机器,既不好又太少)。

根据毛的指示精神,周与李先念、余秋里等人制订了四三方案大批引进化肥和化纤(这既是延续到之后很长时期的引进化肥解决粮食问题的开端,也是邓后来思路的发端)。

"除以上4个背景因素外,还有一件事对当时引进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是从李先念、余秋里同志那里听说的。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有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回来后很高兴,毛泽东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终于买到一条“的确良’裤子。。。毛泽东主席同周总理谈起这件事,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点?还说不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周总理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毛主席又问:能不能买?周总理说:当然可以。事后周总理找李先念、余秋里同志,要他们研究办这件事情。对这件事情,我没有看到任何原始文字记录,但是从1972年1月我所起草的《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中可以得到一点印证。这个报告算了一笔账:中国进口4套化纤生产设备以后,“的确良”的产量总数将达到19亿市尺,城乡人民对“的确良”的需要,将进一步得到更好的供应。《报告》通篇都是讲大道理、算大账,没有讲具体的问题,惟独对“的确良”讲了具体数字。可见我听到的说法应该是事出有因,报告中特地讲了“的确良”就是一个回应。"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国外技术设备情况》(《环球视野》摘自《国事忆述》中共党史出版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a2bb201000ano.html

(2)以四三方案为基础,在1973年随着战争的更加远离, 中央(包括毛)调整了四五计划的侧重点,从战备和基础工业建设转变为压缩基建,利用已有工业大力生产工业品和消费品,突出质量和效益,以吃饭为第一位。

其实三五计划本来就是目标为解决吃穿用问题,只是后来美苏要打中国(他们要打中国是真实行动,几乎就打响,这不是臆想的,现在的解密档案都证实了。如果不是三线做好了准备,完全可能重演1931或1937年的事情),才改为加强战备。1973年只是又转回来而已。

1970年订的四五计划"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1973年调整为"适当改变了以备战和三线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思想,提出有重点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沿海工业基地的生产潜力,并且适当发展;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把钢铁的品种、质量放在第一位;经济协作区由10个改为6个。同时,还对一些计划指标进行了调整"。

“四五”计划简介 http://news.hexun.com/2009-08-01/120168588.html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简介 http://www.cnii.com.cn/20030915/ca222845.htm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四三方案"成套引进的项目

“四三方案"成套引进项目的建设情况,具体见下表:

项目名称 开始建设时间 建成投产时间 自开始建设到建成累计投资(万元)

天津石油化纤厂 1977年9月 1981年8月 135819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 1974年8月 1981年9月 290423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1974年1月 1978年5月 209175

四川维尼纶厂 1974年8月 1979年12月 96131

化纤项目投资合计及其占26个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 731548 占34.14%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1973年8月 1976年12月 261417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 1976年12月 1983年12月 68807

北京化工二厂 1974年10月 1977年7月 12473

石化项目投资合计及其占26个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 342697 占15.99%

沧州化肥厂 1973年7月 1977年12月 24312

辽河化肥厂 1974年6月 1977年12月 34342

大庆化肥厂 1974年5月 1977年6月 267447

栖霞山化肥厂 1974年9月 1978年10月 32128

安庆化肥厂 1974年3月 1978年12月 40526

齐鲁第二化肥厂 1974年4月 1976年7月 26303

湖北化肥厂 1974年10月 1979年8月 29875

洞庭氮肥厂 1974年4月 1979年7月 31329

广州化肥厂 1974年12月 1982年10月 50739

四川化工厂 1974年5月 1976年12月 16012

泸州天然气化工厂 1974年4月 1977年3月 20642

赤水河天然气化肥厂 1976年1月 1978年12月 17185

云南天然气化工厂 1975年1月 1977年12月 18759

化肥项目投资合计及其占26个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 609599 占28.45%

南京烷基苯厂 1976年10月 1981年12月 26875

烷基苯项目投资合计及其占26个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 26875 占1.25%

大港电厂 1974年12月 1979年10月 45873

唐山陡河电厂 1973年12月 1978年3月 58672

元宝山电厂 1974年9月 1978年12月 37194

电厂项目投资合计及其占26个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 141739 占6.62%

武汉钢铁公司一米七轧机工程 1972年3月 1978年12月 276800

南京钢铁公司氯化球团工程 1978年1月 1980年12月 13611

钢铁项目投资合计其占26个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 290411 占13.55%

==================

"在用的方面。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做洗衣粉原料的烷基苯项目...洗衣服主要靠肥皂。肥皂是用天然油脂做的,三年困难时期,人都没有吃的了,哪里还有油脂用来做肥皂呢?当时李先念找轻工业部研究,通过试验的合成脂肪酸工艺技术放大以后,搞了一批小厂,用化学原料来生产肥皂。但是因为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生产出来的肥皂臭味太大...后来我们把几十个技术落后的小厂统统关了。这主要是靠了南京烷基苯厂,当时引进的规模为年产5.2万吨,后来经过改造扩建,2003年的产量达到 93453吨。他们还同台湾的企业合资,又建了2个厂,3个厂加在一起,2003年的产量是 14.6万吨,除了充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以14.4%的产量出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地域和环境不同,差别应该是有的

所以 应该拿出有说服力数据,才作好比较。

地域和环境不同 差别会有。

90年那100多薪水的地区有很多,这个事实没错。

但那个时候的物价水平等生活成本及能购享受到的物质水平也要考虑进去的。

好像n家里的状况,我家也类似。但是,那个时代薪水高商店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好买的呀,大家生活状态应该基本是一样的吧。

家园 按照redapp同学的数据

画出前三十年就业人数曲线,可以看出从1963年开始就业增长比较平稳,基本是线性增长。这个线性增长外推至2007年,全国就业人口应该在3.5亿左右。这是一。

改开以后,中国大力宣传推广计划生育,甚至采取了一些很极端的做法,不管这个政策争议有多大,怎么看都和“蓄意制造劳动力蓄水池”思路相去甚远。这是二。

当时的政策有当时的考虑,倒过来看确实有人吃亏,但我觉得您这种恶意揣测不可取。

家园 “引进化肥和化纤”之类都是目,阶级斗争是纲

纲举目张,这是老毛定的调子,至死没变。你列出再多的建设项目也没用,除非你能找出老毛何时说过“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之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要不叫“片面回忆”?

发明历史,在网络语言里基本就是造谣的意思了,这有点严重。

家园 好像有问题

“片面回忆”就其字面意思而言,问题出在“片面”,回忆本身还是准确的。例如,我1984年的生活是快乐的,但是没有电子玩具。如果我只说:“1984年连电子玩具都没有!”那大概可以算是“片面回忆”。

但是加东关于“红小兵推车”的陈述,如果是回忆,那很可能至少是“错误回忆”。更进一步,我们正常的回忆如果被 njyd 那样质疑,一般要么拿出其他细节为自己辩护,要么承认自己记错了。而象加东那样嘴硬但又不进一步为自己举证的,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我觉得加东的陈述可能不能算“回忆”。

家园 我给你一个出处

90年代中期,樊纲在某大学做报告,就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深圳民工的工资是不变的,他当时用的词是“平的”。

我当时是听报告的。

家园 鳕鱼老大你杯具了

加东自己说他戴的是塑料片不是红领巾

你的记性果然靠不住啊。

家园 不一定哦

如果是我,有人拿南京8-90年代发生的事来否认我回忆的同时代的天津的事实,我的反应很可能就是,不和这个人再争论下去了。这不过是个网络论坛而已,又不是警察叔叔问话,没理由一定要回答别人的质疑,尤其是觉得质疑非常非常不合理的时候。

他人现在在国外,这事又发生在好几十年以前,他只能回忆出这么多,又没地方找证人证物(或者说太麻烦)你说怎么办呢?最经济的办法就是不再理你了呗。

当然,他的描述方式是带有偏见的。这也是亲历者经常的问题,对那个时代描述带有偏见是个普遍的问题。SOD蜜同志不还坚持称那个年代”封闭落后“吗,从某些人的角度来看,确实是的。我只是觉得,指责别人“发明”无助于让亲历者更多的回忆历史。而让亲历者更多的回忆历史正是你的目的。所以你的表达方式对实现你的目的没有帮助。

从亲历者回忆中其实可以搜集有用的信息,比如加东就说,当时同级别工人,内蒙的就比天津工资高不少,说明当时的政策确实是向边远地区倾斜,促进全国平衡发展的。

再举个例子,我父亲、胡哥、影帝,高考其实都在1960年,但是据我父亲说,当时天津的政策是出身不太好,但是成绩好的人,只能上地质、钢铁、水利学院等学校(影帝就上的地质学院,呵呵)。但是胡哥据说出身也不好但一样上了清华,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即使是”全国一盘棋“各地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PS 更正一下胡哥是1959年高考的,看来1960年的政策还真向左转了。

要不影帝对那个时代耿耿于怀呢,名校梦就这样破灭了,理解他们吧,我爸据说也是成分不好没上了大学。

虽然当时的政策有其合理性,但对亲历者的不公平感应该给予理解。

按时间算,1960高考的人正是1948年开始上学,1948年正是全国解放的开始。所以从1960年后,大量解放后得到受教育机会的翻身阶级的子弟,还有广大革命干部子弟,开始达到了中、高考年龄,所以从政策上向他们倾斜,以及他们的呼声反映到政策层面,是正常的。不过在那个年代,在升学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以这种政治划线的方式表现出政策的倾斜,是有其时代特点的。

事实是到1965年,高考招生成分不好的人还占了30%左右。

家园 俺被抓过好几次

最惊险的一次是69年。9大闭幕后,放了很多鞭炮表示庆祝。文革开始后,鞭炮作为“四旧”,也被禁止了。第二天因为好奇,和几个小P孩拣了几个没响的鞭炮想点来放。找了几个地方,还没点着,就都被大人劝阻了。最后终于找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汽车加油站储油罐的进油口!幸好那时阶级斗争观念强,被一个来加油的司机发现。俺跑得快,没被抓住,没事儿人一样回学校上课。最后在课堂上就被人直接揪到校办公室审问,一帮穿军装的军代表逐个追问幕后的教唆犯,那场面真是吓死人,几个小屁孩哭成一片。审完之后各自家长来领人,回家都是一顿暴打。第二天一起上学,走路都是瘸着走的。俺父母不在身边,再次幸免于难

家园 我觉得加东就是随口胡诌被抓了现行

不说了至少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觉得对方不可理喻,另一种是理屈词穷。但目前这个局面,加东是没法说 njyd 不可理喻的,反过来倒是有可能,事实上也确实是 njyd 不再理加东了。

我觉得,“红小兵推车罚款”基本是加东一个随口胡诌,他欺负我比他小没经历过毛泽东时代,觉得我拿他没办法。我本来确实也拿他没办法,但是 njyd 一站出来加东就杯具了。

我是相信 njyd 的。我不相信在1978年以前天津搞罚款。因为一直到80年代中期,罚款还都基本是个新生事物。而在毛泽东时期,好像是不兴赤裸裸搞经济处罚的。数学就说,当时解放军战士都可以“压床板”不出操不训练,部队都不能怎么样,只能去做思想政治工作。那直接对普通群众罚款确实不太可能是真的。

家园 你的资料够详细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