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联产承包的记忆 -- wanghexinnian

共:💬178 🌺704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对税负的承担

文革时,由于国家整体政策的原因,工农业剪刀差设定的是较高的,如果我没说错的话,当时集体的土地除了要承担公粮以外,余粮基本上也只能以较低的征购价卖给国家。而当时的征购价是较低的。而自留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免税的。这样造成农民在集体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换来的回报与自留地相比,少了很多,经过长期的高剪刀差时代,农民自然形成了集体印象——自留地的收益较高,集体土地收益较差。这也是为什么搞包产的时候,阻力较小。

但农民们也不是傻子,不会不明白著名向猴子分橡子典故中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道理,所以高层有意无意的加强了橡子的投放量,从而促使猴子们转变了橡子的分配方式,因为每个猴子分得的橡子都有所增加,所以,也没有猴计较是按猴头按顿发好,还是放到一堆让猴子们自由取食好。让猴子们在自由竞争的分橡子体制中优胜劣汰。从而增强猴群整体竞争力。

同意
家园 来看看合作化以后农民的积极性

“河北省遵化县的第十区,十一个乡,四千三百四十三户,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四年,共计三年时间内,已经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阶段内基本上完成了合作化,入社农户占全区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五。这个区的农林牧等项生产的产量,一九五四年同一九五二年比较,粮食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六,林木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六点四,果树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二点八七,羊增加了百分之四百六十三点一。”

“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第488页

家园 这个是有个过程。

  刚开始搞合作化时,积极性是很高,但随着时间推移,农民发现在人民公社干活干多干少收入差不多,积极性就会降低。据我的观察是越穷的地方积极性越低,因为他们看不到多干活带来的好处。

  包产到户也一样,刚搞时农民积极性普遍提高,给当时粮食增产起了不小作用,但过些年后条件变了,这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的积极性是要靠好处来带动的,激情只能维持一时不能长远,其他的也类似。五十年代工人几乎每年都能考级,考上了工资就能长,那时工人学技术的积极性很高。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取消考级,工人只能靠年限长级,你技术再好也不比别人拿钱多,所以那段时间普遍的不愿学技术。

家园 南京老哥,不考级的原因是什么?文革?
家园 具体原因不知道,应该是比文革开始早一些。

  在我参加工作那个工程队,级别高的工人基本上都是64以以前参加工作的,不过要转正两年以后才能考级,所以具体时间不清楚。

  我近一点的时间点记忆都不大清楚,之后应该是90年以后才开始工人技术考试,年限和技术并举,通过考试的工资长的快一些。

  以前是八级工制,八级以上的是工人技师,一个系列上去,考到什么级拿什么钱。现在是初级、中级、高级,高级以上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每个等级里还有年限级别,等于是互相交错的五个等级。考上了长一个等级,到年限是在这个等级内长一个级别。

  不考级的那段时间也是八级工制,只是到年限普长一级,八级到顶。

家园 我爷爷是那个大厂里第一个八级工,后来当了厂几个头头之一。

当时工资是一个月100多块钱。很可惜,文革被人害得英年早逝。其实八级工据说很稀有,一个厂里也不一定有一个。

家园 八级工是很稀有,我们那个工程队三百多人,最高的是七级。

  几个队长和副队长。

  五、六级的很多,基本上都是五十年代和六0年左右长的。

  那时考级比较严,不象现在,连技师、高级技师都能稀里糊涂过关。俺考中、高级工时,直接把考卷给别人抄,监考的顶多说一句“不要太过份了”。考技师、高级技师时,考题都是在之前的培训班上说过的,有些给我感觉是荒废了多年技术的人一样能过关。

家园 农补必须在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提下才好实施。

如果只有20%的农业人口,土地相对集中。同样数额的补贴发下去,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才有更加实际的作用。

家园 但是非农人口减少的前提是,工业化人口替代。

这实际只不过是我说的那两个问题的,一个延伸问题罢了。

如果在没有相应工业基础上,那么确实没意义,不过不是对农民收入提高没意义。

而是,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钱,用来有意义的提高农民收入。

工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发展达到理想水平前,对必然低下的农业利润,随工业发展的逐步增加。

这些不是一两个简单的政策就能完成的,要长期而坚苦的工作。

家园 技术考试是笔试吗?

只是金工实习的时候听说过,一直以为是实际操作为主呢。

家园 有笔试有实际操作,
家园 花工业化人口替代
家园 提到了“去工业化”,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提到了“去工业化”,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伴随的是:改初步的社会化大生产为封建时期的小生产

家园 产量提高不是因为承包

生产队集体生产更有效率。

在黑龙江的一些农村地区当时已经初步实现了机械化,大型的拖拉机,播种机和收割机都开始使用了。而承包之后,这些大型机械都没用了,各家各户有回到了用牛马耕种的时代。一般来说一个家只有2-3个壮年劳动力,根本没法有效的工作,比如手工种玉米至少需要4个人。忙不过来,比如,又要种地,又要管理照料牛马/种子化肥等。而在生产队有分工,全村几十头牛马,几个人轮流管理就够了。

凑巧的是从8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使用改良的种子和化肥,这是导致增产的主要原因,和承包没有关系。

集体生产被认为没有效率,主要是因为粮食的非市场化。如果集体生产加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比如种子和化肥)以及粮食收购的放开,比不承包应更有效率。

家园 尤其对农场来说,真是一种倒退

中国农村包产到户改革,背景是中国从农业化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关键时期,本质上是一个权益之计,实际上是一个逆时代而行的反动行为。

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爸爸是常常上夜班的。干什么呢?开着拖拉机耕地。可以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个时代是不一定的。可以想到,更多象我爸爸一样的人在日夜耕作。于是:农场从盐碱地的荒滩,成了一望无际的良田。

楼主说包产激起了农民的种地热情。我是很难想象,包产后的我的乡亲们,面对着,真的是一眼望不到头,除了防风林,只能看得到天边的,光是走,怕也要走二三个小时才能到头的耕地,凭着他们那宽宽的铁铲,种地?

包产这东西,怕是只能在山地、丘陵那些没法改造的土地上实行才合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