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以月死生为数 -- 弦音醉舸
开始文章之前,先讨个巧,呵呵,俺缺通宝啊,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支持.......
------------------------------------------------
题注:即以月亮的盈缺来定针刺的量多寡。初一到十五是“月生”,十六到三十,是“月死”。
《内经》:“......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痏,殴伤,引申为瘢痕,或针刺的孔穴),针过其月数则脱气,不及月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人之血气有定数,但是血气的分布是有中心分布和体表分布多少的区别的,比如胖的人体表血量较大,瘦的中心血量较大;焦虑的人中心血量大,祥和的人体表血量较大,这是从体质角度而言;从病理状态而言,高血压的人中心血量大(所以中心动脉压高),糖尿病的人中心血量也大(毛细血管损伤,外周血量会大量减少);但其实每个人血气的中心分布与体表分布的多寡,并不是衡定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的过程跟外界的气温,环境的舒适度及运动量多少(旅游的时候外周血量会增加,而宅在家中,则是中心血量大)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和月亮的阴晴圆缺有密切关系,女同志这方面就最有体会了,每月月经的时间,和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下的自身激素水平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当月圆的时候,人体的外周血流量是最大的,如果人体激素水平随之波动很协调的话,月经来潮时间是应该接近月圆的。
《内经》这寥寥几十个字,将这个规律写得很明白了,而且明确了针刺量的多寡,也应该按照这个规律来办,但是其中还是有需要仔细分辨的地方的,初读这段文字时,我写下了这样的笔记:[针刺是个以外治内的技术操作,其疗效的载体是体表的气血,“针过其月数则脱气,不及月数则气不泻”明言当气血少的时候,如果过多的针刺,会伤气血,引起“脱气”,而当气血多的时候,应当抓住这个时机多行针刺,以泻体内之邪,其关契之处,在于针刺本身是个泻法,是“调气”的作用。]
但是回顾一下临床经验,立刻就发现了自己的误读。事实上,当一个焦虑的病人来就诊行针刺的话,往往他的针感传导会比常人迅速且传感区域描述明确,而当一个心宽体胖的人来就针,进针往往如泥牛入海,针下软扑扑毫无针感(并不因为是肉多啦,因为也同样有既焦虑又肥胖的胖子,下针感觉不是这样的),回到开篇解释了一大堆的中心血量与体表血量分布的原理,焦虑的病人外周血流量是少的,这种病人治疗我往往只取一两个穴位,感传明显,疗效甚佳;而心宽体胖的胖子,外周血流量大,扎针往往如泥牛入海,不得不加大刺激量,或者长时间留针候气,疗效的取得,颇费周折。从这里出发,才能真正理解上引《内经》“以月死生为数”的真实含义:月初生之时,外周血流量少,但是一碗水扔个石头的动静比一池塘水扔同样大小的石头的动静孰大?当月圆的时候钱塘潮汐的时候,你还扔这么大小个石头,会有动静么?所以当月初生的时候,外周血流量小,所以只需要“一痏”这个刺激量就能引起经脉气血的共鸣,涟漪阵阵直接传到与经脉相关的脏腑去了;随着月渐圆,人体外表血流量逐渐增大,要引起同样的效果,针刺的量必须加大;不用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两天,如果你要行针刺治疗的话,必然要比平时多扎几针,多留针候气才行;过了这两天,当“月死”逐渐发生的时候,针刺的量又应当递减了。
你看,同一段文字,不同的理解会带来方法的巨大不同,我按字面意思解读出来的内容与临床有那么巨大的差距,所以读古书不容易啊,现在书刊市场上流行着这样那样花色繁多的中医指导书籍,真正值得看的,没有!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欢迎中医下河,河里还有花大熊也是研究中医的。
焦虑的时候,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能快速改变体内血液以及能量的分配,“体表血量减少”可是针灸的时候会扎到血管么。
血管是固定存在于躯体的,该扎到,还是会扎到,看需不需要,技术熟练还是生疏了吧。针灸其实第一要义就跟血管有关系的,内经讲,不管什么病,只要看到有“血络”存在,第一个要做的,不是扎哪个穴位,而是先把血络去掉。“必先去其血络”,这点很重要,血液循环的畅与不畅,是针刺治疗起效的基础,所以内经强调这个,但是现在针灸临床这么做的非常少,关键是许多医生都是经验式操作(老师怎么用,我就怎么用;或者最初我怎么用,现在就怎么用),不了解理论吧(这么说,不是抬高我自己,呵呵,自己的成长过程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关键是古书难读)。
学习,希望能学习到可以互相探讨的水平。
似乎存疑。
古文之血络,和现代医学意义的血管,似乎不能简单的直接对应?
以前很多文章都定位在神经上,不知为何你定位于血管?
静脉刺破了可能有少量的出血,但是这个现象并未广泛报道。而动脉靠金针基本是刺不进去的。不知我的理解正确吗?
我没有一句话说把针灸疗效定义在血管上的,只是说体表血液流量是针灸起效的一个平台,这应该是不容易误解的,就像厨房操作的平台并不是厨艺本身。
刺血络并不是刺静脉,等你临床多了慢慢会知道什么是血络的。
不懂针炙,花的是:“同一段文字,不同的理解会带来方法的巨大不同,我按字面意思解读出来的内容与临床有那么巨大的差距,”
经常有学生跟我说,书上学的,在工作中是没用的。
而我只能苦笑,事实会跟我说这种话的学生,都还是很努力在学习的。
以前我总跟同事说,不要教太深,重点是能让学生理解,但现在我发现,即使是大白话也存在误听,死听的问题,更不用说是书本的解读了。
读完书,实践后,再将经验归纳,并反馈书本,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但现在人心浮燥,后面的二个甚至三个,都可以弃而不用了。
PS:说了些和贴子没关系的话,只因有感而发,见谅。
这句话很精辟:“读完书,实践后,再将经验归纳,并反馈书本,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非中医,只是业余爱好。在给家人的治疗中,发现刺血疗法对一些症状很奏效,也比较安全。但是针炙和时间的关系,看到内经上有介绍,却不知如何应用,真希望您多写点临床经验。
而且疗效卓越,好比刺血络,谁都可以操作的,且能治疗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但关键点是没人给你说透,呵呵,我权衡一下下。中医技术的传授,在内经时代是要歃血而逝,非其人不传的,之后几千年中,这种状况从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改观。换个角度来说这个歃血而受,其实从某个程度上说明了其技术的操作性是很容易掌握的,一点就透嘛,所以要保密。
或者是说一多半女的内分泌不平衡
不太懂楼主的意思
很反对拿古书当圣经而不加思考和取舍
请指点
在女性的月经周期中,体温、激素、代谢、性器官状态等的生理改变也有月节律变动,每个人体内的激素波动的节律受月节律影响,但不是同步发生,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同,神经体液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我说得很明白:和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下的自身激素水平直接相关,两者缺一不可。不知这么解释能不能解释兄台的疑虑?
体表血液流量,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流量总和,不知你同意否?
西医对微循环的情况也有表述,无非是静息时毛细血管关闭多,而激动/运动时开放多,当然这个多少是指自身对比下的情况,各人之间还有差别,比如血压、体质等都可以影响。不知你的针感规律是否与之相同?
以前用某种特殊的显微镜看过甲床微循环,我和LP的就明显不同。我觉得你可以考虑采用这类检查手段,设法把你的针感用客观指标反映出来。中医的语言如果能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翻译出来,这对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是幸事。
至于体表血液流量与针灸效果的关系,我想可以慢慢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数据,再寻找更好的解释方法。这个领域可以做的太多了,当初一个针刺麻醉就造就了多少人,兄台潜心研究,当有大作为。
任何话只要说出口、或者写下来,就立刻有了其局限性。
楼主文章的价值在于:在实践中反复分析所学之文字,研判其真实含义,才可能更好理解原文。
如果做得更好,甚至还可以指出原文之局限,达到否定后的升华。
引用你的文章
即以月亮的盈缺来定针刺的量多寡。初一到十五是“月生”,十六到三十,是“月死”
内经》:“......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痏,殴伤,引申为瘢痕,或针刺的孔穴),针过其月数则脱气,不及月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如法。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
人之血气有定数,但是血气的分布是有中心分布和体表分布多少的区别的,但其实每个人血气的中心分布与体表分布的多寡,并不是衡定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的过程但最重要的是和月亮的阴晴圆缺有密切关系,女同志这方面就最有体会了,每月月经的时间,和月亮的阴晴圆缺影响下的自身激素水平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当月圆的时候,人体的外周血流量是最大的,如果人体激素水平随之波动很协调的话,月经来潮时间是应该接近月圆
真正理解上引《内经》“以月死生为数”的真实含义:月初生之时,外周血流量少,所以当月初生的时候,外周血流量小,所以只需要“一痏”这个刺激量就能引起经脉气血的共鸣,涟漪阵阵直接传到与经脉相关的脏腑去了;随着月渐圆,人体外表血流量逐渐增大,要引起同样的效果,针刺的量必须加大;不用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两天,如果你要行针刺治疗的话,必然要比平时多扎几针,多留针候气才行;过了这两天,当“月死”逐渐发生的时候,针刺的量又应当递减了。
-------------------------------------------
概括说 就是 月亮盈亏是月经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女性月圆时月经来潮,得气好,针灸医根据农历指导临床。
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个人认为 女性的月经周期的分布相当随机的 古书是错误的 把这些错误理论应用临床是轻率的 这个思维模式下滥用古书理论可能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