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纯属闲聊】从万兹兄的回贴聊起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70 🌺16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赞同。拜物教嘴上讲宽容,行动上一点也不宽容

赞同两个方向可以变得不对立。所以我说只是想要个位子,而不是要消灭拜物教。不过在拜物教看来,恐怕的确是想消灭道德派,尽管那只是想想。

其实拜物教嘴上讲宽容,行动上一点也不宽容。宽容不是对同类,而是对异见者。

家园 万兄

能否略说说道德的本源:

道德派会战胜拜物教吗?论证起来要从宇宙生成论讲起,篇幅太大,论证的起点别人也不一定相信

万兄
家园 道德本源

道德,如果上升到某个层面,就是规律。按照某种世界观,所有规律就好像刻在光盘上的信息,这就是所谓先验道德律。这些规律信息好像多选择的剧本,表面上看可以自由选择,这个选择力量就叫先验道德力。实际上选择也是有规律的,本质上只有遵循规律的自由,就好像那句名言:愿意的,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被命运拖着走。那些不愿意的,是在跟风车战斗,实际上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改变命运,是可能的,比如日本电视剧阿信,遵循道德律也是可以改变命运的,那才是真正的榜样。

题外话,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能逃过这张大网吗?庄子的物物而不物于物(支配物欲而不被物欲支配),以及参禅,都是逃脱。

家园 是的

春秋战国时代,就是活命第一,大家想到的是怎么样防止被别的诸侯国吞并,有能力的就想吞并别人。儒学是到四海升平才被最后胜利的大头目拿出来维护统治秩序的。

现在是猫摸二论风行30年,大家一门心思不择手段的向钱看。发展到现在,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大部分人被抛下了,而且越来越没有希望追上去,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虽然蛋糕做大了,但是分蛋糕却忽略了大多数人。现在的问题是继续维持现状,压制大多数人的不满,赢者通吃;还是稍微调整下分配比例,并让上下阶级都有希望--大家把蛋糕做大的同时,大家都能分享到更多的蛋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吞下多做出来的蛋糕。

是的
家园 按照你的儒学逻辑

那么下面应该就是保持现状,赢者通吃了。

儒学是到四海升平才被最后胜利的大头目拿出来维护统治秩序的

另外,儒学只是两千年之前孔子之后才出现的,难道孔子之前、孔子同时代的不是中华文明吗?

家园 万兹兄提出一个观点

我所谓的道德派是:以心灵宁静和发展为行为动力

这个观点很重要。我承认自己确实没从你的帖子中注意到。

嗯,这样一来的话,万兹兄整个思想体系和主张就比较明晰了。

麦金泰尔在谈到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弊病时,提出一个对象,就是情感主义。他这么说的:

评价性的言辞最终除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并改变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外,毫无其他意义或用途。人们不可能真正诉诸于非个人的标准,因为不存在这样的标准。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诉诸这样的标准,其他人也可以这样认为,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永远是错的。

现代社会的思想源于科学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造成了事实与价值的分裂。而这成为了现代性弊病的根源之一。把道德问题从公共价值驱赶到个人判断,现代道德就成为了个人的情感和喜好。但个体的道德判断一般来说都伴随着某种普遍化的企图,这就形成一种内在的矛盾。而对此矛盾的解释又形成了某种循环论证。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复杂,个人之上的道德标准该如何确立,是个很麻烦的问题,麦金泰尔的主张和他的社群主义立场有关。

万兄的呢,感觉还是有些反求诸己,这可能和万兄的儒家立场有关。这样的话呢,如果要避免情感主义的弊端,难免要引入先验的道德观。而先验的道德观,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信仰,而非理性来解决,这里的问题,万兄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没有?

家园 有趣

按照万兄的说法,不做选择是最大的不道德?

那做了选择后,如何确认自己是对的呢?

有趣
家园 这个问题实际上不存在

人实际上都是必然有选择的,比如顺其自然是一种选择,原地不动也是一种选择。

如何确认自己是对的?理性强的人靠完备的理性可以树立起信仰。比如我通过别人教导的一些理性分析,认识到,无论道路如何曲折和需要妥协,以心灵宁静和发展为大方向是对的。但要说服拜物教,是很难的。拜物教徒一般思维能力不强,说服他们只能靠事实不能靠思辨,只有在他们碰壁以后,总结他们过去的经验,再加上有别人的提点,才可能有反省和转向。

家园 阿拉斯代尔·查莫斯·麦金泰尔

  果然是个英国人。

  觉得他所批判的道德伦理学上的情感主义,和英国传统的经验主义哲学(科学的理性主义也属于这一类)有一定关系。反正欧美的上帝-世俗就是一对矛盾,从中世纪到现代,颇有点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味道。麦金泰尔的回归传统德性论,又准备朝上帝的方向回归一点。

  科学,顾名思义就是分门别类的学问,科学的理性主义常常会有一叶障目的问题,这种理性在宏观上有缺陷,缺乏宏观完整性。

  我的观点的确是有些反求诸己,它起初并不来源于信仰,而是来源于另外一种理性,一种完整理性。这种理性是我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从这种理性推导出的“先验”道德观,也许可以称为一种信仰,但不是盲目信仰。其实反求诸己本身,也说明了中国式信仰和西方的那种信仰不是一回事。西方更强调那种没有理由的对外部某种强大力量的信仰,这种信仰有用,信了就可以放松身心,但它没有理由,科学理性解释不了。

  为什么我会有中华文明会主导(不是消灭和取代)西方文明的信心?跟这种完整理性有关。这种信心不是盲目地自己给自己打气,而是哲学分析的结果。

家园 诸子百家都是中华文明

但是儒学在汉朝之前不占主导地位,秦始皇吞并六国用的是法家

家园 哄老外可以

问题是大把大把持这个调调的人,都是在哄自己。

家园 完整理性

这个概念,能否请万兄进一步说明?

我个人感觉,你这个说法有点牟宗三的味道。牟宗三解决理性与道德自律的问题,是引入心学。

大抵濂溪、横渠、明道、皆是如此体会道体,故天地之心亦是直通於穆不已之天命诚体而为一实体性的心也。就阳动言,实并无实体性的心义。而就一阳来复生于下之象征义,象征於穆不已之天命诚体,则天地之心乃是实说,即直通“於穆不已”之天命诚体而为一实体性之天心。天命诚体不只是理,亦是心,亦是神。天命诚体是实,则心、神亦是实,故曰心体、神体。

在新儒家这里呢,天理,人欲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相当的缓解。牟宗三从功夫论的角度来看人欲,直把人欲视为成就道德心灵的必经之路。

但从万兄谈的信仰所引发的心灵平静或者说放松身心来看呢?又有点像冯友兰所谓的“天地境界”。

不过从功夫路数来看,万兄还是接近牟宗三多些。

不过我觉得吧,从理论角度来看,中华文明(无论具体内容是什么)和西方文明很难说有什么优劣,问题是说服力。这个怎么说呢?双方的理论都有比较玄的一面,但是呢,在理论营销方面西方思想要好一点。就比如说上帝吧,神学家的上帝和传道者的上帝,就很难说是一回事,传道者的上帝无非是种最高存在,这个好理解,好推广。而神学家的上帝是存在本身,这个呢,又方便汇通各种学说。儒家呢,就缺少了中间这一环,理论部分,问题其实不大。群众基础也有。关键是群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呃,还有些笨蛋在捣浆糊,比如说蒋庆。

家园 你不了解中国精英人物内心的骄傲

奥运会搞得象万邦来朝,来者一个个排队分果果...很无聊?但是老大喜欢这套。

家园 笨蛋哪儿都有

有人泡妞泡成老公,炒股炒成股东,买房买成房东。那是他们自己笨。

家园 真是理科生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