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浅谈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优越性、及其天命所归 -- 酥油茶
说起中国文化,这话就长了。
中国是亚欧大陆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国文化是历时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更是现在所存的诸多文化中极为特殊的一支,正如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一样,可以说是世界仅存的,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演化到今天形成的独立的成熟文字体系。
虽然“世界仅存”这四个字说起来,未免有点苍凉的味道,也许会让人想起“大熊猫”“银杏树”这样的活化石来。说到这里,美国最近出了一部奇幻片,是以古代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叫"the last airbender"(最后的气宗),可惜,是个大烂片。但是其trailer开头几句,却让人心里怦然一动,其开宗明义即说“他是他那一类里最后的一个,属于一个已经消失的伟大国家”(He is the last of his kind)。那部片子我并没有看,但不得不觉得这里很难没有一点语带双关的成分在里面。
无论如何,历史地看,中国文明从来就不是孤儿,除了在它作为天朝上国的时日里辐射到周边的国家之外,和它系出于一母同胞,同样于混沌的年月发展起来的,还有太平洋及南北美洲发展出来的各个文化文明。不过其它的民族,国家,文化主体,已经可以说是“被消失”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直保持了政权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的中国也还真是“剩下的最后一个”。
这些消失或者尚存的诸民族,如果考察其文化起源,有诸多共同的特点,在语言上都是喉音较重,发音靠前,以单音节为主的语言,在生活上从小儿的背篼和拨浪鼓,到几个孔横吹的笛子,都可以看出其连续性,其中的农耕民族,其女子擅长编织刺绣,以燃烧草叶为祭祀,一年的节庆日的习俗都相当类似。在信仰上, 以朴素的自然崇拜信仰为主,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一分子而并非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时间观上,强调自然和时序的循环而不是单调的前进。在经验的获得上,强调以人为本进行零碎而详实的观察积累,而不是从机械论的角度出发重构自然运作的模型。
这一部分人曾经比想象的分布广泛,山海经的作者们从西走到东的时候,可能都没有走出其范围。
现在我在美洲,当地土著居民的文化显然在这一类之中,而往西去的古老文明里,是否也有这些民族的影响,尚不是很清楚。
虽然美洲的许多文化,以及中原的许多文化,尚没有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就已经消亡了,但其独立的世界观,使得发展下去的话,定然是与西方的构建不同的一种体系。
这个体系可能会以关于生物的知识为其核心出发点,以trans-human改造人体为核心的进步动力,这个体系的物理定律不会出现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设定,甚至一开始就不会把时间和空间区分开来,当然,其进步可能会缓慢一些。但已经有学者认为,我们现在身处的西方文明,只是一个人类文明发展中出现了断裂性发展的异类,而除了西方文明之外的,在环太平洋地区出现的文明体系,才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
而且西方文明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与异己相处的问题,如何采取非直线一根筋式的思维方式的问题,如何面对世界末日的问题,如何解决上帝已死之后的精神问题,用环太平洋文明的价值观来看,却根本不是问题。
而目前来看,西方文明的两次红利,一次抢掠了全世界的资源,一次发现了远古生物储藏的大量能量,造就了人类的工业大发展,也第一次把人类带到离末日比较近的一步。而这样的红利,以后很难再有了,因为过去或者现在已存的生物可利用的能力总归有限。
西方文明的下一个目标是通过开发离生物体更遥远的能量为人类所用,但在没有解决关于生物体的基本问题之前,这个目标是难以顺利的实现的,这次日本的核灾难就是一个例子,也是一个佐证。
届时,也许是世界重新回到它的正常轨道的时候,也说不定。
参考:张光直——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
飞天鸭:【原创】中秋已近,讲讲中国和南美古文化里面的月神祭拜
飞天鸭:【整理】巨龙巨龙你擦亮眼——说说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根脉
实际上,所谓西方文明,只是一个暴发户文明罢了。这6百年来在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帮助下掌控了世界,但其文明信仰根源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宙斯诸神,上帝创世纪,诺亚方舟。这一切说明他们当初都是被人领导,被人协助带上文明道路的,他们没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气概,更不可能有面对自然灾难大禹治水的气魄。他们信仰的上帝,5,6千年前,应该是真实存在的某个从东方迁移到西方,给他们带去知识,教会他们造船,种地的某个诸侯罢了。
当然,现有资料还不够多,但有几个可选项。白帝少昊是一个,有扈氏是一个,另一就是“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中的某个可能性也很大,或者“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是舜典里四罪里的某一个也可能。
中华文明本来就是世界一切文明之源头。自女娲,伏羲,遂人,有巢,疱牺,神农,轩辕,少昊,颛顼,帝喾,尧舜,这条文明演进线路清晰而且唯物。而其他文明基本都是神赐或者偷的。
现在让文明发展历史回归其本来面目的最大阻力不是别人,恰恰是中国自己的一批所谓专家。昌乐骨刻文发现数年了,但是如果给了昌乐骨刻文应有的历史地位,那么一大批靠研究甲骨文上位的专家学者的权威地位必然要降低,他们必然全力否认或者抹杀这些历史文物的价值和作用。
而探源靠古已经举出了九千年前的城池,八千年前的宗教活动,七八千年前的符号(或者是文字),七千年前的五音阶到七音阶的乐器.六到七千年前的黄铜.
而更为特别的是濮阳西水坡的中华第一龙六千年前完整的天文历法系统.
很难想象,没有文字的时代是如何进行天文观察和创造历法的.
六千年到五千年之间这一千年,中国从东到山东,北到内蒙,南到广东,西到新疆的玉文化和相同的礼器代表这什么?
还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已经有了地质学上的证据,它发生在BC3300-3200之见的江淮地区.而禹陵和反山大墓的时间点都在五千年前.而更重要的是反山大墓只是一个诸侯,而不是天子.
而五千年前的大禹,到他的儿子启足足一千年前去那里了?
-------------------------------------------------
什么是文明?文明的标志莫过于历法的诞生,因为历法需要天文观察以记录,需要哲学思想的支持.而且历法不单是为农业服务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为统治提供时间依据.
天文的二十八宿是中国历法的基础,而印度对北斗不能完全观察.苏美虽然有一个大约四五千年前的二十八分天文图残片,但好象和历法没太大的关系.
埃及因为在热带,那里对时节不敏感,也没有证据表明埃及在四千年以前有比较完善的天文观察记录.
现在,大家都知道苏美出土的青铜器是世纪最早的,但不过是离现在五千年左右.而中国陕西姜家寨也有黄铜出土,那是六千年前的遗物.
贾湖七千年前的刻划符号.凌家滩大量刻有大量符号的玉龟,再到红山大量的陶文符号.这些难道只是无知小儿的乱刻吗?
我不知道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怎么结论出夏无文字的说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更要命的是没办法发表论文,没办法拿研究经费,你怎么能不让人活呢?
如果给了昌乐骨刻文一类的东西应有的地位,哪怕真的开始全面收集文物,系统整理并加以适当宣传,那么那些靠研究甲骨文申请经费,取得成绩的砖家们怎么办?
国家的经费是有限的,如果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那么研究甲骨文自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么历史学科的经费就应该向这个领域倾斜。如果昌乐骨刻文一类的东西取代了甲骨文最早文字的地位,经费分出一部分去研究那些,那就意味着玩殷墟甲骨文的学者们的经费可能就要变少。
我们一起合作好不好
苏美尔一类的东西,我也就能看看能找到的中文资料,啃人家的鸟语原著那就玩不转啦。
这种东西,我们毕竟不可能和人家一线研究者那样能去实地,实物的考察研究。等中国实力强大,有足够闲钱以后,和伊拉克,埃及一类国家搞些联合研究工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的一系列书籍可谓是石破天惊,其中一些观点已被某些社科学者反复剽窃且为己用了。比如《诸神的起源》等。
不过他有些结论我不敢苟同,比如说炎帝就是尧,黄帝就是舜,并把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搬到他们身上,有点过了。
中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已经可以确定是殷商东渡的后裔。你不妨考察一下他们和圣经神话的关系。
从这个就可以看出来哪个文明是正朔
是东夷部落东渡后的产物,感觉也有可能
他们和圣经倒未必有什么关系,推翻摩门教是足够的
国内的专家已经考证出来了,物证、文字都有,印第安土著都有传说说自己是商人的后代。
中国正经学界也没人在搞。那个徐辉,最早发现这事的,现在下落不明
不过,中国人已经成功打击了白人考古学家研究外星玛雅文明的兴趣,正经研究也许得过几十年再说
不过听你这么说,何新这套东西估计不用看了。中国的上古历史,《史记》《尚书》里都有明确记载,传承世系也很清楚。中国某些历史权威在无根据的情况下把夏定在什么前22世纪,然后一切东西就都错的对不上了。而其他学者也都以这些错误的前提为基础做研究,结果肯定对不了。
竺可桢研究尧典四星是最典型的,他论文里直接把24度排除,而取4度(20度岁差差距是大概1500年)。
中国3千年以前的历史,出发点就搞错了,参考坐标就搞错了,怎么可能搞出准确能服众的东西来。
当然,之所以会这样错也不光是近代的原因,汉朝的那帮儒生就已经不知道上古历史是怎么会事,就在那里乱编书了。这些1,2千年前胡乱解释的东西,后来就被当成权威经典,把错误固定下来了。
感谢你指出的方向,有空去了解一下。不过中美州的东西咋实在是不太了解啊。
这些事是我下河的诱因,说出来愧对祖宗啊
他们才是真的什么神都不信,只信祖先。但他们的口传历史告诉他们,他们当初被人击败,历尽艰辛才逃入深山。苗族人死后,类似巫师的人要为他唱起带路歌,让他的灵魂能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回到浑水河边的鱼米之乡。回到他们自舜帝南征后就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而在汉族典籍《尚书》里,与万千苗民吟唱的长篇《亚鲁王传》,带路歌一类对应的,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一句“窜三苗于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