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秀秀我的茶具随便聊茶(全文抛砖) -- 蓝麦子

共:💬48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见过啊...说来听听...
家园 我的意思是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也,非常道也。"

中国人视"道"是神圣的,得了道就成了仙了.呵呵

研修成道的东西,好象只有茶道..

如果不正确,请指教.

家园 呵呵,我平时也不过是玻璃杯或者盖碗

我其实还是门外汉呢...

听人讲"外地人买到的龙井也很难是纯正的,其造假方式跟碧螺春大同小异。也是从湖南、福建等地运来貌似龙井的茶叶,混杂到些许真龙井里,包装起来就敢自称是地道龙井。制造假龙井好象比制造假碧螺春更容易,因为碧螺春的显著标志除了“弯曲成螺”之外,还需要“白毛如雪”,也就是说茶叶外表大都布满细绒绒的白色毛须,而龙井的外观就没什么出奇的了,即使拽下几片柳树叶子,也很容易就跟龙井混为一谈。"

家园 我现在就是一把壶一种茶来养的啊

水可就没法说了...德国的水...我打算下次下雪也搜些雪水来试试呵...

家园 呵呵我也不过是牛嚼牡丹罢了
家园 这话得商榷一下"对联之事乃郑板桥故事,没有苏轼什么事。"

郑板桥说的吗?是苏轼吧..

我刚才在GOOGLE上查了一下,和这对联有关的网站都是说出自苏轼呢.没看到谁说是出自郑板桥啊...

请问看看兄这典出自何处?

家园 这会没时间,等下就要走

我只是觉得那句话行文似乎不够严谨啊,呵呵,没有这种说法吧--“研修成道的东西,好象只有茶道。。。。”

好象这个词一用,就值得商榷了。

去遛狗查一查吧。

家园 【贴图】可以清心也

宋粉青釉窑变粉红茶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茶碗属钧窑制品。粉青釉烧制时经窑变成粉青、粉红两种釉色,釉色好似蔚蓝的天空呈现出片片彩虹,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家有财钱万贯,不如钧窑一片”。这是人们对钧窑瓷器的名贵和难得的形容。钧窑釉所以能形成这等色彩,是因为配方里掺用了少量的铜,在烧成时通过氧化还原,铜发色为红色,与天青色互相掩映,好拟一片彩霞。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来赞美钧窑釉的绚丽色彩。钧窑属于北方的(青瓷)窑,但其制品的釉色变化多端,这是因为钧窑匠师善于利用窑火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化,使含铜元素成份的青釉发生窑变。这种窑变,最初也许属于偶然,但宋元时期,匠师们已经掌握了这种工艺,他们按一定的配比制成釉料,通过烧制,窑变为人们意料之外的釉色,从而开辟了中国陶瓷制造的新境界,它为元、明、清三代利用铜高温发色为红色的单色釉和彩绘红料装饰器具奠定了基础。钧窑是一个重釉色不重纹饰的瓷窑,钧窑的产品没有人为的刻划、彩绘或堆塑装饰。钧窑瓷器釉面时常出现的不规则动状曲线,其形状好似一条条蚯蚓在泥土中游走,陶瓷学界称之为“蚯蚓走泥纹”,纹饰产生的原因也是烧成过程中,胎釉自然变化造成的,属于窑变范畴。

宋浅青釉茶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宋龙泉窑青釉茶碗,形如斗笠, 釉色浅青, 釉层肥厚。装饰上无刻花等多余艺术处理手法,它利用釉层肥厚如玉类脂,使釉面的冰裂线纹变得特别鲜明。茶碗胎色灰白,胎体底厚壁薄。

  宋代生产青釉瓷茶碗的龙泉窑窑场在今浙江龙泉金村一带。因受瓯窑影响,在质地、釉色等方面与瓯窑的产品相似。这件宋代龙泉金村产的青釉茶碗,通体施浅青釉,胎釉风格与温州西山等瓯窑的产品极其相似,很可能是温州人去龙泉定烧的瓯窑风格的青釉产品。龙泉产的青釉瓷茶具,在宋代通过海上的丝绸、瓷器之路,大量销往国内外的很多地区。宋代,南方社会秩序安定,瓷器制品发展迅速,水路交通畅通,为瓷器生产的扩大创造了条件。宋代盛行的饮茶之风,使龙泉窑的茶具生产数量激增。从历史遗物上看,龙泉生产的饮用器具,是青瓷产品的重要品种之一。宋代龙泉窑的茶具产品,在吸收附近地区瓷窑产品特点的同时,有着自身的特色。龙泉窑不仅吸收了瓯窑的工艺技术特色,还吸收了南宋官窑先进的工艺技术特色,以及婺州窑和建窑的黑釉茶盏烧造工艺特色等。

南宋木叶天目茶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木叶天目茶碗,口径为14.7厘米,是南宋时吉州窑瓷品。这件茶碗在装饰上,以一片自然落叶贴置于器物壁面为饰,构思独树一帜。茶碗上树叶的叶硅清晰可见,赋予茶碗清新、雅致的艺术效果。

  宋代在我国茶文化史上,风行“斗茶”,从宫廷到民间都喜欢用釉色深重的黑色茶碗作饮茶、斗茶器具。这件木叶纹天目茶碗,浅黑色釉地上饰以一片黄色的叶片,给茶碗增添了一份自然、纯朴的艺术美。

  吉州窑创始于五代,元朝末期终烧。文献表明,五代吉州窑烧制出的器物与各地出土的其他窑器物比较相似。 宋代吉州窑有极大发展, 北宋烧制出的器物与景德镇窑瓷器制品大体相似;南宋时期,随着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许多北方陶瓷窑工随之南来,使吉州窑进入大发展时期,烧制出的瓷器,吉州窑瓷品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除本文所述木叶纹装饰外,还有黑釉剪纸花纹等。这种装饰,是吉州窑匠师的一大创造,可谓匠心独具。

家园 这故事是小时候看来的,也只是一个故事,谈不上典故

所以听您这么一说,颇为差异,于是也上网搜索了一把:

http://www.allnet.cn/1107/nlzx/mchc/mchc/ycwh20.htm

http://qlyi.myrice.com/page/r3.htm

个人认为,郑板桥说较为符合主人公的身份。

有意思的是,还有说是清代学者阮元故事的:

http://www.7cworld.com/rjw/n/ca48100.htm

“传说,清代学者、嘉庆侍郎阮元告老返归故里江苏仪征,游扬州之平山堂,时一僧正在写楹帖,阮元布袍葛履,旁立观之。僧以为村叟也,对阮元不经心地说道“坐”,对侍僧说了个字“茶”,不抬头又去写。书罢,问其姓名,告以姓阮。僧以为是阮氏族人,略为尊重,再呼曰:“请坐”;并令:“泡茶”。坐定,叩问何字,阮以实告。僧惶遽失措,拂炕,请上坐,亟令泡好茶。旋以所备纸墨请阮元作书。阮元濡毫据案,以该僧前后数语串缀成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天然之语不曾雕凿,而寺僧之音容心态跃然字间,阮元交游洒脱自然之风如拂颊侧。虽一句对僧人的怨话没有,却是字字珠玑,每一字都含有讽劝。”

此处也是:

http://www.hudie.org/duilian/zs/zs141.htm

传说毕竟是传说,数百年无数人口耳相传下来的结果就是,不仅主人公由阮元而郑板桥而苏东坡,讽劝的对象也忽而和尚,忽而老道,地点也有说径山寺,有说平山堂。就连下联的文字,也流传了不下三个版本:

“茶,敬茶,敬香茶”

“茶,上茶,上好茶”

“茶,泡茶,泡好茶”

从第三个版本分析,动词为“泡”,则发生在清朝的可能性更大些。

家园 安逸。开春了,新茶巴实……

家园 好雅兴,送花一朵
家园 两个字

棒!花!

家园 好茶好水好器皿

读罢满口生津也。

家园 不好意思,又看一遍觉得写得太勉强,就删掉了
家园 可惜了,我觉得挺好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