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记 -- 古城老农
宗翰是寿终正寝,被清洗的是主和一派的宗磐、宗隽、挞懒
当然请教当不起,咱家也就是个菜鸟,只是就这个话题上还是稍微看了点东西,说到底凑巧罢了
2、当勤王的最初名分过期失效之后,这支军队不解散又不上交指挥权的理由是什么?
我猜您这两个问题大概已经隐含了一个答案,就是岳飞的军队是当初临时应诏拉起来的勤王义勇军,所以才会有后面的那几个问题。
然而很抱歉,咱家觉得仙大你八成是把岳飞第三次投军的原因以及他当过“敢战士”的经历,和他后来在军队中的成长过程、以及神武后军(这名听着陌生不?)的成军经历弄混了。。。
没错,岳飞第三次从军是有勤王之命,但他是白身从军,和当时北方各地的山水寨、义勇民兵以及后来宗爷爷在东京招抚的那些“巨寇”是不一样的。如果非要找个听起来好理解的现代化比方,更接近于退伍军人响应国家紧急动员令重新入役,而且被分配去的部队也是已经有正式编制的军队。。总之他初隶刘浩也好,后来转隶张所宗泽也好,当得可都是正规军,不存在是否需要解散的问题。
岳飞自己的经历尚且如此,岳家军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如同楼上红茶猫和毛锥子兄已经回复过的那样,它本来就是有番号有编制的官军,即使是构成这支部队最早基底的南渡的河北军也是。而岳飞开始独领一军的起点,是在金人跨过长江追赵九的马家渡之战中,在最高上司杜充投敌、友军临阵脱逃、都统制陈淬又战死的情况下,率领自己麾下(那时岳飞已经属于中层军官了)部队突出重围开始的。需要说明的是,刚刚把部队带出绝境,岳飞就开始派信使和朝廷联系——得赶紧跟组织汇报,官家倚为腹心(赵构当时对杜充极为信任,把整个长江防线都交给了这厮)的那支部队还没全玩完啊。。
话说那年月有支不但没打散而且越打越强的官军可不是平常事儿,再解散。。这个,如果有人穿越回当年,和那时欲认干爹不被允许只好硬抗的赵构提这么一建议,不知道性格冲动并兼以某种神经质的年轻官家会不会一剑劈了他,咱家是觉得这可能性没有九成也有八成。。。
名分编制都不是问题,收入就更不是问题了。——朝廷的官军当然朝廷养。岳家军平时领的是朝廷发的工资,打胜仗以后拿的是朝廷颁的赏钱,打仗不打仗吃的粮草也是朝廷供给的粮草。而在岳家军绍兴年间第二次北伐期间,由于调拨粮草不给力,岳家军又严守军纪,还发生过留守部队冻饿而死的事情。足证部队的钱粮供应仰赖朝廷调度。至于仙人兄说的军方酿酒卖酒,这个在宋代唤作“回易”,即便是相对太平的北宋年间也是有类似制度和活动的。——古代的募兵养兵制度和今时军制所处条件不同,不好轻易比较,so您把这个和上世纪90年代土鳖搞的军队经商相提并论,我觉得未免有些思路过于跳跃了。还要考虑到的是当时乃是非常时期,各军队行“回易”之法也是朝廷公开允许的,主要是为了减轻一些民间负担,各屯驻军都有公开挂职的“回易官”,总之是制度惯例而不是什么敏感问题。最重要的,回易搞的钱总体上讲只是一小部分,顶替不了朝廷供给,那个条件下赵构倒是想让他们尽可能多搞点,问题是不行。。更不要说还有搞来的钱不正经用全铸成大球自己搁家里玩的。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参照项,就是军队将领及僚属的任命,而这一项权力也是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的。王曾瑜大爷曾有一篇《岳飞的部将与幕僚》,专门考证岳飞部属生平,网上一搜便得。仙人兄或者其他真有心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不妨找来看看。看了就知道即使是岳飞最为倚重和相得的几个幕僚,也并没有一直呆在岳家军,而是任职期限一到该去哪儿去哪儿。而与此同时,秦长脚则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宰相权限和朝廷的这种权力,安插亲信到神武后军充任岳飞僚属以为掣肘和耳目。所以岳飞后来的僚属中,既有与秦桧一党有亲戚关系的人,也有秦桧的党羽曾经的酷吏。(不过比较倒霉催的是,这几个人到岳家军后不久就统统不知被谁洗脑了,前途当然也由一片光明切换成了窜死边远军州。。。不过这是另外的话题和故事了。)
最后的最后,还有一个憋不住——其实说岳飞“不善为人”又何尝是站得住的观点呢?俺以前有一旧帖就此吐过槽,这里不惮于再从另一个角度再吐个槽:很多朋友觉得岳飞不善为人,说白了就只是一条:他下场不好。可是这次俺得反问一个:那个年月,赵鼎下场如何?张浚绍兴十年以后秦桧死以前处境如何?李光处境如何?胡铨处境如何?韩世忠处境如何?若无岳飞报信+找高宗哭诉下场将如何?甚至是抱了秦桧大腿陷害岳飞很得力的张俊最后的收梢又如何?
这还只是随手开列的大人物的名单,实际上它还可以继续开下去。——那个年月倒大霉的不只岳飞一个,死了的也不只他一个。只不过他“居功最伟而被祸最惨”,先前又是最蒙赵构宠信的武将,自己舍掉的多,同代的大多数人失去的也多,所以才得到了最充分也最长久的纪念与追怀罢了。或者,难道我们要说,那个年代死掉或差点死掉的人,统统都不会做人?。。。
英雄难作。
我心目中历代的勤王之师,捞到一定的地盘之后,无不试图获得独立财权,继而侵吞地方政权,最终形成割据。
国家采取的对策,传统上也一直是明升暗降,分化瓦解其部属,培育其他竞争者这三大策略。
双方博弈的结果,基本上还是不见血不罢休,和平解决的少。
我们习惯上说,形势一旦发展到“兵为将有,财归省有”,基本上就很难和平解决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岳飞也是这个老把戏里的一位失败者,不过现在根据北溟客兄的意见,他也许并非博弈的失败者,纯属牺牲者而已。
岳飞与赵家并无私仇,历史上也没什么劣迹,这么明显冤屈的牺牲,宁愿做得这么失人心也要消灭岳飞,如果不是中央集权政府防止割据的斗争,赵九行动背后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呢?
越想越糊涂,再请教,呵呵。
这个原因最憋屈,最傻x,但我认为最接近事实。南宋这帮土人若干年后又干了一次,把当朝执政的脑袋割下来送给金人求和,可见是思维定势。岳飞的时代军力稍强,就不用把脑袋进贡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而是宋金双方都经历了一个内部势力消长变化,都需要进行内部整合,需要重新洗牌。
“话说西方、东瀛能找到类似我国岳爷爷这样的悲剧史实么?”——都有啊,只不过形式有差别。外国不象中国有那样长期的大一统帝国历史,更多表现为个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比较有名的,庞培和凯撒给罗马立下的战功很大吧,可他们实际上都是被罗马人干掉的。
我倒是想起了丘吉尔,功高盖世,结果日本还没投降就被选下台了。
宋金议和时,金国提出条件之一就是杀岳飞。
赵宋政权从一开始就没有恢复如汉唐般得大一统中国的决心和计划,随着历次与辽、金交兵的失败,整个统治阶层(皇帝、官员、士大夫)对北国是怕到骨子里了,偏安成了他们的最高目标。
加之宋金十几年打下来,赵构也看出来了,金是灭不了南宋的,他有了偏安的资本。而为他赢得了这些资本的大将们,正是他和金议和的筹码,岳飞于是就作为筹码被牺牲了。反正按赵构的想法,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你岳飞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我想杀岳飞他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的。
PS:秦桧主持的判决的是:岳飞死刑,岳云流放。赵构亲笔将岳云改成了死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姓赵的欺负孤儿寡母拿了别人的天下,自然会特别怕别人用这招对付自己。哪怕在外人看来明显不合理,在赵家人看来是很合理的。
当年柴荣何等英雄,那个时候谁会想到天下会成赵匡胤的?而岳飞在那个时候,声望比当年的赵匡胤高,而赵构照着当年的后周世祖柴荣差了100条街不止。但就是就这样,后周柴家的孤儿寡母不还是被赵匡胤欺负了。所以赵家的人宁可当战俘,被敌国俘虏,也不会愿意被自己人推翻。他们当初怎么对付人家的,他们自己心里有数。他们对武将的恐惧, 超过一切外来威胁。
像苏联这种诞生之日就面临N国联军干涉的国家肯定是把外患当作最大敌人,所以整天玩枪弄炮,搞得兵强马壮,最后被几个窃国大盗给毁了。(防强盗的招数对付不了小偷)像晋朝、宋朝这种偷来的天下,统治者肯定是把内贼当过最大的忧患,所有的设置都是为了防自己的同路人。于是等到强盗来了就抓瞎了。(防小偷的招数对付不了强盗)。
你姓赵当年柴荣在的时候装的跟三好学生似的,柴荣一死立马欺负人家柴家孤儿寡母。还什么兵变,黄袍加身,呸,纯属放p。你姓赵的真忠心耿耿,自己摸脖子不就行了,还tmd什么不得不当,即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岳飞那时候就改学赵匡胤,学李渊。利用大别山防线防备金朝,通过外交稳住金朝,然后也来个黄袍加身,起义通告的词都不用现写,当年赵匡胤欺负人家柴家孤儿寡母说的词拿过来改改名字就能用。然后起兵南下和沿江东进,拿下江山后给赵家赐个丹书铁
券就行了。
打下东南后再北伐,把赵家那2个饭桶黄帝救出来好好养着,也就对得起赵家了。
其实也不光是赵家如此。
比方说到慈禧的卖国名句:“宁与洋人,不与家奴”。那后边还有一段话,大意是洋人只不过是要我们的钱,可以谈,而家奴造反是要我们的命,根本没得谈。
从这个角度上说,慈禧其实很清醒呢。
至于卖国不卖国,他们心目中的国家是私产,不会觉得应当为民族为文化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