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瞎聊几句车 -- myDday
看来这个版面清静点,随便聊几句我知道的事儿,跟车有关,但是我也不是业内人士,所以欢迎拍砖。只说事儿,不讨论立场。还是那句话,我这么一说,你那么一乐儿……
最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别人说了句话:你开这车挺酷的!就非要把自己原来的那辆X5卖了,加几十万,买辆X6。才跑了12万公里的X5,最高最高的卖价是60万,一辆X6最便宜最便宜,也一百万出头了。我就跟朋友说,你烧得吧你?!
无外乎:虚荣心!也没见你开好车满世界拉练阿,更没见上高原。倒是因为长时间在城市里怠速或者低速跑,电瓶充不上电,好几次打不了火,叫救援的(随着城里越来越堵,这样的事儿越来越多,解决办法就是上能跑起来速度的地方冲一会儿)。
说到上高原,千万别迷信进口车,倒是国产车未必不好。有两个女孩从一个内陆城市,开辆QQ,川藏线去了拉萨,又回来了,真事儿。没理由不相信,她们曾经走的比拉萨远点。所以说啊,那些非乌尼莫克不上高原的,可以省多少钱呢。
有次在飞机上,很巧的跟奔驰的技术总监挨着坐,聊到乌尼莫克,他都说太贵了,因为那些技术是军车用的,所以民用很少,成本自然高上去了。奔驰一年也就产一千辆左右的民版乌尼莫克,普通车20万欧的话,它得60万欧(那人的原话)。
如果真要60万欧,我情愿买BJ2020了,省钱也皮实,到处都能修,实在趴窝拦着道儿了,只要能搭上顺风车,直接推沟里去拉到。小D我有个梦想,将来整辆2020一类的车,然后买车祸报废的高级车,回来拆零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悬挂啥的,自己改到2020上去…
不知道国产乘用车的规矩,反正商用车是要进行三高试验的:高原高寒高湿。基本就是一个车队,几辆车,十多个人,一路漠河杀到海南岛,然后再爬上青藏高原,再回家。两三个月,祖国大好河川转个够,不用花钱就玩了,还拿工资,爽阿!
不过高回报必有高风险:这条路上死伤是常有的情况。本来就是新设计的车,难免有各种问题,说不定在哪儿就飞出去了。再有就是那些司机都是高手,经验极其丰富,问题是老马也有失前蹄的时候,一打盹,连人带车就飞了。
还有一种人祸:家里的采购吃了回扣。话说某次某厂的某新车车队上了高原,走青藏线下来,一路爬上了某山口:开始走下坡路了,下雪了。拿出防滑链装上吧,靠,全都短那么一小截!要说车胎直径是标准规格的呀,只能是链子自己的问题了。一波人没好气地给家里采购打电话(祖国无线通讯业实在发达):十几条人命挂在这儿呢,如果出事了,看我们回去怎么收拾你!采购提心吊胆的捱日子,幸好十几个人凭经验, 安全的溜下了十几公里的大坡……
前几天河里有人说,……进口的奔驰曼沃尔沃卡车在国内这样的使用条件下能用两年如何如何……具体我也不知道能用多久,不过好像进口的高质量的卡车都是用于特种车辆,比如消防、地探、电视转播啥的,不用拉货,所以使用寿命能长点。但是,大家猜猜国产的卡车,更准确点说,建筑工地上或者矿山里,拉土拉矿石的卡车,平均寿命是多少?
二十年?十年?五年?三年?两年?公布答案:一年半。信不信由你,我只说几个数字:一年半时间里,保证运营时间是400天。一个班(白班和夜班算两个班),雇主给车主2000块,全包。全寿命下来是80万。车子本金25到30万,看配置。油钱20到30万,维修保养再来10万。车主一年半下来,(不出事)挣个10 到15万。对于一个没啥文化没啥技能的人来说,这是个不错的差事,也够一家人过日子的了。当然,这种出苦力就有钱挣的活儿都是黑社会控制的,这是另外的话题,这里不说了。
所以,在中国,卡车只能卖25万左右。没人傻到最低80万买进口车去拉土石方。所以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到卡车上,就是能拉:悬挂系统那是钢钢的,发动机爆压也是钢钢的,变速箱的齿轮更得钢钢的……我就纳闷几百块的轮胎是如何做到钢钢的……
关于小车,只要你想在国内卖,甭管多好多孬的车,都得通过各种测试,而且是中立机构做的测试。我知道的测试机构就那么四五家,规模都不大,一百多号人。最爽的就是做碰撞试验:咣当,一辆车就报废了!车子都是厂家免费提供的,这不算,还得给测试单位一笔不菲的钱呢。就碰撞试验来说,每次撞击前面横着的一个从英国进口的盒子状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叫啥,还有啥功能)就要报废一个,一个成本两万多。
要说国产新车必须做这些实验认证,可是进口车也要做。本来在国外开发阶段就做了的,到销售地,也得重来一遍。所以认证机构的停车场里,有这些一眼就能认出来的车,还有很多贴着黑白胶布条的,所谓国产新车的,为的是在正式发布前,没人知道具体长啥样。于是乎,有人就有了来钱的道道:各个汽车杂志网站花钱雇人偷拍各种新车碟照。当然就有人监守自盗了:认证机构的员工每月定期给杂志投稿……如果你想挣这笔钱,下次去天津武警医院看病的时候,记得带个狗头从窗户往南边汽研中心的停车场里学么学么……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每次一款新车上市,各个杂志网站,介绍这款车的文章都千篇一律,甚至连语法错误都差不多。废话,一波人写的,能不一样吗?!
汽车厂家每次找好一家专业的公关公司,说好费用签个合同,然后公关公司就联系各大专业媒体杂志网站,召开新车发布会,报销往返机票星级酒店等等一切费用,好吃好玩一通,同时附送一个几千块的红包或者一台笔记本类的纪念品。临走的时候别忘了带上专门为你准备的光盘或者USB(当然忘了也没事,回去给你发邮件),只要你保证把我们写好的东西发表在你的媒体上……
一般来说,各个媒体的版面中,就数汽车类的责任编辑最忙:忙于到处出差去参加发布会和各种试驾活动。如果这个编辑人品好点,实在忙不过来的地方,就让手下人去惠顾一下。狠点的,就算自己去不了,也得让自己亲戚去,手下人是没份的。公关公司也经常联手厂家组织试驾活动。其实这个圈子很小,没几个人,谁喜好什么,大家都清楚。比如有时候的试驾,一水男的,十几个人奔着东北走一圈,十来天,飘/嫖过十多个城市……拉动经济嘛……
其实开发一款车,真的不容易,这些攻关费用还在其次,一次找到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的供应商,一起协同作战,那资金耗费海了去了。别的不说,就发动机试验,得烧多少油呢。60年大庆,阅兵的那几辆车,号称800万一辆吧。甭管多少钱,关键是没人买得起阿。真拿得出几百万的,估计都买现成的进口车了。就那专门为这车新开发的V12发动机,现在还100多万一个呢。低调的你如果有那钱,肯定添点买W12的辉腾了吧?!
所以说,中国的汽车之路,还很长很长,尤其是否能够得到国人自己认可的水平。当然这中间,厂家需要做的也很多很多。比如,国内厂家现在真的不在乎砸几百甚至上千万,请意大利的名家设计外形。结果最后需要集体确定方案的时候,领导们在几个被选的全尺寸模型前走了一圈,都不说话,直到某最大领导:我看这个不错嘛!于是集体点头:不错不错……有可能就是大家最后在街上看到的最丑的那款……
这还只是视觉上的个人喜好,背后的利益关系……佛曰:不能说!河里经常有人咨询,买啥车好啊?我从来不说话。不过现实生活中,如果朋友问我,我会告诉他们我的建议:别管啥牌子啥车型,就买新上市的车型的前两三批。因为再往后,各个配件开始国产化了,或者多家供应商供货了,质量就开始缩水了,价格也就开始降下来了。
举个例子,北京街头跑的出租车,现代的伊兰特索纳塔等车型,最早批次的,跑六七年了,90万公里,从来没大修的比比皆是。后来批次的,轴头15万公里就必须换了,再跑一年多,就得大修了……
最后,讲个惨点的吧。这几年,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直到去年都是产能为王:就是只要你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于是工人们都是加班加点,谁厂里没死人,谢天谢地了:不是累死的就是因为累的出事故死的。话说某厂烤漆房,几个人进去干活,陆续出来吃饭去了,最后还有个人在里面的时候,门不知道怎么就关上了。这门跟家里的门不一样:里面没把手。下面一波来干活的,看板上标明里面东西都安装到位了,就按了加热按钮……
大概需要‘百度’一下?...... 找到一个: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530-4923985-1.html
第一花+沙发!
最近接连出现塌桥事故,有点甚至还死了人,巧的是,两起事故中都有重型货车的身影,杭州钱江三桥是本身质量不太好,禁止通行货车却禁而不止,最后在通过了上千辆货车后,在一辆百吨中的拉钢板车的碾压下中招了。而武夷山的大桥更惨,无辜连累一辆客车坠桥,结果客车司机还枉死。最新消息是,货车连车带货有80吨
不得不说,按这个标准,中国的道桥是在是很强,因为我们知道,为了照顾公路承载能力,中国一直避免涉及过重的坦克,而世界上最重的坦克也不过60多吨,而中国的货车们,一直以百八十吨的重量碾压着中国的道桥,而到现在大部分桥还能够坚守,足以证明中国道桥的质量
花!
这么多的一串串的“大实话”,如飞的快笔啊,
再加个自己的真体验,补些大实话:
别尽忽悠,“中国非要一定要好好地向西方学习,才能进步”了。
其实,西方也正在拼命地向中国学习,不断“进步”(退步?)呢。
可以查查那些名牌们现在用的材料和工艺吧。不少的也都是今非昔比,时过境迁了。
原因很简单:
1。让“黑心者”定标下的“利润”给套住了,不省钱过日子,就没法子活啊。
2。让“无限狂”追求的“市场”给框住了,再聪明地分,也就这么大了啊。
3。被轻视过想玩弄的“对手”给锁住了,小“虎”学艺后,当然都吃“猫”啊。
实际上,只有那些能坚持走正道,讲实效,不比“烂”的企业,才能总是会破围而出,真正长命的。
国产车本身就是国产的,供应商基本都是国内的吧。德法日和国内车商哪个对质量更重视些?
新奇军是奇瑞车主论坛,据说是自发的,不是官方论坛。前段时间上不去了,据说是被竞争对手攻击。今天看了一下,又能上了。
开着奇瑞车跑哪儿的都有,青藏川藏都不少,都有全程照片的。随便找几个。
这个曾经很出名,青藏+新藏,照片拍得实在太漂亮了,多且全,可惜现在图都挂了
其实走这几条线的奇瑞车很多,看得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可以去精华区看看。
那里面的照片还没有全挂;或者他们都是转别人的。
其中一段是一样的:
由于今天要走臭名昭著的“牛北公路”所以丝毫不敢怠慢,一早出发7:30就过了宝鸡市。
在出发前就曾为了是否走310“牛北公路”而头痛不已~
按照网上大多数DX的说法:由于310牛北公路全线修路所以建议从西安走G312经平谅至兰州,但也有人反映由于走的车太多了G312经常堵车,且有些路段路面破损也较严重,反观G310牛北公路70%的路面都修好了,现在开始局部放行车辆,只是有可能发生大堵车!
在出发前一个星期里我曾数次给牛北公路项目办打电话了解到牛北公路基本上通了,但由于一些桥梁、涵洞未完工,现在实行不定时单边放行,堵车时有发生。
出了宝鸡收费站沿310国道一路向西,半个小时过去了竟然没遇到一辆对头车,我心里暗叫不好!正好看到路边有JC在执勤,忙下车讯问,JC告诉我从昨晚23:00就没见到有车下来,但不排除单边放行的可能。
傻眼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继续走吧~总不能再回头走100KM上G312吧!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晃峪收费站,再次询问路政,得到的答复是上面确实是实行交通管制了,不过小车可以通过!
8:50到达陕甘边界,网上曾有人形容走G310一到甘肃界路立刻变得很烂,从牛背村开始一直要烂到天水的北道!
时过境迁,现在的牛北甘肃界是这样的·····
能对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得这般透彻的,不是业内人士,都是知情人士,说不定,就是发改委管这块的...
想来也是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 大家上网也不容易
需要的是八卦 不是神马其他
1、某主机厂客户服务部技术总监大佬就爱开他们厂的一破车(应该比QQ还那个啥的车),现在已经更新N代了,实际他那车型国内已经停产,在川藏线上G55没上去的泥板路随便开。。。。。。
2、海南、漠河、襄樊、香格里拉、吐鲁番。。。。。。很遗憾,当年没有集齐。在丽江的时候两次遇见某外商车队,互相八卦互相吹捧。行驶性能的人都伤不起啊。。。
3、关于卡车,还在密期内,等过了手上的材料可以出系列了。我国的思路是:计重收费(绝对按照收费多的收)、打击超载超限(严重不力)、排放标准提高(上次已经被某厂忽悠了一次这次也够呛)、燃油税(想说爱你不容易啊)。从纯技术来说外企是以轻量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路线发展,与目前的国内实际需求抵触,在国内环境使用对比反馈都不好(就一个轻量化、质量过剩控制、定制载重问题就完蛋了)。。。
4、目前各整车厂已经纷纷开建自己的碰撞试验室,纷纷策划未来的风洞试验室,关键是看国家是如何定义的,自建的试验室的鲜章强检认不认,天汽那个CCAV都质疑过其国家地位,反正本质就是一团浆糊说不清。。。
5、媒体试驾会俺们可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车拉回来基本都打折卖了,同样的折扣媒体试驾的才开了几十公里,绝对比内部打折车用着放心,所以乃懂的。。。
6、那辆车,跟汽研中心的大佬八卦过的,号称1、2档性能绝对稳定可用性绝对一流。当时没转过弯儿来,后来明白了真是TG特色。。。
7、传闻两则
1)“前面筒子们说了那么多 我觉得很好嘛 很不错 很深入 但是还是没有到点子上 举例来说吧 B汽建在了我们伟大D都 就是一个节能减排方面非常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节能减排大会上领导讲话
2)B汽style评审会需要参加人员:B市市委书记、B市市长、B市主管工业副市长。。。
有时候企业也挺无奈
8、头三批的说法也要分的,厂情不同引进情况不同都要分别对待,工业化的产品出问题很正常不出问题是妖怪。外车国产化率高了不可怕,怕的是tg特色影响到了正常的供应商质量准入体系。国车头三批基本小白,当然也有例外,头三批绝对份量足,味道好,一转产上量,就稀里哗啦,到最后买车还是靠RP。。。
9、质量以前可以看前台车故障回访,现在千万可信不得,里面的问题设置已经很主观化,仅供参考不能权威了。某车电装回访问题率100%,不知为何将CD播放问题定义为电装整体问题(不影响正常驾驶的应定义为影响驾驶体验的非整体问题),可能是新鲜人干的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干的,老大害死人呐,在问题反馈前电装的人疯了般1个月排查“真正”的电气问题(俺比较好奇的是那下游cd供应商最后的结局)。。。。。。
10、男怕入错行 制造业是那么地宽广 汽车有风险 入车须谨慎。。。
6、那辆车,跟汽研中心的大佬八卦过的,号称1、2档性能绝对稳定可用性绝对一流。当时没转过弯儿来,后来明白了真是TG特色。。。
前三批应该属于磨合期,技术不稳定,应该也是有问题的。
前几年阿里的路可比现在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