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日本机器人产业的悲剧 -- 河蚌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核泄漏的事情,其中有一个思路,就是说日本的机器人产业那么发达,他们为什么不能派机器人去核电站呢?而最新的情况是,日本可能会用德国的遥控机器人,那么看上去那么发达的日本机器人产业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
说起日本的机器人产业,那真是一言难尽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美国忽悠什么第四代机器人,就是所谓仿真智能机器人,是未来的方向。于是日本就每年投入巨资研发,准备占领科技最高点。
但是,美国是不可能在造仿真机器人上花费力气的。首先是经济原因,即使你研发出来一个和人完全一样的东西,又有什么用,要知道,随便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在业余时间就能做出来的,再花上十八年的业余时间就能变出价值的玩意,并且还有着人类有史以来掌握最好也最成熟的生产工艺,需要另外找一条路造吗?弄得那么麻烦干什么。而另一方面则是宗教原因,美国可是个连克隆胚胎和堕胎都会争论很久的宗教国家,他们认为,创造生命是上帝的活,人去做就是违背上帝的意志,会遭到天谴的。你能想象美国会花大钱去造这个玩意吗?
当日本在八十年代经济奇迹的背景下,去准备造人时,美国则是仍然把电脑和机器人作为工具来看待,花大力气去开发计算机软件,着力解决人类社会重复性劳作的问题,以及人类信息联络的问题,这才有了如今这么广泛的计算机应用。而日本,因为投入巨资在仿真机器人领域,反而在别的方面投入很少,当年计算机行业的世界第二,富士通,早已在IT领域不见踪影了。
但是仿真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始终无法突破,现在看来甚至越来越无望实现了。因为不但人的柔性思维模式无法模拟,而且医学的发展还证明相比于人类的大脑,甚至在刚性的存储能力上,目前最高级的计算机的存储也无法达到。于是,日本的研究,始终就在模式识别上打转转,今年多了几种表情,明年多了几种语调,但是几十年的积累下来,也就是个坐着象人站起来就立马让人识破的玩偶(萨苏有篇文章介绍他妻子的奇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今年最高的水平也就是能上台演戏剧,但却被观众称为怎么看着都怪怪的。
而问题还绝不仅于此,由于十余年的投入,日本已经形成了机器人研发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的成果就体现在每年的所谓机器人展上。我们每次看着机器人展,都觉得惊叹,但是如果你多关注几年,就会发现,实际上参展的就是那么几家,而且几年下来,也就是那些玩意,如果你去和十年前比,也只能说,今年的机器人更象人了。然而,正是这些利益集团,每年瓜分着日本的几十亿美元的研究经费。他们是比中国的国企更象国企的企业,更可以说,实际上他们的产品很少需要去经历市场,只要每年出几个新功能,展出一下,混过去就万事大吉了。
日本的机器人领域,分的很细,比如研究眼睛的就会专门研究眼睛,研究听觉、研究嗓音、研究运动的也是如此,这其中有很多技术和研究成果,是很有价值的,可以转化到其它应用领域,但是,这种转化似乎乏善可陈,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压力,每年最重要的其实就是拿到国家的经费罢了。
以日本的能力,与其在做真人身上费功夫,也许研究能够抵抗恶劣环境的工业智能机器人更有用处。要知道日本如今仍然是机器人生产和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他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工业智能人,不去追求什么和人长得一样,和人一样站着行走,听懂人的话,而是追求在恶劣环境中的行走能力以及保护能力,那完全又是另一片天地。实际上,工业智能机器人一样需要视力,需要运动,需要听觉,这大多数都和现有的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重合,不过一个钢架结构的八瓜章鱼,又怎么能和一个会唱歌跳舞的美少女去比吸引眼球。
这就是日本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也是日本机器人产业的悲剧,他们已经难以自拔了。
-------
PS:在天涯由感而发写的,参考了一个亲戚在日本的工作经历,可能还是有些以偏概全,甚至全然是胡说八道,欢迎指正。
比较一下BD的大狗和日本的玩偶就知道差距了。 日本人就是正经活不做,花活不断。 就这个还其实很多是美国人的玩意。 Boston搞机器人的大头好几个都在日本和玩具公司合作挣钱花,在美国这边干正经事。
按说是专克燃料棒这种棒状物的。
不知道为什么没用,也许是本次事件中一个永远的迷了。
居然推荐这种火上浇油的解决方案....还嫌不够乱么,就不能让日本人民消停会? 安的什么心啊!
实际上人体构架是将就继承动物祖先的结果,并不是最佳结构。机器人做成人形,除了好玩和当机器人保姆比较有亲和力以外,没多大好处。
是恶魔岛的紫狂吗?
有一个“人形”的机器人,我了解不多,只是模糊记得这样。另外,我想日本人搞人形机器人可能也有点公关的意思在里面,大概有助于争取投资吧。
日本的机器人技术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并没有只局限在仿人上。
如果你不知道fanuc工业机器人,可以去查一下。
另外还是其他几家公司的产品,也是世界有名的work horse.
在太空方面,他们有JEMRMS,已经上了太空站。
当然仿人也是他们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人口老化,又不愿意大量移民的结果。
机器人的形状是由用途决定的。机械臂有机械臂的用途,人形有人形的用途。并不矛盾。
人形的机器人的技术难点有很多,
比如多自由度的控制,
传感器的设计,
小型化的问题,
鲁棒性能。
对任何一个具体问题,人形本身并不是最优,但是,人形可能是最能适应环境多样性及任务多样性的.
我们也应该有这方面的研究。以后一些无人的小岛,比如钓鱼岛,及岛上设备就可以由这些机器人来看守,并进行简单的火控和维修。
以后士兵就不需要背负很重的装备,遇到地雷也不需要用人去趟.
我觉得第一次登月,也应该由机器人来完成.
我们不应该去学小日本,用机器人端茶倒水,开关窗帘,当玩具.
而是应该...
用到该用的地方.
智能机器的要点是软件的智能和系统化。日本当成是硬件问题来搞就是不知所云。
而硬件上的模式识别,显然也是机器人的重要领域。俺曾经觉得,要有自己主动的识别判断和行动的能力,那怕不象人的机器,也是机器人,比如机器人足球赛中的小玩意,而那些虽然象人,却是人用遥控器来操作的,则只能称为遥控机器。
但,最近发现这种思路其实也是有些问题。如果一个机械,能够象人一样笑一样哭一样奔跑,只是没脑子(或者说是受人来控制的),那也得说这是一个机器人。
日本人在后面这条道上走得是最远的。
至于软件的智能化,我想,这个概念显然太空泛了。俺前面说,所谓的智能化,体现在刚性的存储能力(所谓的知识库)和柔性的推理能力(所谓的规则库)上,但这两点,现代的软件都离做出一个大脑相去甚远。
而且俺悲观地认为,这几十年了,软件编程上好象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当年大学时我们学着用prolog写程序,据说这东西就是面向人工智能的,但现在回过头来评价那个语言,不过是将switch和循环嵌套混合在一起了,远谈不上柔性。
隔行如隔山,道听途说据多,理解也不一定对。如果有在人工智能领域工作的河友,很希望他们能够写出来这个领域的情况。
机械臂这种,称为第三代机器人,不是第四代,也叫工业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十分成熟了。
第三代机器人的特点,是局限在某些特定区域的,有着固定的用途,比如用于生产线上的零件加工(当年我们学校有点焊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他们与智能车床的区别在于,车床必须把零件放在固定的位置,而机器人则可以在一个区域内自动找到零件的位置,并且到零件上的特定位置进行相应操作。与其说它们是机器人,不如说那是一些具有智能识别能力的工具。
仿人型机器人绝不是应对所谓人口老化,而是因为人类的梦想而做的投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研发计划,那时候,日本的少生化还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我这篇的意思是,人型机器人浪费了太多的资源在仿人上面了,几乎每一步都是坎。如果能够将目标对准不固定区域的工业用途机器人,在灵活运动和抗恶劣环境上下功夫,按照现代工业机械最成型的行走模式(蜘蛛侠里的八爪章鱼)来设计,也许早就能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了。
想呀,看小岛的活,并不是非要一个人形的东西去看吧,弄个变形的卡夫卡,再在额头上多长出两支手,岂不更有效果,更有威慑力。
您有好多似是而非和想当然的东西。我和机器人打交道都十多年了。不过要解释起来还真费劲,您没做过,不知道其中问题。
几点观点:
1 我不认为日本是机器人研发最好的国家。别忘了德国和美国。
2 至于日本人形机器人是否是用来解决老年化而产生的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你看看日本现在大部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方向就知道了。
3您所说的最成行的行走方式并非对任何terrain都适用。
4不管三代四代机器人,这几十年的进步都很巨大,没有什么在80年代就成熟了,表面都差不多,但您要看motor, gearbox, material, computer, GN&C algorithms, etc.
跟工业用,军事用没什么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